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58500000026

第26章 心悸(1)

【病例1】常某,男,30岁。心悸,乏力,气短,汗出,纳差。舌淡苔薄,脉细数。辨证:中气不足,宗气下陷。

治则:补中气,升中气。

处方:黄芪100g,太子参30g,生牡蛎100g,柴胡10g,升麻5g,当归20g,陈皮15g,白术30g,党参20g,3剂,水煎服。

二诊:明显好转。处方:上方加柏仁30g,14剂,水煎服。

【按语】

心悸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所以临床上,应先辨其病而后辨证。若适于西医治疗或手术的患者,不可勉强应用中医药,以免延误病情。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前者常有情志诱因,病程短,多实证;后者无情志诱因亦可发病,病程长,多虚证。《金匮要略》云:“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指出惊为气乱阳动,弱为心不得养。惊则平之,悸则养之,此为治疗大法。

本例是补中益气汤证。宗气即胸中大气,以肺气为本,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益宗气当补中气。宗气贯心脉,行气血,宗气虚陷,心失所养,故发为悸。中气不足,宗气下陷,故乏力。肺不固表,故汗出。经云“损者益之”“劳者温之”,故重用黄芪入脾肺经,补气升阳。太子参益气阴,党参补脾气,再加柴胡、升麻之气轻味薄之品,可使清气得升。白术运脾,陈皮斡旋中气。血为气之母,故加当归。生牡蛎和阴气敛汗。二诊时症好转,再加柏仁入心,养血止心悸,以善其后。

【病例2】

郭某,男,18岁。心悸2月,动则甚,焦虑,大便略难,口渴。舌红苔少,脉弦细。

辨证:中气不足,营卫俱损,心失所养。治则:建立中气,调营卫,镇心神。

处方:加味建中汤加生白芍10g,远志20g,生龙骨30g,生牡蛎100g,太子参40g,杏仁15g,7剂,水煎服。

二诊:便略难,苔仍少。处方:上方加麦冬20g,14剂,水煎服。

【按语】

经云:“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故此方已加味建中汤为基础。加重生白芍,可补阴和营、动腑气而通便,太子参补益气阴,生龙骨、生牡蛎镇心止悸,远志宁心,杏仁降气,并有润肠之功。二诊时,阴气仍不足,加麦冬甘润,补阴润肠益气力。

【病例3】

徐某,男,72岁。心悸,胸闷,气短,偶痛,“心动过缓”,面色淡黄,畏寒,二便调,近日感冒,现咳而有白痰。室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右支传导阻滞1个月。舌红苔薄黄,脉迟结。

辨证:心阳不振,瘀阻心络。治则:化痰散结,补气温阳。

处方:人参10g,附子10g,枇杷叶20g,桔梗15g,白芥子15g,款冬花20g,紫菀20g,桂枝5g,天南星15g,陈皮15g,丹参10g,三七(碎)15g,7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稍可,食差,舌红。处方:上方加鸡内金20g,谷芽30g,人参5g,7剂,水煎服。

三诊:食佳,痰少,舌淡红苔微黄。处方:上方减款冬花、紫菀,7剂,水煎服。四诊:入夜期前收缩多,舌红苔稍腻。处方:上方加炙甘草30g,生薏苡仁15g,通草15g,7剂,水煎服。

五诊:胸闷,期前收缩减少,舌红苔腻,脉滑。处方:上方加神曲(包)30g,7剂,水煎服。

六诊:胸痞,心律失常,偶发期前收缩。处方:上方加杏仁15g,枳壳10g,7剂,水煎服。

【按语】

此患者畏寒,脉迟结,乃一派阳虚之象。阳气不足,心失温养,故心悸,胸中阳虚,宗气运转乏力,故胸闷气短。舌红苔薄黄为真寒假热之舌象,方用红参温润,补气温阳不伤阴。附子走少阴心肾而助阳,少用桂枝振奋阳气。久病及血,故加丹参、三七活血化瘀。桔梗载药上行。患者又伴咳嗽,是属肺病。肺主治节,故当并治之。用白芥子温肺化痰,款冬花、紫菀润肺化痰,天南星化痰散结,并用枇杷叶理肺气,桔梗提肺气而排痰外出。二诊时舌转黄,乃助阳过度,故去附子,再加人参5g。因食差,故加鸡内金健脾助胃消食。谷芽,即粟芽(北方所用谷芽实为粟芽)色黄性温,具火性,正合胃之腐熟水谷之性,乃消食佳品。四诊时,期前收缩多,心悸重,加炙甘草补气缓悸,苔略腻,故加生薏苡仁、通草利气分湿邪。五诊时,苔腻加神曲消食除秽气。六诊时,加杏仁利胸中之气,枳壳行经气,二药合用以行胸中之气而除痞。

【病例4】

李某,男,45岁。活动后、酒后、激动后心悸多年。胸满闷多年,时咳,多汗。

心电图显示房颤。舌淡苔薄有齿痕,脉细弱不整。

辨证:酒伤心脉。

治则:补气调血,和阴阳。

处方:黄芪150g,生牡蛎100g,炙甘草30g,桂枝15g,生白芍30g,山药30g,知母20g,丹参15g,15剂,水煎服。

二诊:舌暗红苔薄,脉细数,律不齐。处方:上方加皂角刺15g,仙鹤草30g,15剂,水煎服。

三诊:服药症状好转,寐不安,头晕沉。舌暗红苔白,脉沉细数。处方:上方加生龙骨30g,焦山楂30g,何首乌30g,20剂,水煎服。

【按语】

此例亦用建中汤。酒性大辛大燥,耗阴伤血。激动之时,气血散跃于全身经络,心更失其所养。故活动后、酒后、激动后心悸,此是心气血两亏之象。张仲景云:病者胸满,唇萎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是为瘀血。此人患病多年,必由气分波及血分,又加胸满闷之症,故为瘀血。脉细弱不整,接近于散脉,是属症重,故重用黄芪150g,补气升阳;炙甘草30g,以补心气缓惊悸。知母润燥益阴,使补而不生燥。桂枝、白芍、山药建中气,调营卫。丹参微辛、微苦、微寒,色赤入血分,辛可通经活血,苦可降气,寒可清火安神,与黄芪相伍,则一走气分而补气升阳,一走血分而活血通经,清火降气。两药合用,补气升阳而不致化火,降气清火而不致伤气,两相协调,乃得阴阳调和之妙。但此患症重,若稍加升麻、柴胡以升散,当归以补血和血,效果会更好。二诊时,加仙鹤草补肺益气力,皂角刺化痰瘀散结气。三诊时,诸症好转。脉转为沉细数,仍是气虚阳亏,故续用上方。因寐不安,加何首乌补血安神,龙骨镇心安神。头晕沉,非气虚而致,是血分有瘀浊,故加焦山楂入血散瘀化浊气。

【病例5】

赵某,女,75岁。期前收缩数年,心悸,眠差,多郁,不堪劳累。舌淡红苔白,脉沉细滑。

辨证:气血两虚,心失所养。治则:补气血,安心神。

处方:黄芪100g,茯苓15g,远志15g,柏子仁20g,酸枣仁15g,首乌藤20g,甘松15g,丹参10g,生牡蛎50g,7剂,水煎服。

二诊:舌暗红苔白,脉滑。处方:上方加茯苓15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方以黄芪补心气,配以丹参活血。柏子仁、酸枣仁养心血安神止悸,首乌藤养心通经,远志通心窍、宁心止悸,甘松通心窍而解郁,茯苓益心脾、安心神。二诊时,脉滑,水气重,故加茯苓利水渗湿安心神。本方是以补心之气血为主,若患者伴有脾虚不运,胃虚不食之证,则当健脾强胃,而成归脾汤义。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须营卫调和,心窍通利。若心窍不通,则神志失常,可发为神昏、谵语、不寐、抑郁等。所以同为辛温通心窍之品,石菖蒲可醒神,远志可宁神,甘松可解郁。

【病例6】鞠某,女,50岁。心悸乏力手足沉,大便2~3日一行。舌淡苔薄白,脉细。辨证:中焦虚寒,心失所养。

治则:温运脾气,养心止悸。

处方:干姜15g,生白术30g,吴茱萸15g,党参20g,人参10g,当归20g,茯苓10g,甘草15g,7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乏力仍便不畅,舌淡苔白脉细。处方:上方减吴茱萸加生白芍20g,珍珠母30g,7剂,水煎服。

三诊:自觉有力,心不悸,得冷上肢不适。处方:上方加桑枝15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方以理中汤温运脾气,方中生白术运脾气生津通便,干姜温中,党参补脾气,甘草味甘可润可补,四药合用一补一温一运一调,故曰“理中”。再用吴茱萸温阳明经,降阳明气,人参补心气,当归补血和血脉润肠,茯苓安神止悸,此方以温运中阳为本,中阳健运,则营卫生化有源,心得其养,则心悸自愈。二诊时便不畅故去吴茱萸之燥加生白芍和阴动腹气,珍珠母镇心安神止悸。三诊加桑枝性平而善走肩臂,祛风湿之痹痛。

【病例7】刘某,女,46岁。劳累后胸闷心悸,心烦,失眠。舌红苔薄。辨证:气阴两虚,虚火扰心。

治则:补气滋阴,清火止悸安神。

处方:黄芪15g,柏子仁15g,酸枣仁15g,麦冬20g,生地黄15g,当归10g,人参10g,桔梗10g,丹参15g,远志20g,五味子5g,5剂为丸,每丸15g,每日3次。

【按语】

此例仿天王补心丹义。以补气滋阴为主。方用黄芪、人参补气,麦冬、生地黄益阴清虚火,并少用五味子敛阴气。柏子仁、酸枣仁养心血安心神止悸,当归补血,丹参通经,远志宁心止悸安神,桔梗作使,引诸药上行于心。上六条同为补气养心,但由于病机有别,故立方用药亦不同。有补中气、升宗气、用药刚燥者,有立中气、调营卫、用药柔润者,有补气兼顾助阳者,有专补心之气血者,有偏于益气养阴者,有以温运中阳为本者。由此可见,临证立方,当谨守病机,分清脏腑经络,辨别气分血分精分,用药方可信手拈来,头头是道。

【病例8】

宋某,男,44岁。时发期前收缩,高血压,心悸,胸闷,双手时麻,口苦。舌暗红苔薄黄,脉弦。

辨证:痰火在经,肝风内动。治则:散痰火,降经气,和阴血。

处方:夏枯草40g,牛膝50g,陈皮15g,臭梧桐20g,瓜蒌15g,黄连7.5g,半夏15g,栀子10g,玄参15g,白芍30g,7剂,水煎服。

二诊:期前收缩消失,夜间后背麻木感,舌红苔薄黄,脉细涩。处方:上方减栀子,加女贞子30g,7剂,水煎服。

三诊:头胀,血压150/110mmHg。舌红苔薄白,脉弦细滑。处方:上方加石决明30g,珍珠母30g,茵陈10g,杜仲30g,臭梧桐20g,罗布麻20g,4剂为丸,每丸15g,每日3次。

【按语】

肝风内动,痰火在经,导致经中气血失和,故心悸,双手时麻。胸中气血不畅,故胸闷。痰火在经,火性炎上,故口苦。舌暗红苔薄黄为痰火耗阴血之象。本方重用夏枯草,微辛、微苦、微寒,入肝胆经,散泄痰火。重用牛膝走经降气,并有益肝肾之功。臭梧桐微辛、微苦、微凉,其叶可降肝络中之气,其茎则降肝经中之气。栀子、黄连泻火,瓜蒌宽胸,半夏散结气,白芍补肝血以潜阳气,玄参滋阴以清火。陈皮理中焦和胃气,防黄连、栀子伤中。二诊时,夜间后背麻木感,脉细涩,此属肝经精血亏,不容肝络而致。故去栀子之苦寒,加女贞子补肝。三诊时,头胀,血压高,此属肝阳亢,加石决明、珍珠母镇肝阳,杜仲补肝肾而降肝气,罗布麻利水潜肝阳。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烈,但用石决明、珍珠母强镇其阳,往往令肝怒而动其阳,故少加茵陈,得初春少阳升发之性,与肝同气相求,理畅肝气,令肝不至反动其阳。

【病例9】刘某,女,72岁。心悸,头晕困。血压170/100mmHg。舌暗红苔白,脉弦。辨证:风眩伤心。

治则:降肝气,镇肝阳,安心神。

处方:柏子仁25g,牛膝50g,半夏15g,白术20g,桑寄生30g,石决明15g,丹参15g,莲子心10g,杏仁15g,茯苓15g,5剂,水煎服。

二诊:头晕沉,项重。血压150/90mmHg。舌淡红苔白微黄。处方:上方加葛根20g,石菖蒲15g,丹参15g,莲子心10g,5剂,水煎服。

三诊:头不晕,项重,咳数月,咳白痰。舌淡苔白,脉滑时一止。处方:上方加枇杷叶20g,5剂,水煎服。

【按语】

本方重用牛膝降肝气、杏仁降气,二药从气分,用丹参降血中之气,从血分。石决明镇肝阳,四药合用则阳潜气降。并用半夏、白术、茯苓降痰湿,莲子心清心,桑寄生补肝肾而通经络。二诊时,仍头晕,故加葛根升清阳,石菖蒲开心窍醒神,并加用丹参、莲子心以降气清心。三诊时,头不晕,咳数日,故加枇杷叶理肺化痰止咳。

【病例10】

王某,女,46岁。心悸8日,因生气而致,胸闷太息,食不下,恶心,口干不欲饮,心下痞。舌暗红苔黄,脉细。辨证:肝郁化火,犯胃传心。治则:疏肝解郁,清痞和心气。

处方:枳实15g,生白术20g,半夏15g,陈皮15g,旋覆花(包煎)15g,柴胡15g,白芍15g,甘草10g,甘松20g,佛手15g,杏仁15g,茯苓15g,橘叶25g,郁金15g,百合50g,7剂,水煎服。

二诊:耳鸣。舌暗红苔厚。处方:上方加龙胆草15g,7剂,水煎服。

同类推荐
  •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本书内容包括:中医护理学基础理论、中医护理评估基本内容、中医用药护理、针灸疗法及护理、推拿护理技术、内科常见病证护理、妇科常见病证护理、儿科常见病证护理、外科常见病证护理、五官科常见病证护理。
  • 系统解剖学实验指导

    系统解剖学实验指导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器官的功能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的科学。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医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及毗邻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形态学基础。 学习系统解剖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即通过实验教学,将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与标本、模型、活体观察及必要的临床应用联系起来,这样在学习活动中既有理论知识指导,又能在实践中验证理论,从而获得完整的解剖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 中草药实用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中草药实用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中药在古代称为“本草”,因为中药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最早系统记载中药知识的《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中国汉朝时期,收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到明朝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已收集中药达1829种。
  • 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男科疾病

    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男科疾病

    本书介绍了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少精症、无精症、精子活力降低、畸精症、血精症、尿精症、脓精症、死精症、精寒精薄、精液量减少症、无精液症、多精液症等内容。
  • 生物制药学

    生物制药学

    《生物制药学》最主要的特点是将导学式和合作性学习理念融入到教材的编写中,在编写手法中充分体现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改革,每个章节部安排了课前讨论及课后讨论。教材在内容方面做了全面、实用、浅易和前沿的兼顾。共分为4部分,前兰部分全面介绍三大类生物药物一生化药品、抗生素、生物制品的类别、生产原理及生产工艺等;最后一部分介绍生物药物的研发和质量控制等相关知识。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力求把最新的基因工程药物融入其中,同时避免传统生物制药工艺的简单罗列和介绍,结合工业化、规模化生产重点介绍代表性典型工艺,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讨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热门推荐
  • 菜鸟与翠花的日常网游

    菜鸟与翠花的日常网游

    一只名为菜鸟的男性玩家碰上名似翠花的女性玩家会产生什么样的日常呢(或许是伪日常呢,谁说的准笑)ps:逻辑紊乱的作者或许能正常更新吧
  • 金色流年

    金色流年

    青春是颗种子,一颗期待发芽成长的种子,而时间就是这颗种子的阳光。青春在时间的照耀下,发芽,生根,开花,凋零。在时间的面前,我们又算得了什么?唯一能做得不过就是珍惜现在的每时每刻。
  • 忘记我做不到

    忘记我做不到

    两岸文学PK大赛是不是这样的不是爱呢?不被认同的爱你想要吗?没有祝福的爱你想要吗?但是,但是,忘记,我做不到那就记住吧,然后忘记。如果爱没有界限,那该多好,我就会站在原地,一直等你。世上有很多种爱,或似梁山伯祝英台般凄美婉转,或似神话般无法染指,或似钱蒋般平淡恬静,他们的爱或许有着坎坷逆境,但终是受人祝福,受人羡慕的。而有一种爱,即使再刻苦铭心,即使再纯洁真挚,也只能选择忘记。因为她始终迈不过世人的眼光,迈不过那条性别的界限。但那不是爱吗?那不圣洁吗?或许这些只能忘记,只能铭记了。
  • 逆战之回家路长

    逆战之回家路长

    反恐战争,漫漫回家路;铁骨铮铮,兄弟情义长。盛世平安,总有人默默付出。军功章内,是男儿的血和泪。完成任务时,遭遇意外;血与火中,铁汉也有柔情。
  • 万界争神录

    万界争神录

    千年一乾纪,万年一衍纪。时空动荡,气运流转,一个被封印了九个衍纪的位面,终于迎来了一个盛大的时代,后人称之:“大衍纪”。且看身份成谜的少年陆启明如何披荆斩棘,笑傲诸天。
  • 傲剑舞长天

    傲剑舞长天

    傲剑舞长天,九星踏日月。寒冰剑出鞘,天下皆可冻。霞光剑万里,苍穹剑劈天,万世皆可毁,笑傲宇内间。
  • 辰光之雨

    辰光之雨

    当一个被踢出来的职业pvp玩家心血来潮玩上网游时当三大主系职业的逆天降临在一个网游小白的手中时当叶齐鳞遇上暮辰雨时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不要误会了!暮辰雨只是一个拥有三大主系职业的逆天所在——叶齐鳞创造的一个角色而已从此,叶齐鳞开始了他的意识操控和电脑操控交错的网游之旅。叶齐鳞与游戏中的对手们,现实中的暗杀者们的对决!
  • 天泣命魂师

    天泣命魂师

    命运神机,天泣不老,一切都是谁的安排!被命运推动的少年,解开缠绕千年的枷锁!注:新书幻世王冠MWD正式更新,还请各位书友大大支持!
  • 根源之人族崛起

    根源之人族崛起

    这里百族林立,有魔族、天使、人族、虫族、龙族…这里战乱不休,各个种族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断争斗,这里到处都是阴谋与背叛,战斗与杀戮某一天这里突然出现了一个人…
  • 完美大明星系统

    完美大明星系统

    叶陌是个扑街的写手,每天总想自己写的小说能改编成各种的电影、动漫、游戏等等周边。为了这个梦想他不断的努力着。可是无情的现实却一次次的打击着他,知道有天他在家码着字,有一个奇怪的窗口弹出问他:“你愿意成为大明星吗?”“是or否”。知道他点了“是”,奇迹真的发生了!{这是本人第一次写小说、写的不过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