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告
一、什么是会议报告
会议报告,是会务文书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它或是指会议组织。主持单位的领导(上级部门或是本单位)向会议报告工作情况、阐述形势、进行动员;或是指专家学者就某一学术问题向与会听众发表见解;或是指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代表)向大会报告先进事迹。
会议报告的具体内容因会议不同而不同,但是,其对于会议的重要性是相同的:它是会议主题的集中体现,是会议进程中的最重要的环节。会议报告是一种使用相当广泛的文稿,一般来说,凡是开会就得有会议报告。
二、会议报告的分类
会议报告可以有多种分类:
(一)工作报告
这类报告是的指在各种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其内容是将上次代表大会以来,执行大会决议的情况、问题以及经验。教训向代表们作一汇报,请求代表大会审查;同时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请大会讨论决定。
(二)形势报告
这类报告内容的重点是:向与会者讲情现实情况,阐明当前形势,指出事物发展的状况,以提高群众的认识。
形势报告往往在形势报告会上作。
它要针对群众中的一些模糊认识,澄清事实,做出分析;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道理,解答疑难,指明方向。
(三)动员报告
这类报告旨在让与会者明白完成某任务的重要性,掌握完成该项任务的方法、步骤和措施。它具有政治激励、鼓舞斗志的作用,多用于动员大会上。
这类报告要写得充满激情,言简意赅,体现鼓动性。时机性和措施具体性等特点。
(四)传达报告
这是指在传达有关会议的精神或上级指示所作的报告。
其内容主要是传达,同时也要联系本地区或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传达不能走样;要突出重点;要注意有关保密规定。对于重要的精神、文件要原原本本地传达。
(五)总结报告
是对前段工作或某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的报告,多在总结大会上使用。
它要对前段工作或情况系统地进行回顾和评价,摆出成绩,找出教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还有一种总结报告是会议总结报告,它专门总结会议情况和精神,提出贯彻会议精神的意见。多数工作会议、代表会议都有会议总结报告,与会代表常以此作为汇报、传达会议精神的依据。会上有了会议总结报告,一般就不再需要闭幕词。
(六)纪念报告
人们往往在某位伟人诞生(逝世)若干年、某个(篇)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事件(文章)发生(发表)若干年、某个伟大的工程建成若干年之时,举行纪念集会,在这类纪念大会上所作的报告,就是纪念报告。
它不仅要介绍被纪念的人的事迹、被纪念的事件的史实、被纪念的文章(工程)的内容和影响,更要阐述我们今天纪念他(它)的现实意义和应该采取的行动。
(七)学术报告
这类报告是指在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就某些学术性问题阐明见解;或发布研究成果的报告,多用于学术会议。
学术报告要具有科学性、理论性、专业性、创见性。
撰写时,要注意与会听众对专业知识掌握、理解的水平;语言表达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还要注意简洁、生动。
学术报告的撰稿人一般是报告者本人。
(八)事迹报告
这类报告又称典型报告,是在英模事迹报告会(表彰会)上,报告先进个人或先进集体事迹的报告。
报告者一般是英模本人或先进集体的代表;也有的是英模事迹的相关人(亲人、战友、同事、上下级、受助者);有时还将相关的人员组成报告团进行宣讲。
撰写这类报告,一定要注意:
(1)事迹真实,切忌合理想像和夸张,哪怕是细节也不能虚构。
(2)要挖掘先进人物的思想,写出先进事迹所由此产生的思想基础。
(3)要合理剪裁,详略得当,生动传神,使听众如临其境,留下深刻的印象。
(4)给予人启迪,激起学习的愿望。
三、会议报告的特点
(一)权威性
这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报告人就是某一方面的权威。他们或是负有相当责任的领导;或是站在学科前沿的专家学者;或是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或是与以上这些人相关的人。
(2)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报告内容就是权威的意见。它们或是代表一级党委、政府的意见;或是学科前沿最新成就的反映;或是时代俊杰最新风貌的表现。
(3)某些会议工作报告,其作者是法定的机关,表决通过前是“准公文”,审议通过后就能行使正式公文的职能。
(二)针对性
会议报告要针对会议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作出合情合理的解说。
会议报告要针对与会人员的实际解惑析难,对他们关心的问题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三)临场性
会议报告是报告人在会上讲话的文稿,它的效用要通过报告人的声音语言才能实现。因此,撰写会议报告,要考虑报告人和与会者的实际,其表达方式、结构形式、语言运用都应注意到临场宣讲、听讲效果。
报告人在作报告时,还要根据临场实际作适当的调整。
(四)重要报告撰写的集体性
重要的会议报告,它代表的是一级组织,讲的问题比较重要,内容涉及的面较广,一个人是难以独立完成的,需要集体撰写。
四、会议报告的写法
(一)会议报告的结构形式
会议报告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三部分构成:
1.标题常见的形式有下列六种:
(1)直接写明某人在某个会议上的报告(讲话)。有时也可只写“在××会议上的报告(讲话)”,而把报告人的姓名写在标题之下。如:
××同志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周远清
(1997年4月23日)
(2)事由(或事项)加文种,下面写明报告人。如:
政府工作报告
×××
关于××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及××年度计划草案的报告
×××
(3)用报告人所代表的组织或机关全称加文种组成。报告已经审议通过,则在标题下什么时间第几届第几次会议通过,并加括号。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4)会议名称(加事项)加文种。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市第八届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5)揭示报告主旨的标题。如:
改造我们的学习
毛泽东
(6)双标题,正题揭示主旨,副题标明“在××会议上的报告”。如: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
大会上的报告
江泽民
2.称谓
写在正文之前,单列一行,顶格。应根据会议性质和与会者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称呼;要得体、周密,不要有遗漏;一般多用泛称。
如果有重要来宾到会,也可加上专指性称呼,以示礼貌、尊重。
3.正文
正文由开头、主体、结尾部会组成。不同类型的会议报告,各部分的写法有所不同。
4.开头
报告开头无一定格式,写法比较灵活,有的开门见山,直接提出问题;有的概述背景,分析形势;有的说明缘起,交代目的。
但总的要求是统一的:要以简明概括的语言唤起听众的注意,在理智上,感情上给听众一个强烈的影响,把听众的精神吸引到报告上来。
5.主体
这是报告的核心部分。由于报告人的身份、会议的背景、报告内容、与会听众各不相同,写法并不固定的模式。总的要求是:
(1)要集中、具体地展现报告主题。
(2)要切合报告人的身份。
(3)如果是工作报告、动员报告、总结报告之类,切不要超越报告人所代表的机关单位或组织的职权范围。
(4)条理要清楚,便于听众听讲和记录。
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并列式。
即围绕报告主题,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或角度分别进行论述。
另一种是递进式。
即环绕报告主题,步步深入、层层推进地展开论述。内容丰富的长篇报告的主体部分,往往综合运用以上两种结构方式,形成一种并列、递进交错式的结构。
主体部分篇幅较长,往往依据内容的逻辑关系划分为几个部分,或用序数分列,或在每部分前加上小标题。
6.结尾
通常的写法是,主体部分完了以后,另起一行,再说一句话,然后转入结尾。
结尾的内容因报告的性质、内容不同而异。有的揭示主旨,加深认识;有的概括小结,总揽全篇;有的提出希望,发出号召;有的展望未来,促进行动;有的予人以启迪,引人深思。
有些会议报告,如政府工作报告,党代会、职代会的工作报告常有一种特殊的结构方式,即在正文前有引子,正文后有结束语。
所谓引子,就是写上“现在,我代表××向大会作报告”之类的语句,以说明报告的主体。所谓结束语,就是在正文,添上向与会者提出审议要求的语句,如“以上报告,请各位委员审议”、“以上报告请代表审议”之类。
引子和结束语有相对的独立性,不归入正文内部结构范畴内。
(二)会议报告的表达方式
会议报告常用的表达方式是叙述、议论、说明,描写和抒情用得较少。运用方式一般是交互使用、综合使用。
1.叙述和议论相结合
在会议报告中少不了要说一件事、讲一个人、谈一个过程、叙一段经历,这些就要运用叙述。因此,撰写会议报告要讲究叙述得法。
会议报告常常要阐述观点、剖析事理、说服听众,这些就得靠议论。因此,撰写会议报告还要讲究议论深透。
2.说明和议论相结合
会议报告中经常需要解说事物、阐释事理,这就得运用说明。工作报告、形势报告、学术报告对说明的使用尤其少不了。但单纯运用说明是不够的,还需要同时运用议论,将议论和说明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才能实现报告的目的。
(三)会议报告的语言艺术
1.文字力求口语化
会议报告是作用于与会听众的听觉才见效用的。因此,会议报告的语言要力求口语化,既便于报告人讲,又便于与会听众理解、记录。
然而,其使用的口语应该是加工后的口语,即书面化的口语。它汇集了口头语和书面的长处,具有生动、新鲜、活泼、上口、悦耳、庄重、严肃等特点。
2.语言力求通俗易懂
会议报告具有临场性的特点。
会议报告语言要力求通俗易懂。会议报告中,要尽量少用生僻词语、令人费解的文言词语;对涉及到的专业术语,要视与会听众的情况,若理解有困难,就要做适当的变通或解释;对难于表述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可以用举例子、打比方的办法化难为易。
3.表达力求生动感人
生动指的是语言新鲜、活泼,富有形象感和音律美;感人是指语言富有感情色彩,令听众产生共鸣。
会议报告要特别讲究动用富有声音感和动作感的语言,要注意抑扬顿挫和节奏感。
五、会议报告的写作要求
(一)吃透“两头”
“两头”,即一头是会议主题和精神;一头是与会者的特点。
会议报告作为会议主要文件,它应该集中体现会议的主题和精神,要与会议的性质一致,不能偏题,更不能离题。会议报告的受体是与会者,它当然要适合与会者的职业、身份、愿望、要求、思想状况和文化程度,答疑解难,要进耳入心。
(二)观点明确
会议报告,要向听众阐明看法、表明态度,要有鲜明的观点。
这些观点是对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的结论。要实事求是,不能搞假大空。不能把会议报告写成情况的堆砌,而要立观点,且观点要明确。
(三)材料典型
会议报告中使用的材料要真实、典型,运用的事例、数字要与事实完全相符,只有这样才能令人信服。
材料的真实,不只是指确有其人、其事,而且要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体现事物的规律;材料的典型,即是指堪为同类中的代表,能以一当十,既有个性又能反映一般性。
(四)层次清晰
会议报告的内容一般都比较多,篇幅也比较长,而且又具有临场性的特点,因此分清层次格外重要。
为使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为使脉络清楚、条理井然,可采用统一的结构和布局方法,例如标注序号,拟小标题,使用关联词、过渡段等。
(五)简明扼要
会议报告由于论述的问题重要,内容较多,一般篇幅较长。要尽量缩减篇幅,做到长话短说,力戒空话、套话、废话。
大事记
亦称大事年表,是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用来记载一定历史时期内发生的重大活动或重大事件的历史资料性的特殊文体。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使用大事记简要、系统地记录本机关和本单位主要活动,有利于日后总结经验教训,了解本单位的发展历史。大事记与其他文件的写作不同,它一般不是一次起草而成,而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各单位的大事记可以作为某系统或上级单位编辑整理大事记参考之用。大事记一般主要记本机关的组织变动情况、重要会议、上级机关的领导活动、本机关组织的主要活动等,要求提纲挈领、文字简洁、真实准确。
第一,大事记的分类。
一是根据制文机构职权范围的不同,大事记可分为世界大事记、全国大事记、地区大事记、部门大事记、单位大事记等。
二是根据制文和机构性质的不同,大事记可以分为党政组织大事记、国家行政机关大事记、社会团体大事记、企业或事业单位大事记等。
三是根据记载内容、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综合性大事记和专题性大事记;四是根据时间跨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贯通古今大事记、断代大事记、年度大事记、季度大事记以及每月大事记、每旬、每周、每日大事记等等。
第二,大事年表的形式。主要有四种形式:
一是将某一事件或某一运动发生发展过程的主要事实按时间顺序加以排列。
二是将一定机构的发展变化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
三是将某一地区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按时间顺序排列。
四是将一国断代史、通史中所记载的或中外历史上所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
五是将某一个著名人物的生平事迹或其在某一时期的主要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