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53400000001

第1章 源流与发展

第一节背部腧穴的演变

背针疗法是针灸背部腧穴治疗人体相关病变的一种治疗方法。它主要包括背、腰、骶尾部腧穴的应用,必要时,还涉及枕区、颈部、颈后区穴位,临床尤以夹脊穴、背腧穴和督脉穴的应用最为广泛。背腧穴与督脉穴、背部奇穴又统称为背腧穴。《黄帝内经》对于背腧穴的论述,奠定了该疗法的理论基础。此后,历代医家对其理论不断探讨,尤其在临床应用方面,从不同角度提出看法,见仁见智,使对背腧穴的认识更臻完善。

夹脊穴是奇穴,背腧穴是经穴,二者皆是由阿是取穴法发展而来的。阿是取穴法是古代针灸取穴的最主要的方法。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在生活、生产过程中,无意中被石块碰撞或被火烤身体的某些部位而使所患疾病得到缓解或消失,使人们逐步认识到人体某些部位可以治疗疾病,由此产生了穴位的最初概念。《素问·骨空论》中曾论及:“譩譆在背下挟脊傍三寸所,厌之令病者呼譩譆,譩譆应手。”以后人们就有意识地借此处来缓解疾病。这种穴位后来被称为“阿是穴”,阿是穴是古人最早发现的穴位,然后在大量阿是穴基础上发现一些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穴点,最后形成现代的穴位。《素问·长刺节论》说:“迫脏刺背,背腧也。”即指背腧接近内脏。由于人体内脏都集中于胸背之间,产生的疾病最可能在背部出现阳性反应点。后来演变成为背部的腧穴。

背腧穴是背部腧穴中最重要的穴位,是指位于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第一侧线与脏腑相关的十二对腧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但后来,又将十二脏腑的背腧穴扩大到泛指背部的全部腧穴。背腧穴理论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背腧穴首见于《灵枢·背腧》,如“胸中大腧在杼骨之端,肺俞在三焦之间,心俞在五焦之间……”书中对背腧穴进行了大体定位,但尚未形成背腧穴的具体穴名,但背腧穴的概念已十分明确。《素问·气府论》则以“六府之腧各六”的形式提出了六腑背腧。

背腧穴的具体名称直到《脉经》才有了明确的穴名。但只有肺俞、肝俞、心俞、脾俞、大肠俞、膀胱俞等10个背腧穴的名称和位置,而且对背腧穴的主治、刺灸法等作了详尽描述,此后,针灸甲乙经又补充了三焦俞、白环俞等三穴,《千金方》又补充了厥阴俞,《太平圣惠方》补充了关元俞等三穴,共成56穴的的规模。《灵枢·背枢》云:“皆挟脊相去三寸所。”这是指双侧穴相距三寸许。说明脏腑背腧穴距脊柱1.5寸。对背腧穴的治疗,也起源于《黄帝内经》时代,如《灵枢·背腧》就说过:“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素问·刺疟》也说:“疟脉满大,急刺背腧,用中针,旁五却腧各一,适肥瘦出其血也。”凡此种种,包括了针刺、灸法、刺血、按压等刺激方法。

对足太阳经在背部的循行,《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均只有一行,而到《灵枢·经脉》就有了两行的记载。

由此可见,早在《黄帝内经》时代,背腧穴就已是一种成熟的有别于传统针灸理论的治疗方法,他具有理论、腧穴、取穴法则和治疗方法,而且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

夹脊穴,又称华佗夹脊穴,佗脊穴,是指与脊柱平持伴行的穴位,故又称“挟脊”、“侠脊”。最早见于《素问·刺疟篇》:“十二疟者——-又刺项以下侠脊者必已。”杨上善曾注“脊有二十一椎,以两手挟脊当椎按之”。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夹背脊在骨之中,去脊各一寸”,指出了夹脊穴的位置。《后汉书》中记载了神医华佗应用夹脊穴的情况:“有人病脚襞,足不能行,佗切脉——-挟脊刺之。”由于华佗是文献中使用夹脊穴最早的人,所以后来就将其称为“华佗夹脊穴”了。近代在《中国针灸学》中首先提出了“华佗夹脊穴”的名称[承淡安·中国针灸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655:209],归入经处奇穴。可见,夹脊穴最早应源于《黄帝内经》,后经华佗得到了推广应用。

自从夹脊穴问世以来,对于夹脊穴的定位和穴数,都有不同的看法。《肘后备急方》认为是“去脊各一寸”,《备急千金要方》说是“夹脊骨两边,相去一寸半。”而现代教科书都认为是棘突下旁开5分,有34穴。即第1椎之下至第17椎之下,每椎从夹中行旁开5分,每侧计17穴,左右共34穴。以后,夹脊穴又被不断扩大,将颈段和骶段夹脊处也列入了夹脊穴范围。但有人根据针刺时体验到的针刺敏感区域,将夹脊穴定位于自胸1至腰5各椎棘突下旁开3分(北京中医医院,金针王乐亭.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66)。而张氏在尸体解剖基础上,提出颈部的第1至第4椎旁软组织较多,不宜行针,当除开,就只有40穴[张蔚民.上海针灸杂志,1987,(4):23]。王氏等又认为八髎穴是夹脊穴与膀胱经重叠,故认为只有28对56穴(北京中医医院,金针王乐亭.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66)。也有人提出为旁开0.8寸[李学武.针灸临床杂志,2004,23(5):24]。认为该组腧穴上起环椎,下至第5骶椎,左右共30对,其中颈段8对,胸段12对,腰段5对,骶段5对,体表定位,沿背部正中督脉两侧各去1寸,横平棘突下陷处就是本穴。

由此可见,对夹脊穴的定位与穴数,至今未见统一,但无论从解剖结构、临床效果和作用途径上均与其他夹脊穴相似,所以,现在大多数医家均倾向于夹脊穴位于棘突下旁开0.5寸,穴数包括颈、胸、腰、骶两侧共56穴。

第二节背穴治疗的发展

历代对背部腧穴的运用很早。《后汉书》中记载了神医华佗应用夹脊穴的情况:“有人病脚襞,足不能行,佗切脉——-挟脊刺之。”华佗是文献中使用夹脊穴最早的人,以后历代不少医家十分重视背部腧穴的临床应用,中医从对背脊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病症的认识出发,传统上都采取诸如捏脊(俗称捏积)、点穴疗法来治疗一些似乎与背脊无关的疾病,如小儿疳积、痛经、阳痿等,均可获得良好疗效。王叔和提出俞募五输并重,并针五输穴灸俞募穴,为后世背腧穴用灸及背腧穴的应用和配伍奠定了基础。巢元方提倡用五脏背腧穴治疗五脏中风,按五脏辨证用灸各自所属背腧穴来治疗,且灸背腧穴的壮数达百壮之多。李东垣提出背腧穴治外感病,募穴治内伤病,“夫阴病在阳者,是天外风寒之邪乘中而外入,在人之背上腑俞,脏俞——-故以治风寒之邪,治其各脏之俞,非止风寒而已。六淫湿、暑、燥火,皆五脏所受,乃筋、骨、血、脉受邪,各有背上五脏俞以除之。……此皆六淫客邪有余之病,皆泻在背之脏俞。若病久传变,有虚有实,各随病之传变,补泻不定,只治在背脏俞。”我国唐代王焘《外台秘要》卷八中引《必效》治噎方下,有一治法:傲“捺大椎,尽力,则下。”这里的捺字,当做按压解,傲字可能是形容施术者将拇、示两指张开呈傲状,按捺大椎两侧。这些都说明早在汉代以前,我国已经在背部治疗疾病上形成系统的规模了。

近代针灸界总结《黄帝内经》以来的学术成就,对背腧穴的应用范围和规律有了系统认识,并结合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给背腧穴的理论及其应用赋予了新的含义。盂氏在经络实质的研究中,发现针刺十二脏腑背俞穴均向所属的经络传导,其称膀胱经为“十二经的核心”,认为“背俞穴有通全身的全息作用”[孟昭威.中国针灸,1983,3(1):25],从一个侧面肯定了背腧穴治疗内脏及其相联系的组织器官病变的科学性。

用背腧穴诊察疾病,除沿用《黄帝内经》“经穴触诊法”外,还广泛使用现代科学的诊察方法,弥补了经穴触诊法存在经验差异的不足,给临床准确运用背腧穴治疗疾病提供了可靠指征。根据生物体对电反应的原理,用经络测定仪“等仪器,在十二背腧上测定皮肤电阻或导电量、电流量及皮肤电位等,从测出数值高低中,分析各脏腑经络气血的盛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临床在针灸时,多在背部的背腧穴和夹脊穴寻找阳性反应点进行治疗,往往效如桴鼓。随着针灸医术的发展,背腧穴开始用针法。现代针灸临床上背腧穴大多是针灸并用,并且背腧穴常与其他特定穴相配伍而用,而单纯应用背腧穴治病时更多时候是应用所有脏腑的背腧穴,以期取得对脏腑的调整作用。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有了穴位注射疗法,20世纪60年代初,有了埋线疗法、电针疗法、背腧穴的运用方法除用针法灸法外,还用药物贴敷、挑治法、拔罐法、推拿法等。背腧穴所治疾病的范围有所增加,其在提高机体免疫力、调整脏腑功能方面的作用受到重视和利用。针灸治疗慢性病时配用背腧穴常能提高临床疗效,某些特殊体质的病人只有及时用背腧穴来调整整体方可见效,背腧穴的康复保健作用也日益明显。

近20年来,针灸界结合现代生理解剖学知识,发展而得的成果。属现代医学神经刺激疗法中的一种。现代生理解剖学研究表明,脊神经对皮肤、肌肉的支配具有节段性;而脊神经与内脏器官的联系也和背腧穴的分布颇有相似。据此,对一些神经、皮肤、肌肉及内脏器官的病变,按神经节段支配范围选取相应的背腧穴治之。所治病种有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瘫痪、皮肤感觉失常,各内脏病变等。背腧穴是临床上针灸应用范围广,疗效显著的特定穴。历代医家予以极大重视,从不同角度探讨新的问题,丰富了其理论,扩大了其功用。

第三节脊柱治疗的兴起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外在19世纪开始,根据脊柱与疾病的关系,开展了整脊疗法等,通过对脊柱进行调整来治疗疾病,并取得较好成绩。此疗法源于华夏,长在国外,转回故乡。

整脊疗法就其实质而言,乃是我国中医传统的推拿疗法的一个分支,它的内容、治疗的重点偏重于背脊,故称之为背脊推拿疗法,只不过在它的治疗方法中,由推拿而延伸出更多的适合于背脊部位特点的治疗手法罢了。与之相似的如足底按摩疗法、手按摩疗法等,都是以局部治疗整体而命名的例证。

公元7世纪,隋、唐时代,国家太医署设立”按摩科“,”掌教导引之法以除疾,损伤折跌者正之“诊疗脊椎损伤疾病。公元610年,巢元方编《诸病源候论》,书中”养生方导引法“,介绍用引、伸、摇、振、压、努、挽等手法治疗颈腰病痛。公元1815年,胡廷光著《伤科汇纂》,介绍牵头踏肩法治疗颈椎损伤,并首次报道脊椎伸直型骨折脱位,用”腹部枕缸法“屈曲复位。中国传统医学发展到19世纪初,对脊椎的复位既有过伸法,也有屈曲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整脊疗法。中国的整脊疗法最早传入日本,是18世纪移民日本大阪的高志凤编著的《骨继疗法重宝记》,介绍了《永类钤方》的”兜颈坐罂法“和《回回药方》的颈椎牵引复位法。

中国传统整脊疗法,包括整脊手法(辅助器具)、练功疗法、针灸疗法、内外用药等综合疗法,经两千多年的丰富发展,已成为现代中医骨伤科学的诊断学、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广泛开展,中国的整脊手法已传入欧洲、美洲、非洲以及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形成了不同风格的美式整脊疗法、日式整脊疗法等,正在为各国人民健康做贡献。

1828年提出的脊柱激惹(Spinalirritation)学说,是在脊神经和交感神经节发出分支支配病变器官的脊柱节段上进行检查,发现和诊断疾病。到了1895年Daniel David Palmer对1位耳聋患者的脊柱进行推拿治疗时,发现其第4颈椎棘突向后移位,采用复位手法为其治疗,复位后其听力奇迹般地恢复。正椎疗法是针对脊柱力学的平衡失调而创立。美国生理学家坎农(w·B·Ca/Lrlon)于1926年所创立的稳态说,提出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是健康机体存在的首要条件,疾病就是稳态被破坏,治疗基本措施就是促进机体恢复稳态。

到20世纪初,Philips(1927年)指出,心绞痛样的胸前区痛可因颈神经根受压而出现。Parisien(1976年)在《颈性综合征》一文中提到,颈椎病症状除颈部疼痛、僵硬,放射到一侧或两侧肩部、上背部或肩胛区外,常伴有头痛、头晕、视力障碍、耳鸣等。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国外从脊柱角度研究相关的疾病可达70多种,几乎涉及人体所有系统的疾病。

美国医学会于1978年宣布,整脊疗法将在该国国家健康保险计划内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该疗法已扩展到几十个国家,产生了若干种手法流派。在国际上整脊疗法受到普遍欢迎,仅美国到20世纪70年代末,已拥有500余所按摩学院和2.5万整脊医生,每年治疗750万人次患者,约占美国人口的3.6%。近年来,我国的整背方法,整脊疗法等正日益推广,受到广泛欢迎,有理由相信,现在已经到了整脊疗法回归故乡,再次在华夏大地为民造福的时候了。

同类推荐
  • 本草纲目天然养生食物速查

    本草纲目天然养生食物速查

    在日常生活中,吃具有不同的性味、功效的食物,就可以达到养生食疗的目的。本书结合《本草纲目》精选了数百种日常中最常见的、天然食材,详细阐述了其性味归经、养生功效、食用禁忌以及简便易行的食疗方,方便读者查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食物,起到真正的养生的效果。
  • 急诊内科症状处理程序

    急诊内科症状处理程序

    本书以症状为中心进行阐述,用图表解释急诊处理流程,形式新颖,条理清晰,内容详尽,便于查考,可快速阅读。本书适合急诊医务人员,尤其是急诊内科年轻医师以及医学生阅读与参考。
  • 不孕不育中医治疗学

    不孕不育中医治疗学

    本书分为三篇16章。上篇简要介绍了中医治疗不孕不育经典理论著作的主要内容;中篇和下篇分别系统论述了不孕不育的中医发病机制、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其中的方药大多是作者30余年从事不孕不育临床工作与研究的经验总结,立方遣药平允而无偏颇,疗效显著。现代研究进展部分介绍了国内许多著名中医学家治疗不孕不育的宝贵经验。本书的特点是突出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一部临床实用性很强的参考书,可供中医临床医师、中医院校师生及专业科研人员和不孕不育的患者阅读参考。
  • 麻醉安全与质量管理

    麻醉安全与质量管理

    该书提供了麻醉相关技术,麻醉临床争议与进展 ,危重、疑难患者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麻醉实践中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介绍。该书结合临床麻醉实践情况,论述了对手术麻醉的安全和风险等方面情况的认识,提出了加强手术麻醉质量管理的建议,进而有效减少医疗纠纷,从而保证手术麻醉的安全及质量管理。
  • 中华偏方单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中华偏方单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单、偏方是伟大的中华医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其历史渊远流长,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 “小偏方治大病”之说,几乎有口皆碑,深入民心。正因为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使得许多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辛勤耕耘,遍收古今,广采博引,集腋成裘,汇以成集,为本已浩如烟海的中医文献不断添砖加瓦。笔者研习中医多年,独爱单方、偏方,本着“撷取精华、重在实效”的原则编撰此书。
热门推荐
  • 崩塌的岁月荣光

    崩塌的岁月荣光

    马斯说,如果昨晚的那路公交车多停三秒,或者司机晚三秒再踩油门,再或,他如果早三秒,他就不会再花半小时在冷风里等着下一班公交车。有时候有些事,好像怎么说都不能说的很透彻,马斯还是回到了家,他记住的是,他错过了一辆看似适时正当的车。Andy老板来了,在他的茶室里,开着大喇叭听歌,问着专访稿的事情,我低着头,发现脚上的白鞋又多了几处鞋印,这都是哪些个孙子给踩的!!
  • 穿越异界之肉身为王

    穿越异界之肉身为王

    不想当肉盾的坦克不是好战士。什么是肉盾,把人打疼了,打哭了,那么就会吸引人来打你。-----林唐克太阳畏惧我收起了他的光芒月亮也恭敬地给我披上一层轻纱那星辰想猖狂地逃跑却被我一脚踩在脚下世界那敢不听我的召唤?那就永远别想停下
  • 猎杀魔天使

    猎杀魔天使

    熙来人往的街道上,那青春靓丽的风景背后,隐藏着另一个世界魔王的阴谋。一些人会看到美丽女孩身上寄生的魔鬼,她们也许是女友、姐妹……他们不停起剑,斩掉魔鬼,拯救天使。直到末日。
  • 是梦,还是轮回

    是梦,还是轮回

    梦,即虚幻亦真实;轮回,是真实亦虚幻。起点是梦还是轮回?终点是轮回还是梦!真真假假,亦真亦假!虚即是实,实亦是虚!
  • 龙灵灭世

    龙灵灭世

    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但由于他的身世和胸前特殊的胎记,让他走上了一条自己不得不走的道路。虽然前方困难重重,但是我相信我们的主人公,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 梨落如伊之帝本倾国

    梨落如伊之帝本倾国

    【原名:暖王凰后】【穿越暖文】一朝穿越,丞相世家,名门嫡女,全都冠在落离影身上,本是宴会,惊鸿一瞥,王者归来,他犹记前世,许配今生。她却舍下他三年历练,师父神秘,似水如他,独宠爱于她;尊煌冷艳,高傲如他,独温柔于她;,仟王高贵,皇者如他,独倾心于她;魔子漠然,冰冷如他,独信任于她。再归来之时,早已不是当年任人宰割的温婉女子,纠纷蔓延,应如何取舍?他助她登上凰位,俯视天下,凰的存在,迟早会是腥风血雨。【归来】【“她身边的男人,你最好不要接近。”“千万别喜欢她,他会将你屠杀。”“如果不信,你可以试试看。”】【十月持笔恢复更新】(因特殊原因,本文修改不了符号。)〈糖衣初笔之作,若没有写好,请勿喷,不胜感激。〉
  • 泰山复仇(人猿泰山系列)

    泰山复仇(人猿泰山系列)

    人猿泰山系列是一部让中小学生开阔眼界、丰富想象力的书,是一部教给孩子动物是朋友、大自然是家园的温情冒险小说,是一部中小学图书馆和孩子的书架上不得不放的书,是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的睡前故事。小说情节奇谲精彩,主人公强悍而无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充满着浪漫英雄主义的丛林世界大门。译者的话:上世纪四十年代,我们在读初中时,《人猿泰山》作为世界名著,曾经风靡一时。每逢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几乎满教室争说泰山。当时,这部奇趣曼妙的小说,已经在我们心里扎根了。1988年,我俩六十岁退休后,曾到各地旅游,顺便到各省大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查询此书,不但译本遍寻不得,连原文本也没有了。
  • 天价睡美人

    天价睡美人

    相亲路上,和恶魔来个偶遇?有没有搞错啊!被占便宜不说,还惨遭绑架!打?打不过!逃?逃不掉!丫的,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如此羞辱她,小宇宙瞬间爆发,某妞煞白着一张小脸装腔作势的道:“你……你敢动我试试!”在她的惊呼声中,他弯腰抱起她,朝豪华的总统套房大步走去……
  • 胤禛二十七年历史版

    胤禛二十七年历史版

    请支持新作《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从康熙四十七年到雍正十三年,胤禛所经历的每一件事,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的喜怒哀乐,在这部长篇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胤禛是这部小说的绝对主角,给你展示不同侧面的雍正皇帝:八面玲珑夺储位的胤禛,力挽狂澜挫群雄的胤禛,叱咤风云平天下的胤禛,铁腕无情雷霆怒的胤禛,情到深处不能自持的胤禛,温柔如水教人醉的胤禛……
  • 极品女相

    极品女相

    她女扮男装当县令,突然皇上来了一道圣旨,让她进京去审理那京城中的两大家族的冤案。听说,原本在审理那个案子的官儿被某个无良的王爷给打死了。她一拍惊堂木,指着站在堂下,朝着旁边的衙役说道:“把他也给本官拉下去,重大二十大板!”被指的家伙满脸震惊,瞪着她问道:“为何连我也要打?我可是胜诉了!”某官瞪着可爱的眼睛看着他,说道:“这是本官给你的一个教训,让你以后不要随便地借钱给别人!拉下去!”“你敢!”“为啥不敢?”“你知道我是谁吗?”“谁?”“我是……不告诉你!”“打!!”九王府的门口,王府的总管走出门外,说道:“云大人,王爷说了,不见!”眼睛可爱地眨巴着,满脸的无辜,问道:“为什么不见?”“王爷就说了一句话。”“什么?”“王爷说……”那总管左右看了一眼,然后凑到了她的面前,小声地说道,“王爷说,他屁股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