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3600000058

第58章 支遁(1)

《高僧传》卷四《义解一·晋剡沃洲山支遁》:

支遁,字道林,本姓关氏,陈留人,或云河东林虑人。幼有神理,聪明秀彻。初至京师,太原王濛甚重之,曰:“造微之功,不减辅嗣。”陈郡殷融尝与卫玠交,谓其神情俊彻,后进莫有继之者。及见遁,叹息以为重见若人。家世事佛,早悟非常之理。隐居余杭山,深思《道行》之品,委曲《慧印》之经。卓焉独拔,得自天心。年二十五出家,每至讲肆,善标宗会,而章句或有所遗,时为守文者所陋。谢安闻而善之,曰:“此乃九方堙之相马也,略其玄黄,而取其骏逸。”王洽、刘恢、殷浩、许询、郄超、孙绰、桓彦表、王敬仁、何次道、王文度、谢长遐、袁彦伯等,并一代名流,皆著尘外之狎。

遁尝在白马寺与刘系之等谈《庄子·逍遥篇》,云:“各适性以为逍遥。”遁曰:“不然,夫桀跖以残害为性,若适性为得者,彼亦逍遥矣。”于是退而注《逍遥篇》。群儒旧学,莫不叹服。后还吴,立支山寺,晚欲入剡。谢安为吴兴,与遁书曰:“思君日积,计辰倾迟,知欲还剡自治,甚以怅然。人生如寄耳,顷风流得意之事,殆为都尽。终日戚戚,触事惆怅,唯迟君来,以晤言消之,一日当千载耳。此多山县,闲静,差可养疾,事不异剡,而医药不同,必思此缘,副其积想也。”王羲之时在会稽,素闻遁名,未之信,谓人曰:“一往之气,何足言。”后遁既还剡,经由于郡,王故诣遁,观其风力。既至,王谓遁曰:“《逍遥篇》可得闻乎?”遁乃作数千言,标揭新理,才藻惊绝。王遂披衿解带,流连不能已。仍请住灵嘉寺,意存相近。

俄又投迹剡山,于沃洲小岭立寺行道,僧众百余,常随禀学。时或有堕者,遁乃著《座右铭》以勖之。曰:“勤之勤之,至道非弥。奚为淹滞,弱丧神奇。茫茫三界,眇眇长羁。烦劳外凑,冥心内驰。殉赴钦渴,缅邈忘疲。人生一世,涓若露垂。我身非我,云云谁施。达人怀德,知安必危。寂寥清举,濯累禅池。谨守明禁,雅玩守规。绥心神道,抗志无为。寮朗三蔽,融冶六疵。空同五阴,豁虚四支。非指喻指,绝而莫离。妙觉既陈,又玄其知。婉转平任,与物推移。过此以往,勿思勿议。敦之觉父,志在婴儿。”时论以遁才堪经赞,而洁己拔俗,有违兼济之道,遁乃作《释矇论》。

晚移石城山,又立栖光寺。宴坐山门,游心禅苑,木餐涧饮,浪志无生。乃注《安般》、《四禅》诸经及《即色游玄论》、《圣不辩知论》、《道行旨归》、《学道诫》等。追踪马鸣,蹑影龙树,义应法本,不违实相。晚出山阴,讲《维摩经》,遁为法师,许询为都讲,遁通一义,众人咸谓询无以厝难,询设一难,亦谓遁不复能通,如此至竟两家不竭。凡在听者,咸谓审得遁旨,迴令自说,得两三反便乱。

至晋哀帝即位,频遣两使,征请出都,止东安寺,讲《道行波若》,白黑钦崇,朝野悦服。太原王濛,宿构精理,撰其才词,往诣遁,作数百语,自谓遁莫能抗。遁乃徐曰:“贫道与君别来多年,君语了不长进。”濛惭而退焉。乃叹曰:“实缁钵之王、何也。”郄超问谢安:“林公谈何如嵇中散?”安曰:“嵇努力裁得去耳。”又问:“何如殷浩?”安曰:“亹亹论辩,恐殷制支,超拔直上渊源,浩实有惭德。”郄超后与亲友书云:“林法师神理所通,玄拔独悟。实数百年来,绍明大法,令真理不绝,一人而已。”

遁淹留京师,涉将三载,乃还东山。上书告辞曰:“遁顿首言:敢以不才,希风世表。未能鞭后,用愆灵化。盖沙门之义,法出佛圣,彫纯反朴,绝欲归宗。游虚玄之肆,守内圣之则,佩五戒之贞,毗外王之化。谐无声之乐,以自得为和,笃慈爱之孝,蠕动无伤。衔抚恤之哀,永悼不仁,秉未兆之顺,远防宿命;挹无位之节,履亢不悔。是以哲王御南面之重,莫不钦其风尚,安其逸轨,探其顺心,略其形敬,故令历代弥新矣。陛下天钟圣德,雅尚不倦。道游灵模,日昃忘御,可谓钟鼓晨极,声振天下。清风既邵,莫不幸甚。上愿陛下,齐龄二仪,弘敷至化。去陈信之妖诬,寻丘祷之弘议,绝小途之致泥,奋宏辔于夷路。若然者,太山不淫季氏之旅,得一以成灵;王者非圆丘而不禋,得一以永贞。若使贞灵各一,人神相忘,君君而下无亲举,神神而咒不加灵,玄德交被,民荷冥佑。恢恢六合,成吉祥之宅;洋洋大晋,为元亨之宇。常无为而万物归宗,执大象而天下自往,国典刑杀,则有司存焉。若生而非惠,则赏者自得;戮而非怒,则罚者自刑。弘公器以厌神意,提铨衡以极冥量。所谓天何言哉,四时行焉。贫道野逸东山,与世异荣,菜蔬长阜,漱流清壑,繿缕毕世,绝窥皇阶。不悟乾光曲曜,猥被蓬荜,频奉明诏,使诣上京,进退惟谷,不知所措。自到天道,屡蒙引见,优以宾礼,策以微言。每愧才不拔滞,理无拘新,不足对扬玄模,允塞视听,踧踖侍人,流汗位席。曩四翁赴汉,干木蕃魏,皆出处有时,默语适会。今翻非昔人,动静乖衷,游魂禁省,鼓言帝侧,将困非据,何能有为!且岁月僶俛,感若斯之叹,况复同志索居,综习辽落,延首东顾,孰能无怀。上愿陛下,时蒙放遣,归之林薄,以鸟养鸟,所荷为优。谨露板以闻,申其愚管,裹粮望路,伏待慈诏。”诏即许焉,资给发遣,事事丰厚,一时名流,并饯离于征虏。蔡子叔前至,近遁而坐,谢安石后至,值蔡暂起,谢便移就其处。蔡还,合褥举谢掷地,谢不以介意。其为时贤所慕如此。

既而收迹剡山,毕命林泽。人尝有遗遁马者,遁爱而养之,时或有讥之者,遁曰:“爱其神骏,聊复畜耳。”后有饷鹤者,遁谓鹤曰:“尔冲天之物,宁为耳目之玩乎?”遂放之。遁幼时,尝与师共论物类,谓鸡卵生用,未足为杀,师不能屈。师寻亡,忽见形,投卵于地,壳破雏行,顷之俱灭,遁乃感悟,由是蔬食终身。

遁先经余姚坞山中住,至于明辰犹还坞中。或问其意,答云:“谢安在昔数来见,辄移旬日,今触情举目,莫不兴想。”后病甚,移还坞中,以晋太和元年闰四月四日终于所住,春秋五十有三。即窆于坞中,厥冢存焉。或云终剡,未详。郄超为之序传,袁宏为之铭赞,周昙宝为之作诔。孙绰《道贤论》以遁方向子期,论云:“支遁、向秀雅好《庄》《老》。二子异时,风好玄同矣。”又《喻道论》云:“支道林者,识清体顺,而不对于物。玄道冲济,与神情同任。此远流之所以归宗,悠悠者所以未悟也。”后高士戴逵行经遁墓,乃叹曰:“德音未远,而拱木已繁,冀神理绵绵,不与气运俱尽耳。”遁有同学法虔精理入神,先遁亡,遁叹曰:“昔匠石废斤于郢人,牙生辍弦于钟子,推己求人,良不虚矣。宝契既潜,发言莫赏,中心蕴结,余其亡矣。”乃著《切悟章》,临亡成之,落笔而卒。凡遁所著文翰,集有十卷,盛行于世。时东土复有竺法仰者,慧解致闻,为王坦之所重。亡后犹见形诣王,勖以行业焉。

(159—164页)《高僧传》卷四《义解一·晋剡东仰山竺法潜》:

(竺法)潜虽复从运东西,而素怀不乐,乃启还剡之仰山,遂其先志,于是逍遥林阜,以毕余年。支遁遣使求买仰山之侧沃洲小岭,欲为幽栖之处,潜答云:“欲来辄给,岂闻巢、由买山而隐。”遁后与高丽道人书云:“上座竺法深,中州刘公之弟子。体德贞峙,道俗纶综。往在京邑,维持法网,内外具瞻,弘道之匠也。”

(157页)《世说·言语》第63则:

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支曰:“贫道重其神骏。”(《高逸沙门传》曰:支遁字道林,河内林虑人,或曰陈留人,本姓关氏。少而任心独往,风期高亮,家世奉法。尝与余杭山沉思道行,泠然独畅。年二十五始释形入道。年五十三终于洛阳。)

(122页)《世说新语·言语》第76则:

支公好鹤,住剡东岇山。有人遗其只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136页)《世说新语·文学》第25则:

褚季野语孙安国云:“北人学问,渊综广博。”孙答曰:“南人学问,清通简要。”支道林闻之曰:“圣贤固所忘言。自中人以还,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216页)《世说新语·文学》第30则:

有北来道人好才理,与林公相遇于瓦官寺,讲《小品》。于时竺法深、孙兴公悉共听。此道人语,屡设疑难,林公辩答清析,辞气俱爽。此道人每辄摧屈。孙问深公:“上人当是逆风家,向来何以都不言?”深公笑而不答。林公曰:“白旃檀非不馥,焉能逆风?”深公得此义,夷然不屑。

(218页)《世说新语·文学》第32则:

《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向子期、郭子玄《逍遥义》曰:“夫大鹏之上九万,尺鷃之起榆枋,小大虽差,各任其性。苟当其分,逍遥一也。然物之芸芸,同资有待,得其所待,然后逍遥耳。唯圣人与物冥而循大变,为能无待而常通,岂独自通而已。又从有待者不失其所待,不失,则同于大通矣。”支氏《逍遥论》曰:“夫逍遥者,明至人之心也。庄生建言大道,而寄指鹏、鷃。鹏以营生之路旷,故失适于体外;鷃以在近而笑远,有矜伐于心内。至人乘天正而高兴,游无穷于放浪,物物而不物于物,则遥然不我得,玄感不为,不疾而速,则逍然靡不适。此所以为逍遥也。若夫有欲当其所足,足于所足,快然有似天真。犹饥者一饱,渴者一盈,岂忘烝尝于糗粮,绝觞爵于醪醴哉?苟非至足,岂所以逍遥乎?”此向、郭之《注》所未尽。)

(220页)《世说新语·文学》第35则:

支道林造《即色论》,论成,示王中郎,中郎都无言。支曰:“默而识之乎?”王曰:“既无文殊,谁能见赏?”(《支道林集·妙观章》云:“夫色之性也,不自有色。色不自有,虽色而空。故曰色即为空,色复异空。”)

(222页)《世说新语·文学》第36则:

王逸少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王本自有一往隽气,殊自轻之。后孙与支共载往王许,王都领域,不与交言。须臾支退,后正值王当行,车已在门。支语王曰:“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因论《庄子·逍遥游》。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223页)《世说新语·文学》第40则:

支道林、许掾诸人共在会稽王斋头。支为法师,许为都讲。支通一义,四坐莫不厌心。许送一难,众人莫不抃舞。但共嗟咏二家之美,不辩其理之所在。

同类推荐
  • 孟子的智慧

    孟子的智慧

    《孟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儒家经典。《孟子》原文七篇并无上下之分,亦无章次之别。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怀着治国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自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仁义,宣传德治,同情民苦,抨击暴政,志在匡世救民,兼济天下,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思想家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孟子》一书的总体特色是感情充沛,气势奔放。他激荡着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又言辞犀利,呈现出凌铄一切之势。
  • 创造进化论

    创造进化论

    本书是柏格森的代表作,书中提出和论证了“生命冲动”的理论和直觉主义方法论,并对之前的进化论哲学体系进行了批判。全书主要内容包括:“生命的进化:机械论与目的论”、“生命进化的不同方向——呆滞、智力、本能”、“论生命的意义:自然秩序与智力形式”等。
  • 庄子诠言

    庄子诠言

    本书分为“庄子总论”、“道与德”、“天与人”、“物与我”、“群与己”、“神与形”和“结论”等七章,论述了庄子关于个人自力与外在关联的哲学思辨。
  • 道家哲学智慧

    道家哲学智慧

    在战国时代,儒墨并称“显学”。韩非说:“世之显学,儒墨也”。道家是隐者之学,故不在显学之列,而其理论之湛深,思想之缜密,实超过了儒墨两家。孔子罕言天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孟子虽说过“圣人之于天道也”,但也未多讲天道。道家老子不但谈论天道,而且提出“先天地生”的永恒性绝对性的“道”。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总结了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成就,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老子则揭示了有史以来文化的流弊,对于文化发展提出批评意见。儒家虽反对苛政,而肯定区分贵贱上下的等级制度。墨家虽然宣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而仍承认贵贱之分,以“贵不傲贱”为理想。
  •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阐释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阐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人类思维水平发展的龙头代表,明确指出了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在哲学体系中的客观地位。这是建立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根基,也是掌握辩证方法的控制原点。
热门推荐
  • 傲慢公主养成记

    傲慢公主养成记

    曾经的我是一位别人羡慕的小公主,如今的我却是一位未婚先孕的单身妈妈……
  • 太上修真体元妙道经

    太上修真体元妙道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凯丽的简单人生

    凯丽的简单人生

    真实,励志,天真,坚强的凯丽,出生在普通家庭,是家里的老大,有责任体爸妈担起家庭重担。看她怎么一步一步在这个社会生存。
  • 超级抽奖系统

    超级抽奖系统

    无意间得到一台老虎机,第一次抽奖,竟然就抽中了一个妹子,却没想到……
  • 道教简史

    道教简史

    本书分十四章,以时间为序,介绍了道教出现的基础和背景,探讨了从汉至清道教的发展变化及各时期的特点,简明扼要地勾勒了中国道教的发展历史,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其中,作者对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道教起源等诸多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资料详尽,有理有据,极具说服力。
  • 绝世杀手妃:傻王逼婚

    绝世杀手妃:傻王逼婚

    她,二十一世纪的冷血杀手。一朝穿越遇上了他,他是臭名远昭的傻子王爷,一张圣旨,把他俩联系到了一起。她微微一笑:“喂!那边那个傻王爷,别装了,瞧你那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他睁着眼睛傻傻地说:“媳妇儿,别打扰我,我在做梦!”她翻了个白眼:有睁着眼睛睡觉的人吗?她揪着他的耳朵:“梦醒了,该去搬砖了!”
  • 半夏锦年之复仇归来

    半夏锦年之复仇归来

    她冷酷,她温柔,她可爱,当他们遇见他们会发生什么?
  • 山海经之寻仙传

    山海经之寻仙传

    日月更迭,斗转星移,岁万载,尘世间人鬼甚嚣,不平,言:吾等皆女娲所造,为何独仙者居于天上,不生不死而吾等却要饱受轮回之苦。天界日久,亦有沉沦者,枉为仙,仙言:人间若有德善之人,亦可成仙。故此,天界欲寻凡仙而凡人亦欲成仙,便要历经劫难,得道成仙,此为寻仙。
  • 城中秋枫

    城中秋枫

    你要相信,我在你身边的时候,我真的用了我最深重的心意再深重的心意还是敌不过背叛,宁愿孤独终老也不愿与你相认。
  • 画骨香

    画骨香

    她是书中衬托女主光辉形象的炮灰,死都死的不明不白。万万没想到,穿越而来就成了这个炮灰,还直接一尸两命魂归天外!渣男害她成了厉鬼,亲妹占了她的位置,未出生的孩子只有怨气消散才能转世投胎。为了亲子,也为了自己,她用灵魂向万鬼之王换来画皮一张,用鬼魅之身重入人间,只待复仇之后重入轮回……咦,鬼王大人,你拽着我干什么?我不想和你成亲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