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
本证病因明确,郁怒伤肝,经脉不利,气滞血瘀,故以逍遥散中加活血化瘀之桃仁、旋覆花、瓜蒌宽胸,半夏利气。二诊加黄芩清郁热,寄生、杜仲、山萸肉补肝肾,以复其伤。
【病例21】
李某,女,32岁。胸闷时痛,乏力,咽部灼热感,饮食及二便均调,畏寒,舌暗有瘀点,苔白,脉细。
辨证:气虚阳虚络瘀。治则:补气通阳,活络。
处方:黄芪100g,党参25g,旋覆花(包)20g,红花5g,桃仁5g,桂枝10g,甘草15g,生白芍15g,三七(碎)15g,7剂,水煎服。
二诊:服方7剂,病情好转,灼热感消失,仍胸痛,活动后胸闷,舌淡有瘀点,苔白,脉细。处方:上方加郁金20g,7剂,水煎服。
三诊:服方7剂,病情好转,仅劳累后胸痛,欲咳,咽干,舌暗红苔白厚。处方:黄芪150g,苍术20g,瓜蒌皮15g,薤白10g,桂枝10g,郁金20g,三七(碎)15g,黄精30g,土鳖虫15g,7剂,水煎服。
四诊:服方7剂,病情渐愈,痛减,仍闷,服上方腹泻,舌暗苔白。处方:上方加葛根20g,茯苓15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按语】
本患者气虚较重,故重用黄芪补气,今之黄芪,品佳者多出口,北方各药局所用黄芪多系人工种植或质次者,有效成分含量多不足,故临证用时宜大量,少则30~50g,多则100~200g,少用桃仁、红花,取其活络化瘀,重用则活血通经反而耗气,桂枝通阳气,白芍和血,三七补气调血。二诊加郁金以助理气活血止痛。三诊苔厚,又易化湿浊之品,本证似真心痛,从年龄性别上看又难于合诊,故宜诊为胸痹。
【病例22】
徐某,女,40岁。说话多时胸痛,或右胁背痛,胸闷气短,困倦,食纳差,手足寒,舌淡苔白,脉沉细。
辨证:中阳不足,上焦不运。治则:补气建中。
处方:黄芪100g,桂枝15g,白芍30g,葛根20g,鸡内金20g,白术20g,桑寄生30g,吴茱萸5g,桔梗10g,7剂,水煎服。
二诊:服方7剂,病情好转,胸不痛,仅腰背冷,乏力,舌淡红苔薄,脉沉细。处方:上方减白术,加干姜20g,生白术30g,红花5g,7剂,水煎服。
三诊:服方7剂,病情好转。近日胸脘痛而冷,大便调,咽中异物感,呃逆。处方:枳实15g,薤白25g,桂枝10g,瓜蒌15g,厚朴15g,郁金15g,党参25g,干姜5g,生白术20g,6剂为丸,每丸12g,每日3次。
【按语】
本证系中焦阳气不足,上焦失运,故稍劳即胸胁背痛,右肋背,为阳明之经络之所,寒者属太阴,故方以黄芪建中汤加味,吴茱萸温行经气,桔梗开提肺气,二诊又合理中法,以行阳气。三诊胸脘痛又作,伴咽部异物感而呃逆,定是情志所伤,中寒气逆上焦,二焦并病。胸痹证明了,仲景云:“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抱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宜主之。”今之二方合一,为丸调理。
【病例23】梁某,男,63岁。胸闷,太息,郁怒后加重多年,舌暗红苔白,脉弦。辨证:肝经气滞。
治则:理气解郁。
处方:柴胡40g,黄芩20g,甘草20g,生龙骨50g,生牡蛎50g,黄连5g,桂枝5g,瓜蒌15g,半夏15g,7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7剂,服药时病情减轻,停药症状同前,舌暗红苔白。处方:黄芪100g,焦山楂30g,桔梗15g,小麦50g,瓜蒌15g,炙甘草20g,7剂,水煎服。
三诊:服上方7剂,病情明显好转,舌红苔白,脉弦。处方:上方加茯苓15g,杏仁10g,7剂,水煎服。
四诊:服上方7剂,病情渐愈,舌暗红苔薄,脉沉弦细。处方:上方加熟地黄30g,杜仲25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按语】
本证患病多年,气郁日久必伤正气,初期仅以理气安神之柴胡加龙牡汤为主,虽取效而不持续,多以补气理气开提肺气之方。四诊又加熟地、杜仲以培元固本,防其复发。
【病例24】
王某,男,40岁,胸中不适,乏力时作3个月,食稍差,大便稀,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
辨证:阳虚浮火,胸中经脉不利。治则:通阳理气宽胸,清热。
处方:枳实15g,瓜蒌15g,薤白20g,桂枝10g,蒲公英30g,茯苓20g,柏仁20g,甘草15g,半夏15g,7剂,水煎服。
二诊:服方7剂,病情好转,舌红苔薄黄。处方:上方加蒲公英20g,延胡索20g,竹茹20g,7剂,水煎服。
三诊:服方7剂,病情好转,仅胸中稍不适,伴咽中如阻,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处方:上方加郁金2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按语】
本证当属胸痞之轻证,病人乏力,食差便稀,脾胃阳气不足,舌红苔黄,浮火在上,内必有郁,胸中不适,是其位也。故以枳实薤白桂枝汤,减厚朴,加半夏、蒲公英、茯苓化痰结,清郁热,柏子仁和阴血,防伤心,治未病也。二诊又加竹茹等化痰清热。三诊加郁金开郁气。
【病例25】张某,女,53岁。胸闷半年,渐重,近日胸痛,舌淡红苔白,脉细。辨证:气虚气滞血瘀。
治则:补气宽胸,利气活络。
处方:旋覆花(包)25g,郁金20g,佛手15g,瓜蒌皮15g,甘草20g,柏仁30g,橘叶30g,百合50g,黄芪60g,桔梗10g,柴胡10g,7剂,水煎服。
二诊:服方7剂,病情好转,舌淡苔白,脉细。上方加葛根2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按语】
气病日久,必及血分,先气后血,故以一派补气理气之品,加旋覆花以活络化瘀。二诊又其气血已渐和调,入葛根以升其阳气。
【病例26】张某,女,65岁。胸闷,微痛,气短,口干,排便难,舌红苔白,脉弦细。辨证:气虚气滞血不和。
治则:补气理血调血。
处方:瓜蒌10g,黄芪60g,人参10g,麦冬25g,丹参10g,五味子5g,生白芍20g,天花粉20g,知母15g,5剂,水煎服。
二诊:服方5剂,症状好转,舌红苔薄黄。处方:上方加桔梗10g,生龙骨30g,5剂,水煎服。
三诊:服方5剂,舌红苔薄黄。处方:上方加黄芪40g,红花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按语】
本患者气虚气滞,血脉不和,津液不得疏布,腹气不畅,故于补气之中理血气,兼以生津液。三诊时气机已开,故重用黄芪以补气,无生郁火之虑。
【病例27】
杨某,女,64岁。眠不调,高血压20多年,时胸背痛,平素多咳,舌红苔白,微黄,脉细。
辨证:痰热郁经,心气不和。治则:清热化痰,和调心气。
处方:瓜蒌皮20g,薤白20g,郁金15g,蒲公英30g,百合50g,远志20g,桂枝10g,白芍20g,甘草15g,牛膝30g,7剂,水煎服。
二诊:服方7剂,血压170/70mmHg,舌淡红苔白,乏力。处方:上方减蒲公英、桂枝、白芍,加葛根15g,黄芪50g,首乌藤50g,丹参15g,7剂,水煎服。
三诊:服方7剂,病情好转,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缓滑。处方:上方加人参10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按语】
素病风眩,最易伤心,又多咳,发胸背痛,胸痹病也,此患者苔黄,已非寒饮,为经郁化热,此为之病,一者风眩,二者肺咳,三者胸痹,此胸痹源于咳唾,故以栝楼薤白合加味小建中汤,宽胸理气化痰清热,又和调心气安神志,又加怀牛膝利血脉,后经郁渐解,渐培补气利血之品,以顾周全。
【病例28】
孙某,男60岁。劳累及情急时胸痛,今服速效救心丸好转,每日含20~30丸,数月。舌淡苔白,脉弦。
辨证:真心痛之别络痛,气虚血瘀。治则:补心气,活络化瘀。
处方:牛膝40g,生牡蛎100g,瓜蒌20g,桂枝10g,旋覆花(包)20g,薤白20g,黄芪50g,丹参15g,人参15g,7剂,水煎服。
二诊:服方7剂,病情稍好转,仍易怒。处方:上方加桃仁5g,红花5g,柴胡10g,蒺藜30g,7剂,水煎服。
三诊:服方7剂,病情减轻,舌淡苔白,脉滑。处方:上方加天南星10g,7剂,水煎服。
四诊:服方7剂,病情好转,舌淡苔白。处方:上方加生水蛭5g,附子15g,7剂,水煎服。
五诊:服方7剂,舌淡苔白,脉弦滑缓。处方:上方减柴胡,加旋覆花(包)10g,7剂,水煎服。
六诊:服方7剂。处方:上方加半夏20g,7剂,水煎服。
七诊:服方7剂,舌淡苔白,脉弦。处方:上方加附子5g,香附20g,8剂,水煎服。
八诊:服方8剂,脉弦。处方:上方减香附,7剂,水煎服。
九诊:服方7剂,渐愈,舌淡苔薄,齿痕。处方:上方加何首乌2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