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54800000033

第33章 识人之学(2)

咸丰三年,江忠源率军守庐州。当时城内粮草缺乏,守官元纬因害怕敌人竟想投降,结果贻误军事部署。太平军突然举兵来犯,江忠源只好分兵部署,率士兵迎战。未曾想到,元纬的部下竟将太平军放入城内。江忠源获此消息,不禁悲愤万分,拖着病痛之躯亲自作战。但因久病,体力耗尽,只好由部下左右挟行,他心里很清楚庐州城保不住了,又不愿弃城逃走,因此决心以死殉城。他刚要用剑自杀,但剑却被部下马良夺走,马良将江忠源扶上马背想帮助他突出重围,谁知江忠源已决心以死殉城,他居然猛击马良,马良忍受不了痛击倒地,江忠源乘此机会投水自尽。

从这里可以看出,江忠源确实是名振四方却殉节而死,与曾国藩的预言丝毫不差。曾国藩认为观察一个人的神骨,需要较长时间细细鉴别,很多时候人来人往,匆忙不定,有的人可以再见,有人却永无再见的机会。这种情形下,彼此观察,就要注重考究所谓的“情态”了。

曾国藩说:“容貌是人的骨的余韵于外部显现,常能弥补卡骨的不足;情态则是神的余韵于外在表现,常能弥补齐神的不足。久久审视,应主要观察人的精神状态;短暂一见,主要观察人的情态,审视情态,应首先分辨清浊,近观细审时,还要兼论取舍存留,这样才能从大的地方看,从小的地方定性。”曾国藩又说:“常见的情态有以下四种:委婉柔弱的弱态,狂放不羁的狂态,怠慢懒散的疏懒态,交际圆滑的周旋态。像小鸟依人,情致婉转,娇柔亲切,这就是弱态;衣衫不整,倒穿鞋袜,不修边幅,恃才傲物,目空一切,旁若无人,这就是狂态;想做什么就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分场合,不论忌宜,这就是疏懒态;把心机深深地掩藏起来,处处察言观色,事事趋吉避凶,与人接触圆滑周到,这就是周旋态。这些情态,都源自内心的真情实性,不由人任意虚饰造作。委婉柔弱而不曲意谄媚,狂放不羁而不喧哗取闹,怠慢懒散却坦诚纯真,交际圆润却强于豪雄,日后会沦为无用的废物。情态变化不定,难于准确把握,不过只要看到其大致情形,日后谁会成为有用之才,谁会沦为无用的废物,也能看出个二三成。”

呈弱态者,性情以柔为主,温平和善,慈爱近人,但缺乏主见。优点是,心思细腻,能注意到常人注意不到的细节,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这种人因做事顾虑周全,所以很让人放心。

在中国古人处世智慧里,为了保全自己,最好的办法是以退为进,隐于无形,即把自己放在一个永远弱小的位置上,不引人注意,自然不会遭小人妒忌陷害。如战国时期的孙膑,因自己的才能出众,遭同学庞涓的妒忌,被他暗算,为了活命,佯装疯子,庞涓用美食与大便试探他的心智是否健全。他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大便。看到孙膑如此疯癫,庞涓放松了警惕,孙膑才得以逃命。回到齐国后,孙膑设计,将庞涓诱至大树之下使其万箭穿心而死;三国司马懿,在曹睿死后与曹爽争权的斗争中,开始装年老智昏,连穿衣吃饭见客都分不清,成功地蒙骗了曹爽,使其放松戒心,而后突然发难,乘其不备,一举成功,为后来司马昭、司马炎夺魏权,开晋朝铺下道路。

这样的弱态非出自真心,而是为某种重大目的做准备,实是一种大智慧,与本性中的弱相差甚远。第一种弱,情致婉转,小鸟依人,以美为名,另一种弱,以工于心计为特征。

呈狂态者,以狂者称,这种人大多愤世嫉俗,为人耿介朴厚,有高人之处,但无宽容之心,机巧圆润又不足,因此为人处事自成一格,人不能理解他,他也不去迁就人。因孤独,往往能专注于个人事业,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终于有过人的成绩。但有的人,为人过于狂傲,不肯屈就,结果招致杀身之祸。三国时的杨修,恃才傲物,目中无人,且不守军纪,随意泄露军机,结果惹恼曹操掉了脑袋。

狂傲之人,多半自信,有足够的信心,常认为天下人都不如他,这有一点好处,可有利于他将个人才智充分发挥;但为人因狂傲而有失分寸,不分场合,则会坏人坏己的大事,不会有好的结果。

但要注意分辨真假狂态。一种因为身怀绝技,有傲物之资;一种则是志大才疏,自命不凡,眼高手低。

呈疏懒态者,眼光犀利,什么东西一眼看穿本质,感兴趣的事表现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而对于有兴趣的事,他会做得很好。晋代的陶渊明,无心做官,诗却写得好,只做了四十多天小官后,便挂冠弃印而去,宁可“带自荷锄归”去过悠闲自得的农家生活。这种人在现在能不能做领导者,需视他个人的素质和交往能力而定。

呈周旋态者,为人聪慧,灵巧过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随遇而安的本事很好。待人接物应付自如,在交际、官场中甚至有如神助,解决问题能力强,能独当一面。周旋之中如有一股强悍雄健之气,则是难得的天才,蔺相如完璧归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般人身上,四种情态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这种情态是恒定的,曾国藩认为除恒态外,人身上还有几种情态是不经常,短暂出现的,称之为“时态”。如正在跟人交谈时,却忽然把目光和思路转向其他地方去了,足见这种人毫无诚意;在众人言笑正欢时,他却在一旁漠然冷笑,足见这种人冷峻寡情。这类人城府深沉,居心险恶,不能跟他们建立友情。别人发表的意见未必完全妥当,却在一旁连声附和,足见此人胸无定见。还没有跟这个人打交道,却在背后对人家进行恶意诽谤和诬蔑,足见此人信口开河不负责任。这类人庸俗下流,卑鄙可耻,不能跟他们合作共事。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置可否,而一旦事到临头就迟疑不决,犹豫不前,足见此人优柔寡断。遇到一件根本不值得太动情的事情,却伤心落泪,大动感情,足见此人不理智。这类人的仁慈纯属“妇人之仁”,不能跟他们推诚交心。然而以上三种情态却不一定能够决定一个人终身的命运。如果能够以上述三种情态为原则与他人交往,那么就可以遍交天下之士了。

4

英才与雄才

一般来说,上等的“英才”可在朝为“相”,上乘的“雄才”则可在朝为“将”,但与才兼文武、雄才大略的英雄全才相比,他们仍然属于“偏才”,难以领袖雄伦。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讲求“识英雄,重英雄”。虽说在当代“精英”主义的思想已渐式微,但历史上那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英雄主义人物仍然不断激励着今天的人角逐商海,叱咤政坛,可谓世界人类重要思想资源之一。对于曾国藩这样的一代奇才来说,他也有自己的一套“英雄”观和识别“英雄”的有效方法。

《太平御览》中说:“草之将精者为英,兽之将群者为雄”。英者花也,也就是说,英为草木之精,草中精华灵秀的叫做英,兽中特出群类的称为雄。自古文武才能出类拔萃者就是“英雄”。但是总的来说,“英”和“雄”是有区别的:聪明秀绝的称为“英”,胆力过人的称为“雄”。一般人眼中的人才大都结合了英才与雄才的特点,也即有文韬武略,否则他们也只能算是偏才。只有完全融合英才与雄才特点的人才,方是真正的“英雄”。

雄才凭着胆识和勇力,排除种种困难去完成任务。他们身上不仅仅只有勇力的特征,也饱含着智慧,因此才能领导群雄,把英才的智慧和谋划转化为现实。尽管可以说英才的谋划是他们行动的方针,但在实施过程中,勇力之外也不能缺少创造性发挥雄才的智慧。

对用人者来说,分清英、雄二才是必要的,但应充分考虑时代的变化。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英才和雄才是真正有用的。

曾国藩根据自己的治军用兵经验区分了三种“英才”:

一是纸上谈兵的人,曾国藩说,这种人“聪能谋始,明不见机,可以坐论,不可以处事”。也就是说,这种人似乎有谋划事功的大智慧,见识机敏,谈吐聪慧,评点前人功过如探囊取物,心中如怀有奇谋状;但对事物形势判断能力差,不会见机行事。也正因为不曾体验过着手处理事物的方方面面的困难,而轻易否定别人的能力和功绩,一旦面临行动,就手足无措,看似英明果断实际是草率行动。他们缺乏在错综复杂的事态中正确理清思路、抓住关键的思考经验和理事能力,往往根据头脑中记得的同类事件来发布行动命令,根据经验办事,不善随机应变,只会生搬硬套,成为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这种人适合做优秀的参谋,而难以独担大任。

二是勇力不足的英才,曾国藩认为这种人“明能见机,勇不足行,可以循常,而不可以虑变”。这种人有大智慧,能策划大谋略,但终嫌行动魄力不够,遇事守成有余、闯劲不足,不敢冒险。善于处理按部就班的事,而不适宜解决突发性、开拓性事情,是优秀的内务管家。

三是智谋胆略皆备的英才,曾氏认为这种人“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可以为英”。这是胸怀天下的一类豪杰人物。他们不但胸怀奇谋,智划超群,更可贵的是有敢于行动的勇气和策略,能够机敏灵活地应对各种突变,而不会惊慌失措。

类似的,曾国藩也将“雄才”分为三种:

一是可以用作先锋人选的雄才:他们一般属于勇猛有余而智慧不足,但尚可处理一般事宜,可以独当一面。呆伯特在阐释曾国藩识人之论时认为,在今天而言,这类人才属于理想的中层干部人选,但他们的缺点是明显的,就是不可执帅印,他们的英才不足致使他们无法独立完成全盘的谋断。

二是可以成为力士的雄才:这类人一般来说气力过人,既缺乏行动能力,也没有智慧。因而他们只能充当“力士”的角色。

三是智勇双全的雄才:这是一类才兼文武的能力全面的人才,与前述智勇双全的英才近似,不过也有细微的差别。雄才一般起于行伍之间,弓马谙熟,气力过人;读书则偏于行军打战的内容。他们在揣摩人的心思方面却不及英才或与英才各有轾轻。这类人的代表就是韩信。

和韩信的命运类似,很多历史上的雄才都因为手握重兵,功高震主,最后反而为主人所忌,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所以这类人最终要注意如何在天下太平时“全身而退”。

一般来说,上等的“英才”可在朝为“相”,上乘的“雄才”则可在朝为“将”,但与才兼文武、雄才大略的英雄全才相比,他们仍然属于“偏才”,难以领袖雄伦。如果一个主帅只有“英”而无“雄”,则他就很难留住“雄才”,他们比较容易的是留下“英才”。对应的,主帅只有“雄”而乏“英”,也会留不住“英才”,只得到“雄才”。

所以,真正的帅才也就是真正的“英雄”,无所偏废的人物。他们往往有才能指挥天下英雄,以一种无形的威慑力和凝聚力号召天下英才与雄才听命于他们。

最后,曾国藩认为相比之下,一个真正的英雄所具备的“英分”应重于所具备的“雄分”,这就是项羽“霸王别姬”与刘邦终得天下的区别原因所在。

5

慧眼识俞樾

俞氏之学不仅惠及门生,而且还泽及后人。俞樾一房虽然单传数世,但却世无庸者,所著文章不仅灿然可观,而且其曾孙——学人俞平伯先生,受到批判仍然能以学术著作令神州瞩目数十载。

曾国藩的识人之誉在当时是有口皆碑的,薛福成曾经放言:“曾国藩知人之誉,超秩古今,或邂逅于风尘之中,一见为伟器;或物色于形迹之表,确然许为异材。”

俞樾在道光庚戍复试于礼部时,面对“淡烟疏雨落花开”这道并不吉祥的出题,发诗泉而不唐突,敷衍以文而不失缜密,先作五言律一首,然后洋洋洒洒地撰文解答了这道难题。

从复议的保和殿下得场来,俞樾心中仍然惴惴不安,因为这位俞举人虽然才华横溢,但自幼不娴于小楷,而彼时科场尤重于应试者的书法。自明末以来,有一种名为馆阁体的字体已经在科场流行,这种严谨端庄的字体,遂逐渐成为闱场中的专用字体。宗师一将墨卷拿到手中,先审视的便是应试者书法上的功底,然后再浏览全文,因运笔窳劣误了锦绣前程的无疑是大有人在;写得一笔漂亮的馆阁体,而博得阅卷者欢心,寅缘一跃龙门者也不乏其人。所以俞樾胸中的隐忧,绝不是庸人自扰。

及至宫门传胪,黄榜挂出,俞樾不但被赐进士及第,而且在保和殿一同复试的诸人当中,居然名列第一。过了一段日子,俞樾才得知自己的卷子是经了时任礼部侍郎的曾国藩审阅后定夺的。曾不但是这次殿试的执事官员,而且与主管科举的礼部尚书同为该部堂官,因此,在阅批朱卷时,有着很大的发言权。他看了俞樾的诗文之后,不禁抚案激赏有加,他立即示之于内阁大学士杜翰等阅卷诸公,并且执意要将俞樾举为第一。同僚们聚而观之,咀嚼那份朱卷良久之后,纷纷摇头以为不可。“文则佳矣!然则仓促间安能出此佳构,定然是录旧作以塞责罢了!”

曾国藩仍然执着己见,拈须道:“不然,其诗亦相称,难道诗也是宿构吗?”

“文义发端于何处尚待考究,拔置之第一,恐难服众。”

“此与‘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有暗合之处,咏落花而无衰讽之意,此生他日成就,未可量也!”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名人之九

    中国历史名人之九

    清代文学与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了在小说领域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等作品,对封建社会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无愧为传统的文言小说和通俗小说的集大成者,而其作者蒲松龄、吴敬梓、曹雪芹也是本卷所要重点评介的人物。
  • 成吉思汗传

    成吉思汗传

    或许在我们眼中,成吉思汗只是众多成功帝王中的一个,但谁又能想到在外国,他却是众所周知的“一把手”皇帝。本书作者殚精竭虑,用细腻的笔触深刻地表达了成吉思汗从崛起到成功的每一个过程,行文幽默,风趣自然。
  • 包玉刚:我的爸爸

    包玉刚:我的爸爸

    这是一本女儿写爸爸的书,字字感人动情:不仅让在“天堂的爸爸”安心,也使读者看到这位世界船王的内心世界。包玉刚是首位登上世界船王宝座的华人,辉煌成就的背后,是其自强不息、好学不倦的精神,是以家国为重、无视个人享乐的勤奁天性。身为包玉刚的长女,包陪庆时刻面对船王爸爸的严格要求和训勉但亦得到了非常可贵的栽培教育。女儿笔下.这位外严内慈的好爸爸.—生低调、实干、高效率,不仅是叱诧风云、举世瞩目的企业家,也是以诚待人、轻重分明的和平使者,对平衡上世纪的国际风云、使香港顺利回归,暗里著力良多不愧是包拯包大人之后。
  • 宋太祖赵匡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宋太祖赵匡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宋太祖,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武将世家,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 拜伦 安徒生(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拜伦 安徒生(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本书为“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对英国著名诗人拜伦和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尤其探究了中外名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大有裨益。
热门推荐
  • 弗里德里希陛下

    弗里德里希陛下

    (正处于古典时代,登场人物:亚历山大大帝)帝国,象征着广袤的国土与强大的国力。当弗里德里希宣布成立帝国起,不论是亚历山大大帝还是凯撒终身执政官都倒在了帝国军队前进的道路上。从刀剑到火枪,从骑士到坦克。弗里德里希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跨时代的创举。“我虽终将逝去,但帝国永垂不朽!”————弗里德里希?冯?克里格(群号:553435308)
  • 千年仙下凡

    千年仙下凡

    她贵为医仙,却下凡来到人间。可悲的陪着两个凡人修仙。不管了。看我乔小洛在地下大闹人间!
  • 权门大少非常狂

    权门大少非常狂

    “你求我呀!”他阴沉着脸,视线紧盯着她提醒。“你知道的,只要你肯低下所有的尊严,自己乖乖躺到床上去,无论什么事我都一定会答应你。”全世界唯一配对弟弟血型的,就只有他,现在,弟弟人就躺在手术室里等着他的血救命。可,一旦这样做了,她又对不起深爱自己的竹马。这一刻,她有种快要被这个恶魔撒旦一般的男人给逼疯的节奏。没有他的血液提供,弟弟根本活不下去,在一次又一次的无奈下,她被逼着跟他不断发生关系。他想要她爱上他,可,越是逼迫,她越无法爱上他,反而觉得竹马给予的自由更令人向往。于是,一段揪心虐恋,虐身虐骨,就这样反复上演着。(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神枪骑士

    神枪骑士

    故事发生在民国、充满烽火硝烟的时代,在轮船上发生摩擦的留洋大学生董鄂.琉翊和易海蓝,在德国成为同学二度相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回国后,琉翊被人称“千眼王子”的年轻少帅马仲临吸引,为了维护这段带着光环的初恋,琉翊一再委曲求全,逐渐迷失自我。在易海蓝的支持下,琉翊进入军校教授射击,加上外科医生莫容声的炙热追求,逐步走向心智成熟的她与马仲临间的矛盾日盛。一次突如其来的交通意外使琉翊双足瘫痪。马仲临家要求退婚,莫容声则避而不见,此时易海蓝却毅然上门提亲维护琉翊,二人婚后易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鼓励,让琉翊重新站了起来,不知不觉间这段友谊已经开始发生了化学变化,而此时中日战争正式爆发,易家面临着国破家亡……
  • 云凡逆行记

    云凡逆行记

    世界极大,净土难寻。人山人海,善人难求。这是一方充斥黑暗,斗争,压破,算计的大陆。这也是一方堆满光明,善待,融洽,相爱的土壤。云凡,生于破落颓败的一个贵族家庭,生来其父不详,其母不知。在重重危机,他人迫害的隧道里,绝境求生。他莫名得到神族女子的赏识,这是何因?他颓然得到美貌女人的青睐,这是何故?他能否查出父母,解救亲人?在这段逆行的岁月里,孤独,沧桑,艰难,困惑。爱情需要考验,亲情需要选择。云凡,能否拥有坚韧的毅力,克服挑战的勇气。
  • 重塑河山

    重塑河山

    五百年前,圣武帝平定天下,一统八荒,建立朝地大陆第一王朝。圣武帝为酬功臣之功,聚九州精铁铸造十剑,分赏七侯,将天下兵法典籍、惊天财宝、绝世武功秘籍等分藏七处,七侯各自掌管一个线索,而历代天子则掌握密语,是为天下八部。近五百年后,江湖流传“八部在手,天下重塑”,天下群豪纷纷而起,明争暗斗。先帝崩逝,新帝即位,一代雄主有心再造河山,而国内纷争迭起,塞外大军压境,天启帝处变不惊,立志开创盛世。一个是村野小子,一个是名门之后,两个少年在月下结为兄弟,一个随波逐流,毫无志向;一个立志保家卫国,辅助明君。天启帝能否开创一代盛世?“八部在手,天下重塑”到底是怎样的惊天之谜?在乱世中,两人又会经历怎样的命运?
  • 南笙顾北

    南笙顾北

    她说我一生中最恨的两件事一件,是顾倾城绝望束缚的爱一件,是我爱上了你……初见他时,他告诉她:“南青槿,既然我不能杀了你那就让我们一辈子不死不休的纠缠下去”在她血淋淋的躺在他家浴缸里时,他说:“要死到别的地方去死,别脏了我的浴缸”而在他爱上她时,他告诉她:“南青槿,离开我吧,我们别再纠缠了……”她说安得与君相决绝,免叫生死作相思,第一最好是不相见,如此便可不至相恋……
  • 情迷总裁二少的暖心小娇妻

    情迷总裁二少的暖心小娇妻

    凌家的二儿子在报纸上刊登了一份招婚启示。沐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寻到了凌家老窝后,呗凌家管家相中,签了不平等条约,从此沐云去哪都拖着一个拖油瓶。这个拖油瓶就是凌二少,至于为什么是拖油瓶?凌二少没钱(其实吧钱还是很多沐云把不知道)有房(20世纪建的凌家老宅)有车(20世纪80年代产的)智障(一次意外,以前很聪明的),用凌二少的一句话说,我智商180,但在外人眼里这孩子智商80左右.很久以后沐云知道凌二少装傻的时候很生气,把凌二少关在阳台,凌二少内心很气愤我这装傻也是有原因的吗。
  • 网游之冰火战歌

    网游之冰火战歌

    这是一个平凡小子,抱得美人、取得成功的现实逆袭故事。这是一个极品菜鸟,获得友情,赢得天下的游戏争霸故事。且看主角如何在这冰与火的世界中,谱写一首壮丽的战歌。
  • 天绘词修

    天绘词修

    拿起屠刀,杀生成魔,此毒长久却难得。仙成厉鬼尘心死,浴血焚身我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