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不同的领导者的人气状态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
作为一个团队的高级管理者,或者一个地方政府的负责人,他的一举一动都涉及到这一团队与地区的兴衰,委实大意不得。最高明的管理者就要像道路一样,若存若亡、时隐时现,不一定看见路,但路在脚下,这就是无为而治。有这样高明的领导,员工或者百姓,都很自然地工作着、生活着,就好像上面并没有领导存在一样。要使管理更具人性化,那得领导者不可总是强调个人的作用,自己的确存在,但被人看不见,这是最上乘的管理方法。
有所作为的领导者,他们以自己的出色才能、智慧、技巧以及巨大的功业,使老百姓在物质生活方面获得了明显改善,在经济上得到了许多实惠利益,从而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赞誉,这是第二等领导。
精明干练、洞察秋毫的领导者,他们通常以雷厉风行的手段,对员工和百姓进行管理,使公司与地方的政治以及其他事业得到开展,使百姓深刻地感觉到了领导者的强大威力,这是第三等的领导。
那么软弱无能的领导者呢?
才智不足、能力不足、信义不足、威严不足,这样的领导,会引起百姓的轻蔑,甚至侮辱。这是由于他们对百姓失信的缘故,他们行使的是最下等和最拙劣的管理活动,是失败的事业。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在这里,老子把领导分为四种类型:人民只感到他的存在的领导、人民爱戴赞美的领导、人民畏惧的领导、人民憎恨、蔑视的领导。
老子对领导的分类标准,是看领导者对“道”把握的程度,还有人民对他们的态度。人们只感到他的存在,但见不到他的威风凛凛的身影,听不到他大声吆喝,这种领导是老子认为水平最高的一种,这种领导是悠闲的,他不轻易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都说他们本来就是这个样的。这样的领导者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杰出代表。他让百姓或者员工过着快乐的日子。他们的单位、企业在不知不觉中壮大,平时管理井井有条,自自然然,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有种领导自私、无能、粗暴。人们憎恨、蔑视这样的领导。这种领导对下属漠不关心,只为自己谋取利益。人民畏惧的领导,是没有慈爱之心的领导,他们喜欢用惩罚的手段对付人。在他的领导下,下属过得胆战心惊。由于惩罚本身存在局限性,并且容易引人反感,因此惩罚的作用只能在短期内有效,超过一定程度它就只有副作用。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人们最爱戴的是能按原则办事的领导,下属能从他那里获得利益、实惠,生活得舒适快乐。公司的业务在他的领导下蒸蒸日上,人们感到有希望、有信心。因此人们爱戴赞美他。
老子对于领导者的个人修养,提出了“四个不”: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不自见就不去显摆自己,只要你做得对,对人有益自然会有人来说你的好处。不自是就不自以为是、不自己肯定自己,不自伐就是不自己夸奖自己,不自我夸耀才显得有功。不自矜就是不自高自大,不自以为了不起,这样才能保持长久。所以老子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美国人哈林·克里夫兰特别欣赏老子的这一思想,他在《未来的行政首脑》一书的中文扉页上,写道:“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克里夫兰把这句话解释为:好的领导者说话不多,当属下把工作任务完成时,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我自己干的”。
领导者要善于处理分权和集权的关系,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当机立断,不为纷纭的议论所干扰;但也要善于利用他人的智慧,决策后执行过程,领导人没有必要频频过问,要给属下充分的自由度,让他们尽情地施展才能,保持他们高涨的工作积极性。
领导者凡事要三思而后行,尤其要少说大话,少做口头承诺。任何一级官员,只要做到了不扰民、不图虚名、不事功利,就会赢得巨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