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章2 礼忏诵经不是为了铺排门面
天津河东粮店后街陆家胡同一个宅院,这天热闹非常。这院子是清代人家常见的院落,青砖瓦房,清水墙,院墙上加女儿墙,墙角、门口有抱角石,大门有屋宇式门楼,门楼内有四扇屏门,平时由左右两侧进出,遇有大事时始开启屏门。
此刻,门楼上扎着大把的白绫子,四扇屏门大开。披麻戴孝的事主们恭敬地迎在门外,看前来的一顶官轿落地,急急迎上去。来者是李叔同父亲李世珍的同科、朝廷大员李鸿章。
富甲一方的富豪、“粮店后街李善人”去世了,身后法事排场极大,李鸿章亲临吊唁,天津城为之震动。
李家的丧事气派十足,极尽哀荣。几班和尚轮番诵经超度亡灵,声声梵音在木鱼有节奏的声响中吟唱不断,仿佛能上达神听。年仅5岁的李叔同并不知晓失却父亲的悲哀,他为这些能触动灵魂的声音着迷,他注视着这些仪态肃穆的和尚,大大的眼睛中装满了艳羡。这个小小的人儿完全不明白这些的人在做什么神圣的事情,只是觉得有趣,趁看管他的婢女不注意,他脱下衣服袒露着肩膀、煞有介事地模仿起做法事的和尚们……
给童年李叔同留下深刻印象的场景,是礼忏诵经,常常被人们认为是迷信的东西。“忏”在梵语中叫忏摩,是做错了事情以后,承认自己错误的意思。在佛教的传承过程中,“忏”的意义逐渐模糊、逐渐被曲解了。
按照佛教的观点,一个人在前世或今生中,都做过种种错事,犯有种种的罪恶,这与基督教中所强调的原罪有相似之处。这些罪恶会招引苦难,障碍修道解脱的业力。为了减轻及消除障碍苦难的业力,要在佛菩萨前、众僧前承认自己的错误,以消除自己的业障。所以佛法中会有礼忏的法门,基督教中会牧师倾听信徒的悔改。
忏悔在宗教进修中具有重要意义。曾经有法师专门编集忏悔的仪规,告诉信众怎样忏悔。忏悔要真诚,必须心口一致,一遍念诵一边思考,知道里面的意义,忏悔自己的罪业。忏仪中教我们怎样的礼佛,求佛菩萨慈悲加护。承认自己的错误,知道偷盗、邪淫、杀生是罪恶、对人生有害的,一心发愿改往修来,这些都是忏悔的仪规,对生活有实在的意义。
在现代生活中,很少看到有信众自己忏悔,而是请出家人代为忏悔,尤其是家中有丧事、要超度亡人时。一些寺庙因为改变了初衷,不以教化世人为己任,而以做佛事为唯一事业了。近代佛教衰败,于此不无关系,可谓是末法时代的悲哀。
忏悔是为自己忏悔,要亲力亲为,全心全意,即使时间很短、哪怕只是几十分钟,也超过请很多僧侣作几天佛事的功德。有人的父母眷属去世了为要藉三宝的恩威来消除父母眷属的罪业,请出家人来礼忏,以求亡者的超升,无可厚非。然而如不明白佛法的本意,为了铺排门面或是为了照顾当地风俗,花很多钱,请一些出家人来礼忏做功德,而自己或不信佛法,或者自己毫无忏悔恳切的诚意,那是失掉忏礼的意义了。弘一法师曾说,想要对故去的父母尽子女的孝心,最好亲自为父母礼忏,这样做的功德是非常大的。
滴水佛音
1、弘忍 弘忍(公元601-674年),俗家姓周,浔阳(今江西九江),后迁居蕲州黄梅(今湖北黄梅)。弘忍 “幼而聪敏,事不再问”。七岁时,与四祖道信相遇,道信叹曰:“此非凡童也……苟预法流,二十年后,必大作佛事。”于是带弘忍到了道信主持的双峰山(又名破头山)道场。十三岁时,弘忍正式披剃为沙弥。弘忍生性勤勉,尽得四祖真传,开创东山法门,被尊为禅宗五祖。
2、慧能 慧能(638~713)一作惠能,俗姓卢,出生在广东新兴,是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
慧能出身寒门,三岁丧父,迁居南海。稍长,卖柴养母,因听人诵读《金刚经》有悟,决心出家学佛。公元662年慧能去湖北黄梅参拜弘忍大师,受大师衣钵,为躲藏“烦恼未断者”加害,在广东四会一带的猎人中藏匿了整整15年,公元676年才公开露面,宣讲佛法。慧能传教说法长达37年之久,其言行被弟子法海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在佛教中,只有佛祖释迦牟尼的言行记录能被称作 “经”,一个宗派祖师言行录被称为“经”,慧能是绝无仅有的一个。
“课诵”——不可因早晚诵经影响家庭生活
曾经有人对弘一法师说,“不学佛还好,一学佛问题就大了,我的母亲早上晚上一做功课,就要一两个钟头,如学佛的都这样,家里的事情简直没有办法推动了。”于是弘一法师告诉开示众居士,不可因为早晚课诵影响家庭生活。
信奉佛教就要把很多时间用在“课诵”上,这是很多人对佛教的误会。确实有很多老年居士会这样做,但“课诵”的长短只是个人的选择,佛教中并没有硬性的规定。
在家修行与出家修行还是不同的。出家的僧侣,每日以精进自己为正要,没有俗事拖累,可以早晚课诵、过午不食、初夜后夜坐禅等等。在家修行则不同,在家修行者在修行的同时,还要兼顾红尘中的生活,上学上班、买菜做饭、伺候老人照顾孩子,这些莫不需要亲力亲为,如果仍像出家人一样是出家人朝暮课诵、严谨地履行佛礼,既不现实,也不符合人之常情。试想,一个孩子不准时去学校上学而在家念经,不但不能学到文化知识,也辜负了家长的期盼;一位父亲为了坐禅而耽误了上班,不但会耽误单位的工作,也不能赚钱来养活家人。这些行为都是有悖于佛法的,与佛陀的初衷不符。
翻看经典,佛陀为在家修行者所说的各种经中,都不见有要求在家弟子必修朝暮课诵、过午不食、初夜后夜坐禅的言句,这是大有深意的。佛陀在感召一个人了悟生命的真意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让其履行社会责任。
其实,早晚课诵,并不是一定诵什么经、念什么佛,也不一定诵持多久,而是可以依实际情形而定时间。选择的功课可以是三皈依,也可是十愿。在家修行也不一定要拘泥于此,也可学习从前印度大乘行人,每天六次行五悔法,时间短些不要紧,次数不妨增多,绝不可因功课繁长而影响家庭的工作。
有信众忧虑这样不利于修行,其实。即使能保证早晚课诵、坐禅、吃素,一天中也只能拿出两三小时学佛,其余大部分时间还得为世法俗务奔波,想要速速见道证果,恐非易事。想要速速进道,需要依大乘菩萨道,将工作、生活、学习、人与人的交往与学佛融为一体,在世间俗务中修出世间之道,把生活完全佛法化,把佛法融贯于生活的全过程,念念修行不辍,勤集福智资粮。
另外,工作并不只是为了挣钱为了生活,工作对你而言能维持生活,对社会而言、对他人而言是一种服务、是一种贡献,能积累善果功德。所以,修行者并不该把工作看做是负担,而应看做是修行的有利途径。
弘一法师曾说,仅仅靠念诵经文、吃素来修行只能算小修行,这些行为确实能种善根,然而功德不大。按佛陀教诲,以大修行为本,才能修出大果报。所以在家修行不必拘泥于小修行,能修持当然很好,没有修持的条件,也不必强求。
佛教认为,经咒是诸佛普度凡夫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的微妙法宝,只要唱诵就能得到佛力的加持,拥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妙用。所以,居室们在生活中只要做到心中有佛,时时唱诵阿弥陀佛,就没有辜负佛以一大事因缘弘化娑婆世界的苦心,就已经做足了修行者的本分。
滴水佛音
1、课诵 佛教寺院定时念持经咒、礼拜三宝及梵呗歌赞等法事称为课诵。因为祈望藉由课诵之中获得功德,所以又称为功课。《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四举出四种念诵之法:音声念诵(出声念)、金刚念诵(合口默念)、三摩地念诵(心念)及真实意念(如字义而修行)。一般的课诵指音声念诵。
2、坐禅 坐禅就是趺坐而修禅,是佛教修持的主要方法之一。修禅也就是修定,修定可以发慧。
3、功德 还可译作惧曩、麌曩、求那。指功能福德,亦指行善所获得的果报。
4、加持 加是给的意思,持是得到的意思。通过念佛,想起了佛菩萨,佛菩萨的愿力或慈悲心反馈给祈祷者,叫加;祈祷者感受到了佛菩萨的慈悲和智慧叫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