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45700000047

第47章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1)

本章论述呕吐、哕、下利病的病因病机和证治。呕吐指饮食、痰涎等物自胃中上涌、从口而出的病证,一般以有物有声为呕,有物无声为吐,但临床常二者并称,呕吐在本章尚包括胃反。哕即呃逆,是胃脘气逆之证。下利包括泄泻和痢疾。上述病证均属胃肠疾患,且多互为影响、合并发病,故合为一章论述。

本章在全书中条文最多,寒热虚实辨证治疗的内容丰富。所述病证在病机上主要是脾胃升降失常所致。具体论治则根据“实则阳明,虚则太阴”、“阳病属腑,阴病属脏”的理论,凡属实证、热证的多治以和胃降逆,通腑去邪;而属于虚证、寒证的多治以温中祛寒,补虚健脾。同时书中还提出应根据具体情况,或泻肝利胆,或温肾固摄,使内容更加全面。本章内条文与《伤寒论》互见者亦不少,在学习本章时应将两书结合研讨。

一、原著精读

【原文1】 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释义】 本条论述因胃有痈脓致呕吐的治禁。

平素患呕吐的病人,吐出物中如有脓血,则胃中有痈疡溃脓,不能单纯使用止呕的方法治疗,待脓血排尽后,呕吐自能痊愈。

呕家,指经常呕吐、久呕不愈之人。若导致久呕不愈的原因为痈脓热毒,内蕴于胃时,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化痈排脓为原则,待脓尽热清,则呕不治自愈。胃有痈脓而呕吐,是正气逐邪外出的表现,若不注重排脓,而单纯止呕,则会导致脓毒内陷,不仅呕不能止,反会使病情加剧而发生变证。

本条亦见于《伤寒论》厥阴病篇376条。学习本条的意义,在于掌握治病当审证求因以治其本。仲景此举呕家有痈脓不可止呕为例,以明示医生“见呕休治呕”之意。原文“脓尽自愈”并非不服药以待脓尽,而应积极地消痈排脓,必要时甚至要采用催吐之法治之。张璐主张“轻者金匮排脓汤,重者射干汤,或犀角地黄汤加忍冬、连翘”,可作参考。

【原文2】 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

【释义】 本条论述水饮内停而致呕吐的辨证方法。

病人先有呕吐,随后出现口渴的,这是呕吐将愈。病人先有口渴,随后出现呕吐的,是水饮停留在心下,此称为水饮病。常呕吐的病人本应口渴,今虽然有呕吐,但病人没有口渴,是因为胃中有水饮支撑停留,这是属于支饮病。

原文从先呕后渴、先渴后呕和呕而不渴三种情况,就口渴的特点对呕吐进行辨证。患有水饮而呕吐的病人,若是先有呕吐,然后随之出现口渴欲饮,这是水饮已去,脾能运化,胃阳将复之象,病将向愈;先渴却呕,则是胃有停饮之征,水饮内停,气化受阻,津不上承,故口渴;一般久呕不愈之人,多会耗伤津液,而见口渴,现在虽久病呕吐但口不渴,说明此呕吐乃由胃有停饮、失于和降所致,是表示仍有水饮内停,所以说心下有支饮故也。

通过呕渴出现先后与否,而对痰饮呕吐进行辨证,仅是其辨证方法的一种,不可视作绝对。这里的“支饮”是指饮邪支撑,而非四饮之支饮。

【原文3】 问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①,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

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②。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今脉反弦,故名曰虚。

【词解】

①客热:此指假热,是相对于真热而言。

②胃反:指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不消化食物的一种胃病。俗称“反胃”。

【释义】 本条论述虚寒胃反的脉证和病机。

病人脉数,数脉本来主热,应当消谷善饥,反而出现呕吐,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发汗,导致阳气衰微,宗气虚弱故脉数。脉数,并非真热,实属假热,所以不能消化水谷,是胃中虚冷的缘故。

脉弦属虚,胃中阳气不足,早晨吃的食物,傍晚吐出来,变为胃反病。寒在上部,医生反而用攻下法治疗,现在反出现弦脉,故说属虚。

本条可分两段讨论。第一小节论述误汗导致胃阳不足形成胃反,病者见数脉,数本主热,若胃有邪热而脉数,当消谷引食,今反呕吐,是因误汗伤其胃阳,以致胃中虚冷,不能腐化水谷所致,这里的脉数乃胃气虚寒、虚阳浮越所产生的一种虚热。

第二小节论述误下导致胃阳不足形成胃反,进一步阐述胃反的病机。虚阳浮越之脉数,医生误以为里实热证而予苦寒攻下,复损胃阳,土虚木乘,故见弦脉,胃阳不足,不能熟腐水谷,则成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之胃反。

本条指出由误汗、误下损伤胃阳,而致胃反的病机变化,目的在于阐明虚寒为胃反之本,并非胃反病全因误治而成,同时示人临证时不可单凭脉象,而要脉证相参。本条提示我们,在临床上对脉象主病应当知常而达变。如数脉不单主热证,弦脉不单主寒证,也主虚证,这也是仲景脉学特点之一。

【原文4】 寸口脉微而数,微则无气,无气则荣虚,荣虚则血不足,血不足则胸中冷。

【释义】 本条继从脉象论述胃反气血俱虚的病机。

病人寸口脉微而数,脉微说明阳气虚衰,阳气虚则营气亦虚,营气虚则血不足,血不足则胸中寒冷。

本条是承上条,继续论述胃反胸中冷的脉象和病理。寸口是指两手寸关尺三部。脉微而数即脉象数而无力,非因有热,而是由于病人气血两虚,并且是以阳虚为主所致。文中的“无气”,应理解为阳气虚少。人体卫气营血是相互资生的,胃中虚冷,不能消谷,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气虚则营虚;营虚则血亦不足;气血俱虚,则宗气不足而胸中寒冷。

亦有注家认为本条有错简,可作参考。

【原文5】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

【释义】 本条再论胃反属于脾胃两虚的病机脉证及预后。

病人趺阳部位的脉象浮而涩,浮则为胃虚,涩则为脾伤。脾伤则不能运化水谷,早上吃的食物晚上吐出,晚上吃的食物早上吐出。食停于胃,不能消化,名为胃反。如果趺阳脉紧而涩,这种病难于治疗。

趺阳脉候脾胃之气,当不浮不沉,大小适中,和缓自如,则脾胃健运不病。浮则为胃阳虚浮而不降,故曰浮则为虚;不当涩而涩,说明脾阴不足,脾失健运,故曰涩则伤脾,脾胃两虚,不能腐熟水谷,运输精微,反逆而上出,形成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的胃反病。胃反病出现脉紧而涩,紧为寒盛,涩属津亏,既紧且涩,则胃中因虚而寒,因寒而燥。病属阴阳两虚,如助阳则伤阴,滋阴则损阳故曰“难治”。

以上三条指出胃反病系胃气虚寒所致,故治疗大法应以温养胃气为主。对于胃反病后期出现的阴阳两虚,脾胃津气俱亏的证候,一般表现为在上呕吐不纳,在下肠中干燥,粪结如羊屎,驱邪则伤胃,扶正则碍邪,形成上吐下秘,正虚邪实,脾胃将绝之证,治疗颇为困难。

【原文6】 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释义】 本条论述欲吐的治禁,说明治病应注意因势利导。

病人想呕吐的,不可用攻下法治疗。

病人欲吐为病邪在上,正气欲祛邪外出的反应,应当采用因势利导之法,因其上而越之,采用吐法,使病邪从口而出。此时如用药攻下是逆其病势,必使正虚邪陷,加重病情。

本治法的运用,仍应以辨证为前提,若是由于腑气不通,浊气上冲,引起病人泛恶欲吐者,则不可拘泥于本法,而应以下法为用。本条主旨在于强调治病宜采取因势利导的原则,使邪有去路可循。

【原文7】 哕而腹满,视其前后①,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词解】 ①前后:“前”指小便,“后”,指大便。

【释义】 本条论述呃逆实证的治法。

病人呃逆而腹部胀满时,当询问其大小便情况,看何部不利,然后通其大便或利其小便,则呃逆可愈。

呃逆有虚有实,但本条呃逆与腹满并见,且治用通利,显然是属于实证,病由实邪内阻,气机上逆所致。病人呃逆而见腹满,多因大便不通,小便不利,则水湿阻滞,气机不利;大便不利,则里实积滞,肠腑不通,二者皆可致气机上逆,而成呃逆之证。

必须指出,呃逆治以通利仅用于实证,不可用于虚证,尤其是见于久病、重病之后的虚气呃逆,更是绝对禁用。关于本条治法,朱肱提出“前部不利者,猪苓汤;后部不利者,调胃承气汤”,可供临床参考。

【原文8】 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

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释义】 本条论述胃虚寒凝呕吐的证治。

呕吐而同时有胸部胀满的,用吴茱萸汤治疗。

以方测证,呕而胸满是因胃阳虚乏,寒饮内停,以致胃气上逆而呕吐;阴寒上乘,胸阳不展而胸满,故治以吴茱萸汤散寒降逆,温中补虚。方中吴茱萸、生姜温胃散寒,和胃降逆,化饮止呕,人参、大枣益脾和胃,温中补虚。

【辨治要点】

主证:呕吐清水,胃脘冷痛,胸满,舌淡苔白,脉弦滑无力。

成因:胃阳虚乏,寒饮内停,胃气上逆。

治法:散寒降逆,温中补虚。

方药:吴茱萸汤(吴茱萸、生姜、人参、大枣)。

【原文9】 干呕,吐涎沫①,头痛者,茱萸汤主之。

【词解】 ①涎沫:“涎”,即黏滞的浊液,“沫”,即轻浮白色唾沫。涎沫,是浊液与唾沫相兼并见。

【释义】 本条论述肝胃虚寒,浊阴上逆的呕吐证治。

病人干呕,吐涎沫,又兼有头痛的,用吴茱萸汤主治。

干呕是由于肝寒犯胃,胃气上逆所致;吐涎沫则是胃阳不布,寒饮内停之征;肝经上抵巅顶,肝气挟阴寒之邪循经上冲,故头痛,多见巅顶痛。本条与前条虽症状略有不同,然寒饮妄动犯上,中阳不足则一也。故都用吴茱萸汤一方统治,是属异病同治之例。方中主药吴茱萸既可温散胃中寒邪,又能泄除厥阴逆气。

【辨治要点】

主证:干呕,吐清稀痰涎,头顶冷痛,舌淡苔白,脉沉弦无力。

成因:肝寒犯胃,寒饮上逆。

治法:散寒降逆,温中补虚。

方药:吴茱萸汤(吴茱萸、生姜、人参、大枣)。

本条亦见于《伤寒论》厥阴篇378条。

【原文10】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黄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甘草三两(炙)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释义】 本条论述呕吐属于寒热错杂的证治。

病人呕吐而肠中有声,心下痞满,用半夏泻心汤主治。

本条上有呕吐,下有肠鸣,中有痞满,胃气上逆则呕,脾不健运则肠鸣、泄泻,中焦气结,故以心下痞为主证。三焦俱病,其病变症结在中焦,故本证不治上下而治其中。立方是苦辛并用,因此可知本证病机是病邪乘虚内陷,寒热互结中焦,中焦痞阻,升降失常,其中寒指中焦虚寒,热指胃肠湿热。方中黄芩、黄连苦寒直折,干姜、半夏辛温开之,苦辛同用,降逆开痞;人参、甘草、大枣调养中气、恢复胃阳。诸药合用,使中州枢机通利,升降有权,上下交通,则痞结开散。

【辨治要点】

主证:呕吐,肠鸣,心下痞满,舌淡胖,苔中心薄黄而润,脉缓滑。

成因:中阳虚馁,寒热互结,湿阻气逆,升降失常。

治法:苦寒泄热,辛温开结,调和胃肠。

方药:半夏泻心汤(黄芩、黄连、干姜、半夏、人参、甘草、大枣)。

本证亦见于《伤寒论》太阳病篇149条。本方在临床运用范围较广,凡呕而肠鸣,或呕而下利,伴有心下痞满者,用之多效。后世医家宗本方化裁出苦辛宣泄,苦降辛开,苦降辛通等法。

【原文11】 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三两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释义】 本条论述湿热干呕下利的证治。

病人干呕,又有下利的,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治。

本条所论干呕而下利,其病机为湿热郁阻胃肠所致。胃肠湿热,胃气上逆则呕,肠失传导,邪热下迫则利,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清热止利,和胃降逆,上下兼顾,胃肠俱安。黄芩、芍药清泄肠热,半夏、生姜降逆和胃,化湿止呕;甘草、大枣调和诸药而安胃气。使湿热得以辛开苦降,则呕利即愈。

【辨治要点】

主证:干呕,利下热臭,肠鸣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成因:湿热郁阻胃肠。

治法:清热止利,和胃降逆,上下兼顾。

方药: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黄芩、芍药、半夏、生姜、甘草、大枣)。

本条与前条半夏泻心汤证同属胃肠病变,都有呕而下利之症,但本条为湿热互蕴,内扰于肠,以利为主,干呕是伴发见证,重点在肠,故以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治肠而兼和胃;前条是寒热互结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司,以心下痞为主,重点在胃,故以半夏泻心汤主治胃而兼顾肠。

本方亦见于《伤寒论》太阳病篇172条,可与本条互参。

【原文12】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释义】 本条论述胃有停饮呕吐的证治。

凡呕吐而饮食不能下的,用小半夏汤主治。

胃主纳谷,以降为顺,水饮停于胃,胃气上逆,则不能纳谷而见呕吐。治用小半夏汤散寒化饮,和胃降逆以止呕吐。方中半夏开饮结而降逆气,生姜散寒和胃以止呕吐。

【辨治要点】

主证:呕吐清稀痰涎,饮食不下,舌淡苔白,脉弦滑。

成因:痰饮内停,胃气上逆。

治法: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方药:小半夏汤(半夏、生姜)。

同类推荐
  • 中风临床检查与最佳保健方案

    中风临床检查与最佳保健方案

    本书从中风病因、临床表现、用药、运动与康复、生活起居、心理、护理、婚育、性生活等方面提供了保健基本知识。
  • 验光28忌

    验光28忌

    从介绍眼球的基本结构入手,让您了解验光,走出验光误区,学会判别验光正确与否,并教您检影验光方法和“验光28忌”。全书篇幅不长,但却是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工作感悟。《验光独行侠谈验光28忌》语言朴实、深入浅出,是验光专业人员的良师,是远视、近视患者的益友。
  • 医学伦理学理论与实践

    医学伦理学理论与实践

    医学伦理学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则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医学道德问题和医学道德现象的学科,它是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医学伦理学是运用伦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问题的一门学问。
  • 护理人员形象重塑

    护理人员形象重塑

    将内在美与外在美融为了一体,为病人创造出美的就医环境,使病人产生美感,感受生命与生活的美好。让我们爱美之心常在,共同塑造出一个完美的护理形象。
  • 孙思邈与千金方

    孙思邈与千金方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孙思邈与》介绍了孙思邈与《千金方》的有关内容。《孙思邈与》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天使街的99号

    天使街的99号

    因为一件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事情。天使街小区和九十九号小区的人就反目成仇。开始攀比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人才。今年两个小区都有了自己的代表人物。明明是要斗智斗勇,相互攀比的。为什么....她看着他,忽然就有了一种心动的感觉。
  • 青彦决

    青彦决

    我倾尽毕生之力,没想到却回来这样一个结果!此世,上穷碧落下黄泉,我定当寻回尔等,虽九死其犹未悔!
  • 世界妖鬼录

    世界妖鬼录

    传说里究竟有多少妖,究竟有多少鬼。他们有些害人,有些助人,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不是真的。本书为大家收录了世界上多数的妖与鬼,有些可能你们知道,但我相信更多的是你们不知道的
  • 弋生为戟

    弋生为戟

    天水巷在五年前有一位白衣女子到来,她开了一家店,曰:花镜。这位姑娘五年来相貌不曾有过变化,实在诡异,更诡异的在后面.....白弋作为禹山的掌门,却被污蔑偷盗神器,驱逐下山,剔去仙骨。世人都道她冷若冰霜,心如铁硬,而谁又知她心中心心念念的,却只是她最爱的阿戟。阿戟,我会去找你,等我..
  • 穿越之本王是兽不是受

    穿越之本王是兽不是受

    这年头啥怪事都有,本来自己只想当好自己的宅女加腐女,哪知道,醉驾造成千古恨,该死的醉驾司机,我即使死了也不放过你,可自己也要可以回去啊。一过来就成了待嫁的女人,有没有搞错,就算要嫁也要看看是谁吧,让我嫁人做个安分守己的大家闺秀,简直是白日做梦。但看过这时间风土人情,我还是乖乖地当好我的路人甲乙丙丁吧!!!
  • 隔绝时空的爱恋

    隔绝时空的爱恋

    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的女孩,她渴望像古装剧里的人那样经历一切的事情,有着惊世的爱恋,想像她们那样做个武林好汉,行侠仗义。于是在一个意外中,她真的梦想成真,穿越到一个历史上不存在的朝代。只是在那里她越发难过,那里的人勾心斗角,本想着摆脱现世纷争的她却卷入了另一个腥风血雨的旋窝。她想要回去却无可奈何。但在此她却也收获了友情和爱情。她与时代不合的郡主,向往自由,不慎跌入爱情深渊,他倍受母爱的王子,有着超凡的身手,忠孝仁义一应俱全,却招来同母兄长的不满;她礼部尚书的千金,温娴淑惠,柔刚相结,他温文的王子,谦恭有礼,待人和睦,却同样得为生存不择手段;她刁蛮任性的郡主,聪明机智,万千宠爱,他天真无知的弟弟,直爽率真,却不懂人情世故;她半路陌人,身世迷离,原是前朝遗孤,他有无上权利的皇儿,不得母亲宠爱,处心积虑谋夺皇权;她青楼歌姬,但守身如玉,敢爱敢恨,却是烈士之后,他仗义为兄,却只忠四哥,也得拼命十三郎;她逃亡在外的公主,沦为丫鬟,却觅得有心人,他忠君爱国的世子,人前乐观,背后忧郁,御前侍卫却伴君如伴虎;他高高在上的太子,却不得臣民之心,一朝便成阶下囚;他才识颇广的王爷,却有着蛇蝎心肠。
  • 刁蛮小萌妃

    刁蛮小萌妃

    他,这个国家至高无上的皇帝,她,是一个懦弱无能的三小姐,另一个世界的她是一名特工,然而生活本没有交集的三人的生活因为一次穿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当忍术来到星际争霸

    当忍术来到星际争霸

    什么?你在逗我吧?这是星际争霸?等等,你先跟我说清楚,这个忍术系统是怎么回事呀?难道让我火烧虫族?别开玩笑了,虫族那个皮肤烧不透,必须用天照!没错,这是一个火影与星际结合的小说。
  • 涟漪频频

    涟漪频频

    释迦牟尼说:“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所以我也相信:“无论我走到哪里,那都是我该去的地方,经历一些我该经历的事,遇见我该遇见的人。”而后来我明白了:若无相欠,我们怎会遇见杨臣杰,唐慕彦,杨知晴,杨书娆,蒹葭,祝柯,韩周……..还有我的爱人唐熙寒,爱我的唐慕彦,我该爱的萧顾城………….关于爱的记忆,要好好收藏,只是今后的幸福,我们要各自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