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李嘉诚看来是非常乐意做的事情。在2001年2月,李嘉诚到中国西部地区考察那里的教育以及医疗情况。他在2月20日,来到了他8年前捐资修建的甘肃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在那里,李嘉诚看到了很多正在积极康复的残疾人。李嘉诚亲切慰问了那些患者,还听一些患者对他说真心话。整个过程中,李嘉诚都是笑容满面,非常耐心,没有丝毫的不耐烦。
尤其是当他听到几个残疾孩子的故事时,更加动容。其中一个叫田楠的孩子,从小就双耳听不见,正是因为李嘉诚资助的聋儿语训项目帮助她学会了说话,让她能够和健康的孩子一起在普通学校学习,能够过上正常孩子拥有的生活。现在,她已经是一名高一的学生了,成绩也不错。田楠在说到激动处时,忍不住哭起来,李嘉诚心里酸楚,绕过半个会场走到田楠身边安慰她:“我听懂了,不要难过,忘掉不幸过去,未来会更美好!”
还有一个叫张静的女孩子。她非常不幸,本来可以拥有和常人一样的童年,但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无情地夺去了她的左腿,从此之后,她只能撑着拐杖走路。看到同学们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她心里十分羡慕。在李嘉诚资助她装上假肢后,她又能和从前一样出门走路,去学校上学了。
还有一个6岁的小男孩儿,也是在一场事故中失去了一条腿。在李嘉诚的帮助下,他才装上了假肢,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这个小男孩儿仰着脑袋大声说:“李爷爷给了我新腿,我要好好读书,长大后挣好多好多钱,坐着大大的飞机去看您。”
……
看到这些孩子虽然经历了挫折,但却没有被生活打倒,李嘉诚非常欣慰。临走前,他向秘书要来了自己的名片,将名片逐一递到了孩子的手上, 让孩子们以后有什么事情就去找他。回到香港后,李嘉诚给孩子们写了一封信,在信中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努力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并且积极面对自己的人生,将来一定能够有大出息。
这就是李嘉诚,每天虽然有处理不完的公事,但对待需要帮助的人却有着无穷的爱心和耐心。青海一位因为意外而双目失明的老人,虽然一辈子没有出过草原,但却深知李嘉诚。他说:“草原很大,我走不了多远,可听很多从我家经过的人都提起李嘉诚。他没来过我们这儿,可他让草原上的许多盲人都睁开了眼,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李嘉诚对自己做的慈善事业并不认为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他平淡地说道:“人在无助的时候,帮一下,是最有益的。”
● 李嘉诚智慧
在1984年时,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李嘉诚为其捐款200万港元。
在1991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之后,李嘉诚为其捐款1.05亿港元。1991年8月,时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主席的邓朴方率中国残疾人展能团和艺术团访问香港时,华东遭遇了水灾。李嘉诚得知后,率领港澳同胞纷纷为灾民捐款,邓朴方申明说这一次来香港不募捐筹款,但李嘉诚却执意要捐款。他向受灾的华东地区捐赠了5000万港元,又给中国残联捐赠了500万港元。
邓朴方为此深受感动:“我们把你的捐款作为‘种子钱’,每用1元,带动各方面拿出7倍以上的配套资金,用到残疾人最急需的项目上,必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李嘉诚也为此深受感动,他称赞道:“每一个铜板都是辛辛苦苦得来的,你们使用资金的效益这么高,令人佩服!你们所做的,是一项高尚的事业。”
李嘉诚后来向邓朴方要了有关残疾人事业的资料回去看。看过之后,他对邓朴方说:“我决定再捐1亿元,也作为一颗种子。你们只需争取四五倍的配套经费,便可以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士。我捐钱,你们落实这个计划,为残疾人办事。”
在李嘉诚看来,为人类付出的意义远远超越赚取的价值。他一生的事业有两个:一个是不断赚钱的生意,一个是不断花钱的公益事业。先为人,再而为商,这是人生真正的、宝贵的意义。
李嘉诚在演讲中提到:“我相信我已创立的一定能继续发扬,我相信基金会的同仁及我的家人,定会把我的理念,通过知识教育改变命运或是以正确及高效率的方法,帮助正在深渊痛苦无助的人,把这心愿延续下去。
“我希望财富的能力可有系统地发挥。我们要同心协力,积极、真心、决心,在这个世上撒播最好的种子,并肩建立一个较平等及富有同情心的社会,亦为经济、教育及医疗做出贡献;希望大家抱着慷慨宽容的胸怀,打造奉献的文化,实现我们人生最有意义的目标,为我们心爱的民族和人类创造繁荣和幸福。”
不仅仅是商人要肩负起慈善事业这份社会责任,就是平凡的普通人也要力所能及地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路口的一个小角落里,长期蹲着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婆婆。老婆婆面前放着一个篮子,篮子里面有一些手工缝制的小玩意儿。过往的行人匆匆忙忙,很少会注意到老婆婆。有一个年轻人,他每天上下班的时候,都会买一个小玩意儿。
一天,天很晚了,老婆婆准备收拾东西回家去了,那个年轻人匆匆忙忙跑了过来,递给老婆婆十元钱:“今天我还没买东西呢!”
老婆婆说:“年轻人,我知道你是好心,但你不用每天都接济我,买我的东西。”
年轻人笑着说:“我不过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了一点举手之劳的事情,何况,我用钱币换取您的商品,这不是接济,我们是在做生意。”
看着年轻人离去的身影,老婆婆眼眶湿润。
年轻人首先将老婆婆看作是一个人,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其次才是将老婆婆看作一个商人。他与老婆婆进行的交易,不过是这个年轻人进行的一种慈善事业。正如李嘉诚所言:“人生在世,能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时候,对社会有所贡献,同时为无助的人寻求及建立较好的生活,我会感到很有意义,并视此为终生不渝的职志。”
内心富贵才是真的富贵
● 李嘉诚案例
在一次答记者问时,一位记者问李嘉诚:“您对家乡潮州非常热爱,也倾注了您不少心血吧?”
李嘉诚点头称是:“的确,我放了不少心血在家乡,没有任何一个生意比汕头大学更占用我的时间,最初10年我每次到汕大都工作至凌晨两三点。几年前,我去汕头大学开校董会,市领导安排在饭后会见大群记者,被问及‘潮州人以你为荣,你又会否以身为潮州人为荣呢’。回答这个问题不可犹豫,我在两秒内便回答道:‘我以身为中国人为荣。’在我心中,同事中有不同民族,会说潮州话不会有特别好处。潮州人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潮州人二战前多从事米铺、木材、煤炭、苦力、拉车等工作,近几十年潮州家庭也重视第二代教育。但是必须记着,身为中国人,事业有成应该对家乡有贡献,更要有远大理想,不只中国,甚至放眼世界。”
不仅要在自己的生意上不断进取,有所建树,更要胸怀祖国,为祖国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让更多人享受到好的待遇。李嘉诚道:“我已经工作了60年,虽然事业上略具规模,但我也经历过很多艰辛的事情,更知道战争、失学和贫病的滋味,了解在逆境中求发展的困难。命运的定律并非永远友善及如人所愿,每人际遇不尽相同,各有成就及失落,但我们不能因困难而削弱意志,因逆境而感到沮丧。命运不是定数,我们要力争知识,我是深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人。”
深知教育兴国,百年树人重要的李嘉诚,在当年听闻粤东地区要办一所大学时,便举双手赞同,并无条件地支持。1980年清明刚过,李嘉诚的舅舅庄静庵带着夫人在潮州市有关方面陪同下,游览了厦门名胜古迹。
游览期间,他们来到了爱国主义者、乐善好施的陈嘉庚墓。看到吊唁的人络绎不绝,庄静庵感叹“人生能像陈嘉庚一样,足矣”!回到香港时,庄静庵将一本《嘉庚集》送给李嘉诚。李嘉诚认真读过之后,更加坚定了出资修建汕大的决心。
之后,李嘉诚亲自来汕头考察,几番折腾之后,敲定了一项又一项事情,最后,李嘉诚慎重考虑,一封追加预算50%的信呈现在筹重会面前,信中写道:
吴主任委员南生先生
庄副主任委员世平先生赐鉴:大学筹重列位委员
昨与庄世平先生晤面,藉审大学筹备工作进行情况。为使建校计划及设备购置各项预算更臻完善起见,本人兹特自动建议将照原定预算全部大学建设费港元3000万元增加50%共为4500万元。以使此计划能臻较为完善效果。本函作为正式证实,尚希查照,列入预算案内。
上述捐款,配合筹备需要,每次调动当接获庄世平先生通知七日后当即如数汇上。
在过去筹备期中,歉以事备纷如,未克参加实际工作,但或有需本人效劳之处,敬烦由庄先生转知,自当悉力以赴。深盼在各位领导下,建校工作如期完成,早日发挥其长远而有价值之作用,为乡梓服务。庶几十年而后,乡亲子弟,均能受其教。进而日益发扬光大。瞻望前景,本人谨依欣切之心情,追随各位,以期乐观厥成。
专此奉达,并颂
公祺
敝李嘉诚 谨启
1981年5月2日
确如李嘉诚自己所言,相比做生意、经营企业,他投入到汕头大学建设上的心血只多不少。汕头大学就像是李嘉诚精心呵护的一个孩子,将自己所有的热情和关爱都放在了这个孩子身上,只要这个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起来。
汕头大学能够发展到今时今日的成就,可以说和李嘉诚的帮助是息息相关的。
● 李嘉诚智慧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物质上的富人、精神上的穷人。很多人挥霍着大把的钞票,享受着最奢华的生活,但他们的精神田地却是一片贫瘠、寸草不生。这样的人不能算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财富。
古罗马的哲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追求财富的增长,不是为了满足一己的贪欲,而是为了要得到一种行善的工具。”随着自身财富的增多,人心中的贪念不能也随之增加,要学会利用自己的财富多造福他人,为社会做贡献,这样的富贵才是真正的富贵,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贵。
李嘉诚的富贵就是内心的富贵。他主动对自己的财富做出支配,奉献出一部分给社会。对待公益慈善事业,他向来都不吝啬,总是一掷千金。在长江商学院一次毕业典礼上,首批MBA和EMBA的毕业生为李嘉诚献上了一份贵重的礼物。一个名叫“种子”的礼品摆放在手推车上,送给了李嘉诚。
这个礼物是一个汉白玉的雕塑。据学生们讲,这个礼物象征着一颗纯洁的心。他们对李嘉诚是这样解释的:“汉白玉雕成的种子,预示着李嘉诚先生是当之无愧的播种人,长江商学院是当之无愧的播种机,我们长江的学生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优良种子。”
李嘉诚收到这个礼物,听到这样的解释后,眼中闪现出激动的泪花。他哽咽着说:“这是我一生中收到的最有意义的礼物……”之所以这样看重这个礼物,并且被这个礼物深深感动,是因为李嘉诚看到自己在长江学院学生心中播下的种子已经发芽了。
在1995年的夏天,李嘉诚、李兆基、邵逸夫等多位富豪捐款筹建了“香港明天更好基金”。这是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也没有任何的政治性,这个基金的目的就在于凝聚人心,汇集正能量,为香港能发展得更好做贡献。李嘉诚所做的慈善公益事业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
“很多人常常会问我,你一生努力建立一个成功的企业,为股东和公司属员创造价值,现在你又为何如此专注贡献公益事业?处身现今流行的社会资本和社会企业的滔滔理论中,我的答案很简单。在我脑海中有连串问题,如果把人类历史中兴衰递变的一切得失,细列在资产负债表上,那最真实和公平的观点会是什么?在一个变幻莫测的社会中,老定律已非必然,那么我们历久常新的价值观在哪里?在一个丰裕和竞争激烈的社会,当争取个人成就的愿望是如此强烈,谁又会领会为社会和谐付出心思与诚意的呼声?在一个官僚和公式化令想象力流于匮乏的世界,多元的科学和哲理经验与情操如何能成为一个人生命的重要元素?
“在现实社会中,观念和价值制度充斥着互不融合和相互矛盾,我不认为能有单一的良方可达至真正的社会和谐,但我深信其中一个重要关键—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至诚’。当我们在建立自我成功的同时,永远不要忘记追求无我,常常抱着为民族和人类做出贡献的良愿,当有能力及意愿对社会竭尽一己之责,我们必能创出希望和有效的变革,打造一个真正公平、公正,充满自由动力和快乐和谐的社会。这是我个人的追求,我知道这也是你们的追求,愿与大家共勉。谢谢。”这是李嘉诚2008年12月于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十周年颁奖典礼上的致辞。
一个人并不会因为财富的增多而变得更加富有。如果一个人的灵魂不够高尚,做人不够磊落,那么这个人就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富有的人,只有心灵富裕,充满美好感情的人才是真正的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