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2900000083

第83章 从《宝积经》到《菩萨藏经》(12)

最后是“依趣于法,不依趣数取者”。这里的“数取者”,泛指一切有情,从凡夫到阿罗汉,以致独觉、菩萨和出现于世的如来。但是,本经指出,这些“数取者”,只是“名言”:如来依世俗谛为众生说。若有众生于此言教起于执著,如是等类不应依趣。何以故?如来欲令于彼正依趣故。佛薄伽梵说如是法:汝等依趣诸法实性,无宜依趣彼数取者。任何有情(无我),都是名言假设,所以不应依趣,而应依趣于诸法实性。于是早期所谓“依法不依人”的含义,在这里变了,变成了不要依趣“我执”而应依趣“法性”。同一个命题,表达的内涵已经完全被替换了。由此转过来讨论所谓法性问题:所谓无有变异、无有增益,无作无不作,不住,无根本,如是之相,是名法性……无有分别、无有所缘,于一切法证得决定、究竟体相,如是名为诸法实性。这个“法性”即诸法实性,依旧是脱离一般认识,但可“于一切法中证得”其“体相”的实体,所谓“离言自性”。

以上“四依趣”,即以依趣这一“法性”为归宿,亦以依趣“法性”为总纲:“由证入如是门故,于一切法依趣一切法性故……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四种依趣”,亦名“依趣善巧”。

第七,关于“资粮善巧”。所谓“资粮”,指菩萨为证得菩提而进行的一切修行,一般归结为两大类,即修“福”、修“智”。这里沿袭一般说法,唯要求依般若慧为指导,“善能通达二种资粮”。

所谓“福德资粮”,一指“住福所作事业”,即为获取福报而应作的一切事业,例如“为诸如来营构制多,令丈夫相具满足故;积集无遮大祀法会,为随显相令圆满故;积集种种善根资粮,为庄严身故”,乃至于“修行布施一切珍宝,为欲获得无尽之财及无尽藏故”——供奉于佛,可以为供奉者积累更大的福报。二指“大慈定大悲方便”,包括为“诸贫穷者,摄以财物”,对众生“以无染心宣说净法”,“所爱重物先用行施,为欲令诸众生暂见便起清净信故”——这是用财、法作布施,换取受布施者的信仰。

所谓“智德资粮”,指为摄取和成就佛之正智的修习条件:“由住如是因缘法故,摄取于智,是故名曰智德资粮”,由此资粮所成之智,亦名“摄智”。“如是摄智,以何等法为因为缘?”简单说有两项:一是行者主观上“欲无厌(求智之心无有厌倦)精进寻求,智随行性”;二是对外“亲近善友,趣诸佛智,不趣声闻及独觉智”。

第八,关于“道法善巧”,这是对传统修道法,即三十七菩提分的全面清理。我们这里选择几个重点来看:

首先是对“四念住”的重新释义——按“身、受、心、法”本是佛教对“人”的构成所作的另一种分析,通过分析观察,确立他们完整的人生观。传统上一般认为“身”是“不净”,“受”是“苦”,“心”是“无常”,“法”是“无我”,由此建立人生是苦、人身可厌的悲观厌世主义,同时破除世人将“人”视做“净乐常我”的“四颠倒”。本经是这样解释的:

① 关于“身念住”。先要“观察是身前际过咎”:思维如是身者,颠倒业起,因缘所生,本无主宰,无所摄受,如彼卉木丛林药草等……我今不应于是身分,妄有所计。是故,我今当以如是不坚之身,用贸坚身。人的生身固然“无常”不可取,但完全可以“用贸坚身”——以“无常”的生身,换取“坚实”的“常身”。于是问:何等身者名为坚实?谓如来身是坚实身……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金刚之身,不可坏身,坚固之身,超于三界最胜之身。而且不止于此:观察是身,四大种摄,为住随眠所依窟宅。是故,我今当以此身为诸众生驱役给使……用此四大所合成身,以种种门无量差别境界资财,当为众生之所受用。此是运用“生身”换取为众生服务的“受用身”。复次:虽观此身,体性是苦,而不厌患如是苦身;虽观是身,究竟尽性,而不厌患流转受生;虽观是身,其性无我,而无厌倦成熟众生;虽观是身,我寂灭性,而不堕彼永舍寂灭……菩萨成就如是身念住已,其身清净,无有染污,具足一切清净身业,得清净相庄严之身。此是转变“生身”用以教化众生,相当于“化身”。

有关“身”的此等观念,与传统所解,可以说大异其趣,与一般大乘的三身之说,也不相同。此处则突出以“生身”换取“法身”,而“受用身”和“化身”则是为众生“受用”服务的,全没有为佛或菩萨自受用的身体。就是说,本经的佛身说全是建立在为他主义上的,或许这才是大乘创立“三身”的本意。

② 关于“受念住”。此处所理解的“受”,与传统佛教规定的性质基本一样,所谓“诸所有受一切皆苦”。但念“受”的目的与众不同:不止是诸菩萨自身要熄灭“一切所受诸过失法”,而且“应具发起方便善巧及与大悲,摄诸众生令于诸受皆得熄灭”,直到“于诸受智慧简择,能引于乐,不引于苦”。知苦是手段,引于乐才是目的。

然而最大的变化是,这里的所谓“受”,已经超出传统上特指伦理学的主观感受,所谓苦乐和不苦不乐等,而是把对一切外在事物的主观容受统称之为“受”,使之外延大为开展,数量无限,内涵也为之一变。如说“一受,所谓一心了别诸境”,此受即是知识诸境,属于认识论范畴;或说“五受,所谓思维如是五蕴”:把五蕴作为对象,接受进来思维分别,更是认识论问题;或说“十受,所谓十善业道等”,此“十善业道”是特定的道德观念,因而接受观念形态的东西也是“受”。于是诸受皆苦,就变成了一切认识和分别对象都是苦——但同样,从对一切对象的认识中,经过“智慧拣择”,亦“能引于乐”。于是“受”既是苦,亦能引于乐;“了别”既是苦,亦能引于乐——对于感受世界和认识世界,就由绝对的必要,大大增添了乐观的成分。

③ 关于“心念住”。此处照样重复传统观点:“观察于心,生灭散坏,念念不住”。但是,如果据此指导佛教实践,就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我忆最初曾所发心如是,诸心生已即灭,离散变坏,不可了知诣何方所;又,我所有无量诸心积集善根,生已即灭,离散变坏,无有方所。如果心生即灭,无有方所,那么修行积善如何能够聚集成果?念想记忆佛说如何成为可能?继之一个问题是:我所有无量心相回向菩提,而心体相不能自了,云何此心能作是念,我当证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何以故?以此心体不能了心,不能观心,不能通达于自心故。这个“心体不能了心”,或曰“心不了心”——这是从“心法无住”中直接推论出来的一个重要观点,假若此说能够成立,那么善心如何才能证知本有的菩提?

这两个问题,对于佛教义理的深入发展,起过相当大的推动作用,此处解决的方式比较简单:“菩提心”由“善根心”涵养,善根心由“回向心”涵养,回向心由“菩提心”涵养,如是构成一个因果连环,而前提是它们皆不坏灭失散:若菩提心由善根心无有失者,则善根心由回向心无有迷失;若回向心由菩提故无有失者,则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失。对这一因果连环的进一步发挥,是解释心之“法性”无作与诸法生起的关系:此缘起法,因果不坏;虽复是心法性,无有自性,无有作用,无有主宰,然此诸法,依止因缘而得生起。我当随其所欲积集善根;既积集已,修相应行,终不舍离是心法性。此处讲的是“心法性”,其本身无用无作,但菩提心、回向心等,得依“因缘”而生起——发菩提心就是因缘所致,由发菩提心而积集善根心,依此善根心而修行,于修行中而不离心法性,此谓之“善根”的“积集之相”,亦是因缘的结果。但是在具体解释“六波罗蜜多”善根何以积集时,说法便有了变化:是心本性,犹如幻化,无有一法而可施者;是心法性,而能布施一切众生,回向积集庄严佛土……是心本性,如梦所见,其相寂静;是心法性,而能守护尸罗,皆为回向神通作用……是心本性,犹如阳焰,究竟尽灭;是心法性,而能修习一切可乐忍辱之力,回向积集庄严菩提……心本性者,如水中月,究竟远离积集之相;是心法性,而能发起一切正勤,回向成熟无量佛法……心本性者,不可取得,不可睹见;是心法性,而能修习一切静虑、解脱、三摩地、三摩钵底,回向诸佛胜三摩地……观此心性,本非色相,无见无对,不可了知;是心法性,而能修习一切慧句、差别说智,回向圆满诸佛智慧。此处是把“心本性”与“心法性”分别开来的。从“心本性”说,心性虚幻不实,如幻、如梦、如阳焰、如水月,性空寂静;从“心法性”说,法性能导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从而回向一切佛法——“心本性”即是“心性”,无用无作,是不可了知的,但“心法性”,却能守护、发起种种菩萨修持佛法诸事。于是“心本性”体现着“般若正慧”;“心法性”体现着“般若方便”。据此推论,不论“本性”还是“法性”,都应该隶属于“心”,而此心非同凡心——了别之心,应该是般若智慧——无分别之正慧与有分别之方便的统一。经文就是以“心”的这两个方面,说明善根积集之可能以及完成的过程,所谓“积集之相”。

区分这两种心性,阐述两者的关系,是本经的特点之一:“心无所缘,无生无起”,“心无所因,亦无所生”。然而,“是心法性而能建立无量善法、摄受色相”,“是心法性而能摄受觉分法因”。又,“心性远离六种境界,亦不生起;是心法性而引发菩提境界因所生心”。如此说来,心性无生,不受因缘制约,所以是无条件、无任何规定性的纯存在。但此心具有“法性”,所谓“心法性”,却有建立、摄受、引发佛法的功能——所谓“建立”,指主体自我异化为客观对象;所谓“摄受”,指摄取客体转归自己所有;所谓“引发”,指“是心法性”的持续和扩展,亦即法性的引申发展。其中所“建立”的都是遵循佛教的“善法”,“摄受”的则有“色相”(三十二相、佛土等)和“觉法分因”(三十七菩提分等),其“引发”的则为“菩提境界因所生心”(指以菩提为境界所生之心,即菩提心的具体运作)。

同类推荐
  • 武夷山道教文化

    武夷山道教文化

    武夷山是中国道教名山,以升真元化洞天享誉于世。武夷山道教文化不仅渊源久远,积淀深厚;当代又有发展,不断传扬。2012年,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世界遗产监测中心合作,广泛搜集相关史志文献记载,开展田野调研,首次对武夷山道教文化之历史、现状、神仙、人物、宫观、科仪、音乐,及其旅游价值等,做了比较完整的阐论,并附录了许多相关的研究资料。此文集可资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借鉴,也为学术界进一步发掘武夷山道教文化遗产提供有益线索。
  • 有佛法就有办法

    有佛法就有办法

    本书是一本将佛学禅修与现代生活感悟完美结事的励志书。本书将历代的佛学大师的佛心禅语汇编成十二堂课,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幸福、做人、做事、生活、修心、舍得、爱情、事业等十二个人们最关心的角度入手,帮助读者从自我心灵汲取力量,缓解烦恼与压力。本书每一个励志故事都是一丝顿悟的人生哲理,给读者以启迪性的人生智慧。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诗意罗浮

    诗意罗浮

    《诗意罗浮》是散文集《仙境罗浮》的姊妹篇。 《诗意罗浮》由22篇散文组成,以记叙、游记等手法,记录了罗浮山的宗教文化、历史文化、养生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和生态文化。本书以罗浮山人文景观为线索,串起一系列传说、历史事件,以小见大,由景及人,叙事说理,每一篇都充满了对罗浮山的深情,对罗浮山的厚爱,对罗浮山的感悟。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热门推荐
  • 闲里看花开

    闲里看花开

    我拉上了窗帘,是怕月光太亮,你会睡不着。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萌妻逆袭:总裁别倒贴

    萌妻逆袭:总裁别倒贴

    这本书是前一部《无良男神呆萌妻》的后一本。当然也是一个女生,从一个平凡人,变成世界女强人的故事,谁让他们......?总裁逆袭,谁能阻挡?我就是我凭什么要让给你?凭什么?你是谁?因为你上辈子是我上辈子最爱的的小猫,怎么可以脱离我的掌心呢!......再不济,我倒贴不行么?某猫表示强烈不满:怎么不可以,你已经是人夫了,缠着我干嘛!再说,我现在是人、人、人,是人好吗?我没倒贴,你倒贴个毛线球球。
  • Lady Baltimore

    Lady Baltimor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哀台湾笺释

    哀台湾笺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火焱冰沐

    火焱冰沐

    “雪儿,过来一下。”某男献媚讨好地说。“干嘛!没空!自己弄!”某女眼盯电脑。这时,某男觉得自己太“软弱”了,便大声吼道:“夏,情,雪,你给我过来!”夏情雪只好放下电脑,极不情愿的走过去,不满意地说:“伦家爹妈才刚出去,你就欺负伦家,呜呜呜……”冷意辰看见这样,便心软了,像哄小孩子一样哄夏情雪:“好了,不哭,是我错了,对不起……”“哈哈!又被我骗了!”夏情雪突然大声笑起来。冷意辰又恼火又纳闷:自己天不怕地不怕,怎么就怕夏情雪哭呢?
  • 吾名迪达拉

    吾名迪达拉

    变成迪达拉勇闯二次元。新一代FFF水晶团团长迪达拉来告诉你所谓艺术.....就是‘爆炸’!!!书群:298872965
  • 倾山慕影

    倾山慕影

    他是江北二十三省的总司令,权势滔天。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女,被出国的兄长托付到他的官邸。一袭清茶色衣裙,领口处绣着精雅的兰花,四目相对时,惊的是谁的心,乱的是谁的眼?一次次的逃离,一次次的禁锢,他为她甘愿舍弃一切,却不曾换得她回头去看他一眼。风起云涌,悲欢离合。当她拿着枪指向他的时候,他乌黑的目光里深敛似海,是一片压抑的激怒成狂,他淡淡笑起,握着她的手,将枪口指向了自己的心脏,道出了那一句;“你要想离开我,那就先打死我。”而在最后的最后,当她牵着那眉眼酷似他的小男孩,一步步的走向他时,远处的炮火轰鸣,而他的身形,却一如既往的魁伟挺拔。国破山河,儿女情长,终不过是一场过眼浮华......
  • 极品良辰

    极品良辰

    年轻的屌丝大学毕业生,因为一次意外经历,重生到了地球二号,成为叶家大宅里一名光荣的男丁!我爸家大业大我妈富贵荣华官场能呼风商场能唤雨开在断肠时......大家好,我叫叶良辰!
  • 终极一班之永恒不灭的爱

    终极一班之永恒不灭的爱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她身负重任来到他们身边。在这个善与恶对决的世界里,她的命运该何去何从?她的情又是否会画上完美的句点?心儿,我的幸福只有你,我不能没有你,只有你在我身边,我的人生才会完整,才会有意义,失去你,你叫我如何活下去,你不可以离开我。——Bye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