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的第7张底牌是:变通。变则通,通则久。唯有求变,人生才能有转机。唯有善变,人生才能通达。变通的处世之谋,在于因变而变,以变求变,以不变应万变。手握这张底牌,我们就能顺势而为,就能创造奇迹。
做人做事要学会变通
运动是万物固有的本质。生命的规律即是变化的规律,无变化即无生存。地球现有的一切生灵,皆是以变应变,适变求生的产物,包括万物之灵的人类。社会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人当然也应该相应变通,否则,将遭到社会的淘汰。穷则变,变则通,变通学正是一门教你在掌无权柄,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凭借智慧和努力亦可走向人生成功的学问。
变,是指在周围环境未变之前或正在改变或已经改变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根据客观需要而采取的某种行动。通,是指变之后所取得的效果,所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变和通互相联系,互为前提。变是通的手段,通是变的目的。
变通是做人处世的成功秘诀。在现实生活中,谁掌握了变通法则并能很好的运用,就能取得成功。相反,不善于变通,拘泥于形式,呆板,一成不变的人成功的希望是很渺茫的,僵固不化的人将被历史的车轮辗得粉碎。在学校成绩一流的,进入社会却成了打工的;在学校成绩二流的,进入社会却当了老板。就是因为成绩一流的同学过分专心于专业知识,忽略了做人的“变通”;而成绩二流甚至三流的同学却在与人交往中掌握了处世的原则。正如卡耐基所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依靠专业技术,而85%却要依靠人际交往、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本领。”
学会变通要善于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势。人的思维方式,常常出现两大定势:一是直线型,不会拐弯抹角,不会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二是复制型思维,常以过去的经验作为参照,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西方有一句谚语“上帝向你关上一道门,就会在别处给你打开一扇窗。”诗人陆游讲:“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我们不拒绝变化,并且善于变化自己的思维习惯,善于改变自己的观念,我们就能走出困境,进入新的天地。
学会变通要有勇气应对变化。勇气是一个哨音,一声呐喊,一个命令,它的作用就是调动起自己全部的能力去迎接变化和挑战。有一个美国人曾对数百个百万富翁做过一番调查,发现这些百万富翁并非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其中不少人是智力平平者,然而他们创新的勇气却大大超过前者。一个人想学会变通,首先必须鼓足勇气。勇气是人的一种非凡力量,它虽然不能具体地去处理某一个问题,克服某一种困难,但这种精神和心态却能唤醒我们心中的潜能,帮助我们应对一切变化和困难。
学会变通要有信心开发潜能。所谓信心,就是一种心态潜能。一个人对自己充满信心的时候,常常就是他获得成功的时候。有一位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天性里有一种倾向:如果将自己想象成什么样子,就真会成为什么样子”。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充满信心的人,你有信心克服困难,有信心处理问题,有信心获得成功。
学会变通要审时度势打破常规。所谓审时度势,就是要明察不同事物相似之处和相似事物的不同之处。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是一位十分擅长换位思考的人。他有一句名言:“与人合作,你能分到十分,你最好只拿八分或七分,这样你就会有下一次合作”。学会变通还要打破常规。世界著名科学家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莎士比亚也说:“别让你的思想变成你的囚徒。”爱默生说:“宇宙万物中,没有一样东西像思想那样顽固”。对于遵守常规的人来说,一切都是不可能的,而对于一个喜欢打破常规的人来说,一切都是可能的。
学会变通要借助外力为我所用。领导者不管自恃有多大本事,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但是却可以借用外力,使自己强大起来,这也算是一种变通。借助别人的力量,自己就可以变得强大起来,这就是借的变通术。实践证明,不管我们是觉察到还是没有觉察到,不管我们是愿意还是不愿意,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寻求变通。所不同的是,善于变通的人越变越好,而不善于变通的人却是越变越差。领导工作者掌握了变通艺术,就会应对各种变化,在变化中寻找到机会,在变化中获取利益。
打破常规,才能事事领先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古代的一句名言,是告诉我们规矩的重要性,可是如果过于刻板,认为规矩只能立而不能改变,则是大错特错了。我们身边就有很多人,都缺少那种改变的勇气和胆量。
从古至今,没有一个规则能通古今,也没有一种教化是屡试不爽的,即使有也一定会被今后时代所替代,绝对没有永远存在的道理。而现在这个社会,可以说是瞬息万变的,如果墨守成规,恐怕迟早要被淘汰。以前,我们接受的教育是很传统的,不仅扼杀了不少人的创造力,也抹杀了我们的棱角和个性。但是,聪明的人,总能很快的适应现在的环境,而多数人却依然固守着自己的老传统。这些人,因为害怕付出代价,而错过了无数可以改变生活的大好机会,而这些机会,是不会再来的。
其实,规则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的。虽然规则是约定俗成的,但并不是没有别的方法和方式,如果不知道改变,只一味的遵守规则,是注定要落在别人后面的。不过,规则也是有存在的意义的,超出了允许的范围,肯定是要受到惩罚的。学会变通,而不是主观的臆断,才是真正的成功之路。学会变通也许就能在人生的征途上少走很多的弯路。无论对内变通或是对外变通,可以不拘常规,并用于打破常规就是好的。
种子落在土里长成树苗后最好不要轻易移动,一动就很难成活。而人就不同了,人有脑子,遇到了问题可以灵活地处理,用这个方法不成就换一个方法,总有一个方法是对的。做人做事要学会变通,不能太死板,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被经验和规矩束缚了头脑。
美国威克教授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些蜜蜂和苍蝇同时放进一只平放的玻璃瓶里,使瓶底对着光亮处,瓶口对着暗处。结果,那些蜜蜂拼命地朝着光亮处挣扎,最终气力衰竭而死,而乱窜的苍蝇竟都溜出细口瓶颈逃生。这一实验告诉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有时我们需要的不是朝着既定方向的执着努力,而是在随机应变中寻找求生的路;不是对规则的遵循,而是对规则的突破。我们不能否认规矩对人生的规范作用,但也应看到,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灵活机动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
打破常规,灵活变通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让人受益匪浅。在处理问题时,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按照常规思维去思考,如果我们能像孙膑那样,学会灵活变通,那么我们会很容易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仅思考问题要这样,在工作上也应该这样。与领导相处的时候尤其要注意灵活变通。领导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灵活变通,故而跟在他身边的下属,必定要懂得弹性处理法则。所谓灵活变通与弹性处理,跟滑头性格与做事没有原则是不相同的。因时制宜,在某种特殊特定环境之内,配合需求,设计出最好的可行方案,这就是所谓弹性处理。分明已经改了道,此路不通,还偏偏要照旧时那个法子把车开过去,这不是坚持原则,而是蛮干。
人们都喜欢凡事肯变通、会适应的人。因为人们非但不用担心这个人会受外在环境影响而情绪有所变化,导致工作质量下降,而且还可以依赖他在非常时期应付一些突发事件,建立奇功。
此路不通彼路通
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在失去一些东西时,不要过于悲伤和痛苦,因为我们有可能会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道路,并由此而取得巨大的成功。其实,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他存在的价值,关键看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做事要灵活,不要一条路走到黑,撞了南墙还不知回头。要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的道路千万条,此路不通彼路通。
阿尔伯特·霍布代尔是曼彻斯特市格雷大街中学的校工,尽管薪水每周只有5英镑,但他对工作却十分尽责,总是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因为他觉得,既然自己没有机会读书识字,多干点事、为孩子们提供好的学习环境也是不错的。
不料有一年,新上任的校长却因为阿尔伯特不识字,辞退了他。
当阿尔伯特走出学校时,天已经黑了。他是单身汉,平时生活很简单,早餐不用说了,就是中饭,也经常是面包加奶酪,带到学校吃,晚上回家才“享受”一下,也不过是泡杯浓茶加三块方糖,再来一条腌鲱鱼,外加几片腊肉,而最少不了的,则是一盘炒香肠,它对阿尔伯特来说,不仅是佳肴,还有祛病镇痛的功效。因此,在今天这个二十年来最倒霉的日子里,他提醒自己一定得买半磅香肠带回家。
忽然,阿尔伯特打了一个冷战,他记起自己常去买香肠的那家小食品店店主威格丝太太前天死了,店门至今还关着,附近再没有卖香肠的店。
“真该死,为什么整个街区没有第二家香肠店呢?”阿尔伯特情绪坏到了极点。于是,一个念头像闪电般进入他的头脑:既然如此,何不自己开一家食品店出售香肠呢?这些年攒了些钱,何况现在又失了业……对!就把威格丝太太的店盘过来,作为谋生之路吧!
阿尔伯特兴奋得把失业的烦恼抛到了九霄云外。一星期后,食品店重新开张,阿尔伯特做了店主。
生意还算不错,当时正值冬季,天气寒冷,于是,阿尔伯特想:把香肠做熟再卖不是更好吗?于是,当他把热气腾腾的香肠端出来时,他的店前开始排起了“长龙”。为此,阿尔伯特又想出了新办法:削制了许多小竹签子,把香肠夹在半切开的面包里,串在竹签子上卖。这种早点既经济又方便,大受欢迎,结果,“长龙”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长了。阿尔伯特一个月内雇了两个帮手,仍然忙不过来,顾客把店门都快挤破了。
阿尔伯特灵机一动,雇了一个人,让他蹬着三轮车到街头流动出售,果然减轻了店门前的拥挤,生意也因此做得更大。随着“霍布代尔香肠”的名声越来越响,阿尔伯特的小吃店变成了大饭店,还开了两家分店。为了保证货源,他开始自己制作香肠,而不再依赖批发商。
到了炎热的夏季,没有多少人愿意吃热香肠,阿尔伯特转念一想:既然天热得大家都不愿下厨,也不愿挤饭馆,何不把香肠做熟晾凉,然后把凉香肠送货上门呢?于是,这个夏季的销售量竟然比冬季还要多。
以后的蓬勃发展就不用细说了,只需告诉你:自打开店那天起,阿尔伯特就再没怀念过以前的日子。五年以后,任何人到曼彻斯特市,不管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蹬车叫卖香肠的人。又过了几年,就连最繁华的大街上,也有了“霍布代尔香肠店”的分店,并且是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随着事业的发展,阿尔伯特感到需要提高新工人的技术水平,于是他与学区教育委员会联系,申请创建一所“香肠制作技术学校”。这位实业家的想法得到了学区教委的大力支持,筹备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双方商定由学区教委派正、副校长,而教师则主要从高、中级职员和技术工人中选聘。
不久,副校长打来一个电话说:“霍布代尔香肠制作技术学校不久即可开学,特请董事长题写校名。”
阿尔伯特哑然失笑,回话说:“副校长先生,真对不起,还是请你们中间哪一位代劳吧,我写不好。”
副校长有点不悦,说:“霍布代尔先生,不要推辞了,像您这样卓有成就的实业家,不是出自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就是在国外深造过。生意再忙,写这几个字还是抽得出时间的吧!”
阿尔伯特只好以实相告:副校长先生,我真的写不好。说来也许您不相信:十多年前,我还是个老粗——既不会写也不会谈,就连自己的名字,也是经商以后才学会写的。”
副校长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好一阵。最后说:“霍布代尔先生,您真了不起,在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条件下,竟然做出了这样一番大事业。我想倘若您十年前就能读会写的话,那今天又该是怎样的人呢?”
阿尔伯特听后放声大笑,说道:“格雷大街中学的校工——一周挣5英镑,先生!”
“啊——”电话里传来一声惊呼,原来,那副校长不是别人,正是当年把阿尔伯特赶出校门的约翰逊先生。
每个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总会碰到许多走不通的路,在这时候,你就要懂得变通,应当换个角度考虑问题。成大事者的习惯就是:如果这条路不适合自己,就立即改变方向,重新选择另外一条路。
水无常态,随方就圆
水无常态是说“水随器而圆,人随水则变通”的道理。如果说,世上有什么不可阻挡的,那非变通莫属。如果说,世上有什么是无敌的,亦非变通莫属。关于世上最善于变通的东西,有人说是变色龙,也有人说是天上的云,还有人说是女人的心。其实都不是,世界上最善于变通的东西应该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