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2900000098

第98章 隋唐以降最有影响和最有争议的几部经论(14)

3. “想阴”的形成由汝念虑,使汝色身——身非念伦,汝身何因随念所使,种种取相?心生形取,与念相应;寤即想心,寐为诸梦。则汝想念,摇动妄情,名为融通第三妄想。思想决定行动,人的念虑支使人的色身。可色身不属于念一类,为什么要被念支使,去追取种种色相?因为心若有“生”,必然有形可取,而且与其所“念”相应。这话不易理解,其实是指,真心除非不动,一动即意味着它在派生对象;“念”是心动的表现,所以有相和取相就成了“念”的特征;有相和取相之念,即所谓“想”。“念”、“想”有启动情感的功能,两者互动,支配人的行为而不自觉,是谓“融通第三妄想”。

4. “行阴”的形成化理不住,运运密移,甲长发生,气消容皱,日夜相代,曾无觉悟……此若非汝,云何体迁?如必是真,汝何无觉?则汝诸行,念念不停,名为幽隐第四妄想。迁移变化(行)是人生常见的现象,令人感到既是你又非你,如此支配着人生而隐秘难觉,是谓“幽隐第四妄想”。

5. “识阴”的形成

这是经文讲得尤为模糊的地方之一,这里只能按其逻辑强作一解。首先是,“汝精明湛不动摇处”,是否可以“名恒常者”。这句话的关键词是“湛”,经文没有任何注释,其实所指是“识”:“湛”有清澄义,表“识”有照鉴功能;“湛”亦有深厚义,表“识”之可以积累储存。因此“识”有可以连续忆持、相对稳定的一面。据此经文问:这识是否就是那个恒常的“真心”呢?于是经文进一步发挥:作为“识”,“于身不出见闻觉知。若实精真,不容习妄”——可是,“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物,历经年岁遗忘俱无,于后忽然复睹前异,记忆宛然,曾不遗失?则此精了,湛不摇中,念念受熏,有何筹算!”“识”之看似不变,是由接受“熏习”(习惯经验)记忆造成的假象。因为在“识”的运转过程,接受的经验、保存的习惯,不胜筹算,而“受熏”就是心摇动的表现;如果“识”即是“精真”(真心),就不应该“受熏”。所以下文接着说:当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流急不见,非是无流。若非想元,宁受妄习——非汝六根互用合开,此之妄想,无时得灭——故汝现在见闻觉知,中串习几,则湛了内,罔象虚无。“识”如瀑布,流动不已,是唯识家对阿赖耶识的描述。在古典的十缘起说中,“识”则是人身的负荷者或标志着人生的开端;在本经里,“识”被视为“妄想”的根元:“见闻觉知”是识的特性,其特点是取境而有分别,充塞着的是经验习惯,所以“识”所了知的内容(湛了),全是虚无的假象。如前所述,《楞严经》是把“六根互用”——眼能听声,耳能辨色之类,作为理想的认识能力,而把通过眼耳鼻舌身等生理器官获取知识的“识”,视为制造妄想的主因。因此,“识阴”的性质与真常心绝然不同,被定为“第五颠倒细微精思”。

《楞严经》是从探索世界人生以及人的认识和情感如何发生,开始它的全部哲学阐述的,最后以从“五阴”中彻底解脱出来作为终结。而这解脱之道,全是围绕如何回归一切众生悉有的那个“真常之心”。此心清净圆明,不仅是众生的根本主体,最高魂灵,而且是通过五阴因缘派生世界人生的终极根源;其自身即是光明,是本觉的,也是如来藏真如之所在。因此,它是永生的、世界唯一的本体、佛教的觉悟,以及真如、法身的载体;本体、觉悟和真理,三位一体,所以一切都是自满自足,自我完善而无缺憾的。如此一来,任何修习都成了“本觉”的自我发动,并用以排除外在干扰,内向地反省。这种修道思路,与其类似的经论一起,基本上支配了中国佛教后期的发展方向。

为了理解全经的这一思路,让我们摘录卷六所记文殊师利的一段颇为精要的偈文,以资备考: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卷六,下同)此中“觉海”是“真常之心”的另一种规定,与“本觉”义同;“澄圆”是对此觉的形容,故亦称“圆澄觉”;“元妙”一指其为万物众生的本原(元),一指其存在形式和派生世界之神妙不可言(妙)。“元明”即是“本觉”,依本觉明察世界万有,则一切皆是依“觉海”假立之物,它们没有固有的自性。

那么,“觉海”是怎样产生万有并包容万有于自身呢?那是由于“迷妄”,迷于虚妄。这“迷妄”的第一个表现是产生“虚空”,继之是“依空立世界”:从“想”有了国土的建立,众生则由“知觉”所成。世界、国土、众生,都是依于觉海,并迷于觉海,由妄想确立的。

其实,“觉海”圆澄无垠,虚空不过像大海中的一点泡沫;泡沫本性空无,何况其中的三界及其众生?所以佛告诫他的徒众:还是应该回归自己觉海本元;它的本性虽然同一真性,但回归的途径却有众多方法。因为“觉海”同时亦是“圣性”;其性规定,不论是顺世还是逆世而行,都可以作为通达目的的方便法门。

在所有这些“方便”中,《楞严经》特别提出一种快速的修持法门,那就是陀罗尼咒。卷七就是专门陈述这一法门的。其文接卷六上述之说,曰:    如是四事(即四律仪)若不遗失,心尚不缘色香味触,一切魔事何能发生?若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人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罗”无上神咒。凭此“神力冥资”,即可“速证无学”,以致“决定成佛”,其易如“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

以下即记述如何筑坛、奉佛菩萨,以及与诵咒有关的种种仪轨,最后是如来宣说“神咒”全文,并说明这一咒文无所不能的神奇效用。《楞严经》之被归类于密乘,当与此卷的内容有直接关系。

§§§第三节《圆觉经》的“无上法王”和“圆觉性起”论

此经全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中心思想与《楞严经》大体相同,有些用语也颇相近,但只有一卷,文字简洁明晰,逻辑相对严密,也可以用作揭示《楞严经》那些晦涩词语背后的实意。

据《开元释教录》卷九,译者“佛陀多罗,唐云觉救,北印度罽宾人也。于东都白马寺译 ……此经近出,不委何年”。智昇是第一个将此经入录的人,他知道是“近出”的,但具体是哪年,他不清楚,因此我们也无法判断,它问世的时间究竟比《楞严经》早还是晚,也无从可考。不过他于此处特加了一句:“且弘道为怀,务甄诈妄;但真诠不谬,岂假具知年月也。”就是说,智昇将此经入录时,对其真伪已经有所怀疑,或有疑伪者在,所以才做了“真诠不谬”的结论。

宗密是这部经最早也是最具权威的注释家。他在《大方广圆觉经大疏》开卷的归命颂中首句谓:“归命妙色身,无碍辨才智”,结句是“身心入觉城,同受无为乐”,令人对这部经的性质,更加疑惑。按佛教经典的共识,所谓归命的“妙色身”肯定不是佛大乘佛教佛普遍主张佛有“三身”,“法身”是无形象的,“应化身”只对信仰者有意义,千差万别;佛的“报身”是什么形象,从来没有明文解说,因为此身不是普通信众的认识对象。一句话,三身中没有一个是用“色身”界定的。但此处也可能是套用《胜鬘经》尊崇“如来妙色身”之说,可参见。;他的最终目的,是“身”与“心”的“同受无为乐”。显然,这“无为”也不是涅槃,因为即使《大涅槃经》规定“常乐我净”为涅槃的属性,但也从来没有学僧把“我”解释为“色身”。就此而言,宗密认定《圆觉经》是主张人即以其“色身”可以永生不死,而他本人就要按这一教旨做下去。这种主张与《楞严经》提倡“死后无灭”相互呼应,不妨看做是为《楞严经》的解密。这两部经的趋向,似乎与道教之以修炼成仙为终极目的的根本宗旨完全接轨了。

但是,对宗密的归命颂,还可以作另一种解释。按《弥勒上生经》之说,弥勒是未来将下生成佛的菩萨,而不是佛。他居住在“欲界”的兜率天,那是世上最美好、最快乐、最可以提供五欲享受的地方。他是阐释佛教的最高权威,有关佛教的一切疑难问题,都可以从他那里得到正确答案。由此形成弥勒的上生兜率净土信仰,在知识僧侣和某些文人中,有不少信仰者,在东晋有影响巨大的释道安,在唐代,释门有玄奘、窥基,文人则有白居易。由于兜率天居者自身的特征,就是五欲俱全,能够享尽妙欲,所以弥勒为“色身”自是当然之义;弥勒是佛学至高无上的权威,这也与宗密称此色身为“无碍辩才智”相应。这样,宗密向往的“同受无为乐”,也可能是兜率天了。

实际上,从《弥勒上生经》译出开始,一批贵族僧侣就不满足于把涅槃作为佛教的终极归宿,期望用永生至乐取而代之,于是原本佛教与道教的对立,逐渐消解。像窥基更提出“大悲菩萨一阐提”概念,表示他永不涅槃成佛的决心。佛教与道教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宗密之发现《圆觉经》,以及作如此之“归命颂”,是有这样一个大背景的——佛教向道教趋同,都想长生不死,享乐世间;道教向佛教取经,寻找理论依据。两者都反映了中国重生和贵生的传统。

宗密自称是禅宗南宗神会的传人,同时又师承澄观的华严宗。他是经教与禅宗的合一论者,也是发现并促使《圆觉经》在整个佛教流行的原创者。他撰《原人论》,调和儒释道关系,是促使三教分流向三教合流转化的关键人物,由此也使《圆觉经》影响到儒道二教。在当时,接受宗密这些主张的,是世代奉佛的大官僚裴休。裴休为宗密的《大疏》作序,介绍了宗密得遇《圆觉经》的经过,谓:圭峰禅师得法于荷泽嫡孙、南印上足道圆和尚。一日随众僧斋于州民任灌家,居下位,以次受经,遇《圆觉了义》,卷未终轴,感悟流涕。归以所悟告其师,师抚之曰:“汝当大弘圆顿之教,此经诸佛授汝耳”。此经乃是宗密从四川的一位居士家初次发现的,可见当时并未普遍流行。《开元录》完成于开元十八年(730),宗密为晚唐人(780—841),假定这顿斋饭发生在他20岁左右,则距离此经的问世至少有70年光景。联系到《宋高僧传·唯慤传》所记,《楞严经》系“在岷蜀行之,近亦流江表焉”,情况差不多,而《楞严经》之出川,可能更晚。但不论如何,《圆觉经》与《楞严经》都是首先在四川被发现并开始向江南流布的。而四川是道教最重要的发祥地,这是众所周知的。

全部《圆觉经》由十二个菩萨提问,佛逐一作答,每答论述一个议题,所以眉目清楚,语言简练,与一般佛经的风格不甚相似。譬如经文开端陈述的法会场景,就可以看做《华严经》的缩微:其中光明、神通、三昧,以及与会一切如来、诸菩萨及其眷属等等,一项不缺,唯一的区别是略去了对无限境界大量重复的描绘。显然,《华严经》夸张的艺术想象,在这里让给了逻辑的语言表达。

一、 总论: 本体论、世间发生论、修行圆觉论

与《楞严经》等一样,《圆觉经》也是讲本体论的。它们指谓的本体,在根本性质上没有原则区别,但在称谓上,却不完全相同,诠释的重点也有了差异。《圆觉经》在这里称这一本体为“无上法王有大陀罗门,名圆觉”。所谓“圆觉”无非是“觉”前加上了个“圆”的限定词,与“本觉”、“明觉”、“正觉”等“觉”是一个词,都是“菩提”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意译,没有什么特别处。特别的是,它把“圆觉”归于“无上法王”所有,并作为“大陀罗门”的同位语,这有点意思。

所谓“无上法王”,什么意思?按《华严经》,那就是毗卢遮那,既可以被外化为客观存在的“佛”,也可以被内化为众生的“心”,佛与心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对大众信仰者,他是外在的佛,对文人的理性,它是内在的心。心佛所拥有的“大陀罗门”,可以释为大记忆库、大知识库,是用密乘术语表示它蕴含着世间出世间“一切法”,因此与大陀罗门同位的“圆觉”,就具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的功用。按《大乘起信论》“一心二门”的说法,“无上法王”即是那不生不灭的“一心”;“大陀罗门”相当于无差别的“真如门”,即“本觉”之所在;其“生灭门”则成为有差别的清净、真如以致诸波罗蜜的源泉。就此而言,《圆觉经》的本体论没有什么新意,只是用于表达的语言有些奇特。

“无上法王”作为一切佛法的本体,是无差别、无生灭,除了肯定其为永恒的实在之外,别无可说;对于修习成佛起作用的则是大陀罗门圆觉,它是“一切如来本地起因”,一切世俗众生“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同类推荐
  • 金刚经·心经·坛经

    金刚经·心经·坛经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分为八个部分,用最简单的文字转述了最深奥的佛家智慧。每天为生活加一点禅,经营幸福人生的必修课。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古兰经》注释研究

    《古兰经》注释研究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止。史料表明,《古兰经》问世以来文本从未变化,变化的是对它的注释。因此,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注释《古兰经》伊始,历代注释家基于经训教义原则,秉承注释学术传统,发扬文化创制精神,与时俱进地解读着《古兰经》的微言大义,揭示着《古兰经》的经义经旨,从而使伊斯兰教始终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程,使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展。
热门推荐
  • 重返星途之重生

    重返星途之重生

    5年前因为一次事故,他从一个当红小生变成了,打工仔。故而在演艺圈彻底消失。5年后,又因为一个刚毕业就当上演员的小演员,鼓励让他回到了演艺圈。这5年到底发生了什么?那个小演员又是谁?那个他又是谁?希望各位看官能喜欢我这第一次的作品!独创的!每周二,四,日,更新两篇,每篇字数900--1500字未经允许不得在其它小说网站,转载此小说。后果自负!!!
  • 我的大学(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我的大学(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爱的记忆星河

    爱的记忆星河

    不同的风格,集装在一起。每一个感动心灵,震撼心灵。一不小心爱上你,可是不是每一个结局都是一样的。或许我们最终没在一起,可是那段记忆是最美好的星河,随笔。大部分文是关于盗笔。希望大家喜欢,谢谢。
  • 霸道男神:校草大人就宠我

    霸道男神:校草大人就宠我

    初次见面时,他貌似看她不爽,处处惹她麻烦!某人鉴于是个淑女,一忍再忍!有一次,他触犯了她的底线,某人先是很好脾气的把他约到学校的楼顶上,把他给暴打一顿。但是,某男却坏坏的笑到:“哟呵,还以为你是一个多文静多淑女呢,想不到却是暴力女一枚!”“……”【本文,男主性格多变,属于那种小学生的文文!两人身心清白,男主会把女主宠没边的哦!还有,有时候女主性格会变,慎入!】
  • 拜托安静

    拜托安静

    在我们的周围,来来往往的人与我们擦身而过,他们看似普通,然而往往每一个人都有一场不平凡的人生。一段不平凡的故事。
  • 穿越宋朝:病秧子相公

    穿越宋朝:病秧子相公

    杜珮茹从小在孤儿院长大,在她二十一年的生命中,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凡无奇.可是却在白衣庵求了一支莫名其妙的签之后,一切都变得诡异.首先她不慎跌落山崖,所幸崖下是一个湖泊,否则正值青春年少的她就要一命呜呼了.可是还没等到她庆幸自己的幸运,她就发现自己居然在跌落湖泊时穿越了时空,来到了宋朝.而且还遇到了一个与她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李玉珊.因为同情李玉珊与沈浪的爱情,也因为在这无依无靠的宋朝能混口饭吃.她毅然决定代替李玉珊嫁给李玉珊的病秧子未婚夫欧阳寒.
  • 基督山伯爵(上卷)

    基督山伯爵(上卷)

    小说主要讲述的十九世纪一位名叫爱德蒙·堂泰斯的大副受到陷害后的悲惨遭遇以及日后以基督山伯爵身份成功复仇的故事。
  • 夺书记

    夺书记

    一本书引起的武林浩劫,一个传说之下的民国世界。真相揭晓,多少爱恨情仇;神书重现,掀起腥风血雨。一神棍、一赌徒、一女贼、一书生和一痴呆的西行夺书记。
  • 太玄主宰

    太玄主宰

    【热血爽文】九天界名动一方的符君江宸本该命陨绝龙渊,却在下界的一个苦命少年身上穿越重生,从此在嬉笑怒骂间高歌猛进,缔造一段段传奇。规矩?那是用来打破的!天才?那是用来踩脸的!前辈?那是用来超越的!“九天界!等着我江宸回来——还有你,别忘了,欠我的答案!”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