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帮孩子制定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作息不定时、生活无规律是孩子注意力分散的主要原因。学习是脑力劳动,要消耗大量的脑内氧气,如果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整天都强迫孩子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学习活动,必然会造成孩子大脑疲劳而精神分散。因此,合理制定孩子的作息时间,让孩子明确什么时候可以尽情地玩,什么时候必须专心完成学习任务,养成劳逸结合的好习惯。
5.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如果父母想要让孩子专心学习,首先父母自己要先安静下来,不要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事,如看电视、大声议论或哈哈大笑等。在孩子学习期间父母也可认真看书学习,以模范行为让孩子效仿。在孩子学习时,父母不要过度关心地唠叨,问这问那,更不要在孩子学习的房间接待客人,干扰孩子,使他无法集中注意力。
6.让孩子在游戏中培养注意力
当孩子在做游戏的时候,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一些可以集中注意力的游戏,比如,玩拼图,搭积木等,使孩子在浓厚的兴趣中,养成专注的习惯。此外,孩子在玩游戏时常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当孩子聚精会神时父母不要随意打扰、干涉。因为在这个时候不断的干扰孩子,不仅会使孩子玩得不开心,而且不利于他养成做事专心致志的习惯。
教子心经
注意力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有了它,孩子便能学到好多东西,可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涣散,很多有用的信息便无法进入孩子头脑中。孩子对某事物的兴趣越浓,越容易形成稳定和集中的注意力。父母不要整天把孩子关在房间里学习,要鼓励他们从事各种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发掘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及兴趣,并借以培养自己的注意力。
让孩子动动双手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孩子的智慧在手指上。这真的是一句至理名言。想要开发孩子的智力,一个最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就让孩子的双手动起来。孩子年龄小,大脑发育也很快,双手动作比较灵活,能够促进头部机能的展,让孩子的大脑变得更加聪颖。
孩子生性是好动的,他的那两只小手不是摸摸这儿就是动动那儿,有时候还会把家里的东西弄坏。当孩子因为好动而破坏了家里的东西时,父母往往会大声训斥孩子一顿,以期望孩子下次不要再犯。其实,父母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这样做或许维护了家里的东西,但是却扼杀了孩子的智力发展。父母要知道,孩子是因为好奇才会动那些东西,他是在对一些新鲜事物进行探索,比如,当孩子拨弄闹钟的时候,是因为他想搞清楚这个小东西为什么会响;当他拿着一面镜子来回翻的时候,是因为他想知道为什么里面还有一个他。当孩子在进行这种动作的时候,他的脑子里面正在进行思维活动。所以,父母不应该制止孩子动手,而是应该因势利导,鼓励孩子多动手。
虽然很多父母都知道应该让孩子多动手,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孩子还是没有动手的习惯。于是,就出现了问题,比如,有很多孩子的生活都是由父母一手包办的;当孩子发现自己的鞋带开了之后,居然只会急得哇哇大哭,一点办法都没有;有的孩子从小都是父母帮着穿衣服,如果父母偶尔不帮忙,孩子就会手忙脚乱,甚至还会闹出将内衣当外衣穿的笑话;有些孩子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却还要妈妈喂着吃饭;更有甚者,一些刚入校的大学生还要让父母到学校去为其安排生活。种种现象都反映出来,在父母的溺爱下生活的孩子是娇宠而又任性的,很多事情他们都不知道怎么去做,这样的孩子成长都有问题,更不要说成才了。
只是,父母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孩子的动手能力这么差,父母是不是应该找一下原因,反省一下,进而找出解决的办法呢?
孩子的动手能力差,一般有这样几个原因。
1.父母替孩子包办一切
目前的孩子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怕孩子自己动手会伤到孩子,或者是怕孩子损坏东西,因此许多事情父母都不会让孩子去做,都是由自己一手包办,孩子也因此而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动手机会。于是,遇到该动手的事情时,孩子只会站在那里看着父母去做,自己却没有了一点动手的意识。
2.孩子没有活动的空间
由于父母总想把家里装扮得好一些,于是就会买一些高档的家具放进家里。就这样,家里都被各式各样的家具占满了。当孩子想在家里做一些什么的时候,父母总会害怕孩子弄坏家里的东西,因此,当孩子进了家门之后,就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能碰,就连自己的玩具也不可以自由拿放,孩子活动的空间都被那些好看的家具侵占了。
3.孩子没有可以动手的东西
为了让孩子玩得开心,许多父母也会为孩子买上大量的玩具,让孩子们尽情地玩。但是,父母所买给孩子的玩具虽然有着美丽的外表,也有着非常齐全的功能,却没有可以让孩子动手的地方。因为,父母买给孩子的玩具差不多都是机械或是电动的,根本不能拆。孩子没有可以动手的东西,当然也就不会有动手的欲望了。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动起手来呢?
1.父母不要替孩子做所有的事情
很多父母都会把所有的事情都揽到自己的身上,孩子根本就没有动手的机会。其实,父母可以让孩子去做自己的事情,要知道,这还是让孩子学会自立最基本的根本。父母可以让孩子从自己穿衣服开始,让他们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然,孩子毕竟是刚开始尝试,当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父母要给孩子做一些必要的指导,教给孩子用正确的方法做事。当孩子取得一些成绩的时候,父母要适时对孩子进行鼓励,这样会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2.父母可以分给孩子一些家务
父母和孩子一起组织了一个家庭,孩子也是家庭中的一员,因此孩子有义务为家庭做一些事情。但是,总是有些父母认为孩子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孩子一闲下来父母就会催着孩子去看书、去写作业。其实,让孩子试着做一些家务,要比让孩子一直学习更有效果。如果孩子能够在家里帮着父母做一些家务,他的动手能力就会加强,也会不断积累自己的生活经验,当他们开始独自生活的时候,这些经验和能力将会成为他们一笔巨大的财富。
3.学习之中也会有动手的时候
以前一提起学习就是一味地读书或是一直爬在那里写,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的教育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当孩子在上自然课的时候,老师会带着孩子去采集树叶,让孩子观察树叶的结构,会让孩子去接触植物的种子,让孩子观察种子的构成;在上生物课的时候,都是会让孩子亲眼看看细胞是什么样子,还会让孩子知道一只小鸽子中都有什么。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课目也都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其实,孩子生来都是好奇的,他对什么好奇就会动手去自己发现,去证明自己的发现。这是孩子的一种本能,希望父母不要扼杀。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只需要认真学习,不需要什么动手能力,其实,这样的父母正在谋害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将来无法生存。因此,希望父母们能够明白,让孩子动起手来。
教子心经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心灵手巧”,但是,由于父母的宠爱,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很差,对父母有着强烈的依赖性,只有可能“心灵”,“手巧”就谈不上了。父母应趁早让孩子动起手来,培养出一个真正“心灵手巧”的孩子。
不要破坏孩子的好奇心
人们对于一些新奇的事物和现象,都会有着去了解和探索的本能。对于什么都感到好奇的孩子来说,他们对于身边的一切都感到那么陌生、新鲜和神秘,于是在孩子的心中就充满了求知的欲望。正是这求知的欲望和好奇,让孩子产生了智慧的火花,也成为孩子学习的原动力。根据有关研究证明,一个富有好奇心并且能够保持旺盛求知欲的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会体验到无限的乐趣,也正是这种乐趣又激励着他不知疲倦地去探究他不知道的世界,从而发展了他的智力。
有些孩子从小就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会了观察、比较和分析,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通常都会变得更加聪明。一个好奇心受到良好保护的孩子,将会表现出良好的个性品质,这些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孩子问出的每个“为什么”,都是孩子对一些事情或事物的想象。当孩子提出各种问题来探究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时,父母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知识给予孩子最恰当的解释。当孩子问了一些不好回答的问题,父母可以先不告诉孩子答案,先向孩子提出建议,让孩子自己去找答案。
对于孩子的“好奇心”,父母往往不能够理解,一般都会认为孩子是在搞破坏;对于孩子的“为什么”,父母通常会显得不耐烦,不是严厉斥责,就是置之不理。然而,父母不知道的是,孩子正是通过他们的“好奇心”和“为什么”在探索、检验自己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呢!孩子的一些想法和行为正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现。可是,面对孩子的好奇,大人却通常会以粗暴、忽视、干涉或是误解来对待孩子,这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孩子。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去周围的事物失去兴趣,对于一些现象不再好奇,当然也就没有了求知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