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我开口,你大概也不会送我吧!”
“现在才送,来不及了,一点诚意都没有。”
“这些花不是你自愿送的。”
总之,就是精神官能症作祟。不过,请注意!男人也会有精神官能症症状的表现。当我们得到渴慕已久的东西时,却突然不想要了,因为我们觉得,现在拥有这个东西,对我们根本于事无补。精神官能症让我们陷入无止境的欲求不满当中。我想要,可是又不想要:今天就是想吃肉,可是到了隔天,如果家里还有肉可以吃,精神官能症可能会告诉我,肉类会产生过多尿酸,是不健康的东西,这时候,身边的人听了我们的看法之后,当下一头雾水:“你是怎么了?昨天之前,你说你以前从来没吃过肉,现在有了肉,却说你想吃鱼。”没错,这就是精神官能症患者的矛盾情结!
精神官能症患者常耍弄的另一个花招,就是把第三者拉进对立的局面中。“你得替我出口气,因为他们欺负我。”就这样,单纯的双边对立变成了三角局面,第三人被迫出面捍卫我们,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把头埋进土里,不需要为了解决对立场面而伤脑筋。
另一类招数和说辞也很常见:“整件事情都是你的错。”“我丈夫让我过得很不幸福。”“我太太都不服侍我,她根本就瞧不起我。”“不管我说什么,我的孩子总是跟我作对。”“我这样好得很,应该改正的是他们。”就这样,千错万错,反正都是别人的错。精神官能症患者会想尽办法说服别人,事情会变成这样,错不在他,因此,他会要求大家接受现状,否则,应该做调整的也是别人,而不是他。
“这个世界总是亏待我。”“我也想改变,可是别人不让我这么做。”这是一再扮演受害者的人常说的典型句子。这些人经常脱口而出的说辞还有:“我没钱,可是你有,所以你必须帮我,这是你的义务。”他们非但不去想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还期望别人替他们摆平纷争。
精神官能症患者状况时好时坏,情绪始终起伏不定,而且,当你受他们感染而情绪不佳时,他们的心情倒是很快就平复了;接着,他们会一副好端端的样子问你:“你为什么摆一张臭脸啊?发生什么事啦?”
另一个精神官能症花招是跟人吵闹不休,抓着人家不放。他们毫不留情地道人长短,言辞极尽尖酸刻薄,任谁都不敢那样口无遮拦地说人坏话,但他们除外!
好了,碰到这种情况,如何才能避免这些人一再找你投诉另一个人的不是?
这些人一天到晚哀求协助,除了哭哭啼啼,什么事都不做!他们怨东怨西,自怨自艾,却任由一切自生自灭。事实上,那是因为他们不想放弃抱怨和耍赖得来的好处。碰到挫折时,我们通常会努力去改变现状,但如果我们应该改正的行为却能带来方便,想当然耳,我们将会一再重复使用同样的招数。
具有精神官能症特质的人只想听他们喜欢听的话,否则他们会这样发牢骚:“你很讨厌,你一定是不喜欢我。”无论如何,他们会想办法探测各路消息,但只接受他们认同的信息,平时经常与人争论,但从未设法脱离抱怨和挫败提供“好处”的恶性循环。
上述所有精神官能症相关的行为和手段,免不了会让我们有以下疑问:一个人时时刻刻想当“老大”的原因何在?因为渴望取得权力及对他人的控制权。为什么有些人会以自己的角色为手段,另一些人则利用自己的资源(家世、资产、金钱等)达到目的?无论他们采取的是哪一种手段,总之,这些人内心总隐藏着一份对周遭环境的支配欲和权力需求。
在这一类人当中,许多人自认怀才不遇,始终无法从事自己喜爱的理想工作,因此,他们会竭尽所能去重获失去的威权和操控能力,并借由他们的神经机能病征和举止取得控制权。自卑感是他们急于寻求权力的主因之一:没有任何事情比无能为力的感受更令人觉得卑贱(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因为他确定这个“我”并非他期望中的我,于是,渴望“成为第一”或“攀上巅峰的顶尖分子”就成了他用来掩饰深沉自卑感的蹩脚工具。由此可见,他们具备的并非所谓的“优越感”,因为那只是一种因自卑而产生的薄弱补偿罢了。对此,心理学大师培尔斯有精辟解说:
疯子说:“我就是富兰克林!”
精神官能症患者说:“我好想成为富兰克林。”
正常人说:“我是我,你是你。”
由此可见,假如你身边经常有这类人,务必和他们保持距离,切勿随之起舞。这些人应该学习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精神官能症患者有必要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寻求成长和进步。因此,有必要订定规范以限制他们的行为,并设定一些准则,借此协助他们去发现并了解,其实他自己就具备了掌握自己人生的能力。
在自我否定之前,抢先开创幸福
千万别卷入任何人的戏局,你应当活出你自己的人生,按照你自己订定的规范过日子。保持睿智清明,严拒各种操弄手段及刻意束缚、限制且依赖你的所有行为。善用你的智慧,扭转所有让你难过的处境。精神官能症将我们监禁在牢笼里,迫使我们卷入他人的游戏,然而,你应该自有定见,当你有能力和本事拒绝去玩别人那套游戏时,你将取得更大的收获,达成更大的目标。
鼓励自己去过不戴面具的生活,别再自欺欺人,你不但能够应付所有的计划,甚至能够一一实现。有时候,任何计划都无法让你满足时,你若没有及时提出新挑战,别人将会趁机牵制你的人生!
每当你说“我不能……”时,你就是在替自己画下心理界限,借此阻挡自己去争取前方的幸福。你替自己划定的每一道界限外,总有个幸福在等着你,每当你说“我不能……”时,幸福就这样被错过了。你不能总是被动地期望,积极主动的人会在未来尚未到达前抢先开创。
《牧师之书》有言:“苍穹之下,万物有时。生有时,死有时。”一切皆有其适当时机:
关于生产性的活动:适时耕种,才能适时收成;适时宰杀病畜,才能及时稳定疫情;适时摧毁,方得建造的时机。
关于情绪:适时哭泣,适时欢笑;适时哀伤,适时喜乐。
关于人际关系:适时疏远,适时亲近;拥抱有时,别离亦有时。
关于资产:适时争取,适时放弃;保留有时,放手亦有时。
关于精神生活:撕裂有时,修补亦有时;适时缄默,适时与上帝交谈;适时爱人,适时憎恨邪恶;战争有时,和平亦有时。
儿戏有时,诚心投入生活亦有时。
今天,为伟大梦想而活的时候到了,渴望更美好梦想的时刻也到了。激励自己,准备接受改变。别人的精神官能症无法改变,但是你的却可以,而且,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
切勿自吹自擂,应由他人夸赞。
《箴言》
有些人一天到晚来来去去,其实哪里都去不了。
西班牙诗人安东尼奥·马恰多
有仇报仇的人,层次和敌人相同;选择原谅的人,却展现了超越对方的气度。
英国哲学家培根
没有人了不起到能不经同意而统驭他人。
林肯
善待他人,他人亦将如此回报。
《路加福音》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