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54800000050

第50章 养生之道(2)

4

养生之悟

耽情于山水花竹。曾国藩认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在双峰的每处故居,都是竹林茂密。他还在《家书》中嘱子侄:“在家则莳养花什,出门则饱看山水。”花竹养情,山水悟性。

曾国藩在养生方面颇有研究,感悟到的养生之道很多,这里列举六条如下:

(一)养生要言。道光二十三年(1843),曾国藩在入蜀道中写了《养生要言》五则,积理甚厚,积学甚精,可以看做他32-35岁研究程朱理学养生方面的总结。其《要言》是:一阳初动处,万物始生时。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仁”所以养肝也。

内而整齐思虑,外而敬慎威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礼”所以养心也。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做事有恒,容止有定——“信”所以养脾也。

扩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裁之吾心而安,揆之天理而顺。——“义”所以养肺也。

心欲其定,气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智”所以养肾也。

曾国藩的仁、礼、信、义、智,源于理学家程颐“仁识”。他说:“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在古代阴阳五行中,仁、礼、信、义、智就是“五常”。郑玄注:“五常,五行也。”孔颖达说:“道达人情以五常之行,谓金、木、水、火、土之性也。”曾国藩把它与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相对应,显示了他性命双修的思想。其《养生要言》,大体不外心神交养,起居有常。如果加以分析,就积极方面而言,以多运动为锻炼体魄的条件,也可以说是“动的养生法”;就消极方面而言,以少恼怒保养精神的条件,也可以说是“静的养生法”。

(二)养生五事。同治五年(1866)六月,56岁的曾国藩在《致澄弟》家信中写道:“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忿,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惩忿,即余《八本》中所谓‘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也。眠食有恒及洗脚二事,星冈公行之四十年,余亦学行七年矣。饭后三千步近日试行,自矢永不间断。”

先说“眠食”。曾国藩多次强调,养生要在“眠、食”二字上下功夫。这除接受其先祖的教训外,也有他自己的经验。如他在同治二年(1863)四月初八日记中说:“余少时读书,见先君子于日入之后灯上之前小睡片刻,夜即精神百倍。余近日亦思法之,日入后于竹床小睡,灯后治事,果觉清爽。余于起居饮食按时按刻,各有常度,一一皆法吾祖、吾父之所为,庶冀不坠家风。”起居饮食,既有规律,又有定时,这与现代的卫生学非常相符合,我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更要求精神上的愉悦,曾国藩之说,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佐证。

再说“惩忿”。已在前面述及,这里不再重复。

三说“节欲”。欲,即欲望,在古代指五色、五音、五味。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至人为肤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也。”古人对欲望危害人身与心理的论述很多,如老子说:“嗜欲伤神”、“财多累身”;列子说:“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乱则伤”;严遵说:“名利与身,若炭与冰”,等等。曾国藩不贪财,也不好色,就是难过名利关。正如他自己所言:“余三十多岁时十分好名,与人交谈总是喜好论辩,这就是好名;喜欢作诗,也是好名。”他曾称自己为“盗名之具”,就是盗取美名的工具。对家族的名望,他也十分看重,总是希望曾氏家族能表率一方。此外,曾国藩还非常在乎成功与失败。他打了几次败仗,曾三次想投河自尽。可见,曾国藩对“节欲”是领悟很深,实践起来好不容易啊!

四说“睡前洗脚”。在曾国藩看来,洗脚是一种养生之道。因为文人的习惯是:坐着看书、坐着写字,坐着办公。一个人长期坐着,使血液凝在脚下,临睡前洗脚,尤其是热水泡着,可使血液流布全身,起到舒筋活血的作用。同时,脚上有着人身上许多重要的穴位。即使不是文人,只要未睡觉,就要起立、走动,每天的运动量是人身体各部位最大的。累了一天,睡前用温水洗洗脚,可以解除一天的疲劳,而且有利于睡眠。

五说“饭后三千步”。曾国藩的“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与自古流传的“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是同一个道理。饭后散步,有助于消化,更有利于血液循环。曾国藩对儿子纪泽说:“每天饭后十数千步,是养生家的第一秘诀”。他规定儿子在家每顿饭吃完后要到唐家铺走一趟,或者在黄金堂澄叔(曾国潢)家走一趟,往返大约三千步。他说:“如果你能坚持走三个月,一定收效甚大。”

(三)视息眠食。曾国藩在同治年间一则日记中写道:“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最为重要。息必归海,视必垂帘,食必淡节,眠必虚恬。归海,谓藏息于丹田气海也;垂帘,谓半视不全开,不若用也;虚恬,谓心虚而无营,肤虚而不滞也。谨此四字,虽无医药丹诀,而足以却疾病矣。”

曾国藩悟出这一养生之道,说明他此时已有一定的气功经验了。“息必归海”,是呼吸应当深沉,达到并藏于丹田。这是历代养生家所注视的;“视必垂帘”,是练气功时眼睛不能睁开,也不能闭拢,只能处于“半视不全开”之中;“食必淡节”,是进食一要淡,二要少。古人言:“食淡精神爽”(陈继儒)、“饮食多则气逆、百脉闭”(陶宏景)。食淡又少,保持腹中空虚,才能气在体内运行;“眠必虚恬”,是人在睡觉时,心思应处于空虚状态,无牵无挂,无忧无虑。如果心事重重,则转辗难眠,夜不成寐,必然损心劳血。曾国藩还有“养生之道,莫大于‘眠食’”之说。他认为:眠,不一定要睡得久,只要睡得香;吃,应少食多餐,“食之甘美,即胜于珍药也。”

(四)处静。曾国藩除了“君逸臣劳”的养生之法外,还有“处静”之法。这一静、一动是对立的统一。运动是他所谓的“臣劳”,在于练身;而处静则是他所谓的“君逸”,在于健心。他说:“君逸臣劳”,唯有结为一体,方不失为完整的养生之道。“淡泊宁静”,是历代养生的第一要诀。特别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要保持心态的宁静,实属不易。道光二十三年(1843)正月的一天,曾国藩早上起床后吐血数口,他把罪责归咎于“不能静养”,并决心从今以后“日日静养”。他认为心静则神静,神静则身宁,身宁则体健。可见,如何处静,使身轻、心清,当为现代社会保健养生的必由之路。

(五)耽情于山水花竹。曾国藩认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在双峰的每处故居,都是竹林茂密。他还在《家书》中嘱子侄:“在家则莳养花什,出门则饱看山水。”花竹养情,山水悟性;花竹因人而风雅,山水因人而灵秀。历代养生家都非常注重山水。曾国藩可称得上是一个旅游家,一生游历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仅在其《日记》中记载的就有近两百处。他有一个习惯,所到之处,大都记于《日记》,多则几百字、上千字,少则几十字。所记之处,既有闻名天下的胜迹,也有名不见经传的小景。只要有一孔之见、一己之喜,他就欣然录之。

(六)练功益身。曾国藩在同治九年(1870)五月初九的《日记》中写道:“阅《福寿金鉴》。午正,数息静坐,仿东坡‘养生颂’之法。而心粗气浮,不特不能摄心,并摄身不少动摇而不能。……酉刻,服药后行‘小周天法’,静坐半时许。”从这篇《日记》中可以看出:(1)曾国藩在研究养生典籍;(2)曾国藩在模仿苏轼数息静坐功法;(3)曾国藩在练小周天功法;(4)曾国藩在静坐。一言以蔽之,曾国藩在研究气功。除静坐是他常习的功法外,也在兼习其他功法。

其实,曾国藩不具备练习气功的条件,因为练功一要保证时间,二要保证环境,而曾国藩俗务太重,功名心切,欲息交加,心浮气躁,自然也就难以成事。但不管怎样,中国养生文化已在曾国藩身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

5

养生之行

曾国藩认为读书确能养生。他在早年就说过这样的话:“书味深者其面自润”。他还常说,“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曾国藩在他数十年的养生之中,勇于实践,身体力行,虽然他自身未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那也只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他一生总结归纳出来的养生之道,不但于他的弟、侄及儿孙受用,而且于我们今天仍大有裨益。

一是保持幽默。曾国藩在养生方面,除了借围棋、散步、静坐以及阅读、写字、游历等调养精神以外,还有一付调剂身心的妙方,这就是保持幽默。如李鸿章曾记云:在营中,我大帅(曾国藩)要我辈大家一同吃饭,饭罢即围坐高谈阔论。他老人家又最爱讲笑话,常常惹得大家笑痛肚皮,他自己偏一点也不笑,只管穆然端坐,捋须,若无事然。

李鸿章的描述,生动有趣,说明曾国藩讲笑话的技巧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另外,欧阳兆熊在《水窗春呓》中还记载着曾国藩一则笑话:某家家规,无论老少妇女,都必须纺纱至二更后始寝,新妇来时,亦不能例外。一夕,新郎转辗床头,不能入寝,一声呼其母曰:纺纱车声音嘈杂,令人不能安眠,请速将尔媳车子打碎好了。其父在隔室闻之,亦大声呼曰:如果要打碎,连你自己那个车子也打碎,我亦睡不着也。

相传这个笑话,是曾国藩在两江总督府“就地取材,现身说法”之作。确否,无从考证,唯曾氏勤俭持家,妇女夜间纺纱至深夜,十足可信。由此而知,曾国藩借幽默、风趣小故事以休闲,已历有多年。他在创作和说出此笑话时,虽“若无事然”,其心中之乐亦可想而知。

幽默可以逗笑。“笑一笑,十年少”。保持幽默,不仅有助于自我的身心健康,笑对人生,而且有利于促进自己和身边人群的关系融洽。曾国藩统帅湘军数十万,指挥镇静,上下协力同心,取得战事上的成功,这与他宽博的人格和幽默的态度不是没有关系。

二是以书为乐。曾国藩最喜欢南宋诗人陆游,因为他既是个文人,又是一个军人;既精于作诗,又善于养生。陆游的诗雄浑豪迈,凝重沉郁,明白流畅,清新婉丽。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都是世代传颂的佳句。曾国藩说:陆游“胸次广大,盖与陶渊明、白乐天、苏子瞻等同其旷逸。其于灭虏之意、养生之道,千言万语,造次不离真,可谓有道之士”。可惜我在军队之中,不曾在闲静中探讨道义。近来夜里睡觉很好,是否因玩味探讨了陆游的诗,才获得裨益的。

曾国藩认为读书确能养生。他在早年就说过这样的话:“书味深者其面自润”。他还常说,“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读自己喜爱的书,本身就是一种乐趣。曾国藩一生不仅自己读书有恒,而且经常教子侄,“惟读书万不可间断”。

三是勤劳早起。曾国藩还有一件持之有恒、终身不渝的自律事情,便是早起。他常说:“早起,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他的治家“八字”,第一个字就是“早”;其治家“八本”中,有“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他曾说:“吾近有二事法祖父:一曰早起,二曰勤洗脚,似于身体大有裨益。”其实,早起不仅于身体有益,于工作也很有益。俗话说得好:“早起三光,晚起三慌”、“三早当一工(天)”。曾国藩一生坚持早起,从不睡早觉。湘军之所以有战斗力,便是能吃苦耐劳,而湘军每天起床早、吃饭早,也是比人家强的地方。

四是嗜好问题。曾国藩一生之中除了读书以外,最大的嗜好莫过于吸烟和围棋。道光十一年(1831)他在湘乡涟滨书院求学时,因“吃烟太多”,受到山长刘象贤的训斥,自此,他决心戒烟。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月二十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每日昏锢,由于多吃烟,因立折烟袋,誓永不再吃,如有食言,明神通之。”以后虽然烟瘾时有发作,他拼命苦熬,连续经过几次,终于将烟戒掉。这就是他在同治元年(1862)四月二十日《谕纪泽》家信中说:“余三十岁前最好吃烟,片刻不离,至道光壬寅(1842)十月二十一日立志戒烟,至今不再吃。”

曾国藩一生事功,但对养生之道讲求最力。尤其是对于“窒欲”一项,从在京师做翰林时起,便毅然决然地以最大勇气去做,又做得相当彻底,如吸烟就终于被他戒掉了。但围棋的嗜好,始终没有戒掉。只要读曾国藩的《日记》就可知,他在同治十一年(1872)临死的前一天,还照常“围棋两局”,真可算“死而后已”矣。

6

养生之方

曾国藩的养生之道虽然对自己没有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但对其德性的修养、身体的保健和事业的成功,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他的这番养生之道,对于今天的自我保健仍然有着一定的启示和裨益。

同类推荐
  •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3)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布衣天子:刘邦

    布衣天子:刘邦

    《布衣天子:刘邦》将为广大读者重现历史的风云际会,再现一个历史上真真切切、鲜活生动的刘邦。阐释帝王的是非功过,为读者呈现一幅壮美的传奇画卷。
  • 十八学士

    十八学士

    唐太宗李世民在长安城设文学馆,王府属杜如晦、记室房玄龄、虞世南、文学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参军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咨议典签苏勖、天策府从事中郎于志宇、军咨祭酒苏世长、记室薛收、仓曹李守素、国子助教陆德明、孔颖达、信都盖文达、宋州总管府户曹许敬宗共十八人常讨论政事、典籍,当时称之为“十八学士”。
  • 中国大企业家的故事

    中国大企业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孙子传

    孙子传

    中国当代第一部华夏谋略大师兵圣孙子的传记文学作品。抵达《孙子兵法》形成背后鲜活的历史,发现大师永恒的魅力。本书以文学语言描绘了兵圣孙武所处的时代和《孙子兵法》十三篇撰写的过程以及孙武为此书亲身实践百胜的战绩,艺术地再现了他与吴王阖闾、名将伍子胥等人以弱吴终胜强楚的历史经验,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深思。本书描写的王公美妃、将军、异人、猛士栩栩如生,风格雄奇而细腻,引人入胜,是我国当代第一部孙子的传记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 君王曲

    君王曲

    天武大陆,宗门林立,群雄并起,皇朝争霸,动乱天地。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少年自荒域而出,一袭青衣战万族天骄,三尺青锋抚一曲君王曲!
  • 魔神无忧

    魔神无忧

    他一生想要平凡,平凡却离他太远。他为了生存挣扎,却总被命运左右。魔是什么?神是什么?我剑一出,五域之内谁与争锋!
  • 天眼神瞳:特别的眼睛

    天眼神瞳:特别的眼睛

    鬼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我出了车祸,才发现我根本就不是自作自受,后来有人捐赠眼睛,他却留下了日记,天眼神瞳的人生是不幸的,可是当他把眼睛给我时,我看到了人生最幸福的事,我有寒飞,有凌之,还有一双乐于助人的眼睛,因为这一切都是寒灵给我的……
  • 中国十大古曲

    中国十大古曲

    《中国十大古曲》介绍的这些古曲经历了由春秋战国时期到清朝末年,经历了历史的考验,历久弥新。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都市穿越护卫神

    都市穿越护卫神

    废柴学生忽获火异能力,从此武功超群,异能无双。虐倭寇,揍纨绔,美女投怀。《写小说完全出于兴趣,觉得好的点个赞,觉得不好可以骂。》ps:让各位失望了,这本写的有点不伦不类。不过并没有太监,请大家关注一下蜡笔的新书《烈焰融情》。
  • 倾城暴君:王爷朕不嫁

    倾城暴君:王爷朕不嫁

    啥鬼,喝个水都可以穿越.穿越到谁身上不好,偏偏老天跟自己作对,让自己穿越到一个三无产品还是个废柴的暴君身上。什么???邻国王爷说要娶朕?朕不嫁!邻国王爷真的很好,皇上就从了吧。邻国使者劝阻道。朕一个废柴,他看上朕那了?朕不嫁,而且你整么猥琐,想来你们王爷也很猥琐。隔天,意想不到,皇上还是嫁给了邻国王爷。大婚当日,一男一女互不相让,唔,最终风紫媣还是被吃抹干净。
  • 洛神计划

    洛神计划

    陈永锋探长一直被一个奇怪的梦困扰,梦中的女人在小河边洗着头发。“女子的头发与漆黑的河水融为一体,没入水中,没有一丝的发梢留在外面。陈探长甚至有一种错觉,仿佛这女子的头发是长在水里的,不,不是头发长在水里,而是整个人都是顺着头发从水里长出来的。”一天,陈探长参加完同事女儿婚礼后遭受袭击,醒来后发现来到了陌生的地方,留给他的线索仅是很久以前的一张照片和这个莫名其面的梦。。。
  • 重生之奸臣路

    重生之奸臣路

    听说历史上的奸臣罢工了一个老神仙让我代替那些奸臣完成历史使命当然是有报酬的于是我就开始了穿越之旅......
  • 天童山景德寺如净禅师续语录

    天童山景德寺如净禅师续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战隐

    战隐

    没落的隐王朝在聂国的压力下灭亡,王子隐姓埋名开始了流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