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意识到了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他们纷纷帮助社会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就像李嘉诚说的那样:“从商的人,应更积极、更努力、更自律,建立公平公正、有道德感、自重和守法精神的社会,才可以为稳定、自由的原则赋予真正的意义。虽然没有人要求我们,我们自己要愿意发挥我们的智慧和勇气,为自己、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和机会,大家可以各适其适。”
要愿意发挥我们的智慧,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机会
● 李嘉诚案例
“最近我看到一段故事《三等车票》:在印度,一位善心的富孀,临终遗愿要将她的金钱留给同村的贫困小孩儿分批搭乘三等火车,让他们有机会见识自己的国家,增长知识之余,更能体会世界的转变和希望。‘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这不知道是谁说的话,但我觉得适用于个人和国家。”
在《奉献的艺术》演讲中,李嘉诚道出了自己做慈善、做公益的初衷与想法。被慈善与公益事业改变的不仅仅是那些接受捐助的人群,还有捐献者。通过慈善事业的连接,通过将爱心付出给需要接纳的人,会令整个世界充满爱与和谐。这不仅仅是个人思想的提升与进步,也能令整个社会更加和谐地发展。
李嘉诚做了几十年生意,他明白取于社会,奉献于社会的道理。有人说,李嘉诚的事业有两个:一个是赚钱的事业,一个是花钱的事业。在接受香港《亚洲周刊》杂志的采访时,李嘉诚将他创立的李嘉诚基金会称作自己的第三个儿子,他对公益事业的这种上心程度甚至超过了他挣钱的念头。李嘉诚对待财富的态度就是这样豁达。他的大儿子李泽钜曾这样评价李嘉诚:“爸爸很懂得用钱,懂得用钱是指他知道生命中,哪些事情对他重要。他觉得如果能在一生中,帮助那些较不幸的人,不论在医疗或教育都好,他觉得这样做可使他感觉更富有。”
李嘉诚在数十年的商海沉浮间,始终坚持一条人生信念,那就是:富贵如浮云。在李嘉诚的心目中,财富不单单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内心的充盈才是真正的财富。李嘉诚乐于助人,喜欢帮助别人。在李嘉诚看来,自己无论得到多少财富,也不如将利益分享给别人,感到快乐。
“当你赚到钱,等有机会时,就要用钱,这样赚钱才有意义。成功之后,利用多余的资金做我内心想做的事,心安理得,方寸间自有天地。”李嘉诚之所以对公益事业如此支持,也可以说与他童年时的一个经历分不开。
据李嘉诚回忆:“童年我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人。战争期间,我们一家人来到香港,当时日本人已经占领了香港,于是我妈妈带着我弟弟妹妹回到家乡,香港只有我跟爸爸。那时每天晚上爸爸都会咳嗽。因为爸爸的咳嗽,每天晚上我心里都很难过,但他也根本没有看过医生。等到他自己知道严重了,才联系公立医院。
“半年后,在医药不够、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他去世了。所以这一段经历给我非常深刻的影响。如果有一天,我的事业可以达到某种程度,我就要为医疗事业做一点儿事。要牢牢记住,教育、医疗都是最重要的。从教育来讲,我认为自己也幸运,怎么样幸运呢?因为在那一段最困难的时期,我一路都是尽量求进步、尽量抢到多一点儿学问,到今天这么多年来,没有一天停过。甚至旅行,我还是带着要看的书。”
正是亲身体会到了贫苦的不易,所以李嘉诚在富有之后,更愿意拿出钱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财富,好让自己童年时的遗憾不在别人身上重复。
● 李嘉诚智慧
有一个关于李嘉诚的故事:一次在从口袋里取汽车钥匙时,李嘉诚不慎丢落一枚2元硬币。硬币滚到了汽车底下,李嘉诚当时想要弯腰去捡硬币。这时,在一旁站着值班的印度籍男子走了过来,为李嘉诚捡起了那枚2元的硬币,李嘉诚将硬币装回口袋后,给了那个印度男子100元钱作为酬谢。这件事情让很多人不解,认为李嘉诚吃了大亏,对此,李嘉诚的解释是:“若我不拾该2元,让它滚到坑渠,该2元便会在世上消失。而100元给了值班,值班便可将之用去。我觉得钱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费。”
李嘉诚是用这样的方式来为社会增加总净值的,自己损失一点儿并不算什么,能够让社会总净值增加,就是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一点点贡献。相反,如果因为吝惜自己的财产,而令社会总净值减少了,对自己来说也未必就是获利了。李嘉诚这种思维方式是站在国家富强的角度来思考的。
在一次采访中,李嘉诚这样说道:“我希望,财富的能力可以系统地发挥。我们要同心协力,积极、真心、决心,在这个世上撒播最好的种子,并肩建立一个较平等及富有同情心的社会,亦为经济、教育及医疗做出贡献;希望大家抱着慷慨宽容的胸怀,打造奉献的文化,实现我们人生最有意义的目标,为我们心爱的民族和人类创造繁荣和幸福。”
在英国有一个74岁的老人,他一无所有,穷困潦倒,但他却被媒体称为“当代英雄,”甚至被称为“圣人布洛克”。这个老人在美国生活了几十年,一直住在用1美元租来的一所废弃校舍里,睡在一块破旧的垫子上,唯一陪伴他的是十几年前被他收养的一只流浪狗。他和流浪狗吃的用的都是人们送来的。
这样一个老人却创办了“偏远地区医疗志愿团”(缩写为RAM),已经在全球十多个国家为数十万穷人提供了免费医疗服务。老人名叫布洛克,之所以要创立这样一个志愿团,是因为在他16岁随在政府任职的父亲去到南美北部巴西与圭亚那的交界处时,一次意外使他从马上摔了下来,需要马上就医的布洛克被同伴告知,离他们最近的一个医生,走路过去要26天时间。
幸运的布洛克挺过了那次意外事故。康复之后,他有了一个想法:要让偏远地区的穷人也可以免费看病。1985年,布洛克终于创办了RAM,RAM在全球多处地方救治了无数的病患。为了能够令RAM继续运作下去,布洛克一直努力。他自己过着最简朴的生活,为的就是让更多穷困地区的人接受好的治疗。这就是布洛克的故事,一个两手空空的人,凭着一腔的热情缔造了一个慈善的传奇。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有这样一个重要论点:“人以自利为出发点对社会的贡献,要比意图改善社会的人的贡献大。”这里提到的自利并不是自私自利的意思,而是指自己得到利益的同时,也要让别人得到利益,这样社会总净值必然会增加,国家自然富强。
将得到的利益共享,使社会均衡发展,这是李嘉诚投身公益事业的初衷。李嘉诚的境界是富国的境界,做公益事业已经不仅仅是一项义务,而是被李嘉诚当作了一种社会责任。就像给印度男子100元酬谢费一样,在生活中,李嘉诚也将慈善的精髓精神贯彻了下去,用自己的一己之力带动社会的进步。
慈善事业是一种投资,而不是代价
● 李嘉诚案例
这个社会是不公平的,作为一个企业家,李嘉诚认为首要的社会责任就是减弱这种不公平。他长期资助和投入资源,竭力去改变当今社会对贫穷的冷漠,希望能够唤醒全社会的爱心和关怀。李嘉诚投入的事情很多,肩上的公益事业有很多。李嘉诚并不认为这是一种负担,反而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像他一样,思考如何去帮助、改变那些不幸的人的悲惨命运。
“我们每一个不同的人,都要思考自己不同的助己助人的办法。”李嘉诚谈到最初做生意取得成功,有了些财富之后的想法:“1957年到1958年,那时刚赚了些钱,觉得好快乐。但那时我就开始想,是不是人生有钱就真的快乐?我也有些迷惘,也不肯定。没有钱会给人烦恼,但太有钱也会令人很迷惘,富足并非拥有,而是如何运用。”
生意越做越大的李嘉诚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份。他认为自己的商人身份只是其次,首要的身份是一个人。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自己就应当做一些令世界美好,不让人生虚度的事情。由此,李嘉诚开始了做公益慈善事业的道路。
慈善事业的完全公益性,令这份事业十分辛苦,投入很大,但收益却全无。不过,李嘉诚不在乎金钱上的流失。在他看来,能够帮助需要得到帮助的人,“为世界留下美好的种子,人生才不会白过。”
多年前,李嘉诚去中国西部贫困地区考察。在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石头寨中心小学举行的一个教育工程开幕式上宣布,他的基金会将捐资3亿元,支持中国西部地区的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
在开幕式上,李嘉诚对大家讲述了自己的一个梦:“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好梦。在我们祖国的土地上,辽阔的沙漠有良好的道路,干旱的地区有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各地的天然资源得到很大的发挥,人口密集的城市有舒适的生活环境,风和日丽,商业繁荣,来自不同民族的人一起和睦健康快乐地共处。”
李嘉诚一直在为自己的这个梦而不断努力着,希望早日看到梦想成真的一天。像李嘉诚这样的商人还有很多,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卡耐基将自己全部财产几乎都捐献了出去,用于兴办学校、兴建图书馆,还有的投入到了教育机构中。还有比尔?盖茨,他也不断捐献出自己的巨额财富,而且还承诺在自己去世后,只会留给自己孩子很少一部分财产,剩下的都会用于慈善事业。
● 李嘉诚智慧
“作为企业家,我们都知道寻找正确的资本投资的重要性,而社会资本像其他资产一样是可以量化的。社会资本包括同理心、同济心、信任与分享信念、社区参与、义务工作、社会网络及公民精神,等等。这些全属可量化和有效益的价值,是宏观与微观经济层面之间最重要的联系。同济心是人性最坦率及强而有力的内心表达,能建造、能强化、能增长及治疗和消除痛楚,我们都应乐于参与投资。”李嘉诚乐于参与慈善事业,认为很多事情不是不能去做,而是看个人的内心深处,有没有强烈的欲望去做。
对于慈善事业,李嘉诚是怀着虔诚、热忱的心去做的。他说道:“最要紧的就是内心世界,你会感到世界上有很多不幸的人,那么,你能力做得到的,这一生应该好好尽心尽力去做。你明明有多余10倍、100倍都不止的钱时,为什么不做这件事情?这使得一生有意义得多。我如果再有一生的话,我还是走这条路。社会要进步,离不开支持关怀。这方面,你可以带给很多的百姓幸福安乐。”
很多商人也同李嘉诚一样热心公益、热心慈善,其中陈光标就算一位。这个只有初中文化,却掌管着一家年营业收入高达9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陈光标靠收废品起家,发家致富之后,没有吝惜自己的财富,而是慷慨回赠社会。在汶川地震之后,他是第一个进入灾区进行救援的企业家。他组织企业的工程机械两小时内率先到达四川地震灾区,并亲身投入到灾区的抢救工作中去。
迄今为止,陈光标捐赠给灾区的物资已经超过了1亿元。不只为灾区捐款,陈光标在很多慈善项目上都有投入。他与李嘉诚一同荣膺2008年“中华慈善奖”的最高奖项—特别贡献奖。陈光标总是为慈善事业奋斗。他说:“我不打算上市,这是我这些年来的一贯想法,我提倡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这也是放心捐赠的底气所在。”
除了李嘉诚、陈光标这样内心拥有大财富的企业家,还有许许多多的企业家也是如此热心公益、积极投身慈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商海沉浮中挥斥方遒、攀登高峰。投身公益反倒能让人们更加相信他们的诚信,愿意与他们做生意,能够获得身心双重的财富增值。
李嘉诚是一个真正富裕的人。他拥有的不光是身外财富,内心财富更加丰厚。李嘉诚从做生意起,就一心投身公益事业,慈善的意义对他来说非常重大。李嘉诚的一生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丰富,更是心灵上的满足。
在别人无助时帮一下,是最有益的
● 李嘉诚案例
在一次演讲中,李嘉诚动情地说道:“这么多年下来,我和我的集团已经为慈善公益事业投资过百亿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放在医疗和教育上。我认为无论什么国家,什么政策,教育都是最重要的,能够令社会进步。而医疗是一种关怀。这个社会如果有进步、有关怀,是好的。如果一个社会有进步、有关怀,社会就非常和谐,也会很理想,充满关心和爱。人总有一天要离开这个世界,当你离开这个世界前的一段时间,如果能够快快乐乐地回想起,这一生虽然人家为我服务很多,但我也为人家服务不少,那么,你就会真真正正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