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伟大的人都喜欢愚钝的人,记住这一点是不会错的。任何上司都有获得威信、满足自己虚荣心的需要,不希望部属超过并取代自己。因此,在人事调动时,如果某个特别优秀,面且颇有实力的人被指派到自己手下,上司总会忧心忡忡,因为他担心某一天对方会抢了自己的权位。相反,若是派一位平庸无奇的人到自己手下,反到使他高枕无忧了。
因而,聪明的部属在与上司相处时,总会想方设法掩饰自己的实力,以假装的愚笨来反衬上司的高明,力图以此获得上司的青睐与赏识。当上司阐述某种观点后,他会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并且带头叫好;当他对某项工作有了好的可行的办法后,不是直接阐发意见,而是在私下里或用暗示等办法及时告诉上司。同时,再抛出与之相左的甚至很“愚蠢”的意见,好主意一定要从上司嘴里说出来。久而久之,尽管在同事中可能形象不佳,甚至有点“弱智”,但上司却倍加欣赏,对其情有独钟。
虽然说人们口头上总是在说“人尽其才”,但在很多情况下,上司往往提拔那些忠诚可靠但表现可能并不是那么出众的下属,因为他认为这更有利于他的事业。我国有个古老的故事,叫“南辕北辙”,意思是说,目的地在南方,但驾车的方向却对准门方,结果蹬得越快,离目标越远。同样的道理,如果上司使用了不忠诚的下属,这位下属总是同自己对着干划者“身在曹营心在汉”,寻么这位下属的能力发挥得越充分,可能对上司的利益损害越大,试问,谁愿意干这样的傻事呢?
84.掌握好恭维的分寸
恭维别人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高帽尽管好,可尺寸也得合乎规格才行,滥做过重的高帽是不明智的。赞扬招致荣誉心,荣誉心产生满足感,但人们发现你言过其实时,常常因此感到他们受到了愚弄。所以宁肯不去恭维,也不宜夸大无边。
任何人都不会拒绝别人真诚的拍马屁,包犄领导。拿破仑对善于奉承的人很反感,这一点为很低多人都知道。有一个聪明的士兵却来到拿破仑面前说:“将军,您最喜欢听替承话,您是真正英名的人啊!”拿破仑听后不仅没有斥责他。反而十分自豪。
这位士兵对拿破仑的脾气秉性摸得很透,深知他讨厌奉承的话;但这位士兵又绝顶聪明,他准确地捕捉到了拿破仑的这一性帮特点。
外交史上有一则轶事:一位日本议员去见埃及总统纳赛尔,由于两人的性格、经历、生活情趣、政治抱负相距甚远,总统对这位日本议员不大感兴趣。日本议员为了不辱使命,搞好与埃及当局的关系,会见前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最后决定以套近乎的方式打动纳赛尔,达到会谈的目的。下面是双方的谈话:议员:阁下,尼罗河与纳赛尔,在我们日本是妇孺皆知的。
我与其称阁下为总统,不如称您为上校吧,因为我也曾是军人,也和您一样,跟英国人打过仗。
纳赛尔:唔……
议员:英国人骂您是“尼罗河的希特勒”,他们也骂我是“马来西亚之虎”’,我读过阁下的(革命哲学),曾把它同希特勒《我的奋斗)作比较,发现希特勒是实力至上的,而阁下则充满幽默感。
纳赛尔:(十分兴奋)呵,我所写的那本书,是革命之后,三个月匆匆写成的。你说得对,我除了实力之外,还注重人情味。
议员:对呀!我们军人也需要人情。我在马柬西亚作战时,一把短刀从不离身,目的不在杀人,而是保卫自己。阿拉伯人现在为独立而战,也正是为了防卫,如同我那时的短刀一样。
纳赛尔:(大喜)阁下说得真好,以后欢迎你每年来一次。此时,日本议员顺势转入正题,开始谈两国的关系与贸易,并愉快地合影留念。日本人的套近乎策略产生了奇效。
这位日本人将套近乎的策略演绎得出神人化,效果极佳。在会谈的一开始,日本人就把总统称作上校,降了对方不少级别;挨过英国人的骂,按说也不是什么光彩事,但对于军人出身,崇尚武力,并获得自由独立战争胜利的纳赛尔听来,却颇有荣耀感;没有希特勒的实力与手腕,没有幽默感与人情味,自己又何以能从上校到总统呢?接下来,日本人又以读过他的《革命哲学),称赞他的实力与人情味,并进一步称赞了阿拉伯战争的正义性。这不但准确地刺激了纳赛尔的“兴奋点”,而且百分之百地迎合了他的口味,使日本人的话收到了预想的奇效。日本议员先后五处运用寻找共同点的办法使纳赛尔从“不感兴趣”到“十分兴奋”而至“大喜”,可见日本人套近乎的功夫十分高明。
在现实的交往中,大凡喜欢恭维别人的人,总是抱着一定的投机心理,他们自信不足而自卑有余,无法通过名正言顺的方式博取对方的赏识,表现自己的能力,达到自己的目标。只好采取一种不花力气又有效益的途径——恭维对方。
清乾隆皇帝非常喜欢谈文讲史,对文史的整理工作非常重视。相传刊印二十四史时,乾隆怕有谬误,常亲自校核,每次校核出一件差错来,觉得是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心中很是痛快。
大臣们为了迎合他的心理,就在抄写给他的书稿中,故意于明显的地方抄错几个字,以便“勘正”,这实际上是变着法儿让乾隆高兴。这样做,比当面奉承他学识高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当然,书稿中也有乾隆改正不到的,但经他改定的书稿,就没有人敢再动了。所以,今天见到的殿版书常讹解,有不少就是这样形成的。可是像和砷这样的大臣,只顾变着法儿讨乾隆的欢心,却不会管这些,以致谬种流传,贻害后人。
和坤之流最了解乾隆的这个特点,他在任何事情上都曲童奉迎,选取最恰当的方式,博取乾隆的欢心。
恭维有如下两个要点:
1.恭维话要坦诚得体,必须说中对方的长处
人总是喜欢奉承的。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中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换句话说,一个人受到别人的夸赞,绝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
奉承别人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份诚挚的心意及认真的态度。言词会反应一个人的心理,因而轻率的说话态度,很容易被对方识破,而产生不快的感觉。
2.别像一个暴发户花钱那样,大手大脚地把高帽扔得到处都是。对于不了解的人,最好先不要深谈。要等你找出他喜欢的是哪一种赞扬,才可进一步交谈。最重要的是,不要随便恭维别人,有的人不吃这一套。
高帽就是美丽的谎言,首先要让人乐于相信和接受,便不能把傻孩子说成天才一样的离谱;其次是美丽高雅,不能俗不可耐、低三下四,糟塌自己也让别人倒胃口;再者便是不可过白过滥,毫无特点,不动脑子。
85.要捧出新鲜意味来
恭维别人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因此,恭维这样的人,不能陈词滥调,非富有新意而不能成事。
西周时期制造的青铜器非常精美,被后人看成宝物。尤其周代的铜鼎更是珍贵,,后代的帝王要是得到一只周鼎,就认为是上天降下的吉兆。
汉武帝时,有一次在汾阴发现了一只周鼎,武帝高兴得不得了,先把它供在太庙,然后又收藏在甘泉宫。大臣们知道汉武帝特别迷信,为了讨他喜欢,都纷纷上表祝贺皇上得到了周鼎。
光禄大夫吾丘寿王却与众不同,说:“这不是周鼎!”汉武帝知道了十分生气,把他召来问道:“我得到一只周鼎,大臣们都认为是真的,只有你一个人说不是,为什么?你今天给我说出个道理来,不然我就要杀你的头!”
大臣们见皇帝发怒,都为吾丘寿王捏着一把汗。只见吾丘寿王不慌不忙地回答:“没道理我怎么敢乱说?我听说当初周朝的德政从后稷开始,到公刘又得到发展,到太王进一步发扬光大,文王、武王使它最后完成,周公使它传遍天下。上天为了表彰周朝,特意降下玉鼎,所以叫作周鼎。如今我大汉朝自从高祖继承了周朝的大业,也是大力推行德政,把恩惠施给天下百姓,全国上下团结一致,衷心拥护天子。到了陛下您,更是大大发展了祖宗的大业,功德超越前人,吉祥的征兆不断出现,这可是天意呀!这次汾阴发现的宝鼎,是上天赐给大汉王朝的宝物,应该叫做汉鼎才是,怎么可以叫作周鼎呢?”
一番话说得汉武帝转怒为喜,眉开眼笑,吾丘寿王不但没被治罪,反而得到了黄金十斤的赏赐。
那么多恭维汉武帝的人都没有得到赏赐,惟独吾丘寿王得到了,个中奥妙不言自明。
慧禧喜欢别人称她“老佛爷”,当然要做做不杀生、行善积德的样子给人看看。特别是六十大寿之际,更要做出一番“功德”来,好让天下世人都知她慈禧有好生之德。李莲英见拍马的机会又到了,就绞尽脑汁地想出并试验出一些绝招来奉承慈禧。
六十大寿这一天,慈槽按预先安排好的计划,在颐和园的佛香阁下放鸟。一笼笼的鸟摆在那里,慈禧亲自抽开鸟笼,鸟儿自由飞出,腾空而去。李莲英让小太监搬出最后一批鸟笼,慈禧抽开笼门,鸟儿纷纷飞出,但这些鸟儿在空中盘旋了一阵,又吱吱喳喳地飞回笼中来了。慈禧又惊奇又纳闷,还有几分高兴,便问李莲英说:“小李子,这些鸟怎么不飞走哇?”李莲英跪下叩头道:“奴才回老佛爷的话,这是老佛爷德威天地,泽及禽兽,鸟儿才不愿飞走。这是祥瑞之兆,老佛爷一定万寿无疆!”
一般说来,李莲英这个马屁可谓拍得极有水平,但这次却拍马屁拍到马腚上,慈禧太后虽觉拍得舒服,但又怕别人笑话她昏昧,要显示一下“英明”,于是怒斥李莲英道:“好大胆的奴才,竟敢拿驯熟了的鸟儿来骗我!”
李莲英并不慌张,他不慌不忙地躬腰禀道:“奴才怎敢欺骗老佛爷,这实在是老佛爷德威天地所致。如果我欺骗了老佛爷,就请老佛爷按期君之罪办我。不过,在老佛爷降罪之前,请先答应我一个请求。”
在场的人一听,李莲英竟敢讨价还价,吓得脸都白了,哪个还敢吱声。大家知道,慈禧虽号为老佛爷,实则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许多因服侍不周或出言犯忌的都被她处死,李莲英这样大胆。慈禧听了这话,立刻铁青了脸,才还有什么请求?”
说:“天下只有驯熟的鸟儿,没听说有驯熟的鱼儿。相信自己德威天地,泽及鱼鸟禽兽,就请把湖畔的湖中,以测天心佛意,我想,鱼儿也必定不肯游若了,请老佛爷一并治罪。”有些疑惑,便来到湖边,下令把鲤鱼倒人昆明湖。有些鲤鱼游了一圈之后,竟又纷纷游回岸边,排成远望去,仿佛朝拜一般。这下子,不仅众人惊呆乜有些迷惑。她知道这肯定是李莲英糊弄自己,但没法子,她一时也猜不透。
李莲英见火候已到,哪能错过时机,便跪在慈禧面前说:“德配天地,如此看来,天心佛意都是一样的,由兼辞了。这鸟儿不飞去,鱼儿不游走,那是有目共奴才敢蒙骗老佛爷,今天这赏,奴才是讨定了。”
说完,立刻口呼万岁,拜起来,随行的太监、宫女哪个不来凑趣,一齐跪倒,真乃人、鱼、鸟共贺。吩上,慈禧太后哪里还能发怒,她满心欢喜,把脖子上挂的念珠赏给了李莲英。
据后人回忆说,李莲英先把鱼虫放在纱笼里,固定在岸边,鱼虫慢漫地从纱笼里钻出来,便在岸边布满了一溜儿,鲤鱼要吃鱼虫,当然就会游到岸边来。
86.在对方最需要的时候送上一顶“高帽子”
高帽子人人爱戴,但你也没必要像一个暴发户花钱那样,大手大脚地把高帽扔得到处都是。其实,真正能管用的“高帽子”,是在对方最需要和最关键的时候,才显珍贵。这就需要你掌握好送高帽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