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现实还是虚拟,都充分地表现出了社交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抓住了这根稻草,再加上个性十足、魅力十足的扎克伯格,还愁没有成功的机会吗?
访客的需求是你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如果经营一个太大众化的网站,并且没有创新,那么这个网站将会没有什么卖点和看点,久而久之,就会在人们的脑海里变色,渐渐地访客就会越来越少,到那个时候,如果说再想挽留,不是一个简单的办法就能让人来这个网站了!
所以重要的是,先发制人。看别人没有做什么或者找别人很少做的事情,想到什么列出计划来就要做什么,敢说敢做,随时随地。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发掘,关注别人都在说些什么,想些什么,把这些变成你创业的资本。
在社交场合中,人们习惯不去过问过程,只想知道这其中会获得的结果。所以,当扎克伯格将人与人之间关系处理得微妙时,大家的质疑声却突然消失了。
人们不再去关心“Facebook”的未来,反而开始为“Facebook”的成长而着迷。每一次“Facebook”的更新换代,大家总会产生各种各样奇怪的争议,大家在希望保留“Facebook”的基础面貌上做改变。
而这个幕后掌管者则是在了解客户的需求后进行改变,它的每一次改变都代表了一个全新的更新换代。而且它决定的事情是绝对不会有任何改变的,只要它做好决定,它便会无视别人的看法。
可见,访客需求仅限于每次更新前,在更新之前,扎克伯格总是会仔细研究一番,可更新后,扎克伯格便会等待下一次的更新。
访客需求是成功的开场白,有了成功的欲望,就能逐渐将客户需求处理得当。
有一种感觉叫作“第六感”,有一种感觉叫“直觉”。电视剧上总说:“我的直觉告诉了我……”请千万别以为这就是一个玩笑,这种感觉真的会给人带来好运!
与其说这是一种超出了五官的感觉,不如说这是一种心理暗示。直觉有的时候是你期望的东西,也有的时候与你的美好想象相反,这就是心理暗示。
马克·扎克伯格在用黑客侵入学校电脑的时候,他就已经感觉到了他这次一定会成功的,那个时候,他对用黑客技术制作自己的网站很有信心,而且有着十足的把握,所以才会有这种感觉。这种直觉虽然现在看来他已经实现了他的这个“心理暗示”,但是,他也在实现的路上付诸了不少努力。
一向被别人称作“好运气”的扎克伯格其实并非如大家所想,他的生活也充满了坎坷。
主要就是旁人对他的不理解。在创业初期,别人会说这个年轻人有很多问题,大大小小的问题结合到一起,压得扎克伯格有些喘不过气来。在面对人生的每一个岔路口,扎克伯格总能逢凶化吉,这不仅是因为他过人的思考能力,也因为他的直觉。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判断题,只要是困难,扎克伯格就能用他的直觉面对。一个人成功的步骤并不是只有前行,有时候也会遇到短暂的停顿,在停顿的时候用自己的直觉去面对,这才有机会面对成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有足够的毅力,坚持不懈的耐心来与舆论、嘲笑、口水、板砖等抗衡,无论内心有多么“纠结”于是与不是,前进与不前进,继续与不继续,都要坚持你所做的是对的。
“劳其筋骨”——永远不要烦你所干的事。譬如扎克伯格,制作程序和别人想不到的事情是他的爱好,但是在别人看来这是他的“饭碗”,编写程序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而且并不能很容易地就完成了,扎克伯格就能坦然地面对,很坦然地面对,这仅仅是他的爱好,并不是“工作”,有了直觉引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即“直觉领进门,努力靠个人”,这是至关重要的。
“饿其体肤”——假如我是一名大学生,住在租来的公寓不足为奇,每天晚上以泡面结束睡前的活动也不足为奇,但是假如你是一名富翁呢?
扎克伯格便是这样的人,他从来不以烦琐的西装面对媒体、公司、朋友,小T恤加短裤是他最好的搭配了,或许也是直觉来告诉他,轻松悠闲的装备会让他呼吸着轻松的空气,做事情会事半功倍。
直觉带给扎克伯格的不是一点点,而是很多。但好运气也许只会出现在一时,或是你并不经意的时候,抓住机会,溯着直觉给你的绳索向上攀爬,将信念、执着和绳索一同牢牢系于心上。
如果说直觉能给人带来好运,那必定会有很多人依赖这种感觉去实行自己想做的事。
永远都不要质疑你走的路对不对,只要起点对了,哪怕你路上碰到了什么,都不要理会。你的直觉既然都带领着你从起点出发了,那么就一定会带领着你走完接下来的路,当然,这里不能光凭你的侥幸,而是要付出辛苦的汗水和劳动。
《守株待兔》告诉我们,直觉给了他一个兔子,同时给了他希望,但农民只是看到了兔子,没有看到希望的曙光,所以饿死在了那棵树下。扎克伯格告诉我们,直觉给了他一个成功的机会,也给了他执着,他全都看见了,所以成功向他招手致意。
如果有一天,你蓦然发现直觉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处,千万别以为这是你的玩笑、幻想,向远处看看,那就是所谓的“双喜临门”降临在你的头上。
抓住机遇,带着你的直觉好运,向远处出发吧。
【成功法则】
想象的世界很微妙,但努力一定会做到
在众多创业人士中,扎克伯格是一个拥有幻想的人,他总是能够幻想出一系列至高无上的点子,然后努力执行,在这个社交的世界里,逐渐变化成为一个美丽的城堡。
只要敢想敢做,通过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其实成功与否就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你努力过了,就成功了。如果你只敢想而不敢做,那你永远不会有成功的可能性。
扎克伯格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拥有敢想敢为的精神。
有三种人的成功充满阻隔
第一种,没有想法,没有梦想的人。这种类型的人通常来说不会有太高的期望,对于成功的期望值也很低。创业的时候,如果你有强大的气场,而且有完整的梦想,你的成功就会指日可待。如果迟迟不能成功,那就证明你还没有努力到位。
第二种,不懂得努力的人。这类人经常抱怨自己的生活不如别人顺畅,事实上,面对问题,这类人经常会选择逃避。他们会将努力看成浪费时间,总是在准备努力的时候,被自己的信心给予当头一棒。
第三种,做半吊子事的人。很多人在创业的时候经常会努力一半,然后就放弃了自己的目标。面对小问题放弃自己本质目的的人其实不少,这就好像是在创业的时候,受不了一点挫折,然后还没来得及开始自己的创业路,就半途而废了。
这三种人可以称为创业的阻隔力量,他们不但不会创业成功,还有可能会阻碍其他人创业。但是总结起来,剔除了这三种性格,人们都是会成功的。
第七节人脉营销
无论是在世界的哪一个地方,营销这个词都象征着成功与失败的代名词。营销到底应该怎么做,事实上没人能够说得清楚。因为营销虽然是一个属于行动上的动作,也是语言上的技巧。
到底营销是在做什么?缩小你的业务范围,直至你能占据消费者心目中的一个字眼。没有聚焦,你就无法建立一个强大的品牌;没有强大的品牌,你的企业就没有未来。观察应是任何营销活动的关键所在,但它并非是你营销的全部,但却是营销的最初动作。
在营销的过程中,首先你应创立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品牌。最有效的营销莫过于成为消费者心目中一个新品类的第一个品牌。例如,高端咖啡品中的星巴克(Starbucks)、能量饮料品类中的红牛(Red Bull)以及无线电邮设备品类中的黑莓(BlackBerry),又或许是些别的品牌。
然而,有很多人忽略了这里面的两个要点。第一点就是我们所说的“成为第一”,重要的是做心目中的第一个品牌,而不是市场中的第一个品牌。“Powells.com”是第一个做网上书店的网站,但并没有成为心目中的第一个。在消费者心目中,第一个网上书店品牌是亚马逊(Amazon.com)。
第二个要点是聚焦。要开创一个品类,聚焦是最简单的方法,通过缩小你的业务范围,通常可以帮助你成为新品类的第一品牌。
戴尔并不是心目中的第一个个人电脑品牌(相比戴尔·迈克尔的创意,苹果、IBM和其他很多品牌更早地进入了顾客的心中),而戴尔电脑聚焦于直销,也是第一个这样做的品牌,这是戴尔品牌在全球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性决策。
戴尔直到1984年才进入市场,而那时距第一台个人电脑推出市场已有9年之久,个人电脑市场已经饱和。一篇1983年8月8日发表在《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上的报道称:“超过150家个人电脑生产商正在叩响市场的大门。”设想一下,如果你对这150多家生产商中的一个说:“我们聚焦在直销这一种方式上吧。”这可能完全违背了它们的本意。它们或许会这么回答:“我们需要更多的销售渠道,而不是更少的。”
事实比这个更糟糕。在同一篇报道中还写道:“电脑和办公自动化设备公司都开始推出综合办公系统,可以提供从个人电脑到大型中央计算机和所有通信设备的各项业务。这些公司包括宝来公司(Burroughs)、通用数据公司(Data General)、数字设备公司(Digital Equipment)、IBM、斯伯利电子公司(Sperry)和王安公司(Wang)。”而这些个人电脑品牌如今都不见了。
聚焦?现实中每个人都在做完全相反的事,公司会议讨论的重点都是扩张,而不是缩减。你或许已经注意到戴尔也加入了扩张的行列,其结果是可以预见的。
令很多营销专家费解的是,为何两个战略相同的公司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于是,成功的公司生产更好的产品就成了一种解释。我们也听到同样的说法:更好的产品会赢得市场。
惠普正以与戴尔相同的速度扩张着自己的产品线。截至2006年,这两家公司几乎占据了相同的个人电脑市场份额,戴尔占17.1%,惠普占17.0%。三年之后,惠普的市场份额是19.9%,而戴尔的市场份额是12.8%。
更糟糕的是,戴尔的净利润率有所下滑。在2006年之前的十年间,戴尔的净利润率为6.2%,到了2011年就只有4.1%了,而惠普2011年的净利润率为7.0%。惠普和戴尔有什么不同?惠普占据了领先的个人电脑的认知。一旦失去了领先者地位(就像戴尔),你就失去了营销的力量所在。戴尔曾经代表了“直销”,如今戴尔代表什么?一个满是问题的公司。
有了这些大公司的前车之鉴,扎克伯格却做了个让人想不到的决定。他将营销放在了人脉销售上面,将之前生硬的销售方法改变为人脉销售。让所有他自己销售的内容都变为以人为本。
事实上,销售就应该这样,将目的变为销售人品,这要比销售产品容易得多。
对于扎克伯格,“Facebook”或者说是社交网站、编程网站,是他的“唯一”,是他的“最爱”。
因为首先,这是他喜欢的东西,不可以扔掉的东西。那么对于“Facebook”这个社交性网站来说,网站的核心不可以更改,而应该在这个基础上,保持创新。
所谓社交,就是结社、交往,结识更多的朋友,让自己有更大的长进。
先从小的方面说起。乳臭未干的“盖茨第二”扎克伯格在“Facebook”之前就小有成就。高中的时候设计的MP3播放器是那时大家认为这个“不好好学习”的扎克伯克课余时间的大作,轰动了整个学校的大作。但是他并没有停止,他抓住“编程”这根稻草,重整信念和心思,设计出一款音乐软件,被全世界的人们所用。他更像一只寻觅着对它很重要的大米的蚂蚁,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
但是这可不是“猖狂”。也许有人说扎克伯克是一个“疯子”,但是他永远认为他是一个“正常人”,他如平常人一样,只是追求不同而已。
再回到这个“Facebook”。“黑客”事件的开始让“Facebook”有了一些“眉目”,也就是说,有了这个“黑客”侵入了学校的电脑数据库才会有同学们的资料照片以供社交所用,虽然说起初有些坎坷,但是在辍学之后的扎克伯格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是离开了哈佛大学之后的他似乎有些成熟,从制作编程网站里的新环境,到大规模的宣传他的“宝贝儿子”——“Facebook”,他每一步走得都很好、很坚实。俨然,成功可以成为“Facebook”和扎克伯格的专业代名词。
或者说,假如你没有像扎克伯格一样的智慧,不可能在没有人指引、没有参照例子的情况下就平白无故地“发明了”一个社交网站,或者说是其他的什么东西,那就看看别人的这条路是怎么走的。
选一样你认为你想做,你想做好,你能做好的事情作为你的追求,但是只能是一样,一心一意,一心不可二用,这些一定是要牢记住的。
之后,心中永远缠绕着一个理想,在为这个理想努力使劲的时候要围绕着它进行,就像是一篇文章从头到尾一样,开头可轰轰烈烈,结尾也可轰轰烈烈,但别忘了中心要踏踏实实,一字一个笔画,围绕着这篇文章的中心,可千万不要“跑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