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67700000042

第42章 存道心 消幻业

“原文”

色欲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蜡。故人常忧死虑病,亦可消幻业而长道心。

“译文”

当性欲像烈火一般燃烧起来时,只要想一想生病的痛苦情形,那性欲的烈火就会立刻变成一堆冷灰;当功名利禄像蜂蜜一般甘美时,只要想一想触犯刑章而走向死地的情景,那名利财富就会像嚼蜡一般毫无味道。所以一个人要经常想到疾病和死亡,这样也可以消除些罪恶而增长一些进德修业之心。

“解说”

古代善养生的人,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老而益壮。

“房中之事,能杀人,能生人。”“能生人”,谓正常的房事生活使全身气血畅通,五脏六腑受到补益。“能杀人者”,谓房事过度,恣情纵欲,则伤精耗气,损人年命。精是构成和营养人体的物质基础,懂得养生的人,不绝交合之道,只是遵照一定法度,不使肾精有损害罢了。

现代研究表明:性生活对人体是有很大消耗的,男方除开排出生殖细胞外,双方还要相应地分泌大量的腺体液和多种激素,这些物质在体内的造价之高,消耗以后对人体影响之大,远远超过了同量的血液。性交排出的精液是精子、前列腺液、性激素的混合液。精子和性激素是由睾丸产生的,过频的射精,必然增加睾丸的负担,并可因“反馈’作用,抑制脑垂体前叶的分泌,导致睾丸萎缩。睾丸的萎缩又会加速衰老的来临。过频的射精还会损失前列腺素,前列腺是人体细胞功能的局部调节者,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和生理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胃肠机能都有广泛影响。此外,由下而上,由里而外扩展到全身的强烈的性反应对人体器官组织影响也很大,性生活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氧、能量和神经递质,严重者可出现器质性病变。

还有,性欲也会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有人由于担心自己身体会因性欲而受损,于是产生或压制或放纵的态度,这样就会使心理充满忧虑和焦躁,甚至心神不宁。况且,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有可能转化为不良的行为或恶习。而外在行为所产生的心理活动,也会经潜意识的作用诱发或刺激着人的性欲。

所以,我们要正确地对待性生活,对自身的欲望既要节制又要宣泄,关键在于适度。

“例解”

大智者若愚 假痴者不癫

战国初期,齐人孙宾和魏人庞涓拜鬼谷子为师,在一起学习兵法。庞涓自认为学得差不多了,就要求下山求取功名。临走之时,向孙宾表示,一旦得到重用,就请孙宾共享荣华。孙宾留在老师身边继续学习,鬼谷子见他为人质朴,学习刻苦,就把私藏的《孙子兵法》全部传授给他。

庞涓在魏国受到重用后,并没有实现邀请孙宾下山的诺言。后来魏惠王听说庞涓的同学孙宾很有才能,就让庞涓写信邀请,庞涓只得照办。

孙宾接到庞涓的信后,高兴地拜别师父来到魏国。庞涓发现孙宾兵法比他知道得多,一股嫉妒之心油然而生,于是就设计陷害孙宾,在魏王面前诽谤孙宾。魏王听信了庞涓的谗言,要处死孙宾。庞涓为了骗出孙宾所学的兵法,装着以同学的面孔向魏王求情,把死刑变成膑刑,把孙宾的膝盖骨挖去,变成一个残废人。从此,孙宾也就改名孙膑了。

庞涓把孙膑关押在一个秘密的地方,向孙膑大献殷勤,小心翼翼地侍奉他。孙膑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庞涓的奸计,还把他当成知己同学,庞涓就乘机向孙膑索取《孙子兵法》。孙膑为了报答庞涓求情饶他不死的恩情,答应背诵下来写在木简上。

孙膑每天都忍痛拼命抄写。这件事引起庞涓派来侍奉他的童仆的同情,便将真情告诉了孙膑。直到此时,孙膑才恍然大悟,看清了庞涓的真面目,他把刚写成的几篇兵书撕毁了,并很快想出了一条脱身的计谋。他开始装疯。一会儿大哭,一会儿大笑,一会儿又做出各种傻相:不是唾沫横流,就是说话颠三倒四。庞涓怀疑他装疯卖傻,叫人把他扔进厕所的粪坑中,看他是真疯还是假疯。孙膑就抓厕所里的粪便吃。庞涓又让人献上酒肉,孙膑就把这些食物打翻在地,并骂不绝口,说:“你们想毒死我呀!”庞涓相信孙膑是真疯了。

后来,齐威王派辩士淳于髡到魏国去拜访魏惠王,设法找到孙膑,把他用车秘密地运回齐国。

同类推荐
  • 中国历代哲学智慧(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历代哲学智慧(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采撷了古代哲人的一些思想精华,以此勾画出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线路图,包括先秦哲学、两汉哲学、魏晋隋唐玄学佛学、宋元明清理学、近现代哲学等。
  • 马克思主义箴言:我从哪里来·家庭

    马克思主义箴言:我从哪里来·家庭

    《马克思主义箴言·我从哪里来:家庭》内容包括史前的蒙昧时代、史前的野蛮时代、、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婚姻的三种形式。
  •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尚书》每篇并非成于一时,其中文句有着语法、词汇、方言的差异,又是现代语言学家们研究上古汉语演变的重要资料。如此等等,都说明《尚书》是具有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
  • 道德高于一切

    道德高于一切

    这本《道德高于一切》每一个人都是从管理自己开始学会管理他人、管理组织、管理企业、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管理自己最关键的是管理自己的心灵,管理别人也同样要从管理心灵开始。而道德就是心灵的最高管理者,她为我们的心灵世界站岗放哨,并捍卫着我们心灵的尊严,也保卫着我们的精神家园不受社会污浊之气的侵染。
  •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热门推荐
  • Select Poems of Sidney Lanier

    Select Poems of Sidney Lani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入梦魔种之大唐》

    《入梦魔种之大唐》

    看了太多大唐同人,找不到自己想要yy的感觉,只有自己写了。
  • 生命教育(六年级)

    生命教育(六年级)

    本书是小学六年级《生命教育》教材。以生命教育为主旨和主线,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与生命教育有关的各专题教育(如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安全教育、青春期教育、环境教育、法制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指导纲要编写。本书由“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四个专题组成,结合学生认知特点,通过一系列课题和活动安排,帮助学生加深对生命的理解,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增强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救能力,提高生命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 倾世狂妃:殿下滚远点

    倾世狂妃:殿下滚远点

    “从此以后,我负责养你,你负责睡我。”某妖孽很一本正经地说完,某女勾唇:“一夜给你五文钱。”她是医学界的传说,一手医术出神入化,不料魂穿异世,成了废柴。究竟是不是废物?修为往哪儿一摆,亮瞎所有人的眼!狠辣敌对一个一个来吐槽?打的你爹都不认识!跟她比宝贝?不好意思,大陆最有钱的人都被她搜刮了!某妖孽微笑脸:“娘子,为夫的财产都归你了,你看是不是把我这人也顺走暖床?”
  • 李鹏诗歌

    李鹏诗歌

    诗情话艺写进本书中,一起与方家共赏,聆听音乐感,旋律美,节奏调的诗歌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我将倾情奉献给各位好的作品,以接受诗人们的挑剔与批评建议意见,来提升自我。
  • 忆神

    忆神

    天降陨石,九龙拉棺,乱世求生,一名穿越的少年在迷茫中穿越........
  • 三次离别

    三次离别

    人生中有很多离别,青春最为刻骨铭心。第一次,和那个曾经最害怕的人。第二次,和那个交情最深的友人。第三次,和天天在一起的智障们。青春的友情,真实而纯洁,青春的感情,叛逆而脆弱。
  • 2009年中考满分作文

    2009年中考满分作文

    本书是品牌作文书“金笔尖作文工具书”最新品种。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名校名师搜罗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优秀作文,精选具有示范作用的满分作文100多篇加以编辑而成。全书体例精当,包括“中考回放”、“满分作文”、“点评”三部分;内容新鲜丰富,可以窥见最新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可以借鉴各地优秀作文的写法;点评部分尤其精当,切中要点,不仅指出该篇作文的满分原因,且对可进一步提高之处给予了准确剖析。本书是一部实用性和针对性极强、可以作为全国各地初中师生备战中考作文的最佳参考辅导书。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我的狼爸时代

    我的狼爸时代

    素质教育侧重“顺”着孩子的性情发展。其间,采用种种方法调动本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走上正轨。应试教育则相反,侧重“逆”着孩子的性情发展,对褒错打,让孩子接受被动式教育,一旦觉悟同样步入正轨。一种是引导、启发;一种是硬灌、强压。如何让二者之间适度地和谐起来呢?小说将视角对准当前的教育问题,通过写一个离异父亲,为了培养孩子,远走他乡复读的故事,揭示了作为家长面临教育问题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