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章2 信仰佛教国家就会衰亡吗
1927年春天,北伐战争正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在一些过激分子鼓吹下,灭佛驱僧,毁佛像、拆寺庙、命令僧尼相配等荒诞的提议被提上了国民政府的议事日程。江浙佛学界一片恐慌,在这关键时刻,正在杭州城内吴山常寂光寺闭关的弘一法师挺身而出,召请地方政要至寺中谈判。
这些政治新贵多仰慕法师,其中一些人还是他过去的学生。
谈判前,法师写了一批劝戒的书法作品赠给大家,每人一幅。法师的字很珍贵,那些人受宠若惊。谈判时,法师不温不火,婉言劝诫,没有一句重话,却听得众人汗流浃背,大气也不敢出。
散会后,灭佛之说再也没有人提起。
弘一法师认为,之所以会有灭佛一说,是因为人们不了解佛教:“他们以为印度是因信佛才亡国,他们要求中国富强,于是武断地认为不能信仰佛教,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研究过佛教历史的都知道,过去印度最强盛时代,便是佛教最兴盛时代,那时候,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统一印度,把佛教传播到全世界。”
公元前3世纪中叶,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统一印度,孔雀帝国的版图达到最大规模。北起喜玛拉亚山南麓,南至迈索尔,东临阿撒姆西界,西抵兴都库什山,除了南端外,整个次大陆领土统统被收入印度的版图,孔雀王朝的羽翼覆盖了除现卡纳塔克邦以南及阿富汗的整个印度次大陆。孔雀王朝和同期的汉朝、罗马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
这个强大而先进的国家的国教,就是佛教。
阿育王将佛教定为国教,并派人前往各地宣传佛教,在那个时代,亚非欧三洲都有佛教徒的足迹。由于阿育王的努力,佛教遂成为世界重要宗教之一。
中国历史上,也有这种实例。现在在其他国家,中国人往往被称为唐人,中国的代称为唐山,可见唐朝时国势的强盛。佛教的脉动与中国的发展保持了一致,在国运昌盛的唐朝,恰恰也是佛教最兴盛的时代。
公元619年,唐高祖就在京师聚集高僧,立十大德,管理一般僧尼。唐太宗即位之后,非常重视译经的事业,使波罗颇迦罗蜜多罗主持,又度僧三千人,并在旧战场各地建造寺院,一共七所,这样促进了当时佛教的开展。公元645年,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著名的玄奘和尚从印度求法回来,朝廷为他组织了大规模的译场。玄奘以深厚的学识为基础,精确地翻译出了大量经文,给予当时佛教界以极大的影响。
一代女皇武则天也信仰佛教,她在全国各州建造了大云寺,又造了白司马坂的大铜佛像,并加大力度营造龙门石窟,无数相貌端严、表情温雅的菩萨在山间显现。
到唐武宗时,唐武宗破坏佛教,也就是在此时唐代走向衰落。唐以后,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都崇信佛教,而这些宗主在位的年代,也正是宋朝兴盛的时期。明太祖朱元璋本身是出过家的,太宗朱棣也非尊崇佛教,他们政治修明,国家也因此而国力隆盛。
弘一法师在驳斥佛教亡国的谬论时,还提到了近邻日本。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挤入世界强国之列,而绝大多数日本人都有佛教信仰。
从历史看来,希望中国富强,与提倡佛教并不相矛盾。
从个人角度讲,时代越来越进步,物质越来越丰裕,人们的心灵也越来越枯竭,很多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面前感到迷惑。佛教教人们认清自我,认清世界,协调自我与世界的关系,使生活充满乐观的情绪,不再犹豫彷徨。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显然要大过一个彷徨堕落的人,社会的风气,也会因此而变得澄澈许多。
滴水佛音
1、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菩萨。文殊是妙之意,师利是吉祥之意,简称为文殊。他智慧、辩才第一,为众菩萨之首,被称为“大智文殊菩萨”。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剑,骑乘狮子,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
2、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又称三曼多跋陀罗菩萨、三曼陀菩萨、遍吉菩萨。普贤菩萨辅助释迦佛弘扬佛道,且遍身十方,常为诸佛座下的法王子,他和释迦牟尼、文殊菩萨合称为“华严三圣”。普贤菩萨不但能广赞诸佛无尽功德,且能修无上供养,能作广大佛事,能度无边有情,其智慧之高,愿行之深,唯佛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