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54800000010

第10章 修身之智(4)

尽人力以促天力,成大事才有一线希望,而如果不尽人力,听凭上天安排是任何事都干不成的。

曾国藩认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为一件事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而且做的过程中一丝不苟,精神不敢有任何懈怠,不管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尽全力,成功了不要自得,失败了也不要气馁,更不要怨天尤人。这才算得上正确的处世方法。

曾国藩征战数十年,终于取得胜利,然而他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居功自傲,而是激流勇退。他说:“知悔而变,才可以立身。让大家牢记的就是这两句话,‘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用尽’。有福而不去过分享用,事事以简朴为主,仆人和奴婢要少用,银钱也要少花,这样做就是福分了;有权势而不乱用,就会少了很多闲事,也就不会随意评判是非,没人感激你也没人怕你,自然可以长久了。我想了很久,不辞职就不能回老家。以前曾经觉得这样做显得太急促,但是功成身退,却是越快越好。”

《易经·系辞》中有这么八句:“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这就是尽性。大意是说,尺蠖虫收缩身体,是为了爬行。龙蛇的冬眠,是为了求生。精通义理出神入化,是为了学以致用。利用所学安身立德,是为了弘扬德行。此外还有四句:“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这就是知命。意思是说,离开了上述所讲的而谈别的,我就不知道了。至于超越神奇,懂得教化,那就是最完美的德行。

由此可见,农人耕种庄稼,勤劳者就有好收成,懒惰者当然会歉收,这就是性;种庄稼若遭了旱涝之灾,到头来庄稼或者早死或者淹烂,这就是命。爱人,治理人而得不到治理,以礼待人而人不以礼相答,这就是命。因此,同一件事在不同的人那里也有尽性和知命的差别。

曾国藩征战多年,屡建功勋,但总得不到当权者的信任。官场几度沉浮使他明白,很多事情就算尽人力也不能做好,凡事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像现在,他为皇帝尽心卖命,到头来得的是猜忌和怀疑,不如顺其自然、乐天知命。

曾国藩奉命节制四省军事,他忆起从前,历经百般沧桑,知晓世态炎凉,何况树大招风,功高震主。虽能权倾一时,但必将招致无穷后患,思虑再三,一再恳求皇上辞去其统辖四省军务大权,甚至在奏折中说:“所以不愿管辖四省,再三要求辞职,实在是因为大乱未平,用兵遍及十多个省。诸道出师,将帅联翩,我一个人权力太大,恐怕会引起其他人陷入争权夺势的斗争中去,为防他日有外重内轻之嫌。机括甚微,关系重大。这是臣的拙见,还望皇上明鉴。”

从这里固然可以看到曾国藩邀功的一面,但这也与他在知命上的理解是分不开的。

一般的人之所以赶不上那些圣人,就在于圣人既可尽性又能知命。尽性,就像学习可通的道理,至于知命则是一种至高境界。当你尽性时,说明功力已达到了十分,然而所得到的效果或者有相当的回报,或者没有相应的回报,对此圣人则能淡而处之:好像知道这样,又好像不知道这样;好像很在意,又好像不太在意,这其中的滋味最难体会。

攻克天京后,曾国藩兄弟事业达到巅峰。一时间荣耀满天。然而这些荣耀只是表面上的,曾国藩兄弟面临的,是无数的暗涌激流。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攻陷天京后,清政府获悉天京城内有许多财宝,因此下令攻城将领将财宝献归政府。

清廷连年的征战耗资巨大,内忧外患已使国库空虚。但是朝廷欠湘军军饷甚多,况且要让将士将财物交出恐怕也不可能。因此,曾国藩上奏请求免缴。但曾国荃从此落下贪名,曾国藩也落下一个“包庇”的罪名,更是遭到清政府的极端不信任。

清廷对曾国藩兄弟明里封爵,骨子里却充满疑忌,猜防备至。曾国藩陷入此境,虽有冤屈,但他一生克己持重,坚忍宽厚,因此逆来顺受。

在他看来,人的一生不可能完美无缺,即使得到了完美,但灾难凶险也会随之而来。凡事尽人力听天命,不要太在乎事情的结果,这样心里也就轻松了。

8

为人不可有傲气

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吾因军事而推之。凡事皆然,愿与诸弟交勉之。此次微贼窜浙,若浙中失守,则不能免于吴越之痛骂,然吾但从傲惰二字痛下功夫,不问人之骂与否也。”

曾国藩一生官运亨通,曾创造过京官七年连升十级的奇迹。对此,曾国藩反而以“深愧自己试场之诗文态丑”而自谦,由此可见,曾国藩个人修养的成就非同一般。

然而,年轻时的曾国藩并非如此。有一天,好友窦兰泉来到曾国藩家中,两个人平日都比较喜欢理学,因此,刚一坐下来,两人就往理学方面的问题扯开了话题。窦兰泉平时为人谦虚不好表现,因此在发表意见时,总是留有一番余地;曾国藩恰恰相反,少年气盛,说话做事锋芒毕露,喜欢在人前表现自己,因此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时,用语狂妄,并且谈话中,曾国藩好几次在未了解好友意思的情况下,很没礼貌地打断好友,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一时间,只有曾国藩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畅抒自己的高见,好友则在旁边成了听众。

好友走后,曾国藩回想自己刚才的表现,懊悔不已,他不断指责自己在朋友面前不虚心,狂妄自大,太过于表现自己。自己这样做,不但对好友不尊重,对自己也无任何好处,还会让自己失去很多学习的机会。他痛下决心,一定要改掉骄傲自大的错误。

曾国藩清醒地看到了自身存在问题,内心愿意改过,但事到临头,又身不由己。过了些时日,前辈朱廉甫同邵蕙西来访。在长辈面前,曾国藩不知虚心求教,反而一派少年得志,才高八斗的模样,让不惜屈尊来访的朱廉甫扫兴而归。

待他们走后,曾国藩同样又后悔不已,在经历了内心几次折磨后,曾国藩开始注意“戒傲”这一修身之要。

曾国藩在写给他四弟的信中,很有感触地说:“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己,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未入学者则骂学院。平心而论,己之所为诗文,实亦无胜人之处;不特无胜人之处,而且有不堪对人之处。只为不肯反求诸己,便都见得人家不是,既骂考官,又骂同考而先得者。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

又写道:“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只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曾国藩深知,世间儒者和将者傲气最重,自己既是读书的儒者,又是带兵的将者,“戒傲”更是自己必须要做的。曾国藩不但自己“戒傲”,也劝免弟弟“戒傲”,他在写给四弟澄侯的信中说:“弟言家中子弟无不谦者,此却未然,余观弟近日心中即甚骄傲。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弟于营中之人,如季高、次青、作梅、树堂诸君子,弟皆有信来讥评其短,且有讥至两次三次者。营中与弟生疏之人,尚且讥评,则乡间之与弟熟识者,更鄙视嘲斥可知矣。弟尚如此,则诸子侄之藐视一切,信口雌黄可知矣。弊云:“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傲。”非必锦衣玉食,动手人而后谓之骄傲也;但使志得意满毫无畏忌,开口议人短长,即是极骄极傲耳。余正月初四信中言戒骄字,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望弟常常猛省,并戒子侄也。”此信语气甚为严厉。从这封信可以看出,曾国藩深深意识到“傲”不仅会成为一个人事业发展中的绊脚石,往往也可导致一个大家族的迅速衰败。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对家人以“傲”来警醒,犹如一个人对毒虫的惊悚。

他在一封家信中说到:“家中雇长沙园丁已到否?菜蔬茂盛否?诸子侄无傲气否?傲为凶德,惰为丧气,二者皆败家之道。戒惰莫如早起,戒傲莫如多走路,少坐轿,望弟时时留心做戒。如闻我有傲惰之处,亦写信来规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时时警戒自己增长傲气,也时刻关心着他的四位兄弟及子侄们也能否“戒傲”。曾国藩少时狂妄自大,但能及早觉醒,这与曾家的家教是分不开的。从曾国藩的祖父、父辈起,家中便时刻以“戒傲”为训。如曾国藩在家书中说:“吾于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初二日进京散馆,十月二十八早侍祖父星冈公于阶前,请曰:‘此次进京,求公教训。’星冈公曰:‘尔的官是做不尽的,尔的才是好的,但不可傲。满招损,谦受益,尔若不傲,更好全了。’遗训不远,至今尚如耳提面命。今吾谨述此语告诫两弟,总以‘除傲’字为第一义。唐虞之恶人曰丹朱,傲;曰象,傲;桀纣之无道,曰强足以拒谏,辩足以饰非,曰谓已有天命,谓敬不足行,皆傲也。吾自八年六月再出,即力戒惰字以儆无恒之弊。近来又力戒傲字。昨日徽州未败之前,次青(引注:指李元度)心中不免有自是之见,既败之后,余益加猛省。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导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曾国藩一生恭谦,他作为长房长孙,给予家族的威仪和他作为三军统帅给予诸将的严厉,谈得最多的,也是他所最为担心的,便是家族和三军的傲气。

在那个年代,曾国藩能这样想是十分不容易的。他要求湘军内部自将领至兵卒,必须精诚团结,努力作战,有功不能骄傲。受他的影响,湘军虽然屡立战功,但从不自傲,这就是曾国藩作为一代圣贤的过人之处。

曾氏家族因人才辈出,繁荣富贵让曾国藩内心更加警醒。对于出生富贵的曾家后代,他内心更是甚为担忧。他在家书中说:“家兴,不过三世。”曾国藩深谙其中的道理,而家败皆因“傲”字。因此他多次劝诫其子侄做人要力求“戒傲”。

曾国藩在写给儿子曾纪泽的一封信中说:“尔在外以谦谨二字为主,世家子弟,门第过盛,万目所瞩。临行时,教以三戒之首,末二条及力去傲惰二弊,当已牢记之矣。场前不可与州县来往,不可送条子。身之始,务知自重。酷热尤须保养身体。此嘱。”

在这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作为严父对子女的关心,告诫儿子:虽为“世家子弟”,但要牢记“及力去傲惰二弊”,“场前不可与州县来往”,但是最后一句“酷热尤须保养身体”,让人感动不已,可以看出曾国藩对儿子是严中有慈。

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吾因军事而推之。凡事皆然,愿与诸弟交勉之。此次微贼窜浙,若浙中失守,则不能免于吴越之痛骂,然吾但从傲惰二字痛下功夫,不问人之骂与否也。”

9

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曾国藩说:“悔者,所以守其缺而不取求全也。”也就是说有遗憾有不足就让它有遗憾有不足,不要过分追求全、圆、满。然而多少人不明白这一点,拼命追求胜利,功成名就;可是一旦大获全胜或者功德圆满,灾难也就降临了。

曾国藩特别注重听取朋友的意见,从他们的建议和评价中获得自己道德修养的努力方向。

道光二十三年二月的一天,曾国藩的好朋友邵蕙西当着曾国藩的面数落了他几件事:一是怠慢,说他结交朋友不能长久,不能恭敬;二是自以为是,说他看诗文字固执己见;三是虚伪,说他对人能作出几副面孔。蕙西的话虽少,但件件事实,句句属真,直截了当,锋芒所向,直指曾国藩的病处。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我有个朋友,他真直率啊!我每天沉溺在大恶之中而不能自知!

这事给曾国藩很大刺激,他在另一篇日记中写道:我对客人有怠慢的样子。面对这样的良友,不能产生忌惮的心情,拿什么来吸引别人的长处!这是拒友人于千里之外啊!接待宾客尚且如此,不必再问闲居的时候了。偃息烟火,静修容颜又怎么说呢?

10

修身概览

曾国藩认为,疾病能增长人的智慧,安逸能使人身亡,自己天资并不聪明,但事业却很顺利,因此,想借吃苦是使自己振奋向上,同时他也意识到,这样做会遇到许多困难,因此写下《五箴》用以自勉。

曾国藩修身的“本人主义”是:读书以训话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训话,即对古书文字的解释,曾国藩曾私下立志,将戴、段、钱、王的训话功力,发展成为班固、张华、左思、郭瑛的文章风格。但由于他长年征战在外,这个愿望没能实现;诗文方面,他尤为看重传统的朗诵与吟咏的方法,他认为,诗以声调为基本特征,诗与散文的汉界楚河,就在“声调”二字上,不讲声调的诗,没有多大的生命力。因此,学诗要“高声朗诵”、“密咏恬吟”。曾国藩虽是发前人之已发,但确是认识深刻;他认为在家与亲人相处要轻松,以求得欢乐为根本;修养身体则应以少恼怒为根本,他经常劝诫兄弟说:“吾人第一以保身为要,我所以无大意愿者,恐用心太过,足以疲神也。诸弟亦须时时以保身为念,无忽,无忽!”

同类推荐
  • 蒋介石传

    蒋介石传

    蒋介石是民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关键人物,是中国国民党历史上的中心人物。中国大陆对蒋介石的研究缘起于20世纪60年代,自80年代以来,拓宽了研究领域,在多方面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但同时,由于多种原因,在蒋介石研究领域里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与不足。杨树标老师通过多年积累,修正了该研究领域的一些缺陷和偏差之处。可以说,这是一本真实再现蒋介石生平的历史书,适合众多历史爱好者和研究者阅读。
  • 岳麓风云(上下)

    岳麓风云(上下)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机构,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独具特色,它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学术文化发展、人才培养起过巨大的作用。岳麓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具有神奇色彩的岳麓山下,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至今已有一千零三十年。期间讲习绵延,弦歌不断,一直是湖南的最高学府,湘楚人才的摇篮。在有关资料所列的世界万.所大学中,其历史悠久仅次于摩洛哥加鲁因大学。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南宋初年,理学进入繁荣时期,人才辈出,学派林立,理学家纷纷以创办或主持书院为契机进行讲学和传播学术思想,岳麓书院成为重要理学学派之一——湖湘学派的主要活动基地。
  • 抗日战争时期的胡适

    抗日战争时期的胡适

    本书主要描述了中日战争期间,对胡适由主和变为主战提出了新的见解,并对其主张转变的背景与《墨子》非攻篇的关联作了论述。同时有对胡适作为民国使节和驻美大使在美国作的演讲活动作了系统性的总结和分析。其中有关胡适的演讲和外交活动,均使用日本当时的报纸、杂志为主要材料,以证明演讲活动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
  • 中国五千年宰相之谜全集

    中国五千年宰相之谜全集

    风云变幻,朝代兴替,本书精选了历代宰相100位,上起先秦的伊尹,下迄清季的张之洞。100位名相,100段永世鲜活感人的传奇……按朝代顺序编排,虽不能反映历代宰相的全貌,但读者可通过本书窥一斑而思见全貌。编写这本书,使读者一睹昔日帝国的辉煌与破败,活现良宰贤相与佞臣奸相之真容,以彰其形、其志、其人,同时更为了以史为鉴,以古人旧事为鉴,为我们今日的修身明志与施展抱负起到一定的借鉴、启示作用。
  •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下)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科技精英。如詹姆士·麦克斯韦、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本森和基尔霍夫、罗伯特·科赫、巴甫洛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约翰·汤姆逊、克斯·普朗克。
热门推荐
  • 大道陨

    大道陨

    大能世界众说芸芸,裂土封王、割地成域。无数漂浮的版图,道不尽大小的世界,每一天都有域主诞生,每一秒都有人裂土封王。天衍无尽星空、版图无数,是对?还是错?是是?还是非?天降奇玉噬灵而长,小人物引起大风暴,一切都应该有一个了结……
  • 山林大亨

    山林大亨

    挖蘑菇也能成万元户,捡个石头就能引起收藏界风起云涌。你说恐狼跟袋狼早已经灭绝?蓝马羚与渡渡鸟更是无处寻踪?呵呵,林子豪笑了。在这里,猴子会说话,狐狸爱唱歌,森林王蛇能打架。种果树,养蜜蜂,偶尔还能煲点灵芝补补身。看到谁谁谁挖了个千年太岁就上新闻,林子豪又笑了。他不会告诉别人,千年太岁在他这儿只能当肥料。更可笑的是,全世界都还在猜测慈禧夜明珠下落的时候,他却拿它当了夜明灯。这里是‘鬼山林’,一个奇妙的山林,呼叫更多小伙伴加入!让我们一起打倒帝国主义,中国万岁!额,不是,再来一遍。让我们打倒开发商,保护大自然!
  • 原配皇后:皇上,我们离婚吧

    原配皇后:皇上,我们离婚吧

    一不小心她竟穿越并成为了史上最老的秀女入宫选妃,站在一群只有十五六岁的美少女中间她简直就是老黄瓜刷绿漆,更可气的是破坏她婚姻的小三不但也一起穿越而来,竟然还成为了她的亲妹妹,因形势所逼迫不得已暂且和小三联手想要扭转命运,可又一个惊雷从头顶炸开,原来她的丈夫竟穿越为皇上,而她现在只不过是他选妃中的一个秀女而已,以前只一个小三便已经让她难以应付,如今他更是有着庞大后宫的三千佳丽,这可让她顿时蒙圈,而身旁的这个所谓亲妹妹再次见到姐夫的时候又会与他再续前缘吗,当身处这样一个复杂又艰险的局面时,她幡然醒悟,“都给老娘让开,我才是原配~!”读者群:112342634
  • 魔法的独眼

    魔法的独眼

    王朝十年谋划,百年家族一朝灭亡。教廷百年布局,千年世界一招动荡。我的左眼,留在过去的腐朽旧世界,我的右眼,与新世界一同诞生。我亲爱的哥哥,我的一只眼睛已经和过去的那个腐朽的旧世界一起消亡,我的眼中只有新世界!我迷茫的弟弟,我的剑为主而战,为了维护主的威严,为了主的荣光,我愿成为我主手中的利剑!
  • 我从不柔软,直到你来到我身边

    我从不柔软,直到你来到我身边

    仲寅帛:我和很多人说过再见,最舍不得的就是你。为何偏偏是你?岑德珍:你是不是觉得我没那么喜欢你?不是这样的……有些人吃东西习惯先挑最好的吃掉,有些人总把最好的留在最后,你不能因为我把你留到后面,就以为我不喜欢你……你有没有遇见过那么一个人,为了爱他,放下你所有娇矜。你有没有遇见过那么一个人,为了离开他,耗尽你一生勇气。他们太相似,又太不相似。他精明而慎戒,却总拿他那慑人的眼神端详她,审视她。她曾放言永远不会喜欢他,却在此后离奇的因缘际会中淡忘了誓言,被他吻,被他牵手……靠近,抗拒,逃离,放任,臣服,妥协。人在爱念中,如同孤海泅渡。谁可将谁解救?
  • 纯正蒙求

    纯正蒙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狂战不灭

    狂战不灭

    一个神秘的世界因一人而充满神秘.....
  • All Roads Lead to Calvary

    All Roads Lead to Calva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逆风暴

    武逆风暴

    普普通通的山村少年,机缘巧合之下融合了神秘道珠,踏上那瞩目万分的辉煌之路。修行路上经历爱、恨、情、仇。最终,经过种种磨练,踏上那武道巅峰!……行就收藏
  • 末日真情

    末日真情

    末日来的太快,世界危险的让人绝望,我们期盼光明,是因为我们曾经历黑暗。一个从僵尸病毒中活下来的活死人,如何守护他的爱情,是生,是死,又或者是放手。真正见证爱情的,不是时间,而是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