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云:“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形象地描绘了百合病的表现。典型的百合病的临床特点有:①是一种阶段性情志症,有自愈倾向;②患者自知,并有求医意向;③表现多样化且症状不固定。主要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的表现;④口苦,小便赤,舌红苔少,脉细数。其中,前三条是所有百合病的共有特点;第四条则只是典型百合病的表现,而非典型百合病可以没有此表现。治疗的主方是百合地黄汤。方中百合(水洗,使之微辛,以免耗心气),微甘、微凉、微辛,甘凉可润,味辛可调畅,故百合润畅心气,和心阴,走气分、阴分。生地黄汁,微甘、微苦、微凉,可滋阴生津清浮火,不滋腻,不碍气,走阴分、气分。
百合病属于一种气分病,其证据有:①从发病的诱因看,情志因素是其发病的必要诱因,没有此诱因,不能发病;②从症状看,具有阶段性发作的特点,而且是一种自愈性疾病;③从其治疗的主方看,百合、生地黄汁都走气分、阴分。
【病例1】
李某,女,60岁。时胸中烦满,欲出行不能行,数日发作一次,阴天加重,目痛,汗多,乏力,少寐,入夜下肢酸而不适,口苦,小便赤,饮食尚可,病已4年。平素多郁。舌暗红苔少,脉沉细。
辨证:气机燥涩,心气不和。
治则:润心阴,调心气,和气血,安心神。
处方:百合100g,生甘草30g,甘松25g,黄精25g,酸枣仁30g,川芎15g,茯苓15g,木瓜15g,丝瓜络30g,当归15g,7剂,水煎服。
二诊:好转,少寐,口干,自汗。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处方:上方加生牡蛎100g,桂枝10g,炒白芍20g,7剂,水煎服。
三诊:不烦,手足麻,头面胀热。舌绛苔少,脉细。处方:上方去桂枝加黄精25g,玉竹25g,徐长卿30g,杏仁20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例所用方药,是百合地黄汤与酸枣仁汤的合方。方中重用百合润畅心气。因无地黄汁,而现在的生地(实际上是干地黄)比起生地黄汁又过于苦寒,所以,用黄精代之。黄精,甘平,润而不腻,可益气阴、和五脏。酸枣仁,甘香,养血安神。茯苓,味淡,《本经》谓其“安魂,养神”。甘松,微辛、微甘、微温而芳香,辛而不耗气,甘而不滞,温而不热,香而不燥,可醒脾气,解心郁。木瓜,微酸、微温,得木味之正,可柔肝舒筋。当归,微辛、微温、微甘,补血和血脉。川芎,行血中之气。丝瓜络,性平和,可畅络脉而止痛。上四味合用,可舒筋和络,调畅气血。二诊时,仍汗多,故加桂枝、白芍调荣卫,生牡蛎敛汗和阴气。三诊时,头胀热,是阳气上冲,故去桂枝加黄精、玉竹益气阴涵阳气,杏仁降气,徐长卿通经络以除手足麻。
【病例2】
连某,女,52岁。失眠20余年,时发时止,近2月又不寐。焦虑,抑郁,喜悲伤,乏力,时烘热,时轻时重。舌暗红苔白,脉沉细。
辨证:心气失和,心失所养。
治则:调补心气,润畅气机,养心安神。
处方:炙甘草30g,小麦100g,百合100g,柏仁20g,甘松20g,玫瑰花30g,远志15g,酸枣仁15g杏仁15g,7剂,水煎服。
二诊:好转,时烘热。舌暗红苔白。处方:上方加生牡蛎100g,石菖蒲15g,7剂,水煎服。
三诊:能寐,心情较佳。处方:上方加通草10g,14剂,水煎服。
【按语】
本方用百合润畅心气,小麦补气理气,炙甘草补气不生热。柏仁、枣仁养心安神。甘松、玫瑰花解心郁。远志开心窍而宁心神。杏仁降气机而止烘热。二诊时,仍烘热,故加生牡蛎和阴气、潜阳气;再加石菖蒲,芳香通心窍而解郁。三诊时,诸症皆郁,加通草利经中水湿,通一身经络,并防炙甘草、柏仁、枣仁之腻。当然,也可用竹叶代通草,并有清心之功;也可用茯苓代之,并用安神之效。
脏躁是由心气虚,由虚致滞,由滞生燥。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燥,则一身之脏皆燥,故病名中冠以“脏”字,此“脏”重点指心,而亦言其他四脏;若病位在他脏,绝然不可用“脏”字冠其病名。经曰:心气虚则悲,故病者喜悲伤。又因气机虚滞,故病者常数欠伸以利气机,并有四肢躁动的表现。正是由于病者有数欠伸、躁动的表现,故名曰“躁”;“躁”是指临床表现言,而“燥”是指脏腑病理言;因中医通常是按临床表现而命名疾病,故名之曰“脏躁”。本病病机为:心气虚滞、气机燥涩、心气失和。其病机特点是气虚不重、气滞不重、燥涩不重。所以,根据其病机特点,在治疗上,应当选择缓补心气而不生热、不壅滞,性味极为平和之品。所以,选生甘草补气不生热,又有“通经脉,利血气”(《别录》)之功;小麦性平,补心气而理气。《灵枢》谓“心病者食麦”,《素问》则云“小麦为心之谷”,《千金》则有“小麦养心气”的说法。需要指出的是,此病在病位上,历来有诸多观点,较为主流的是肝、脾、肺。肝在情志上主怒,脏躁虽为情志病,但没有怒的临床表现,故与肝无关。张仲景在方后注有“亦补脾气”,言外之意是说甘麦大枣汤本不是治脾病的,但也有补脾的作用,所以,此病亦不在与脾。也有不少论点根据肺在志为悲、其声为哭而认为其病位在肺,更是无稽之谈。
百合病与脏躁同属情志病,病位同在心,病机同为气机燥涩,但前者是有阴津不足而致气机燥涩;后者是由气机虚滞,不能运阴津而生燥。在临床表现上,最大的不同是,百合病“常默默”;而脏躁则是“数欠伸”、躁动不安。
【病例3】
张某,男,60岁。胸闷,喜悲伤,焦虑,饮食时好时坏,乏力。1月前感冒,至今未愈。舌红苔厚腻,脉细。
辨证:湿热在经,心气不和。治则:清利湿热,和畅心气。
处方:半夏15g,通草15g,杏仁20g,豆蔻仁7.5g,生薏苡仁30g,厚朴15g,竹叶15g,小麦50g百合100g,7剂,水煎服。
二诊:明显好转。舌淡红苔白。处方:上方去厚朴、杏仁、通草、豆蔻仁加太子参30g,甘松20g,7剂,水煎服。
【按语】
此例是非典型的百合病,其心气不和的原因不是阴津不足,而是湿热在经。所以,一诊时用三仁汤清利气分湿热,再加百合润畅心气,小麦补心气而畅气机。二诊时,湿热已十去其七,故去厚朴、杏仁、豆蔻仁、通草,加太子参补气阴,甘松解心郁,以善其后。
【病例4】
仲某,女,52岁。隔1~2个月即眠差,继而汗出、口干而苦、心烦、困倦,半月后好转。病已多年。舌淡红苔剥,脉细弱。
辨证:心阴不足,心气不和。治则:养心调气。
处方:百合100g,黄精50g,郁金20g,知母20g,生牡蛎100g,天花粉30g,生地黄30g,7剂,水煎服。
二诊:舌红苔白。处方:上方去生地黄,加橘叶25g,甘松20g,桂枝10g,生白芍30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患者汗出、口干苦、心烦,提示上焦热结较重,所以方用百合知母汤合瓜蒌牡蛎散主之。方中以重用百合润畅心气,黄精益气阴,生地黄滋阴清热,知母清浮火而生津,天花粉散热结止渴,郁金清心,生牡蛎和阴气。二诊时,因生地苦寒,偏走血分而凉血,故待热轻之后,旋即弃之。再加橘叶走上焦疏理气机、散结气,甘松解心郁,桂枝、生白芍调营卫,以善其后。
【病例5】
陈某,男,32岁。胸闷、心悸3月余,多梦,抑郁,多疑,自汗,腹胀,自述时发寒热。病发于郁怒后。舌红苔白,脉细。
辨证:肝脾不调致心气失和。治则:调肝理脾,和心气。
处方:百合100g,小麦100g,炙甘草30g,木香10g,远志20g,茯苓20g,柏仁20g,龙眼肉15g,生龙骨30g,生牡蛎100g,7剂,水煎服。
二诊:明显好转,手足汗多。舌红苔薄黄。处方:上方去木香加黄连5g,莲子心15g,甘松20g,降香10g,14剂,水煎服。
【按语】
本患者系由郁怒,肝郁气机郁滞。郁火烧心,心血不足,致心气失和,故已非百合地黄汤证。方中百合调心气,小麦调肝脾,木香利气机,余药养心血安心神。二诊舌黄系心火浮现,故加黄连、莲子心清心火,甘松、降香和血理气解郁。
【病例6】
田某,女,17岁。阵发性情绪低落,心烦,经前加重。口干,经前乳房胀痛,眠略差,胃纳略差。舌淡红苔白,脉细。
辨证:心气不和,肝经不利。治则:调心解郁,利肝气。
处方:百合80g,甘草20g,甘松20g,生麦芽50g,柴胡15g,炒白芍20g,川芎15g,橘叶20g,15剂,水煎服。
【按语】
本例百合病伴有肝经气滞,故经前症状加重,并有经前乳房胀痛。本患者阴津亏乏并不重;舌淡、脉细又为气血不足之象。方中重用百合调畅心气,用生甘草益心气,甘松解心郁;上三味治心。用白芍补肝;柴胡走经,理肝从气分;川芎走经,理肝从血分;橘叶走络,疏肝散结气,善走上焦;生麦芽理肝气,并有助胃消食之效;上五味调肝。
(庄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