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企业潜在的财富,他们所创造的价值数倍于获得的薪酬。这类人在制造业中占的比重一般也不会超过30%,具体因企业的不同而不同。这类人中一部分会有较高的境界,他们只要跟新来的总经理打过几次照面,甚至只要看他的行为举止就能有效鉴别出总经理水平的高低,一旦认可之后就会马上跟上总经理的步调,融入核心团队之中,这样的人才看重的是总经理的人格魅力。还有一部分人才不懂什么人格魅力,他们只相信实力,他们对于新来的总经理的能力是持怀疑态度的,所以他们经常会出些“考题”考考新来的总经理,如果新来的总经理把他们有意称分量的“考题”做得很完美的时候,他们也会快速步调一致地融入新的核心团队中去。
人在对于企业来说可有可无,因为他们创造的价值基本等同于给他们的报酬。这批人每天到单位点个名,报个到,主要是说明他们的存在,到月底发工资的时候不要漏发他们一份。对于这类人来说,新来的总经理有没有能力跟他们没有关系,因为谁做总经理他们都无所谓,你做你的,他管他的。这类人在国营单位以及一些老底子民营企业、国企化的单位中所占的比例较大。
人灾对于企业来说绝对是弊大于利,或者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类人一旦发现应尽早清除。
衡量一位领导者是否具备领导能力与领导艺术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看他能否有效区分人财、人才、人在与人灾这四类人,并能对这四类人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在永盛集团中,只有高玉彭与陆一鹏才堪称人财,尤其是陆一鹏,他所创造的财富对于永盛集团来说是不可估量的。在人才队伍中,像集团管理部的杨副总、设备部部长赵俊山等人是只要一接触陆一鹏就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因此很快就会跟上陆一鹏的步伐。像唐海龙、陈帆等人因为称了陆一鹏的分量之后才明白陆一鹏是有真才实学的总经理,而不是以前那些徒有虚名之辈,因此也会融入陆一鹏打造的核心团队之中。对于李栋梁那样表面上很忙实际上是在混日子的人在们,陆一鹏以辞退李栋梁的方式刺激人在们,促使他们当中有人能进化到人才队伍中去。对于王涛、刘宝川、邱志和那样对永盛集团的发展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人灾们就要当机立断,铁腕清除。
值得一提的是,在企业管理中,人财极少,而且培养难度很大,因此遇到了就要不惜重金留住他们。人灾也不多,但必须铁腕清除,否则后患无穷。
陆一鹏花了四年多的时间终于将永盛集团带到了新的高度,并且形成了凝聚力与向心力。四年多以来,那些根本不把陆一鹏放在眼里的人一开始还以为陆一鹏又是一位来永盛集团混口高薪饭吃的总经理;在面对企业艰难生存困境的时候,陆一鹏没有退缩与逃避,而是以无比坚韧的毅力不屈地坚持着;在人为设置的障碍面前,陆一鹏没有以手中的权力进行压制,而是以实际行动让人心悦诚服。后来永盛员工们开始普遍认可了陆一鹏,甚至在员工们的心中陆一鹏就是一个传奇,而他们自己也正在陆一鹏的带领下创造着永盛集团的企业传奇。
自从上次世界五百强的A公司来永盛集团实地考察并进行初步接洽之后快一年了。在这段时间里,陆一鹏一直与A公司的相关人员保持着密切的沟通联系,而且陆一鹏还进行了从研发、工艺、生产、品质、采购等环节的一系列准备工作,他等着与A公司的合作。
话说久久集团霸王硬上弓接下A公司的订单之后,整个公司从老板张久久到普通的员工都兴奋不已,滨海市相关的领导也对久久集团刮目相看。相反,在永盛集团这边,从上到下几乎都不能理解陆一鹏的做法。
A公司第一年下给久久集团的订单虽然只有一亿元左右,但是对于产品并非特别熟悉的A公司来说要消化掉技术工艺、采购与调试生产设备等问题就要花去三个月的时间,而且还得面临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应急处理。
接单半年之后,久久集团的张总以及他的管理团队就已经感觉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了。虽然产品的利润可以达到20%左右,但是A公司严格要求其按照合同交货,如果不能按期交货的就要承担合同金额50%的高额违约金。一开始张久久信心十足,他认为先把订单接下来,即使第一年赔一点也能稳定客户。然而,半年过去之后,他感到压力重重。A公司的订单让他抽调了大量的物力与财力,这样一来,原来的客户们因为交期经常被延期而纷纷开始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其中有不少客户就跑到永盛集团去订货了。
陆一鹏坐收渔翁之利,对于原来久久集团的客户想要与永盛集团合作的,就必须高于久久集团5%-10%的价格成交,不但如此,他还要求各接单的子公司要严格进行合同评审,不能按期交货的要在接单后三天之内知会客户,以确保一诺千金地践行订单合同。
永盛集团的高管们半年之后才开始敬佩陆一鹏的远见卓识。再过半年,更加意外的消息传来,久久集团已经出现资金链问题要面临破产重组的危险。原来A公司的订单不但没有给久久集团带来丰厚的利润,反而因为订单没有按期完成要追究五千万元的赔偿金。这还不算,由于A公司承诺如果久久集团能按期交付合格产品的话,订单量可以在三年内激增到10亿元人民币以上。于是张久久就把工作重心放在A公司的订单上,因此原来的很多客户都纷纷转单。
在永盛集团的高层会议上,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出现了一边倒地赞扬陆一鹏高瞻远瞩的声音。当大家听说久久集团因为接下A公司的订单在一年之后不但没有大跨越,反而濒临破产的消息时,不禁捏了一把汗。因为大家清楚,一年前如果不是陆一鹏顶住高额利润的诱惑,而是顺应大家的意见与A公司合作的话,那么今天即将倒下的或许就是永盛集团了。
在会场上最开心的并不是陆一鹏,而是高玉彭。因为陆一鹏对于自己的判断胸有成竹,没有什么意外的惊喜。但是高玉彭在一年前对陆一鹏的判断是持怀疑态度的,如果当时自己也随大流强烈要求陆一鹏接单的话,那么今天倒下的或许就是自己的永盛集团了。
“陆总的才华是一般的职业经理人终极一生也难以望其项背的。如果不是因为他当时顶住压力不接单的话,今天我们在这里开的或许就是散伙会了。要知道服从于老板,服从于一边倒的意见的决策是最好做的,因为这几乎不用承担任何的职业风险与责任担当,而陆总却敢于一个人承担起这份责任与担当。我知道,当时很多人都在背后诋毁甚至谩骂陆总无能。我希望在座的各位以后要多向陆总学习敢于担当的精神,接下来请陆总给大家讲几句。”
“企业刚起步处于为生存而奋斗的时候,最需要的是自己能独立做事的人。企业开始立足于可持续发展之后,最需要的是能带领一班人做事的人。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最需要的是懂得发展战略的人。其实我们管理一个企业跟管理一个国家没什么两样,如果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只是为了讨好百姓的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的话,虽然老百姓会暂时记得他的好,但是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百姓们就会看到他目光的短浅。领导者与普通民众站的高度不一样,因此领导者理应有远见的目光去引导民众,而不是以短视的目光去迎合民众关注的短期利益。当然由于领导与普通民众之间的着眼点有所不同,因此当领导用超前的眼光去引导民众的时候,民众会有反对的意见,甚至背后还会被人诋毁或谩骂,因此,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就得拥有敢于被人诋毁或谩骂的勇气与胸怀。因为总会有一天,将来的民众们会看到领导的良苦用心。这个’将来‘或许是一个月、一年,十年,又或许是上百年之后。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家们的内心世界必须无比强大,因为他们通常都要背负起常人难以承受的隐忍与孤独。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务卿之一威廉·亨利·西华德购买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的故事就很值得大家学习与深思。1853年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俄国也害怕阿拉斯加殖民地被英国夺走,提议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最后在1867年3月29日,美俄双方同意以720万美元成交。这笔土地交易成为世界土地交易史上面积最大的一笔交易,且平均单价每英亩才二分钱。然而负责这次购地案的美国国务卿西华德在美国国内遭到一片非议,因为民众们认为以巨资买下并不值钱的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是件非常愚蠢的事情。民众们甚至嘲讽这是’西华德的蠢事‘或’西华德的冰箱‘。然而面对这些非议,西华德只讲了一句话,他说:’现在我把它买下来,也许多少年以后,我们的子孙会因为现在买到这块地而得到好处‘。1959年将阿拉斯加升格为美国的第49个州。阿拉斯加的自然与矿产资源以及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远远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后世的美国人开始认识到西华德超前战略意识的伟大。一个伟大的战略家就得能忍受他人的非议,甚至诽谤。我希望在永盛集团未来的发展上,在座的各位能用更高的眼光去看问题,能有更务实的心态去做事情。”
陆一鹏的话讲完之后,就响起了一片热烈而又真挚的掌声。从这些掌声中,陆一鹏听到了一股团队凝聚而成的力量。会后,高玉彭让高思明与高海涛留了下来,与陆一鹏一起商量下一步如何兼并久久集团的事项。
“一鹏,你看我们什么时候下手比较好?”高玉彭率先说话。
“要么在久久集团正式破产之后,要么就是现在。这两个时间点都是有利有弊。如果在破产之后,永盛集团能以较低的价格兼并久久集团,但是一旦竞标,很有可能引来财大气粗的房产开发商,那样的话我们胜算的概率就会很小。如果在破产之前的现在,我们可以与张老板进行接洽谈判。根据我们集团的财力,这么做也会面临三种策略:上策是整口吃下,全面接管久久集团,这样就能完全按照永盛模式改造久久集团;中策是较大额度地注资久久集团,让张老板保留一小部分的股份;下策是较小额度的注资久久集团,让张老板以及其他债权人共同持股。”
“上策投资资金太大,会有压力,下策股东太多不便决策,中策比较合适。”高玉彭思索之后说道。
“选择中策就要看对张久久这个人,如果这个人信得过则可行,如果这人比较滑头,则必会成为后患。”
“我跟张久久打了几年交道,应该不是那种心机很重的人,所以一起合作应该问题不大。这几天我跟他接洽一下,过几天你也可以跟他接触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