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54800000034

第34章 识人之学(3)

曾国藩的一番话,顿时令阅卷诸公无言再驳,俞樾也由此得中殿试第一,恩荣及第,赐宴礼部,被授进士及第入翰林院庶常馆为庶吉士,三年后终于捱得壬子散馆,得以引见入宫,在宫禁森严的紫禁城,一睹了奕的圣容。咸丰帝见其谈吐学问俱佳,温言垂询之余,似有所瞩,果然,引见后不久,俞樾便蒙恩得授翰林院编修。

俞樾究竟写了一段什么样的雄文,便令曾国藩这位八股大师折服?其实说来也令人瞠目,这位大人先生一瞅见那首五言律诗的首句:“花落春仍在”,便叹服了,这大概与曾国藩那执著的人生态度有暗合之处,以至于惺惺相惜的心态油然而生。

后来,曾国藩受命督抚两江,驻节于虎踞龙盘的南京,俞樾也以儒生的面目、巾服游于曾国藩的幕中,往来如处士。俞樾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将自己比作当年袁枚从游于君相幕府。而曾国藩对俞樾,则常有“闳才不荐,徒窃高位”之叹。

俞樾在他身后留下的五百卷煌煌巨著《春在堂全书》,毫无疑义地成就了这位大儒的硕硕文名,而他那些后来名满九州的弟子,如章炳麟、徐琪、吴昌硕等辈,在承其衣钵之余,又大大地弘扬了他的学术,至今其学仍有苗裔可寻。俞氏之学不仅惠及门生,而且还泽及后人。俞樾一房虽然单传数世,但却世无庸者,所著文章不仅灿然可观,而且其曾孙——学人俞平伯先生,受到批判仍然能以学术著作令神州瞩目数十载。

6

人才须有操守、多条理

封建社会重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忠”,但臣子要搬出一个“孝”字来对抗,君也无可奈何。当然,这要冒被君主厌烦的危险,但也可以大出个人气节的风头。

刘蓉与曾国藩有同乡挚友之谊,故敢于抛开情面,肝胆相照。针对国家和平时期与多事之秋的不同形势,刘蓉批评曾国藩应从远略、大局着眼,不能只看自己声望日起,就沾沾自喜,或者以文自娱,不忧天下;更不能上章言事,不管采纳与否,而自塞其责。他先以韩愈、黄庭坚的文学成就作比,再举欧阳修、苏轼的多彩华章为例,指出这些虽可彰名千古,但时代不同,时势不同,有志者不能仅仅如此,而应有陆贽、范仲淹那样的志量,才能成就千古传诵的相业。文中针对妇人之德与君相之德的重大区别,规诫曾国藩不能拘泥于妇人之仁,而当行“仁”于天下。文末举项羽功高而不赏,终失韩信等事例,劝他赏功以维系天下豪杰之心。所有这些都对曾国藩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接到刘蓉的信后,大为折服,随即写信力邀他入幕,信中诙谐地说:“吾不愿闻弟谈宿腐之义理,不愿听弟论肤泛之军政,但愿朝挹容晖,暮亲臭味,吾心自适,吾魂自安。筠仙(郭嵩焘)深藏樟木洞,亦当强之一行。天下纷纷,鸟乱于上,鱼乱于下,而筠仙独得容其晏然乎?”当时刘蓉已在湘乡与罗泽南等练湘勇,并卓有成效,只有郭嵩焘冷眼相观。所以曾国藩说不能让郭独自晏然。刘蓉即赴曾国藩幕,郭嵩焘也随即来到。昔日布衣之交的三位兄弟,今日又走到一起了,曾国藩十分兴奋。郭、刘两人与曾国藩相约:“服劳不辞,惟不任仕宦,不专任事,不求保举。”这“三不主义”被打破,乃是后来之事,但曾国藩当时只好答应,并请郭、刘出谋划策。同时他对管理银钱的伙计说:“郭、刘二君,是吾兄弟,不与众同。薪水惟所支用,不限数也。”

而郭嵩焘之于曾国藩的价值,则首先表现在他力劝曾国藩“墨至从戎”。

中国封建社会历来讲究“以孝治天下”,清代更有明文规定,无论多高职务的官员,父母死了必须离职守制。如果政府特别需要这位官吏在职,可命其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或于守制尚未期满之时,召令复职,称为“夺情”。有的人为了标榜自己尽孝的诚心,甚至连皇帝“夺情”的命令也可以不听。封建社会重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忠”,但臣子要搬出一个“孝”字来对抗,君也无可奈何。当然,这要冒被君主厌烦的危险,但也可以大出个人气节的风头。

曾国藩一向笃信理学,不能不做做姿态。曾国藩母死的同年十二月十三日,曾国藩收到了那份要他出山的上谕,他立即“草疏恳请终制,并具呈巡抚张亮基代奏,力陈不能出之义”,“但缮就未发”。十五日,曾国藩接到张亮基来信,得知武昌于十二月四日已被太平军攻占,不胜震惊。“以湖北失守,关系甚大,又恐长沙人心惶惶,理宜出而保护桑梓”。恰巧在这一天,郭嵩焘赶到湘乡为曾母吊唁。

郭嵩焘赶到曾家时已是深夜,两人秉烛畅叙,当谈及时事时,曾国藩说自己要守制,不能出来主持团练。郭嵩焘则力劝曾国藩说:“公素具澄清之抱,今不乘时自效,如君王何?且墨至从戎,古制也。”郭嵩焘素知曾国藩野心勃勃,以整治封建秩序为己任,现在面临“乱世出英雄”的机会,为什么不大大施展抱负,尽忠皇帝呢?郭又拿出“古已有之”的例子来说服曾国藩,情真意切,不可言表,给标榜“忠孝”的曾国藩一个很好的台阶,但曾国藩为了表示尽孝的“决心”,仍表示不同意。郭嵩焘又反复与曾国藩的父亲谈“保卫家乡”的大道理,曾父认为讲得对,便把曾国藩叫到面前教训了一番,曾国藩这才应允。但多日不见起行。郭嵩焘又同他的弟弟郭昆焘一同前往曾家劝说,但曾国藩却以郭氏兄弟入幕参赞其事为先决条件,郭嵩焘只好答应。此后四年,郭嵩焘大部分时间都在曾国藩幕府中度过,成为湘军初创、曾国藩“大业”初起时的主要人物之一。十二月二十一日,曾国藩抵长沙,开始着手筹练湘军。

曾国藩历来是被誉为颇具知人之明的,而这种知人之明除了主要表现在他慧眼识才,还具体反映在他与左宗棠的关系上。

左宗棠在曾国藩死后,曾写了这么一副挽联,他别出心裁,把自己写了进去: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曾、左交恶多年,音息不通,但曾国藩对左宗棠的才华历来击节赞赏。在左宗棠处于危厄之际,曾国藩伸出援助之手,荐举他任四品京堂襄赞军务,掌握军队实权,终于位至督抚,他因此赢得了左宗棠的“自愧”。这是曾国藩“谋国之忠、知人之明”的一个实实在在的事例。他们“同心”“攻错”,目的都是忠于国家、无负平生,足见曾、左都有宽广的心怀。所以,左宗棠这副半挽人半责己、半颂德半抒怀的挽联,被后人盛誉为名联。

曾国藩在识人方面值得称道的是他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和理解。清末国外势力在中国耀武扬威,当时的中国人对此不是奴颜婢膝,就是盲目排斥,而曾国藩在这个问题上则显得十分清醒,如他特别看重在通洋、经商方面颇有心计的容闳。

容闳在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到祖国,但大清朝对他不重视,任其当翻译、上海海关职员、洋行职员,容闳自由经商。在这过程中,太平天国运动的蓬勃发展、第二次鸦片战争,都充分暴露了清朝的腐败与无能,使其大失所望。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秋,容闳从上海来到了天津,去对他“几欲起而为之响应”的太平天国进行实地考察,受到热情欢迎,并多次被邀参加军政大事讲座。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经李善兰的介绍,容闳加入曾幕,办理洋务。

当时容闳的主要想法是通过曾国藩实施他的“西学东渐”计划。首次会面,曾国藩便向他提出:“君以为今日欲为中国最有益最重要之事业,当从何着手?”容闳当即回答:“中国今日欲建设机器厂,必以先立普通基础为主,不宜专以供特别之应用。所谓立普通基础者,无他,即由此厂可造出种种分厂,更由分厂以专造各种特别之机械。简言之,即此厂当有制造机器之机器,以立一切制造厂之基础也。”容闳特别强调“立普通基础”之工厂,因为拥有了这样的基础,不单可以造枪炮、弹药、轮船,而且可以造出各种机械,作为一切制造厂的基础。

谈话后,曾国藩深深为这位年轻人“制器之器”的主张而折服,颇感这一主张比自己的为适应“特别之应用”的军火生产要高出一筹。几天后,曾国藩再次召见容闳,专折保奏他为五品衔,拨白银六万八千两,派其赴美购买先进的机器设备。对于曾国藩的知遇之恩,容闳认为一时无以为报,只有倾尽全力,购回机器设备,才是对曾国藩最好的回报。不久,容闳即从安庆出发,经英国伦敦于次年春抵达美国,经多方洽谈,终与朴得南公司订约,由该公司按“制造机器之机器”标准承造,并于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运抵上海。

通过容闳这次购买洋机器,曾国藩加深了对通商贸易的认识,也对经商与读书做官之间的关系,做了深刻的论说。经商是为了获取巨额利润,读书是为了博取名声和权位;一个人如果用心读书而没有成效,就应该把读书做官放在次要地位,而以主要精力去经商致富。经商获利之后,为子孙后世考虑,就应该把经商放在次要地位,而专心读书经世。这样一弛一张,相辅相成,要么赢得万贯家业,要么获得高官厚禄,就像车轮运转一样,不断循环变化。

7

别具一格,识人才

曾国藩在不断相人的实践中,又时时回过头来温习宋初大相士陈抟的《心相篇》,以便知而行,行而知,进一步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再总结理论。孔子当年虽未曾提倡钻研相术,但曾氏这种“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的风格却还是谨遵儒家先圣之教导哩。

曾国藩平生以理学信徒标榜,自称“一宗宋儒”,而清廷《御制碑文》亦表彰他“阐程朱之精蕴,学茂儒宗”。历史上,宋儒主要研究孔孟之道,很少去探索星相占卜之术。因为,前者是一种德业,后者仅仅是一种术艺。南宋大儒陆象山在写给曾姓相士的一篇赠序中说:“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生占辞论理,称道经史,未见抵牾,乃独业相人之术艺。艺虽精,下矣”(《陆九渊集》卷二十一《赠曾友文》)。意即曾某的相术虽然精妙,但也只能归于下品的术艺而已。

晚清人士为了维护曾国藩作为醇儒的一种形象,往往要否认曾氏研究乃至精于相术。如薛福成说:“世俗颇传曾文正精相术,……余谓文正于相术不必精”(《庸庵笔记》卷二《谈相》)。葛虚存则说:“文正儒臣,岂有相人术哉?”(《清代名人轶事》卷六《曾文正知人》)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曾国藩的相术实践不仅清末诸家笔记屡有记载,而且亦频见于曾氏《日记》之中。

陈青云:先充为字号勇,在金鹅山打仗。……眼圆而动,不甚可靠(咸丰八年九月十五日附记)。

陈品南:老三营湘旗旗长。挺拔,有静气。

喻科癸:平江亲兵百长。年二十四岁。满面堆笑,可爱。矮而精明。

黎以成:宁乡人。四年,鲁家坝入营,神昏。

莫有升:长沙人,年二十九岁。南勇,刘培元营内哨官。眼圆人滑(咸丰八年九月十八日附记)。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皇帝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皇帝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的皇帝,不管是雄才大略的“英主”,也不管是一辈子嘴边流着哈拉子的白痴;不管是草菅人命的暴君;也不管是弱如绵羊的傀儡,当他们一坐上“龙椅”,他们就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头子”,是“万乘之尊”,“家天下”的封建格局就决定了他们具有生杀予夺的至高无上权力!本书从秦始皇起,至溥仪止,涵括中国的全部皇帝的传记。每个皇帝独立成传,每篇既带有浓厚的传记色彩,也不乏神奇的趣闻、生动的细节。而每传(主要是大传)前的一段议论性文字,即是编撰者力求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历史,以新的价值观念评判历史人物之所为,相信对读者是有所裨益的。
  • 百位世界杰出的谋略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谋略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本书从诺贝尔的儿时开始写起,生动地讲述了诺贝尔这位传奇人物充满了非凡的戏剧性和悲剧性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了解这位发明家和企业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及伟大的人格。
  • 人生当自强

    人生当自强

    本书是五年前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人生当自强》的第二辑。由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在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广泛征集优秀中职毕业生的事迹,组织评选出“职教之星”,并将每位获得“职教之星”称号毕业生的创业与奋斗故事编写成案例。本书就是“职教之星”毕业生创业案例的汇编。
  • 毛泽东生平全纪录

    毛泽东生平全纪录

    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毛泽东生平全纪录》一书(上、下)为国内权威党史专家精心编撰,全方位、多视角诠释伟人的光辉的一生。此书是国内迄今最完整、最全面的图说世纪伟人——毛泽东的图书版本,部分照片系首度于国内外公开发表。本书由“红墙摄影师”吕厚民、杜修贤鼎力加盟,千余幅珍贵历史照片真实再现领袖们影像瞬间。
热门推荐
  • tfboys之我是骗子

    tfboys之我是骗子

    “你快过来看,你看你看啊~”小玫忍不住心中的激动用手拉了拉在她右边正看着书的飘陌,可惜某女连头都没抬的继续看着书。小玫见了就嗲里嗲气撅着小嘴巴说道。“看了。”飘陌受不了小玫的嗲里嗲气无奈的看了下,然后对着小玫说到。心里在想那三个男孩还挺帅萌酷的,心中悄悄的裂开了一个邪恶又纯真的微笑。“今年夏天也这么冷啊。”远在中国的三小只同时不受控制的抖了抖。
  • 九玄记

    九玄记

    昔日的废物,今日的天才,看一代天骄云凡如何去打造他那不平凡的人生。但在这不平凡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阴谋!
  • 天门十二纪

    天门十二纪

    五代十二纪,罗天神魔,妄图三界一统,不过笑谈。自古以来,三界仁人贤士,侠客豪杰,皆入天门。天门中人,不入神籍,不尊魔帝,不死不灭,无欲无求。
  • 我的双眼能见鬼

    我的双眼能见鬼

    一件连环杀人案,牵引出来一宗千古秘案,一个古老的传说,引出一个庞大的神秘组织。陈浩本是一个普通的诡案组成员,在调查一个小山村杀人案时候,无意中踏入了一个千古迷局,于是,一件件离奇案件接踵而来,一个个神秘现象不断展现,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被慢慢揭开……
  • 帮助孩子挖掘潜能的经典小故事

    帮助孩子挖掘潜能的经典小故事

    编者以孩子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为契机紧紧抓住儿童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以讲述一个个经典生动小故事的形式帮助孩子挖掘自己的巨大潜能,以激励他们从小,树雄心立大志强体魄陶冶心灵等,让他们早日看到自己不可估量的潜能。
  • 最好的闺密

    最好的闺密

    简介互相嫌弃,不离不弃!是她们的诺言,她们一起闯过祸,一起承担过,一起哭过,一起笑过!她为她打过架,她为她砸过别人的办公室,她们是死党,是最好的闺蜜!当她们步入社会又会带来这样的化学反应呢?是爆笑来袭还是悲伤之至?你猜?快来看看吧(^_-)-☆
  • 倾本红颜

    倾本红颜

    她承袭身体的记忆,莫名来到唐朝。。。。。。广陵王为什么找她合伙做生意?满身秘密的富家公子为何对她百般维护?吐蕃王子为何要将她带到吐蕃?广陵王不惜为她篡权夺位,富家公子不惜为她跟皇家为敌,众多美女无不为她一见倾心。难道他们看不出来,她不是“他”吗?觊觎温家财产的堂哥,腹黑深沉的广陵王,风流成性的富家公子,野蛮狂傲的吐蕃王子,都给我闪边去,小女子我女扮男装,没有金手指,但却纵横商界,玩转大唐。
  • 泼妇无敌

    泼妇无敌

    男人有钱、不能养我一辈子;男人再帅、不能炫耀一辈子;男人是拿来过日子的,而不是拿来比较的,日子过的好,才是真的好。所以我不找帅、不找富,找个宠我、爱我、包容我的男人。如果他不能包容我的情绪和缺点,就算他条件再好又有什么用?其实最好的日子,无非是我在闹他在笑,女人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找到一个宠自己的男人,而不是和我计较的男人。可是这个男人、深深的伤透了我的心,在你最穷的时候,我把爱全给了你,你却践踏了自己的良心···因为你的背叛,让我变成了泼妇,我恨你···
  • EXO世勋错爱

    EXO世勋错爱

    我们曾经拥有过一段最美好的时光,没有仇恨,没有纠缠,没有是非,只有快乐。只是……我们都不知道.
  • 那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

    那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

    他是俗世中风流倜傥的总裁,她是对未婚夫一往情深的小助理。当所有女人对他投怀送抱,她为他送上了两块饼,一壶汤。她的聪颖和温和化开了他的冷淡和严苛,让她看见了他的无奈,痛楚和寂寞。从隐隐的心动,到不舍的追寻,他却冲不破她与未婚夫的两情相悦。他不愿放手,于是用上了最深沉的算计。在她被痛苦的背叛后,他的追求,让她不知所措地逃避,毕竟他俩之间隔着悬殊的身份,他纠缠不休的破碎婚姻,以及她心中的痛。他不惜一切地孤注一掷,为的得到她的信任和首肯。他精明算计,却错算了爱与恨的强度。前妻的恨是摧毁一切的烈火,夺走了她父亲的生命,在她的心上割下了最痛苦的伤。他理智的选择让他摆脱一段痛苦的婚姻和得到心疼的儿子,却也最终让她绝决地离去。他能不能寻回她再一次的回眸?能不能握住那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