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43700000007

第7章 吃(1)

吃是天大的事情,民以食为天。小时候,鸡是最好吃的食物了,尤其是鸡腿,我们乡下人说“鸡把子”。但一只鸡只有两只腿,我们家有三姊妹,分不过来,所以我儿时并无吃“鸡把子”的记忆。而“饥”才知道什么东西都好吃,所以我说人世间的美味不是鸡,而是“饥”。

1.神仙汤

现在60岁以上的农民,大概对当年农村办公共食堂是记忆犹新的。那时候公共食堂的粮食定量供应,男劳动力每人每天15两粮食(旧称,16两为一市斤);女劳动力每人每天12两;学生每人每天9两;幼儿每人每天6两。每年秋季挖红薯的时候,每5斤鲜红薯折抵一斤大米。这种粮食定量,吃不饱肚子是很显然的。那时候,食堂吃饭不要钱,称之为共产主义的天堂。农民们生产、生活所在地不叫村,也不叫社,而叫食堂。问某人家住什么地方,都会回答是“第几食堂”或“某某食堂”的。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农村公共食堂解散后一段时间,农民们还习惯地沿用“食堂”这个称谓。

我家的住所属新屋食堂。这个食堂有七、八十口人吃饭,有两个炊事员,一个叫“牛婶”,另一个叫什么不记得了。

食堂是根据各家的人口和粮食定量来分饭的。各家分到饭之后都端到自己家里去,不在食堂吃,因为食堂没有专门的房子做餐厅,没法容得下七八十口人。公共食堂时,我家四口人。我是经常到食堂去端饭菜的。我发现,炊事员牛婶在给各家的菜钵子里盛菜时,手颤抖得非常厉害,特别是每月吃一次猪肉炒辣椒时,颤抖得更加厉害。我回家问妈妈这其中的原因。妈妈说:“饿的吧?或许,菜那么少,吃的人这么多,分不过来,谁知道呢?”

牛婶发明了一道菜,叫“神仙汤”——冬季的雪雨天气,菜园里没什么菜了,牛婶烧一大锅水,再放一点点油和盐,给每家舀一钵子,端回去浇在饭里当菜吃。有个叫“折满爹”的,端着那一钵子神仙汤,风趣地说:“一塘好水,可惜没鱼啊。”这时他老婆赶紧说:“你不要讲怪话,这个菜蛮好的。”

公共食堂是1958年开办的,到1961年上半年根据党中央的指示解散,历时3年。据后来我长大成人所知道的情况,当年大跃进旗帜之下,浮夸风遍及全国,一方面老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另一方面亩产几万斤、几十万斤的特大喜讯见诸报端,人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向党中央毛主席报喜……公共食堂解散的同时,妈妈得了水肿病,在公社临时的卫生院——江家坪石家大屋治疗了两个多月,但并不见有多大的好转。后来由于家里分到了自留地,种了庄稼,还喂了猪,生活迅速好转,和当时的很多人一样,妈妈的水肿病很快不治而愈。

2.半个茴饼

1961年秋天,我小学毕业,考上了离家七、八里地的益阳市第一中学。有一天下午,校外劳动课,班主任带领我们去某工地送红砖。每个同学的任务是,挑200块红砖到工地。完成任务后,老师发给每个同学一个茴饼。那种茴饼有馅,样子有点像现在的月饼,但那种茴饼是杂粮面和糠做的,馅是干菜叶做的。

班上有60多个同学,大家都干得很起劲。挑砖往返的距离至少有四华里,很辛苦,但尽管辛苦,大家听说有茴饼吃,都特别高兴。

我年纪小,力气也很小,每次只能挑8块砖。女同学和我一样,每次也是挑8块。

比我力气大的男同学挑12块。挑得多的同学比我早一个多小时完成了任务,领着茴饼放学回家了。我最后也完成了任务,从老师那儿领到了那个属于我的茴饼。我是农村的孩子,以往所见最好吃的东西是“化饼”。这种带馅的茴饼平生第一次见到。我把它放到鼻尖上闻了闻,感觉好香的。我现在还记得,茴饼是用白色的纸包好了的,里面的油浸到白纸上,特别诱人嘴馋。我拿着茴饼,本来就已经饿了的肚子更加饿了起来。自从上初中以来,我从来没有吃过中午饭的,这天搞劳动也是如此。挑转的时候,我不断地到学校带来的开水桶里去喝水,倒不觉得饿,现在看到手上的茴饼,就饿得不行了,我几次想把那包茴饼的纸撕开,三下五除二,两口就把它吃掉。

但是,这时候,我想起了母亲——大多数时候,我早上去学校时,她总要往我的书包里塞一点点能吃的东西,譬如一个烤红薯,或一根玉米棒子,或一小片自制的酸枣糕。母亲往我书包里塞东西时,还会边塞边说:“不在学校吃正餐,饿了就吃一点点东西,动口三分力。”

想到这些,我心里有了一个坚定的打算,我要留一半茴饼给妈妈尝尝,我觉得,我懂事以来,妈妈从来没吃过这么好的东西,况且她得了水肿病,刚从医院治疗回来……我这么想着,把那包茴饼的白纸撕开,自己吃了一半,剩下的那一半又用那张白纸包好,因为油浸出来了,我在路边扯了一片南瓜叶子,再包了一层,然后把它放进书包里,一步一步往家走。路途中,我有一两回把那半个茴饼拿出来,想把它吃掉,但都只闻了闻又放回书包里了。

回到家里,我把自己的想法如实地说给妈妈听,然后把那半个茴饼从书包里掏出来,交给妈妈。妈妈接过我剩下的半个茴饼,什么话都没说出来。我看见妈妈迅速地转过头去,擦了一把泪,又转过身来看着我,好一阵子,妈妈笑了,但笑的同时眼泪流了出来。

3.一碗光头粉

我12岁考入益阳市第一中学,编入初中部C57班。与我同桌的同学名叫刘新桃,是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他是城里人,据他说,家住资江北岸东门口,从他的吃穿推断,他家的经济条件是比较好的。

三年初中学习生活,一晃而过。毕业时正值“文革”的前夜,我因为父亲在旧社会当过所谓“伪军官”的问题,没有被高级中学录取。当时我还是一个不满16岁的孩子,失学回家,开始了远远超过一个孩子能够承受的体力劳动。

在繁重的农活中,我苦苦地留恋着学校的同学和老师,但印象最深、至今不能忘怀的要算我的同桌刘新桃。

刘新桃并不嫌我是乡下的孩子,穿着自制的土布衣裳。读书期间,母亲总是想给我做一身像样的学生服,让我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体面,但这个愿望终于未能实现。

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刘新桃叫上我,要我陪他到桃花仑街上去看看,我同他一道来到街上,走了一些地方,来到一家小饮食店,他叫我和他同坐一张餐桌,然后从身上掏出四两粮票,两毛钱,买了两碗光头粉,对我说:“吃吧,今天我请客,不会向你要钱的。”

刚进那个小饮食店,我闻到那一股股诱人的香味,我就想,我要是有钱,在这里饱饱地吃一顿该多好啊!因而听刘新桃这么说,我没多想,很快就把那碗光头粉吃掉了,那好吃的味道,至今还清楚地记得。

那次之后,刘新桃又有几次约我到桃花仑街上去玩,但我都婉言谢绝了。那时候,我们的语文课本上有一篇很好的文章,是法国大作家莫泊桑写的,题目叫《我的叔叔于勒》,书中说,“我”家很穷,如果遇上别人家请客,是从不敢答应的,因为担心不能回请。我当时想,我已经接受了刘新桃一次请客,光这次都没法回请,如果还同他一起上街,他再请客的话,怎么还能接受呢?

我从初中毕业失学,再也没见到过刘新桃。几十年来,我常常想起那光头粉的味道,当然常常会想起刘新桃。我曾经几次特意地到桃花仑街上去寻找当年的感觉,但当年的小饮食店早已踪影全无,取而代之的美味佳肴,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当年的光头粉。至于刘新桃,我再也没有他的音讯,心里常常会想念他。

4.二十斤粮票

每逢过年的时候,我都会问母亲,今年去不去湘潭给祖母和姑姑拜年?但是,我这么问,不过代表我一个孩子热切的心愿,去不去还得由母亲决定。一般要两年或三年才能去一回,去勤密了祖母他们接待不起,母亲也会感到不好意思——因为我们去,说是拜年,其实还另有所图——为我、姐姐和妹妹讨学费,尽管妈妈不会明说,但事实却是明摆着的,当然,祖母和姑姑他们都用不着我们说,都会尽他们的所能,其中特别是在工厂上班的小姑姑和姑父,总会设法救济我们。

1962年的春节,母亲到大队开了一张去湘潭探亲的证明。我曾经看过,现在还记得,是这么写的:“证明,我大队社员臧惠芳等二人前往湘潭探亲,假期7天,特此证明。”那时候证明的作用与现在的居民身份证差不多,出门如果没有证明,就住不进旅馆,遇有盘查就会被怀疑是阶级敌人或坏分子。

我们去湘潭老家拜年的礼物是:一篮子新鲜萝卜,约20斤重;另外还向满舅借了20斤全省通用粮票。父亲说,粮食都只有那么多,你们去了,他们一下子增加两张嘴巴吃饭,怎么吃得起呢?

我和母亲凌晨两点动身,父亲送我们到10里路远的轮船码头,休息了一阵子,搭早上5点开往长沙的客船,晚上6点的时候到达长沙轮船码头。为了节省一晚的住宿费,我和母亲在长沙候船室坐了整整一晚,第二天早上又搭轮船到湘潭滴水埠上岸,这时候已经是中午时分了。

上岸后,我感到饿极了,想拿一个生萝卜吃,母亲说:“到奶奶家不远了,到家后有热饭吃,快走吧。”听妈妈这么说,我只好忍着。

上岸时,天气很好,太阳照在我们身上,特别暖和。妈妈提着那一篮子萝卜,走了一段路,慢慢地觉得热起来了。

我们坐下来休息,妈妈解开棉衣的纽扣,脱下棉裤,又把棉裤外面的单裤脱下来再穿上。稍休息了一阵子,妈妈站起来,把棉裤倒背在肩上,我们娘儿俩用事先准备的一根木棍抬着萝卜,我走前,妈妈走后,一步步朝奶奶家走。

奶奶家住在湘潭板塘铺镇沙厂直街18号,离轮船码头有10多里路。我们又走了一段时间,隐隐约约看得见镇上的房子了,妈妈叫我停下来休息一下,整理一下东西,穿好衣服,收拾收拾,准备进奶奶家了。就要到奶奶家了,我不由得特别的高兴。但是,正在这时,我看到母亲的脸色突然变得特别难看,眼睛睁得大大的,手里拿着棉裤,两只手不停地翻、捏棉裤左右的两个口袋。如此一阵子后,妈妈小声而又十分紧张地对我说:“不得了啦,不得了啦,粮票不见了!”接着又把棉裤口袋翻、捏了几遍,又说:“真的,真的不得了啦,粮票真的不见了!”

妈妈说话的声调都变了,眼泪差不多流了出来。稍稍冷静下来之后,妈妈做出了决定:要我守在原地不动,她返回去找。

我在原地大约等了两个多小时,妈妈从远处拖着疲惫的脚步,一步步朝我走来,越来越近,我清楚地看到,夕阳下妈妈的脸反而更加灰黑,眼睛湿漉漉的,嘴唇被寒风吹得干枯皱裂,有几处渗出了血。妈妈走近我,喘着粗气,压低嗓门,反复地说:“找……找不到了!找不到了!你记住,这件事回家千万不能告诉爸爸,啊?!”

事后我才知道,出发前,为了避免粮票在路途丢失,妈妈把粮票装在牛皮纸信封里,再装进棉裤口袋中,而棉裤外面再穿了一条单裤,妈妈想这是万无一失的了。怎料路途气温升高,妈妈把棉裤脱下来,搭在肩上,信封和粮票很自然地滑落出来,又因路上我走前,妈妈走后,所以滑出来时根本就不知道。

粮票丢了,妈妈强打起精神,双手捋了捋头发,稍稍地收拾了一下,娘儿俩抬着那一篮子萝卜进了奶奶的家门。

奶奶一家人知道父亲远离故土,在益阳投亲靠友,安家落户不容易,所以见了我们都格外的热情。奶奶叫妈妈把我拉到她跟前——那时候,奶奶的眼睛早已失明,她摸摸我的头,万般怜爱地说,好!好!又长高了!又对着我妈说,孩子,不要着急,不管现在日子如何难,都要挺住,要相信,只要有了人,总会做出好世界来的。接着又问我爸爸身体怎么样,怎么没有一道来?妈妈说,他爸身体还可以,您老人家放心。又说,他爸说了,多来一个人要多一份吃食,况且……妈妈没有说出真相,其实我父亲没一道去,主要是路费不够,益阳到湘潭,一个人要两块五毛钱,而全家在生产队上做一年工也只能余下几块钱。妈妈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他爸说了,这年景奶奶也不容易的,等今后年景好了,孩子懂事一些了,全家人都来给您老人家拜年,今年就我们娘儿俩代表他们的心意好了。新年很快就过去了。因为本打算送给奶奶的20斤粮票丢了,不便久留,妈妈又打点行装带我回益阳。奶奶一再留我们多住几天再走,妈妈一再婉言谢绝。

正月初四,我和妈妈正式启程回益阳。临行时,小姑姑说,坐船路上的时间太长,给我们买了去长沙的汽车票,又计算出从长沙到益阳的车钱,一并给了我们,还另外给足了我、姐姐、妹妹三人一期的学费。奶奶一再叮嘱我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我站在奶奶跟前,她说一句,我点一下头,表示记住了她老人家的话。妈妈眼里含着泪,挥手向奶奶一家告别。我们走了很远,回头仍见奶奶站在门前目送我们,尽管那时候她已经双目失明,什么也看不见。

5.一块钱的端午节

如今,每当什么节日,大家都觉得不知道吃什么好,也不知道什么好吃的时候,我会很自然地回想起我幼年时的一个端午节。

那年,我12岁,公共食堂已经散伙,父亲去公社基建队盖猪场去了,姐姐去湘潭服侍病危的祖母去了,家里就我和妹妹,父亲和母亲,我们仍然住在独门独户的三间茅屋里。

端午节到了。那时,乡下流传着一句这样的俗话:牛歇谷雨马歇夏,人不歇端午招人骂。所以端午节这一天,生产队上自然而然地放假一天。父亲在公社基建队盖猪场,前一天没回家。妈妈说,明天一早爸爸肯定要回来的。妈妈这么肯定地说,她是料定爸爸知道家里已经没有一粒粮食了,等着爸爸带米回来才有米下锅。

同类推荐
  • 德川家康(名人传记丛书)

    德川家康(名人传记丛书)

    他是一名机智勇敢的武士,年少时身为质子,步步为营。最终脱颖而出,在日本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南征北战;首开江户幕府,填海造陆;在航海时代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奠定了日本繁荣的根基。
  • J·K·罗琳:生命是一个奇迹

    J·K·罗琳:生命是一个奇迹

    她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作家和最富有的女性之一,而她在誉满世界前,却经历了万般不幸。成功推出“哈利‘波特”后,J.K.罗琳的黑暗与愤怒逐渐消散,一切都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是什么力量让她以如此方式逆转人生?洛凛编著的《J.K.罗琳(生命是一个奇迹)》用大量笔墨撰写了J.K.罗琳经历过的那些黑暗岁月,《J.K.罗琳(生命是一个奇迹)》只是希望告诉读者们:看,在艰辛面前,每个人都是软弱无力的,能够拯救我们的,只有自己的信念与坚强。是的,生命就是一个奇迹!
  • 王小波传

    王小波传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离世,年仅45岁。《王小波传》是国内外首部完整再现王小波惊艳一生的唯一传记,以王小波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王小波对时代、社会深刻思考的文学创造和思想横向铺展开来,以点带面,以人带史,描述了王小波精神世界的心路历程,呈现了王小波幽默机敏、理性清澈、特立独行的人性特点,反映了王小波及其文学思想的价值与当代意义。
  • 江青传

    江青传

    “苦孩子”出身的山东李云鹤,凭借其争强好胜的个性和工于心计的天赋,闯荡上海滩而成为风流浪漫的蓝苹,“进军”延安而成为“第一夫人”江青;一身不安分的血液和那日渐膨胀的权欲,使那原本活泼率直的天性变成阴险歹毒,“文革”中她的心狠手辣使多少无辜蒙难!最终她变为人民公敌而沦为阶下囚。本书是作者一部力作,经过多次修改补充,以更加准确全面的史料和新颖独特的专访,公正、客观、生动地展示了江青不寻常的一生,成为有关江青的一部权威之作。
  • 风雨太行:张德善回忆录

    风雨太行:张德善回忆录

    本书是一部纪实、资料、教育、故事性颇强的回忆录。讲述了一位老战士的坎坷一生,折射了民族百年历史风雨。全书精心选编了80多幅珍贵图片。
热门推荐
  • 愿世界待你安好

    愿世界待你安好

    如果遇到了喜欢的那个人,千万不要放手,不要像岳琳一样。傻傻离开。不敢面对然后什么都没了,一个人走下去多累。阿琳,我……对不起。我走了,再见。
  • 毁灭元素

    毁灭元素

    承载着创世与灭世双重使命的七个元素体,他们永生不灭,他们坐看世界起起落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又亲手将自己创造的世界毁灭,他们在追寻什么?
  • 杀手成长纪

    杀手成长纪

    十七年前,天王星大将风云在作战实验室附近捡到一名婴儿,出于好奇心把婴儿带回了作战实验室。风云无意间测试了下婴儿的基因,测试结果令他大吃一惊,作战实验室内的一台计算机荧上清楚的显示着:此组基因为优秀基因,优秀等级为5级,出现几率为十万分之一。此时的天王星正处于大战阶段,为避免婴儿惨遭毒手,风云将捡到的婴儿送到了一个距天王星十万光年,表面为蔚蓝色,名为“地球”的星球,为婴儿取名为风耀。十七年后,风云战死,天王星再次陷入危机,天王星新一任球长少中天急召风耀回归……??
  • 梅庄旧事

    梅庄旧事

    《梅庄旧事》善于在生活细节中体现时代的质感、探触人性的深浅、折射历史的变迁,是一部难得的透着深刻哲思的历史沉思录。一群芸芸众生相聚一起吃喝拉撒、繁衍生息的地方就是一个村庄。仿佛处在世界的边缘,但又难免被时代的大潮裹挟、冲击,于是,他们就成为民族命运的共同体。《梅庄旧事》以宏大的叙事、鲜活的人物、亦庄亦谐的语言,写了一个村庄的人们在特殊年代的生死荣辱、恩爱情仇。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白马之恋

    白马之恋

    “花样美男”张皓天,在酒吧里偶遇名作家出身的文化公司女老板“大鱼”,大鱼要他陪她度过一个特殊的夜晚,张皓天犹豫再三,还是瞒着女友蓝小月,去赴那个特殊的约会。两人相拥而眠,大鱼觉得自己好像真的爱上这个美男子了,但他们还是签订了一份“不爱合同”。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易烊千玺——南风未起,念你成疾

    易烊千玺——南风未起,念你成疾

    那年,他高一,她初一他们在一起那年,他高三,她初三他们各奔东西时隔六年他已独当一面,她却已经沦陷他们相遇了在错的时间...
  • 彼岸花开落君心

    彼岸花开落君心

    “妖孽,离我远点!”某女一脸怒火。“娘子,为夫离你已经很远了!”瞳岸委屈道。……某女无语的看着把她紧紧抱在怀里的某美男妖孽。“人妖殊途,我要跟你保持距离,这样我才安全!”某女看着面前的妖孽脸。主要是她嫉妒啊!明明是男的却长了一个妖孽脸比她还要漂亮,能不嫉妒吗?“没关系,为夫不嫌弃娘子,不介意娘子是人!有为夫在谁敢动娘子你一根头发?”瞳岸很无耻的说道。………去死吧!关键是我嫌弃你好不好?看她君心在这修炼之路如何一路开挂!丹药难寻?看她上古丹药随手可得。什么?契约兽品阶不高?看她上古时期超兽神当保姆,各路兽神跪求当小弟……遇强则强,遇更强则……则卖萌,至强……打不过,她就……丟美男色诱……
  • 凤隐:往生

    凤隐:往生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皇牌特工,一朝穿越,她成了被人唾弃的废材。废材?她浅笑嫣然,“废材会有那么强吗?好像没有吧。”当她登上巅峰时,才发现,原来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