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3000000025

第25章 作为“经略”的“修好”(5)

3中国方面如何应对日本要求签订条约的不同意见:英翰与李鸿章、曾国藩对于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之事,当时清朝内部有不同的意见。这种意见的不同,主要源于对日本以及当时国际形势的不同认识。反对意见以安徽巡抚英翰英翰(1828—1876),为清满洲正红旗人,字西林,道光进士。历任知县、同知等职。同治二年(1863)攻陷捻军驻地,俘获捻军领袖张乐行,升为知府。三年攻太平军陈得才部,招降马融和,升安徽按察使、布政使。五年擢巡抚,率部镇压捻军,加太子少保。十三年升两广总督,捕杀太平天国辅王杨辅清。光绪二年(1876)任乌鲁木齐都统,不久病死。(据郑天挺等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音序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第3292页。)为主,认为日本是中国的“臣服之邦”,当时正值“天津教案”发生,英、美、法等七国联合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并集结军舰示威,清政府派曾国藩、李鸿章到天津“查办”此事,以赔款修建教堂、派崇厚赴法国道歉等结案。英翰认为日本乃乘隙而来,心怀叵测。而且中国曾为倭患所苦,如果允许其通商,“一经纵入腹地,是于英法之外又添一大患,不可不深思而远虑也”。如果“曲允所请,恐以后臣服诸国,皆欲援例以求,接踵而至,实于大局有碍”。1870年闰10月,英翰奏稿曰:天津洋案一起,即有日本通商之请。日本向来为臣服朝贡之国,非如英法各国,曾经明定条约者比。今乘我之隙而忽来尝试,其心实不可问。中国所以应之者,关系极大,不可轻视。盖日本即倭国也。有明二百年以市舶受倭之患,不减于今日之英法。一经纵入腹地,是于英法之外又添一大患,不可不深思而远虑也。且海外尚未通商之国,如日本者指不胜屈。其蓄谋未发,全视中国此举为轻重。皆应之,则纷至沓来,应接不暇。一有不应,则积弱已形、兵端方始。自来两害相形,则取其轻。与其将就一时,而遗无穷之患,不如明示大义,以绝非礼之求。奴才愚见,似宜明告彼国,以英法各国之通商,为条约所准。日本之通商,为臣服所无。条约所载,照章通行。臣服之邦,不得率请。叛服悉听其自然,中国不受其恫吓。即为彼代计,英法各国之合纵易,而日本一国之动众难。以理相折,或可阻遏其气,亦不至遽有称兵之事。倘寻目前之计,曲允所请,恐以后臣服诸国,皆欲援例以求,接踵而至,实于大局有碍。奴才前接外洋密探,安南国现买花旗国兵船十余只,打造跑位,添兵演战,其阴谋诡计,必有蓄而思逞之一日。若不早为限制,将来所虑恐更有甚于此。奴才非敢以忧危之辞,上耸听闻,惟事关全局,不敢不先为密陈,使奴才言之不验,诚为时势之大幸。然智者防患未然,伏望圣谟广运,先事图维,以弥后患,天下幸甚。[清]文庆等纂辑:《筹办夷务始末同治》卷七九,第7—8页。《筹办夷务始末》第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2008年,第177—178页。闰10月26日,英翰的奏稿转到李鸿章手上,对此李鸿章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与英翰的意见不同,他认为日本并没有乘人之危的意思,反而认为日本“安心向化”。而且表示日本此时来要求立约,是援西洋各国之例而来,并非不合情理。同时也否认了日本为中国属国的说法,明确指出日本“向非中土属国,本与朝鲜琉球越南臣服者不同”。他强调日本外交对中国的重要性,提出“日本近在肘腋,永为中土之患”。认为“笼络之或为我用,拒绝之则必为我仇”。因此主张积极开展与日本的外交关系。他上奏说:光绪帝1892为李鸿章七十寿辰颁赐的御书匾额,臣伏查日本古倭奴国,在东洋诸岛中,夙称强大,距苏浙闽界,均不过数日程。元世祖以后,与中国不通朝贡。终明之世,倭患甚长,东南各省,屡遭蹂躏。史称倭性桀黠,初由中土禁绝互市。明世宗时,尽撤浙江市舶提举司,又不置巡抚者四年。滨海奸人得操其利,勾结导引,倭寇遂剧。自国初朝鲜内附,声威震詟,倭人固不敢越朝鲜而窥犯北边,亦从未勾内奸而侵掠东南,实缘制驭得宜,畏怀已久,顺治至嘉道年间,常与通市。江浙设官商额船,每岁赴日本办铜数百万斤。咸丰以后,粤匪踞扰,此事遂废。然苏浙闽商民往日本长崎岛贸迁寄居者,络绎不绝。日本商人游历中土亦多。庚申辛酉后,苏浙糜烂,西人胁迫,日本不于此时乘机内寇,又未乘危要求立约,亦可见其安心向化矣。今彼见泰西各国,业与中国立约通商,该国已与泰西各国立约通商,援例而来,似系情理所有之事。该国向非中土属国,本与朝鲜琉球越南臣服者不同。若拒之太甚,势必因泰西各国介绍固请,彼时再准立约,使彼永结党援,在我更为失计。自不如就其纳款之时,推诚相待,俯允立约,以示羁縻。前该委员柳原前光等来谒,每称西人强逼该国通商,心怀不服,而力难独抗,欲与中国通好,以冀同心协力。又华人在该国经商者,西国领事每欲代管,必须互定条约,自为钤束等语,无论是否真心,立言亦似得体。复呈交前通商大臣成林议约底稿一本,大意总欲比照西国立约成例办理。明春该国使臣前来,自须有一番辩论。惟既允议约在先,断难拒绝于后,计惟与承办议约之员,届时相机妥议章程,请旨定夺。似未便豫立限制,致有滞碍。据臣愚见,中外既定和约,均宜各派官员往驻该国,庶消息易通,势力均敌。若有来无往,听凭该国使臣簸弄胁制,究非长策。近年奉诏叠次派员往泰西各邦通好,业与从前隔阂情形小异。惟华人往西国者绝少,中国暂未便派员久驻。日本近在肘腋,永为中土之患。闻该国自与西人定约,广购机器兵船,仿制枪炮铁路,又派人往西国学习各样技业,其志固欲自强以御侮,究之距中国近而西国远,笼络之或为我用,拒绝之则必为我仇。将来与之定议后,似宜由南洋通商大臣就近遴委妥员,带同江浙熟悉东洋情形之人,往驻该国京师,或长崎岛,管束我国商民,藉以侦探彼族动静,而设法联络牵制之。可冀消弭后患,永远相安。是否有当,伏祈饬下总理衙门复议施行。[清]文庆等纂辑:《筹办夷务始末同治》卷七九,第47—48页。《筹办夷务始末》第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2008年,第197—198页。上述李鸿章的意见与曾国藩基本相同,曾国藩在看到英翰的奏稿之后,发表意见如下:自道光二十二年间,与洋人立约议抚,皆因战守无功,隐忍息事。厥后屡次换约,亦多在兵戎扰攘之际。左执干戈,右陈盘敦,一语不合,动虞决裂,故所定条约间有未能熟思审处者。日本国二百年来,与我中国无纤芥之嫌,今见泰西各国皆与中国立约通商,援例而来请,叩关而陈辞,其理甚顺,其意无他。若我拒之太甚,无论彼或转求泰西各国介绍固请,势难终却。即使外国前后参观,疑我中国交际之道,逆而胁之,则易于求成,顺而求之,则难于修好,亦殊非圣朝怀柔远方之本意。同治元年,始有日本官员,以商船抵沪,凭荷兰国商人报关进口。其后叠次来沪,中国随宜拒却,始而准售货完税,仍不得在上海买带回货;继而准其在上海一口贸易居住,仍不准驶入长江别口;又继而允其前来传习学术,仍不允验收其船照印信。拒之亦久矣。今既令其特派大员,到时再与妥议条约,岂可再加拒绝?英翰杜绝之说,盖未能合众国而统筹、计前后而酌复也。至于明定章程,期于相安,则条约所载,不外体制与税务两端。以元世祖之强,兴师十万以伐日本,片帆不返。明世倭患,蹂躏东南,几无完土,卒未闻有以创之。彼国习闻前代故事,本无畏慑中土之心,又与我素称邻邦,迥非朝鲜、琉球、越南臣属之国可比。其自居邻敌比肩之礼,欲仿英法诸国之例,自在意中。闻日本物产丰饶,百货价贱,与中国各省不过数日水程。立约之后,彼国市舶,必将络绎前来。中国贾帆,亦必联翩东渡。不似泰西诸国,洋商来而华商不往。华人往者既多,似须仿照领事之例,中国派员驻扎日本,约束内地商民,并设立会讯局,办华洋争讼案件。彼所呈处约中,有严禁传教、严禁鸦片二条,中国犯者,即由中国驻洋之员惩办,或解回本省审办,免致受彼讥讽,相形见绌。其税则轻重,想亦必照泰西诸国之例。日本自诩为强大之邦、同文之国,若不以泰西诸国之例待之,彼将谓厚滕薄薛,积疑生衅。臣愚以为悉仿泰西之例,亦无不可。但条约中不可载明比照泰西各国总例办理等语,尤不可载后有恩渥利益施于各国者一体均沾等语。逐条而备载,每国而详书,有何不可?何必为此简括含混之词?坚彼之党,而紊我之章,总之中国之处外洋,礼数不妨谦逊,而条理必极分明。练兵以图自强,而初无扬威域外之志。收税略从彼俗,而亦无笼取大利之心。果其百度修明,西洋东洋一体优待,用威用德,随时制宜,使外国知圣朝驭远,一秉大公,则万国皆亮其诚,何独日本永远相安哉![清]文庆等纂辑:《筹办夷务始末同治》卷八,第10—11页。《筹办夷务始末》第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2008年,第208—209页。由此可见,曾国藩则在对日问题上,更加显得宽大和包容。他指出日本对中国本来就没有畏慑之心,也不是什么臣属之国。因为日本物产丰富,与日本通商,对中国也有利。甚至认为与日本通商,以西洋各国之例待之亦无妨,只是不要在将此意思写进条约之中。曾国藩强调练兵自强的重要性,“果其百度修明,西洋东洋一体优待,用威用德,随时制宜”。只有自强,才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掌握主动权。

4中日双方在条约签订过程中的交涉及其条约解释的相关问题

1871年2月25日,李鸿章在《复应敏斋廉访》函稿中论及中方条约准备及将与日方交涉情况。他这样写道:昨奉二月初四日手书,并抄曾议日本通商规条、东洋与西国条约各一册,敬承一一。陈子敬于外间情形本不堪熟,前拟备稿大致已具,仍不免疏漏之处。兹得执事与朗轩兄旁搜博采、斟酌损益,足为临时辨论之资,已嘱子敬复加核订。税务章程,另立条目,自更周妥。日来已有成书否?望督同沪上诸友,细意参稽,务于防弊之中仍寓两便之道,斯不至大费唇舌。去秋,日本委员面称该国使臣今年三月必来,弟嘱其过沪请示,彼即坚却,谓顺风可直抵津沽,不定绕由上海。其人貌似驯谨,中多狡黠。尊处既觅得熟悉情形兼通语言之人,奉旨后即设法招致,并酌择明干晓事委员,探知该使臣过沪,或结伴航海偕来,或另乘轮船北上,庶不致误。江户大员被杀,该国似有内患。顷美国镂公使由津赴沪,将往日本、高丽,据称日本前有信至,必派人来中国议约,似决不肯愆期。侯相函云:转商阁下可与东使偕行,计恩竹樵,日内履任,交卸亦不远也。来稿抄寄总署英美诸约,翻出文义,不知有无讹舛。较之东人前呈奥国条约,颇有异同。看其收税法则,比中国新关差强。彼来我往,恐各照旧章,难以骤改耳。《李鸿章全集》(李文忠公朋僚函稿卷一一)第五册,海南出版社,第2589页。李鸿章等为签订《中日修好条规》可以说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并且对日方的情况也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其所言“于防弊之中仍寓两便之道”的方针,表明他在处理中日关系尚既考虑到原则性又不乏灵活性。

日本方面,1871年4月25日,已经被决定作为赴中国的钦差大臣的伊达宗城(1818—1892),就“遣清使节的资格”致函太政官辨官,说:“根据各国常规,一等使臣系代君行事,受以君礼款待,一如其君之亲临,即可以与他国之君面议。如此一等使臣之仪只有在君主之国或民主之大国方可,各国虽甚为重视,但清国之仪顽固,疏于宇内之通例,其皇帝见外国公使之事极为少有。如果我们过于郑重,反而关系到我们的国威,因此如果定为二等使臣,可以拜领圣上的信凭而与清帝之钦差大臣议事,这样比较妥当。”两天之后,明治政府太政官下达辞令,任命大藏卿伊达宗城为派遣赴清全权钦差大臣,如果万一伊达钦差大臣有何疾病等情况,其全权之仪由副使外务权大丞柳原前光代理,此外还有副使外务权大丞津田真道、随员文书权正郑永宁等十余人以及仆从约二十人。4月30日,柳原前光、津田真道将和汉两种文本的《日本国清国邻交贸易和约章程》、《通商章程条约》、《税则》、《长江诸港通商一体章程》共八册提交太政官辨官。5月15日,举行了遣使仪式并赐给钦差大臣一行致清国皇帝的国书。其汉译国书如下:大日本国天皇敬白,大清国皇帝。方今环宇之间交际日盛,我邦既与泰西诸国通信往来,况邻近如贵国,固宜修亲善之礼也。而未有通使币、结和好,深以为憾。乃特派钦差大臣从二位行大藏卿藤原朝臣宗城以遣贵国,而达诚信,因委以全权,便宜行事。冀贵国思交谊、笃邻好,即派全权大臣,会同酌议,订立条约,两国蒙庆,永久弗渝。乃具名玺敬白。伏祈皇帝康宁万福。

同类推荐
  • 马上开讲:亲历中国体育电视30年

    马上开讲:亲历中国体育电视30年

    这是一本没有多少故事的回忆录,其中大多是历史记载,我将它看作电视系的教学辅导读物。当然,如果读者对于中国的体育电视以及与其有关的历史有兴趣,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些阅读的乐趣。
  • 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策略研究

    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策略研究

    政府与新闻传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成为政府“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运用传媒提高政府部门执政形象、引导舆论的“新闻执政”理念不仅是西方现代政府的共识,同时也是我国各级政府努力的方向。本书介绍了境外主流媒体、驻华新闻机构及其涉华报道的主要特点,在分析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的各种策略。适读对象:各级政府对外宣传管理人员,国际关系、新闻传播等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及广大师生。
  •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中国的现实”即中国成长道路上的种种坎坷和怪现象。“超现实”即中国今后发展方向和如何实现改革。这是一本时政普及读物,核心为点评当今各色社会问题,专注于点评当代中国各色现象与事件,也有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解读。“把历史作为现实参考”的著名近代史专家雷颐,通过通俗的讲解、评论、分析,使读者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使政府改革的努力与期望落空,什么样的力量使某些事件像轮回一般在中国历史上反复演出。
  • 谁来为教育买单

    谁来为教育买单

    在古代中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相信,这是改变自身和家族命运的不二法门。殿试试卷一页。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考试之后,中国人真的养成了“考试情结”? 改革开放之后恢复高考,现在的教育制度深受科举的影响,从而扼杀了教育的内在精神,教育的目的本来是培养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个体,但现在教育的精神都被异化,人人都变成考试人。我们似乎看到这样的身影,清朝状元翁同龢秉烛夜读,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在嘶声呐喊……
  • 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热门推荐
  • 高冷校花的恋爱法则

    高冷校花的恋爱法则

    【新书签订契约:恶魔校草求扑倒已经发布,各位多多捧场】【剧情超乎常理,结局不是一对一的结局,各位小伙伴要谨慎入坑】高冷,腹黑,霸道是她的代名词,当她遇到他们那一刻开始,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温柔似水如他,高傲冷漠如他,她是正面大胆回应还是落荒而逃?敬请期待高冷校花的恋爱法则。
  • 剩女向前冲

    剩女向前冲

    “你就是个废物!”“废物又咋了?废物也有男神追,不是一个,还是俩!”“他们是眼瞎了!”“眼瞎?一个是一国之君,一个是一国的顶梁柱,大将军,他们眼会瞎?”“你这是踩狗屎了!”“踩狗屎又咋了?你想踩还踩不着!”==========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梦心慈
  • 邪恶王冠

    邪恶王冠

    这是一场善良与邪恶的强烈碰撞!邪阴教首席大弟子邪伢来到都市,经过一步步的成长,最终以王者之名,称霸世界!凡是他的朋友都活在天堂,凡是他的敌人都活在地狱。诙谐幽默的故事!热血沸腾的斗争!荡气回肠的传奇!
  • 僵尸出山

    僵尸出山

    绝阴开,僵尸现,僵尸出山,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 管理者每天读点《论语》(论语管理日志)

    管理者每天读点《论语》(论语管理日志)

    本书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儒家至高无上的经典。宋代宰相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对其高度赞赏。本书系统、全面地对《论语》的文本进行了梳理并作出了管理学的解读,涉及决策、组织、领层、控制,以及沟通、协调、用人、团队建设等企业管理问题,使读者能从中领悟管理工作中那些非凡的东方智慧。本书内容全面,体例新颖,以精干务实的日志形式把管理精华融入读者每天的生活当中,选择精妙的“论语箴言”、具体的“案例引导”并辅以高度概括的“管理智慧”和操作性极强的“行动指导”,分析企业管理的成败得失,总结最实际的管理策略,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参考,使之能够更清晰、更透彻地领悟企业管理思想。
  • 落跑新娘:邪少的小逃妻

    落跑新娘:邪少的小逃妻

    惹邪少,嫁傻哥,新婚夜,喻白雪翻窗逃跑,却被养父母瓮中捉鳖,打包送人。两千万,她成了悲催的女保姆。她穿了一次又一次婚纱,新郎都不是他。好不容易轮到自己结婚了,皇甫轩醒来,枕边却是别的女人。几年后,一小屁孩儿缠上来:“亲,租个爹!”皇甫轩:“起开,我啥时候又冒出来一儿子?”皇甫忆轩:“要不,买一送一,把我妈咪打包给你?”
  • 黎明巫启

    黎明巫启

    他们说我们窃取了众神的权柄;背弃了众神的恩赐;亵渎了众神的威严;是邪恶的,是污秽的,是巫师!那我们就夺了他们的权柄,打碎他们的天国,将他们赶下神座,就因为我们是巫师。——萨图恩·艾尔弗雷德
  • 鬼王游记

    鬼王游记

    本书已经太监……请勿点开……
  • 蛊惑总裁

    蛊惑总裁

    电影。噢,他从来不看,他只是投资拍电影。明星。噢,他从来不追星,他只是站在那里等着美女明星来追。夜总会。噢,他从来不屑去,他只是不多不少刚刚好是几家著名夜总会的老板。娱乐版头条。噢,他从来不接受访问,他只是很不巧的成为狗仔队竞相狩猎的对象。黑社会。噢,他从来不晓得社会原来还分黑的白的,他只是对人对事比较没有耐心。教父。噢,他从来不信教,他只是出来混的时间长了偶尔被人错认为是一个孩子的爹。总裁。噢,他从来不觉得这个称呼好听,他只是给公司里的人这么叫着叫着也就习惯了。且看无印良品——黑心总裁系列之《蛊惑总裁》讲述一个关于黑道教父勇闯情关的故事。此文本人第一次尝试写的雷文,内容肯定很雷、不是普通的雷、可谓处处惊雷,同好请进不好者请拐弯,谢谢。MV地址:http://***.***/p_73905662.swf
  • 窈窕青春

    窈窕青春

    “你的”吊坠,隋染捡起地上的吊坠,抬头正要叫不远处还在走的男人,却发现,前面没有人。“你的吊坠,是你的。”温热的呼吸烫的她耳朵有些痒,不等她推开后面的人,一只穿着纯白色衬衫衣袖的手,横过她的腰,把她扣紧。“染染,我想你了。”她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