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俭是汉灵帝时人,早年在山阳(今山东)郡当督邮,主要职责是代表太守到各地县乡视察工作。有一次,张俭去防东县(今山东单县东北)视察,发现宦官侯览的家人侵夺田产、鱼肉乡民,于是立马参了侯览一本。不料,侯览权势太大,张俭的奏章还没有到达皇帝那里,就被扣了下来。张俭也不示弱,他果断派兵,抄了侯览的家,然后继续上书弹奏侯览。这封奏章虽又石沉大海,但张俭却已名闻天下,颇得百姓拥护。
没过多久,党锢之祸爆发,宦官在汉灵帝的纵容下大开杀戒。侯览趁此机会公报私仇,罗织罪名,下令火速抓捕张俭。为了活命,张俭在逃亡期间,只要望见人家,便扣门请求收容。当主人得知他是“义士”张俭时,都甘愿冒着窝藏钦犯的风险收留他,张俭就这样东躲西藏,终于逃去了塞外,保住了性命。可收留过他的人可就惨了:仅仅被处死的人就有几十人,全国各地有很多人遭到审讯、拷打,有些郡县甚至因此被破坏殆尽。
只顾自个逃命而不顾沿途人仰马翻、血流成河的张俭,从一开始就饱受争议。“党人”夏馥和张俭一样遭到官府通缉,但他没有惊动任何人,而是自己隐姓埋名,逃入山中,以帮人冶铁为生,连亲弟弟去找他,他都避而不见。听说张俭的事后,夏馥毫不留情的说:“一人逃命,万家遭殃,他还活着干什么!”
夏馥这话,如果比张俭早生半个世纪的杜根听见,恐怕会举双手赞成。当时杜根在朝中当郎官,他见太后垂帘听政,不肯归政给小皇帝,就上书力谏,结果太后发了飙,下令将他装进布袋里当场打死。幸亏行刑人手下留情,杜根才免于一死,被抬到了城外。太后派人验尸,杜根就躺在那装死,一连装了三天,眼睛里都生出蛆来了,才瞅准机会逃跑。之后,他藏匿在民间,遍尝生活的艰辛,直到太后死后,杜根才被皇帝请回朝中,最后官至太守,78岁时寿终正寝。有人曾问杜根:“你朋友不少,为什么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投靠他们?”杜根的回答很干脆:“连累亲朋的事,我绝对不会干。”
显然,夏馥与杜根的思想境界比张俭要高。然而,还有思想境界更高的人,那就是与张俭同朝为官的李膺、范滂。党锢之祸爆发后,有人劝李膺逃走,李膺以“事不辞难,罪不逃行”为由拒绝,后在狱中活活拷打至死。而当奉诏逮捕范滂的官员来到范滂家乡时,抱着诏书伏床痛哭,全县的人都搞不明白怎么回事。范滂得知后,就主动跑到了监狱去。县令闻讯大惊,立刻解了印绶,准备跟范滂一起逃亡。范滂认为,自己死则灾祸停息,若逃亡则会令老母流离失所。因此,他终究没逃,而是与老母亲话别后从容就义,年仅32岁。
相比夏、杜、李、范的行为,张俭的行为不得不说是自私的。张俭活了84岁,可想而知他的后半生一定背负着巨大的人情债,不过后来关中大旱,张俭倾其所有求助百姓,这也算是自己的赎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