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慧语
禅者认为,人必须经过净化,把虚荣心、过多的欲望、成见、偏见等放下来,这样才可能自由地过现实的生活。
——郑石岩
不要只看到自己
佛陀格言
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有一个人拥有很多财产,但他非常吝啬,从不进行施舍。
他感到自己很痛苦,没有一天是快乐的,所以就去求教一位禅师。
禅师声明,在回答他的问题之前,富人必须回答几个问题。
富人答应了。
禅师让这个富人站在窗前,隔着窗玻璃,指着外面的街面,问:“你看到了什么?”
富人说:“一群忙碌的人。”
禅师又拿来一面镜子,让他看,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
富人说:“我看到了我自己。”
禅师又问:“窗户和镜子是什么做的?”
富人说:“都是玻璃做的啊。”
禅师再问:“它们有什么不同?”
富人说:“镜子的玻璃上镀了一层银子,而窗户上没有。”
禅师于是说:“这就是你要寻找的答案——单纯的玻璃能让我们看到别人,而镀上银子的玻璃就只能让我们看到自己。你的眼睛全部被金钱所蒙蔽,只见自己而不见别人,又何谈快乐呢?”
佛心领悟
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并把金钱看得太重的人,一定是个自私自利的人。这样的人,眼中只有自己而没有别人,这不仅不会给自己带来快乐,反而会为自己增添无尽的烦恼。
佛林百科
菩萨
菩萨的全称是“菩提萨垂”,意为“觉有情”、“道众生”等。有时又译为“开士”、“大士”,所以常有人把菩萨称为大士的,比如“观音大士”既是。菩萨在佛国的地位仅次于佛,最有名的四个是文殊、普贤、观音、地藏。
失去的就让它失去吧
佛陀格言
得失心不放下,想要不痛苦,都不可能。
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寺旁的庭院里栽植数百盆各色品种的兰花,讲经说法之余,总是全心的照料,大家都说,兰花好像是金代禅师的生命。
一天,金代禅师因事外出。有一个弟子接受师父的指示,为兰花浇水,但不小心,将兰架绊倒,整架的盆兰都给打翻了。
弟子心想:师父回来,看到心爱的盆兰这番景象,不知要愤怒到什么程度?于是就和其它的师兄弟商量,等禅师回来后,勇于认错,且甘愿接受任何处罚。
金代禅师回来后,看到这件事,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心平气和的安慰弟子道:“我之所以喜爱兰花,为的是要用香花供佛,并且也为了美化禅院环境,并不是想生气才种的啊!凡是世界的一切都是无常的,不要执着于心爱的事物而难割舍,因那不是禅者的行径!”
金代禅师的“不是为生气而才种花”禅功,深深地感染了弟子。弟子放下了一颗忐忑的心,更精进于修持。
佛心领悟
世间的事物变化无常,我们不必执着于心爱的事物而难以割舍。毕竟,我们喜爱一种事物的初衷,并不是因为失去它时要伤心。人生中的有些东西既然已经失去,不妨就让它失去吧。
佛心慧语
所谓“烦恼即菩提”,此话怎讲?你若没有菩提,就没有觉性,没有觉受,就跟石头一样,怎会有烦恼的感觉?在你感受到烦恼的同时,便彰显了你的觉性,故说“烦恼即菩提”。
——耕云先生
丢掉身上的负担
佛陀格言
世间的快乐皆有其负担。唯有从内心超越爱恨,扬弃得失的观念,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这种快乐是没有负担的。
从前,有一个流浪汉在看不见尽头的路上长途跋涉,他背着一大袋沉重的砂子,一根装满水的粗管子缠在他身上。他右手托着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左手拿着一块岩石,脖子上用一根旧绳子吊着一块大磨盘,脚腕上系着一条生锈的铁链,铁链上拴着大铁球。他头上顶着一个已腐烂发臭的大南瓜。
这个流浪汉一步一挪地吃力地走着,每走一步,脚上的铁链就发出哗哗的响声。他呻吟着,他抱怨他的命运如此艰难,他抱怨疲倦在不停地折磨着他。
正当他在炎炎烈日下艰难行走时,迎面来了一位僧人。僧人问:“喂,疲倦的流浪人,为什么你自己不将手里的石头扔掉呢?”
“我真蠢,”流浪汉明白了,“我以前怎么没想到呢?”他摔掉了石头,觉得轻了许多。
不久,他在路上又遇到一位僧人。僧人问他:“告诉我,疲倦的流浪汉,你为什么不把头上的烂南瓜扔了呢?你为什么要拖着那么重的铁链子呢?”
流浪汉答道:“我很高兴你能给我指出来,我没认识到我在做什么事。”他解开脚上的铁链子,把头上的烂南瓜扔到路边摔得稀烂。他又觉得轻了许多。但随着他继续往前走,他又感到了步履的艰难。
后来,他又遇到了一位僧人。僧人见到流浪汉十分惊异:“啊,好人,你扛了一口袋砂子,可一路上有的是砂子;你带了一根大水管,好像要去穿越大沙漠,可你瞧,路旁就有一条清亮的小溪,它已伴随着你走了很长一段了。”听到这些话,流浪汉又解下了大水管,倒掉了里面已经变了味的水,然后把口袋里的砂子倒进一个洞里。
他站在路上,看着落日沉思。落日的余辉映照在他身上。突然他看到脖子上挂着的磨盘,意识到正是这东西使他不能直起腰来走路。于是他解下磨盘,把它远远地扔进河里。
他卸掉了所有负担,徘徊在傍晚凉爽的微风中,他突然发觉自己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之处。
佛心领悟
人生中本就有许多忧烦苦恼,如果自己再给自己加上一些额外的精神负担,就会累得一生直不起腰来。只有把强加在自己身上的负担卸下来,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心灵的家园。
佛林百科
和尚是什么意思?
“和尚”原来是从梵文Upadhyaya这个字出来的,这个字到了西域被读成“乌阇”,到了汉地又读成“和尚”,它的意思就是“师”。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习俗上这个字被用为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当作是男众专用的名词,这是和原来的字义不合的。
对已有的要负有责任
佛陀格言
我们要认知生是责任的开始,而死是任务的解除。
有位中年人,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非常沉重,生活压力太大,想要寻求解脱的方法,因此去向一位禅师求教。
禅师给了他一个篓子要他背在肩上,指着前方一条坎坷的道路说:“每当你向前走一步,就弯下腰来捡一颗石子放到篓子里,然后看看会有什么感受。”
中年人就照着禅师的指示去做,他背上的篓子装满石头后,禅师问他这一路走来有什么感受。
他回答说:“感到越走越沉重。”
禅师说:“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时,都背负着一个空篓子。我们每往前走一步就会从这个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因此才会有越走越累的感慨。”
中年人又问:“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减轻人生的重负呢?”
禅师反问他说:“你是否愿意将名声、财富、家庭、事业、朋友拿出来舍弃呢?”
那人答不出来。
禅师又说:“每个人的篓子里所装的,都是自己从这个世上寻求来的东西,一旦拥有它,就要对它负有责任。”
佛心领悟
我们往往感觉到负担越来越大,是因为我们得到的多,想得到的还很多。既然是自己得到了又不愿再失去的东西,或是还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就必须对已得到的和想得到的东西负有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减轻人生的重负。
佛心慧语
佛心又像保险箱一样,保管住最贵重的东西不让它遗失;而凡夫心有如垃圾场,有害无益的放在心中积存一大堆,无法清理,使自己痛苦不已。
——证严法师
钱财生带不来死带不去
佛陀格言
最少的财产,亦不能跟着死人一道去。
有一个刚出家的小和尚问禅师:“钱财为何物?”
禅师没有回答小和尚的问题,而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位国王,名叫难陀。这国王拼命聚敛财宝,希望把财宝带到他的后世去。他心里想:“我要把一国的珍宝都收集到我这儿来,不能让外面有一点剩余。”
因为国王贪恋财宝,所以他规定:谁想结交他的女儿,就要带着财宝当见面礼。他吩咐在身边侍候她的人说:“要是有人带着财宝来结交的女儿,把这个人连同他带的财宝一起送到我这儿来!”他用这样的办法聚敛财宝,全国没有一个地方还有金钱宝物,所有的金钱宝物都进了国王的仓库。
那时有一个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她对他极为疼爱。这个儿子看见国王的女儿姿色美丽,容貌非凡,非常喜欢。但是他家里没有钱财,没法结交国王的女儿。为了这事,他生起病来,身体瘦弱,气息奄奄。他母亲问他:“你害了什么病,怎会病成这个模样?”
儿子把事情告诉了母亲,说:“我要是不能和国王的女儿交往,必死无疑。”
母亲对儿子说:“可是国内金钱宝物,一无所剩,到哪里去弄到宝物呢?”母亲又想了一会,说:“你父亲死的时候,口里含有一枚金钱。你要是把坟墓挖开,可以得到那枚钱,自己用那钱去结交国王的女儿。”
儿子照着母亲的话,就去挖开父亲的坟,从口里取出那枚金钱。他拿到了钱,来到国王女儿那儿。这时国王的女儿便把他连同那枚金钱送去见国王。国王见了,说:“国内所有的金钱宝物,除了我的仓库中,都荡然无存。你在哪里弄到这枚金钱?你今天一定是发现了地下的窖藏了吧!”
国王用了种种刑法,拷打这寡妇的儿子,要问清楚他得到钱的地方。寡妇的儿子回答国王说:“我真的不是从地下的窖藏中得到这枚金钱的。我母亲告诉我,先父死的时候,口中含着一枚钱。我挖开坟墓,由此得到的这枚钱。”
国王派了个亲信去检查真假。这亲信果然看见了此人父亲口中放钱的地方,这才相信了。国王听了亲信的报告,心里暗自想道:“我先前聚集一切宝物,想的是把这些财宝带到后世。可是那个死人父亲,一枚钱尚且带不走,何况我这样多的财宝呢?”
故事讲完了,禅师问小和尚:“钱财为何物?”
小和尚答到:“身外之物。”
佛心领悟
虽说没有钱财不行,但千万不要把钱财看得太重,更不要刻意去追求。因为,钱财只不过是身外之物而已,生带不来死也带不去。
佛林百科
业:我们的一切善恶思想行为,都叫做业,如好的思想好的行为叫做善业,坏的思想坏的行为却叫做恶业。
业力:业的力量。善业有生乐果的力量,恶业有生恶果的力量。
业因:善恶果报的原因。善业是乐果的因,恶业是苦果的因。
业果:善恶业因所招感的苦乐果报。
业障:由前生所作的种种罪恶而生今生的种种障碍,如所作所为皆不如意,就是业障的缘故。
业缘:善恶果报的因缘。善业是招感乐果的因缘,恶业是招感苦果的因缘。一切众生,都是由业缘而生的。维摩经说:“是身如影,从业缘生。”
业报:善恶业因所招感的苦乐果报;业因与果报。
做金钱的主人
佛陀格言
只有傻子,才不会称赞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