刚入寺门,师父突然跨前一步,轻掩两扇木门,把一休关在寺外。
一休不明白师父的旨意,独坐门外,思悟师父的意思。
很快天色就暗了下来,雾气笼罩了四周的山冈,树林、小溪、连鸟语水声也不再明晰。
这时,师父在寺内朗声叫一休的名字。
一休推开寺门,走了进去。
师父问:“外面怎么样?”
“全黑了。”
“还有什么吗?”
“什么也没有了。”
“不”,师父说:“外面,清风、绿野,花草,小溪……一切都在。”
一休忽然领悟了师父的苦心。
只要内心尊贵,外表潦倒也无妨
在很远的一座深山里,住着几位修行者,他们每天都很刻苦修行。经常早晨天不亮就下山,到街上托钵,等到夜深很晚了才能返回居处。每天这样长途往返,上山下山,实在让人疲惫不堪。等他们回到山居之后,也很难再有精力打坐和冥想。由于身体过分的劳累,一坐下来,就立刻会呼呼大睡了。这样连续过了几年,虽然每天都很辛苦劳累,但也迟迟不能得悟。
佛陀看到他们如此徒劳无功便生出悲悯之心。有一天,佛陀特地化身为一个云游和尚。到山里找他们:“你们隐居在深山里,努力修行,不会觉得疲惫吗?”
“多谢您的关怀。我们住在深山里,确实离城太远,上山下山,确实很是辛苦,我们天天如此,也的确感到疲累不堪。所以,这么多年来仍旧碌碌无为,一无所得。只知清晨匆匆下山,天黑后才返回山居。实在也无法定心修行,一想到终身如此下去,真是悲伤得很。”
“其实,你们的观点错了。如要得道,就必须要严守戒规,磨炼身心。只要内心尊贵,外表潦倒又何妨?惟有舍弃性命,抱着必定成佛的决心,才能对眼前的环境毫无怨言。如果过分眷顾身体,顺应感情,贪求物欲,那就要吃苦头了。你们明天何妨暂时休息,不必上街乞讨,让我来供养你们明天的食物。”
他们大喜过望,自然能安心打坐和冥想了。结果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宁静,从此更安然休养身心了。这位云游和尚很快恢复了光芒四射的佛身,法相庄严,再度为他们说法。后来,他们这些修行人都证得了阿罗汉果。
我们每天都在忙于工作和学习,但是面对现在这样一个信息高度爆炸的社会,我们往往只能被强制地灌输一些信息或知识,而根本没有时间真正领会它们。这样几乎就等于吃了山珍海味却不能被消化吸收一样,再补的东西也不能成为自己体内有用的因子。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静下心来,仔细思考,让一些真正有用的东西成为我们的财富。
做什么样的人由自己选择
一天,释迦牟尼佛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出去托钵的弟子们陆陆续续地回到精舍,一个个威仪具足,神态安详。弟子们静静地走到水池旁边,洗去沾在脚踝上的尘土,然后端端正正地坐在坐具上,等待佛陀的开示。
佛陀结金刚座,慈祥地说:“世界上有四种马:第一种是良马,主人为它配上马鞍,套上辔头,它能日行千里,快速如流星。尤其可贵的是,当主人一扬起鞭子,它一见到鞭影,便知道主人的心意,迟速缓急,前进后退,都能够揣度得恰到好处,不差毫厘。这是能够明察秋毫的第一等良马。
“第二种是好马,当主人的鞭子抽过来的时候,它看到鞭影,不能马上警觉。但是等鞭子扫到了马尾的毛端时,它也能知道主人的意思,奔驰飞跃,也算得上是反应灵敏、矫健善走的好马。
“第三种是庸马,不管主人多少次扬起鞭子,它见到鞭影,不但毫无反应,甚至皮鞭如雨点般地抽打在皮毛上,它都无动于衷,反应迟钝。等到主人动了怒气,鞭棍交加打在它的肉躯上,它才能开始察觉,顺着主人的命令奔跑,这是后知后觉的庸马。
“第四种是驽马,主人扬鞭之时,它视若无睹;鞭棍抽打在皮肉上,它仍毫无知觉;直至主人盛怒之极,它才如梦方醒,放足狂奔,这是愚劣无知、冥顽不化的驽马。”
佛陀说到这里,突然停顿下来,眼光柔和地扫视着众弟子,看到弟子们聚精会神的样子,心里非常满意,继续用庄严而平和的声音说:“弟子们!这四种马好比四种不同的众生。第一种人听闻世间是否有无常变异的现象,生命有陨落生灭的情境,便能悚然警惕,奋起精进,努力创造崭新的生命。好比第一等良马,看到鞭影就知道向前奔跑,不必等到死亡的鞭子抽打在身上,而丧身失命后悔莫及。
“第二种人看到世间的花开花落,月圆月缺,看到生命的起起落落,无常侵逼,也能及时鞭策自己,不敢懈怠。好比第二等好马,鞭子才打在皮毛上,便知道放足驰骋。
“第三种人看到自己的亲族好友经历死亡的煎熬,肉身坏灭,看到颠沛困顿的人生,目睹骨肉离别的痛苦,才开始恐怖惊惧,善待生命。好比第三等庸马,非要受到鞭杖的切肤之痛,才能幡然省悟。
“而第四种人当自己病魔侵身,四大离散,如风前残烛的时候,才悔恨当初没有及时努力,在世上空走了一回。好比第四等驽马,受到彻骨彻髓的剧痛,才知道奔跑。然而,一切都为时过晚了。”
弟子们此时皆已悟道,闭目冥想,自醒自身,思索众生。
做个积极主动的人,还是做个消极被动的人,全由我们自己来决定。前者是自己的主人,后者是别人的奴隶。
佛禅小故事
待客之道
赵州城的赵王特地拜访赵州从谂禅师,这时赵州从谂禅师正在床上休息,他躺着对来访者说道:“大王!我现在已老迈,虽然你专程来看我,但我实在无力下床接待你,请别见怪。”
赵王非但不见怪,反而对赵州从谂禅师更加尊重。第二天赵王派遣一位将军送礼给他,他一听却马上下床到门外相迎。
事后弟子们不解,就问赵州从谂禅师道:“前天赵王来时,你不下床,这次赵王的部下来时,你为什么反而下床到门外相迎呢?”
赵州从谂禅师解释道:“你们有所不知,我的待客之道有上中下三等分别,第一的上等人来时,我在床上用本来面目接待他;第二等的中等人来时,我下床到客堂里用礼貌接待他;第三等人来时,我用世俗的应酬到前门去迎接他。”
被别人信任是一种荣耀和幸福
一艘轮船在烟波浩渺的大海上行使,船上的一个小和尚不慎掉进了海里。小和尚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拖着浪花越走越远……
求生的本能使小和尚在冰冷的海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走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小和尚的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小和尚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个小和尚失踪了,当他断定小和尚是掉进海里后,下令返航,回去找。这时,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又有人说:“为一个小和尚,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
终于,在那小和尚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小和尚。
当小和尚苏醒起来之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扶起他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小和尚回答:“我知道您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
“你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
“因为我相信你一定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小和尚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
这世上很多人无法得到别人的信任,而有的则能被别人信任。为什么?因为有的人平时做事踏实,说到做到,能给人以安全感;有的人则不能。被别人信任是自身价值的体现,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幸福。
每个人都要常常清理心虫
有一天,师父让小和尚裱画。
小和尚先调了浆糊,涂在画的背面,在裱上一层白棉纸;又找到最讲究的织锦缎,镶在画的四周,贴在墙上等干。
小和尚知道贴在墙上的时间越长,将来画越平。所以他足足等了一个月,才把画拿下来,放进檀木框子。
画挂上,小和尚左看看、右看看,得意极了。但是才过了一年,画上居然出现了几个黄色的斑点。
“这是师父最爱的画啊!”小和尚急死了,可是他怎么也想不出,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我用了最好的浆糊、绵纸和织棉,那个檀木框就更不用说了……”小和尚向师父解释。
“先把画从框子里拿出来吧!”师父说。
小和尚取下框后的护板,把画拿出来,交给师父。
“黄点是从画前面进去的?还是从后面进去的?”师父指着问。
“是后面!”小和尚叫了起来,“可是后面裱的绵纸是最好的!”
“没错!”师父笑笑,“错在三夹板。新的三夹板掉颜色。你让它直接靠在画的背后,当然画要遭殃了!”
又有一天,师父让小和尚晒香菇。
“晒干之后,装进袋子。”师父说。
“知道了!”小和尚应着,觉得师父真操心。
没想到正装袋,师父又来了:“不要全装在一个大袋。多分几个小袋子,封紧了!别透气!”
“知道了!”小和尚心想,“师父真是啰嗦!”
野生的香菇特别香,炒青菜时丢进几朵,就有了说不出的好滋味,到院里用斋的施主莫不称赞。
第一包香菇用完了,小和尚打开第二包,大叫一声,冲去向师父报告:“不好了!不好了!香菇里长满了小虫,不能吃了!”
“别急!这包不能吃,别包说不定能吃!”师父说,“把剩下的几包也打开看看!”
小和尚紧张地打开那些包,嘴角笑到了耳根。
“这就是我要你分包密封的道理。”师父敲敲小和尚的头,“你以为画板是保护画的,岂知板子也伤了画,你总以为袋子是防外面虫子咬香菇,岂知香菇里原来就可能有虫。”
最后师父说:“我们总怕别人会害自己,其实害自己的不一定是别人,有时恰恰是自己!我们应该常常清理自己的心虫,别让它偷偷啃食我们的心或飞出去害别人。”
我们每个人都有心虫,这心虫可能是自私,可能是嫉妒,可能是犹豫,可能是暴躁,可能是贪欲,也可能是不该有的情欲。要去除心虫,必须要修正自己的心态和言行——管好自己。
佛禅小故事
不要轻言能行
有一个久战沙场的将军,厌倦了战争,专程到大慧宗臬禅师处要求出家。
他对宗臬禅师说:“禅师!我现在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我出家,让我做你的弟子吧!”
宗臬禅师说:“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会习气,还不能出家,慢慢再说吧!”
将军着急道:“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得下,妻子、儿女、家庭都不是问题,请您即刻为我剃度吧!”
宗臬禅师依然说:“慢慢再说吧!”
将军没办法,只好作罢。
有一天,他一大早就到寺里礼佛,宗臬禅师一见到他便说:“将军为什么这么早就来拜佛呢?”
将军学习用禅语诗偈说道:“为除心头火,起早礼师尊。”
禅师开玩笑地也用偈语回道:“起得那么早,不怕妻偷人?”
将军一听,非常生气,骂道:“你这老怪物,讲话太伤人!”
宗臬禅师哈哈一笑道:“轻轻一拨扇,性火又燃烧,如此暴躁气,怎算放得下?”
每一天都是崭新的自己
有一次,有一个人去侮辱佛陀——他朝佛陀的脸上吐了一口唾沫。
佛陀擦了擦脸,然后问他:“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好像他说过什么似的。
这个人糊涂了,因为他从来没有料到会有这种回答,他走了。可他整夜不能入睡,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做了件绝对错误的事,觉得有罪恶感。
第二天早上,他来了,跪在佛陀脚下说:“饶恕我吧!”
佛陀说:“现在谁来饶恕你?你对着吐唾沫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了,吐唾沫的那个人也不在了——所以,谁将饶恕谁?忘了它吧,现在,什么事都无法做了,一切都已经结束了!因为没有人了,昨天的两个人都已经死了,还能做什么呢?今天你是一个崭新的人,我也是一个崭新的人。”
人生中难免有不快和忧愁。当新的一天来临时,我们都是一个崭新的人,因为昨天的我们已经不存在了。所以,我们应学会忘记不快和忧愁,因为那都是昨天的事了,过去的就应该让它成为过去。
自身的价值来源于对自己的认识
有一天,一位禅师为了启发他们的徒弟,给他的徒弟一块石头,叫他去蔬菜市场,并且试着卖掉它。
这块石头很大,很好看。但师父说:“不要卖掉它,只是试着卖掉它。注意观察,多问一些人然后只要告诉我在蔬菜市场它能卖多少钱。”
徒弟去了蔬菜市场。在菜市场,许多人看着石头想:它可以作很好的小摆件,我们的孩子可以玩,或者我们可以把这当作称菜用的秤砣。于是他们出了价,但只不过几个小硬币。徒弟回来后说:“它最多只能卖到几个硬币。”
师父说:“现在你去黄金市场,问问那儿的人。但是不要卖掉它,只问问价。”
从黄金市场回来,徒弟很高兴,说:“这些人太棒了,他们乐意出到1000元钱。”
师父说:“现在你去珠宝商那儿,但不要卖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