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切忌鲁莽,要沉着冷静。有了矛盾切忌冲突,学会先做分析掌握事态的发展,然后再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化解。
在一个镇上的砖厂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
一些农民工与砖厂厂长因劳务报酬和回家路费问题产生纠纷。起因是工人急着回家要领取报酬和路费,而厂长则认为,应该按照协议规定,干到年底才能结算,而现在未到年底;其次是工人所制半成品砖因保管不善遭雨淋受到了损失,损失应扣除。为此,厂长拒付工人工资和路费。后来,该地的司法所所长带领司法干警奔赴现场,好言抚慰,劝走了正在闹事的20多位农民工,然后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查了解。
在了解了全部情况的基础上,刘所长对砖厂厂长说:“干活得钱,天经地义。你卡住不给,显然不对。”又对工人说:“当然,张厂长不给钱,也有他的理由。虽然你们有提前回家的原因,可是毕竟没有按协议规定得要干到年底;而且属于你们保管的半成品砖被雨淋遭受了损失,你们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听刘所长说得条条在理,双方同意进行调解。后来,司法干警把账算得有理有据,清清楚楚,厂长并没有不服,工人们也表示满意,工人们终于欣慰地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在处理矛盾时,要掌握的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冷静公正,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当心态在一个公平的角色上以后,再掌握一些解决矛盾的技巧,就可以比较有把握地解决矛盾了。就拿在工作当中处理同事之间的矛盾来说吧。在茫茫人海之中,我们都不约而同地聚在了一起,走到了一个单位甚至一个部门中一起工作。然而正是因为这样每天近距离的接触,从而很自然的会因一些大事小情相互之间产生矛盾,这都是在所难免的现象,正所谓“矛盾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要看我们如何化解这种矛盾,促进同事之间关系的和谐。我们应该持这种“治人先治己”的态度,采取积极的补救办法,先从自身做起,保持自己应有的风度,主动去化解矛盾。
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怎样才能做到正确的分析人与人的矛盾,从而巧妙地化解,那么让我们来看以下的几点建议:
一、要有一个宽广的胸襟,学会坦白。首先,我们要真诚而坦荡,即使别人做了对不起我们的事情,我们也不必想着如何去报复,倒不如以德报怨,用我们的真诚与真心去感化他们。我们还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认识到自己的短处,以别人之长比自己之短,假如我们能够持这种态度去对待别人,那么就根本不会心存计较,凡事依依不饶。我们反而会感受到对方的魅力,自然而然能预防矛盾的发生,只要清楚地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矛盾也会很快的化解。
二、要有积极主动得态度,善于沟通。就算矛盾已经发生了,倘若我们主动去沟通的话,或许能容易获得对方的理解和信任,同时也能让对方反省自己所犯得错误,从而为自己对你所产生的误解而感到后悔。我们在沟通时也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地点,无论对方是何态度,我们都一应该谦虚、诚恳,同时记得注意对方的心理变化。其实沟通并不意味着让我们自己非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而是应该找一些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从而产生一种共鸣。然后因势利导,对现已发生的矛盾,进行解释或求得原谅。就算对方反应冷淡,也没有关系,要知道沟通的机会多的是。不过,假如对方是那种很要面子或者十分倔强之人,你即使不再与其沟通,你的高风亮节也已经给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也就不会对你怀恨在心了。
三、要学会忍耐克制自己,控制情绪。其实当矛盾发生之时,要做到一忍再忍是很难做到了,但是我们一定要学会适当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实在忍受不了,我们可以选择转移话题的办法,如果对方仍然不依不饶,那么我们就选择离开矛盾现场。对与错,旁观者最清楚,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得理不让人,试着选择忍让或离开,这既是积极处理,化解矛盾的办法,也是给众人留下良好印象的好办法。
四、要聪明地与别人相处,相逢一笑。有时候微笑则是另一种语言,当矛盾发生的时候,我们的微笑则会让矛盾止步;当矛盾发生之后,我们试着给对方一个微笑,这样既能体现歉意或敬意,也表达了一种宽容或饶恕。泯去矛盾,有的时候并不需要语言的道歉或者“第三者”的调解,所以往往通过相视一笑,矛盾自然就化解了。所以说微笑的作用远远胜过语言的表达。
五、要让自己变得沉着冷静,三思后行。因为有时矛盾的产生,并不全是当事人的直接原因,而往往产生于“听风就是雨”,或者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挑拨。所以凡事我们要学会三思,我们要试着在心里多问几个为什么,使自己的头脑冷静下来,万万不可莽撞行事。同时,我们对人对事业应该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更不要轻信某些传言,也不可常存猜疑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