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
杜某,女,35岁。失眠,噩梦多,心悸,心烦,月经经期正常,量多,带下正常。
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辨证:心阴血两虚,虚火扰心。
治则:滋阴养血益气,清虚火安心神。
处方:柏子仁20g,酸枣仁20g,生地黄30g,生龙骨30g,远志20g,当归10g,人参15g,茯苓20g,莲子心15g,五味子10g,7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好转,舌红苔白,脉细。处方:上方去莲子心,7剂,水煎服。
【按语】
《灵枢·邪客》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府,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蹻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暝。”言及不寐总由阳不入阴,卫气独行于外而致。
本患者阴虚血少,心失所养,阴不涵阳,故失眠,心悸。月经量多则为血热而致,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更为阴虚火旺成实之明证。此证还可伴有手足心热,口舌生疮。法取天王补心丹。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臣以酸枣仁、柏子仁、当归补心养血安神。人参补心气安心神,心之阴血不足,必及于心气,使气旺则阴血自生。五味子滋心阴安心神,味酸性敛,以助它药补阴益气之力。远志安神,生龙骨镇心,茯苓安神并防生地黄、柏子仁、酸枣仁之腻。莲子心味苦寒,以心入心,清心火以安神。天王补心丹原含丹参,今弃而不用,是因本患者月经量多之故。二诊,心火不重故去莲子心。
【病例2】
张某,女,60岁。失眠,心悸,五心烦热,大便干,小便黄,神疲乏力,健忘。舌红苔少,脉细数。
辨证:心阴不足,大肠燥结。治则:养心,清虚热,润肠。
处方:柏子仁20g,酸枣仁20g,生地黄20g,生白芍30g,当归10g,远志20g,茯神30g,五味子10g,竹叶15g,7剂,水煎服。
二诊:好转,大便每日1次。舌淡红苔白,脉细。处方:上方减生白芍、生地黄加桂枝10g,炒白芍30g,何首乌50g,7剂,水煎服。
【按语】
此证亦属天王补心丹之适应证。因便干,故加生白芍和腑气,腑气通则心火减。小便黄,故加竹叶清心泻小肠,导热从小便去。二诊,心火已去,便已通故去生白芍、生地黄,并加炒白芍,何首乌养血安神,加桂枝以通阳气,阳气通则阴血运行流畅,更有利于养血安神。
【病例3】
金某,女,37岁。失眠约10日,有结核病史,口服化疗药1个月,口干,五心烦热,因怒而致。舌红苔薄,脉弦数辨证:阴虚火旺,阳不入阴。治则:滋阴清火安神。
处方:阿胶15g,黄连10g,柏子仁30g,酸枣仁30g,百合50g,茯苓15g,半夏15g,生牡蛎50g,柴胡30g,白芍25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患者失眠时间短,以实火为主要矛盾,口干、五心烦热为阴虚火旺之象,舌红苔黄则说明心经实火较重。法取黄连阿胶汤。黄连大苦大寒入心清实火;阿胶,甘、微温、味香而润,且不碍胃、不滋腻,属血肉有情之品,可养心血安神;柏子仁、酸枣仁养心安神;百合益阴养心安神;生牡蛎和阴气潜阳气;柴胡利气机;白芍养血和肝;本患者气郁生火必炼津生痰,故佐以半夏、茯苓祛痰湿以安心神。
上三例病位同在少阴心,但有以阴虚为主者,有以火旺为主者。若以阴虚为主,则当重补心阴,并兼顾少阴肾,以两少阴之气相通。火旺者重则用黄连,轻则用莲子心。伴心火下移者,重则用栀子,轻则用白茅根,再轻用竹叶。不论阴虚还是火旺,镇心养心安神之品都可应用,如生龙骨,远志,生牡蛎,柏子仁,炒酸枣仁等。又有肾阴亏,虚火升而致失眠者,病在少阴肾,当用知柏地黄丸加五味子、远志。
【病例4】
陈某,女,35岁。少寐,梦多,心烦多思,手心热,纳差,口干,大便干。舌红苔薄,脉弦细。病由思虑而发。
辨证:心脾两虚,阴阳俱亏,阴不敛阳。
治则:建立中气,化生气血,养心脾,安心神。
处方:加味建中汤加远志20g,茯苓20g,7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好转,舌红苔薄黄。处方:上方加何首乌40g,黄连10g,生白芍10g,7剂,水煎服。
【按语】
胃者卫之源,脾者荣之本。卫不足,补之以辛甘,辛甘发散生卫气。气不足,补之以酸甘,酸甘化阴生荣气。建中汤可使脾胃中气旺盛,荣卫化生有源,则心神得养。在临床上,导师新创加味建中汤,由黄芪、知母、桂枝、生白芍、甘草、山药、黄精组成。黄芪配知母,则可补气益阴生津。桂枝、生白芍调和荣卫。山药、黄精味甘性平,益阴气。全方性味平和,不偏不倚,正合脾胃属土应中央之性。若偏于荣虚,则重用生白芍,若偏于卫虚,则可加桂枝,并改生白芍为炒白芍。本例胃纳差,为中气不足,少寐梦多则心神失养。手心热,心烦,口干,便干则为荣阴不足,津气亏乏。舌红苔薄、脉弦细是典型建中汤适应证的舌脉征象。故处以加味建中汤并加远志宁心神,茯苓健脾安神。二诊时心火未去,加黄连泻火,并加重生白芍用量以和阴气,加何首乌补血安神。
【病例5】马某,女,20岁。入寐难,食差,焦虑,项不利,心烦。舌暗红苔少,脉弦细。辨证:阴阳不和。
治则:调和阴阳。
处方:桂枝10g,生白芍20g,知母20g,远志20g,葛根20g,山药30g,7剂,水煎服。
二诊:服方好转,近日因劳累又少寐,口中异味,舌红苔白,脉弦细。处方:上方加茯苓15g,蒲公英30g,莲子心5g,10剂,水煎服。
三诊:服方好转,舌暗红苔白,脉弦细。处方:上方加合欢花30g,7剂,水煎服。
【按语】
此患者伴有项不利,可加重不寐、焦虑、食差等症状,应予以重视。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所引起的交感神经抑制或兴奋的各种症状往往表现为全身性,但实施局部治疗时,不可过分强调整体论治。本方桂枝、生白芍可调和荣卫而解肌,葛根通利经脉而解肌,3药重点走颈部,不应认为是走整体或走中焦。二诊口中异味为经中有火,加蒲公英清经火而不伤胃,莲子心清心火而较柔和。三诊加合欢花,微甘微辛,畅气解郁而安神。
【病例6】
胡某,女,24岁。失眠1个月,大便数日一行,食后腹满,手足心热。舌暗红苔薄,脉弦细。
辨证:病由劳伤。
治则:健脾,化气血,安神。
处方:桂枝15g,生白芍30g,当归20g,茯苓15g,远志20g,知母15g,黄芪30g,佛手15g,7剂,水煎服。
二诊:好转,便3~4日一行,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处方:上方加泽泻15g,7剂,水煎服。
三诊:能寐,便一日一行,月经两月一行,腰酸,舌暗红苔薄,脉细。处方:上方加杜仲25g,菟丝子30g,续断20g,桑寄生30g,10剂,水煎服。
四诊:服上方好转,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数。处方:上方加首乌藤30g,7剂,水煎服。
【按语】
便干是小建中汤适应证的常见症状,生白芍和荣阴,动腑气,具清灵易动之性,走阴分。张仲景在《伤寒论》太阴篇中说:“……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下利者,先煎芍药三沸。”正说明了生白芍的这种特性。而炒白芍则性呆钝,走血分而补肝血。此患者大便数日一行,故加生白芍动腑气,当归补血润肠而通便,知母性滑利,可滑肠通便。二诊时大便稍好转,但仍难,此因便难日久,大肠静而不动,经中水停,因而水肿,更加重便秘之症,如属恶性循环,则大便愈来愈难,故加泽泻利经中水湿而消肿,以助于大肠运动,法取济川煎。若此时仍不效,当加防己走经利水散结气,功效强于泽泻。三诊,寐可,便通,月经2月一行,腰酸,此属肾亏,任脉不足,故加杜仲、续断、桑寄生、菟丝子补肾填精强筋骨。
上三例,同为建中汤适应证,不可认为建中汤只走中焦建中气。马某案,即是取桂枝生白芍走颈部经脉、肌肉。而心中风表现为“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此则取小建中汤入心调荣卫,补心气,心之荣卫气足,则风自灭。
【病例7】
孙某,女,24岁。时有气短,倦怠,头晕,心悸,少寐,多梦,纳差,大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心脾气血两虚。
治则: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处方:黄芪30g,炒白术15g,茯苓15g,当归15g,党参20g,远志20g,龙眼肉10g,柏子仁15g,酸枣仁15g,7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好转,口略干。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处方:上方加知母15g,14剂,水煎服。
【按语】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衰,心失所养则不能藏神,故心悸,失眠,健忘。方中黄芪补脾益气。龙眼肉甘温,色赤入心,补血安神。炒白术、茯苓、党参健脾以生气血。柏子仁、酸枣仁养心,远志宁心。二诊时,为防上方偏燥,加知母益阴生津润燥。若此患者腹胀便稀,可加木香行气燥湿。
归脾汤与建中汤同可治心脾虚之不寐,前者证偏气(阳)虚,药偏刚燥。后者证偏荣(阴)虚,药偏柔润。
用归脾汤时,若舌淡苔白偏干时,注意用药不可过燥,可去木香加知母。若舌淡苔白润,则说明气虚阳不畅,可加刺五加,微辛、微甘、微苦、微温而芳香,可畅脾肾阳气,脾肾阳气运行通畅,则脾生气血以养心,肾供精血以养心,从而起到畅阳气安心神的目的。
【病例8】
李某,女,56岁。失眠多梦20年。口渴,脘中不适,腰略痛,心烦欲哭半年。
舌淡红苔薄,脉细滑。
辨证:肝肾精血不足,心神失养。治则:补肝血,填肾精,安心神。
处方:白芍30g,熟地黄30g,山茱萸20g,续断20g,桑寄生30g,香附20g,酸枣仁25g,柏子仁25g,合欢花30g,首乌藤30g,生龙骨50g,生牡蛎50g,珍珠母30g,五味子10g,远志20g,巴戟天5g,女贞子40g,菟丝子30g,覆盆子20g,黄柏15g,7剂,水煎服。
二诊:有困意,能寐,仍口渴,入夜足热,尿多。处方:上方加白果10g,7剂,水煎服。
三诊:能寐,腰痛,舌红苔略厚。处方:上方去白果加狗脊25g,7剂,水煎服。
【按语】
心主血脉而藏神,肝主藏血,血足则可养心,以助藏神而主神明。若肝不藏血,则心无所主而出现失眠。又肝藏魂,魂由神派生而来,即“随神往来者,谓之魂。”若肝不藏魂,则会出现梦寐恍惚,似睡非睡,甚则变幻梦游。正如陈士铎在《辨证录》里所说“身虽在床,而神若远离,闻声则惊醒而不寐,通宵不能闭目。”总之,肝血亏则肝魂不安,心神不敛,从而不寐。
肾主藏精,与心同属少阴。心在上属火,肾居下属水,只有心火下潜入肾中,肾水上济滋心火,心肾功能才能正常,此即水火即济。若肾阳精不足,不能上养心神,则会出现失眠、心悸、健忘。
本方取法于引寐汤。原方为:白芍1两,当归5钱,龙齿2钱,菟丝子3钱,巴戟天3钱,麦冬5钱,柏子仁2钱,酸枣仁3钱,茯苓3钱。主治肝血不足,魂离神散之不寐。此方重用炒白芍养肝血,抑肝阳,安心神为君。龙齿味淡、性涩、质重,镇惊安神,与白芍配,一敛一潜,共奏补血益阴潜阳之功。当归性微甘、微苦、微温、微辛,可补肝血和血脉,有补而不滞之性。酸枣仁、柏子仁养心血安神,麦冬养阴清心。菟丝子、巴戟天填肾精,天癸同源,肾精充足则可化肝血。茯神养心安神。
《黄帝内经》谓“心气虚则悲”,本患者心烦欲哭为心气不足,而结合腰略痛、失眠等症状及舌象、脉象、年龄,可知此心气不足是由少阴肾精亏不能上养心,少阴精亏不能化气而致。所以在一诊时,取法于引寐汤而加重了填肾精的力量。二诊时,填精当口渴减,但仍渴,后知因尿多而致,故加白果缩尿而口渴止。三诊时,舌红苔略厚,腰痛,去白果之收敛,加狗脊走腰脊而强筋骨止腰痛。
本例出现口渴一症,临床上,此症十分多见,现总结如下:①若尿量多而口渴,当先涩尿,常用白果,尿缩而渴自止。②苔厚或腻,为水蓄或饮结,导致津液不布,常用五苓散、猪苓散或文蛤散。③舌红,苔白燥或略黄,为热结津伤,用天花粉。阳明经大热用石膏、知母。④舌苔正常而不腻不燥,常为脾气不升,津不上承,用葛根。⑤若由瘀血所致的口渴不欲饮,当用活血不伤阴、不耗津之品,如桃仁、土鳖虫、丹参等。⑥苔少或无,为阴亏或精伤,表现为夜间渴。阴亏多渴而欲饮,用麦冬、石斛、玉竹等。精亏而渴而不欲饮,用熟地黄、山茱萸、黄精、女贞子等,不效当合活络之药,如桃仁、土鳖虫。
以上6条,由气分言及血分,再及精分,层层深入,便于记忆。
【病例9】
张某,女,38岁。失眠,心烦,背痛,乏力,目口干涩,健忘,月经先期。舌暗红苔少,脉弦细。
辨证:肝精血亏虚,血不生气。
治则:补肝血,填肾精,益肝气,安心神。
处方:黄芪30g,何首乌50g,枸杞子30g,菊花15g,当归15g,女贞子30g,菟丝子30g,柏子仁20g,远志15g,五加皮50g,合欢花30g,熟地黄50g,7剂,水煎服。二诊:服上方好转,现乏力气短,经前心烦,心悸,舌淡红苔白,脉细。处方:上方加柴胡15g,白芍30g,柏子仁10g,瓜蒌10g,7剂,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