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2900000074

第74章 从《宝积经》到《菩萨藏经》(3)

譬如画师自手画作夜叉鬼像,见已怖畏,迷闷躄地。一切凡夫亦复如是,自造色声香味触故,往来生死,受诸苦恼而不自觉。“空”是一切事物得以生成的条件,众生及其所有造作,无不在“空”中存在和运行。其造作物中最重要的是“色声香味触”,它们是构造众生及其世界的基本元素,而众生却不自觉其本质是“空”。但大乘“空观”的实质,就在于指出这一造作的真相,令众生不再受生死之苦。于是以下诸譬,在对生死世间坚持“空观”的同时,破除“空见”,而它采取的理论形式,则是把空观运行到底:譬如幻师作幻人已,还自残食。行道比丘亦复如是,有所观法皆空皆寂,无有坚固;是观亦空。

譬如两木相磨便有火生,还烧是木。如是迦叶,真实观故,生圣智慧;圣智生已,还烧实观。

譬如然灯,一切黑暗皆自无有,无所从来,去无所至……而此灯明无有是念:我能灭暗。但因灯明,法自无暗;明暗俱空,无作无取。如是迦叶,实智慧生,无智便灭;智与无智二相俱空,无作无取。这种看似最彻底的空观,它的实际意义却是在反对“取证”,即证灭(涅槃),为菩萨深入现实社会的各个角落,发展各类信徒,以致被小乘视为最肮脏、最龌龊,也可能是最不幸者作辩。故经文又说:譬如种在空中而能生长,从本已来无有是处。菩萨取证,亦复如是,增长佛法,终无是处。

譬如种在良田则能生长,如是迦叶,菩萨亦尔,有诸结使,离世间法能长佛法。

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花,菩萨亦复如是,于无为中不生佛法。迦叶,譬如卑湿淤泥中乃生莲花,菩萨亦尔,生死淤泥、邪定众生,能生佛法。于是譬喻的重点立即转向对菩萨的赞扬,对声闻乘的抨击:譬如有四大海满中生稣,菩萨有为善根甚多无量,亦复如是;迦叶,譬如若破一毛以为百分,以一分毛取海一渧,一切声闻有为善根亦复如是。迦叶,譬如小芥子孔所有虚空,一切声闻有为智慧亦复如是;迦叶,譬如十方虚空无量无边,菩萨有为智慧甚多为力无量亦复如是。如此等等,鄙视小乘,抬高菩萨,连篇累牍,这也代表了《大宝积经》的主旋律。结论是:信我语者,爱敬菩萨过于如来。所以者何?由诸菩萨生如来故……譬如愚人舍月,礼事星宿,智者不尔,终不舍离菩萨行者,礼敬声闻。四、 从“观心”到证“圣性”:关于“心”的性质问题

《宝积经》还有的重要一面,是把世间与出世间对立起来,提倡用“出世智药”,“毕竟疗治一切众生”。治疗众生的什么呢?所谓“心中结使烦恼、邪见、疑悔病”。那么,什么是“出世智药”?经云:谓知诸法从缘合生,信一切法无我无人,亦无众生、寿命、知见,无作无受;信解通达无我、我所,于是空法无所得中,不惊不畏,勤加精进而求心相。这是说,求知“心相”缘生性空,就是“出世智药”的实施。

从本体论看,所谓“心”者,本质非“有”。经云:何等是心?若贪欲耶,若瞋恚耶,若愚痴耶?若过去未来现在耶?若心过去,即是尽灭;若心未来,未生未至;若心现在,则无有住。是心非内非外,亦非中间。是心无色,无形无对,无识无知,无住无处。如是心者,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不已见,不今见,不当见。若一切佛过去来今而所不见,云何当有!简单讲,“心”作为本体,是不可见、不可知,逻辑推论不可得的,而且“佛”尚不得见,何况芸芸众生?尽管如此,心的现象和作用却不能否认:但以颠倒想故,心生诸法种种差别;是心如幻,以忆想分别故,起种种业,受种种身。“心”能产生种种诸法,“心”能支配人的思想行为,由此造就众生受种种果报。于是心非本体,而有生产世事、支配行为、打造自身形象的功能,就成了经文陈述的重点:心去如风,不可捉故。心如流水,生灭不住故。心如灯焰,众缘有故。是心如电,念念灭故。心如虚空,客尘污故。心如猕猴,贪六欲故。心如画师,能起种种业因缘故。心不一定,随逐种种诸烦恼故。心如大王,一切诸法增上主故。心常独行,无二无伴,无有二心能一时故。心如怨家,能与一切诸苦恼故。心如狂象,蹈诸土舍,能坏一切诸善根故。心如吞钩,苦中生乐想故。是心如梦,于无我中生我想故。心如苍蝇,于不净中起净想故。心如恶贼,能与种种考掠苦故。心如恶鬼,求人便故。心常高下,贪恚所坏故。心如盗贼,劫一切善根故。心常贪色,如蛾投火。心常贪声,如军久行,乐胜鼓音。心常贪香,如猪憙乐不净中卧。心常贪味,如小女人乐着美食。心常贪触,如蝇着油。从这些譬喻中看,经文对“心”的解说与其上文对心本体的判断并不一致。此处所谓的心,至少有三个含义:(1) 描述性的:心如风、流水、灯焰、电等;(2) 本体性的:心如虚空、画师、大王等,能造业创生和支配命运;(3) 抨击性的:心如怨家、猕猴、狂象、苍蝇、恶贼、恶鬼、盗贼,以致贪欲无度等。不论从哪个角度说,“心”是个坏东西,心性不净,心性恶——不过经文并没有明确地做出这样的结论,它这里只讲“心相”如此多样,不可作决定说。它所要论证的是“心相不可得”,并且由此有了一系列推论:求是心相而不可得;若不可得,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过去未来现在,则出三世;若出三世,非有非无;若非有非无,即是不起;若不起者,即是无性。如此如此,“若无性者,即是无生”:无生则无行业;若无行业,则是无为。若无为者,则是一切诸圣根本,是中无有持戒,亦无破戒。若无持戒无破戒者,是则无行,亦无非行。若无有行无非行者,是则无心,无心数法;若无有心心数法者,则无有业,亦无业报。若无有业,无业报者,则无苦乐;若无苦乐,即是圣性……是中无有上中下差别,圣性平等如虚空故;是性无别,一切诸法等一味故……是性真谛,第一义谛故……是性常住,诸法常如故;是性安乐,涅槃为第一故。是性清净,离一切相故。是性无我,求我不可得故。是性真净,从本已来毕竟净故。这一系列推论,全部建立在“心相不可得”上。显然,这“不可得”自身难以成立,因为上面列举的种种,全是“心相”;即使当真“不可得”,也得不出一个“圣性”出来——何况这个“圣性”即是“真谛”,“常住”、“安乐”、“毕竟清净”。在这里,我们不能去寻求经文的逻辑性,而只能去考察它的意图:它力图说明在肮脏的“心”之外之上,还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圣性”。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后来的“如来藏”的影子;其所观之“心”,则近乎“阿赖耶识”。

《大宝积经》把解脱之道集中在“观心”上,所谓“汝等当自观内,莫外驰骋”,对中国佛教的践行,影响是巨大的;至于所观之“心”,或净或染,也成了中国佛教内部分歧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菩萨藏经》对全部菩萨行的概括和总结

《宝积经》中全面论述菩萨和菩萨行的是《菩萨藏会》,即玄奘译《菩萨藏经》;宋代唯净等还重译过一次,名《大乘菩萨藏正法经》。此经在玄奘回国后首先译出,可以设想他是相当重视的。但至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玄奘本人对这部经有何评论,也没有见到他的弟子辈有什么注述,甚至连反应也难以见到;在法相宗为本宗立宗开列的所依诸经中,也没有它的名字。这有些奇怪。我们知道,玄奘译经虽是在国家译场中进行的,但译什么经,先译什么,后译什么,以及如何译法,都是玄奘自己说了算的,与鸠摩罗什译经多受其弟子辈左右大不相同,那么为什么他要首先翻译此经,而译出后却毫无反响?这在玄奘研究中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菩萨藏经》二十卷,共十二品,分量不算小。它的前四品,可以当做绪论看,其余是顺序论说所谓“四无量”、“六波罗蜜多”和“四摄”。其中“六波罗蜜多”,作为菩萨行的中心内容,在我们介绍的《六度集经》和其他大乘经中都有;“四无量”和“四摄”也不新鲜,只不过在其他一些典籍里,陈述的角度不全相同,也没有提到这里所提的高度。第三品《如来不思议性品》,注重阐述如来的性能,所谓“十不思议法”,在其他经籍里也都有记载,尽管没有这里谈得系统。因此从表面看,此经没有什么新东西,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然而若仔细研读可以发现,此经的特点,正是以既有的概念和命题为材料,通过给予新的释义来表达自己的一些特殊主张。

其实,此经的组织就有特点。其中《如来不思议性品》陈述了只有佛才会具有身形和品性,结合玄奘回国翻译的第二部经,即《佛地经》(后来还译了解释此经的《佛地经论》)关于佛的存在形式及其功能的议论,说明他首先要把佛的形象自外而内,完整而丰满地树立起来。因为对于力主以成佛为最终目标的菩萨乘来说,不能让佛老是处在一种抽象模糊、不可捉摸的状态;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只是一种外在的相貌,并不能揭示出佛的深层次品格。这样,完成了对佛的再塑造,继之再讲菩萨行就有了更充实的根据,有了通过菩萨行成就佛果的信心和勇气。在菩萨行里,“四无量”排在第一的位置上,重点在规定菩萨的基本精神;“六度”则是这一基本精神见诸行动的实践;最后讲“四摄”,则是解决实践中如何吸引和团结信众为同道的问题。

更简单地说,全经内容集中在阐释什么是佛,以及怎样成佛的问题,所以从瑜伽行派的观念体系出发,是可以作为大乘佛教的普及读本的。

一、 关于佛的相状和性能之一:身、声、智、光、戒、神通

佛教是具有多种哲学体系的多神论宗教,而承认“佛”是最高的教主,则是所有佛教的共同信仰。原始佛教把释迦牟尼尊为唯一的教主,他从一个平凡的太子,出家修行而觉悟人生“真谛”,所以被称为觉者。“佛”是“觉者”的音译,亦可译作“智者”,所以并无任何神秘可言。随着佛教的传播和佛教信徒的扩大,尤其是向世界性宗教的迈进,释迦牟尼逐步被抽象化的“佛”所取代,遂出现了佛的多元化形势——三世十方无不有佛的存在,而佛的思想面貌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起来。首先是佛的外在身形,由单一的“色身”相好,变为“三身”共存;继之是内在的品格和能力,由单一的“觉悟”变为诸如智慧、慈悲、神通、自在、三昧以及所谓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种种性能的综合,不断有新的规定,增添到佛的身上,使佛的性格越来越庞杂,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对佛面貌的不断重新塑造,反映了佛教发展的若干轨迹,也是佛教各派互相区分的重要内容。

《菩萨藏经》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当时佛教有关“佛”的所有陈述加以概括。《如来不思议性品》用所谓“如来十法”作了分类,所谓“身、声、智、光、尸罗、神通、力、无畏、大悲、不共”,由此确定佛的整体面貌,也不妨将此处的记载,当做大乘佛教对“佛”的共识。

(1) 关于如来之“身”。佛的存在形态问题,是部派佛教以来一再讨论的重大问题,大乘佛教最后发展为佛有“三身”说,算是完备了。此品则作了一个简明的总结:如来身者,自性清澈……无量功德,久已积集福德资粮,一切众生慧命依止。(《大宝积经》卷三七,下同)其为“戒”、“慧”等所“熏修”,犹如镜中像、水中月、光之影,“不可思议,等虚空界,极法界性”。就其“自性清澈”言,他是永恒的、本有的,相当于“法身”;就其为“熏修”所成来看,他是后天形成的,相当于“受用身”;就其作为一种镜像和投影,他又是“变化身”。由此说佛身“等虚空性”,意味着他的性质是“空”;说他“极法界性”,表示他蕴含一切佛法,应是“非空”。佛身,对于信仰者和修持者来说,正像三十二相、八十中好一样,是一种客观性的存在;但此处强调他还是“一切众生慧命依止”,是佛智得以产生的唯一依存处,所以又不会是心外之物。那么,这“身”究竟是什么形象,又存在于何处?经文用“不可思议”来回答,其实正为众生随自身信仰和理性创作佛形象埋下伏笔:佛以“三身”方式存在,任何一身都可以称之为佛;“法身”可供教义家论述,“受用身”可供笃信者设立,而“变化身”则供普通信徒随意制作。由此形成佛无所不在又非定在的时空形式,确立了凡信仰处即是佛所在处的信仰理念。

同类推荐
  • 独眼看禅机

    独眼看禅机

    现代佛教并不是人们意识里“封闭和消极的”,佛教自古至今积极利用慈悲普度的情怀饶益众生,特别在文化事业上。华岩寺的弘法利生活动之一即是提倡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又不舍弃现代的、优秀的、先进的文化艺术形式。佛教界也要利用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李哲良先生的文学作品体现了社会对佛法对佛教的关注,欢迎更多的人们来重视佛教文化,佛教界也愿意与人民大众一起参与构建和谐社会。
  • 出埃及记羊皮书(圣经旧约的故事)

    出埃及记羊皮书(圣经旧约的故事)

    本书将《上帝创造世界》、《伊甸园》、《偷吃禁果》等流传数千年的圣经故事,用简明通俗的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展现圣经故事的精髓。
  •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其意思为整个自然界,都是在“道”的管理下,按照一定的法则在运行。和谐世界,以道相通,只有学习和掌握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才能了解人生之真谛、处世之哲理,才能知天道、明人道、开商道,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处事、正确的方法做事,拥有快乐而成功的人生。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宗教文化生态中的政府责任:宁夏吴忠地区宗教与社会关系研究

    宗教文化生态中的政府责任:宁夏吴忠地区宗教与社会关系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吴忠地区宗教文化的形成、解放后吴忠宗教的状况、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吴忠宗教与管理、人本化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效果、宗教文化生态下的政府责任。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你说我是你的超级英雄

    你说我是你的超级英雄

    一个有些虐的小短篇√虐一虐有益身心健康√进来瞧瞧呗~不会耽搁太长时间哒~
  • 仙道雨遥

    仙道雨遥

    凡人不知何几,幻想修仙得道与日月长生。人有人欢,仙有仙悲,道途自古多劫难,有何羡乎?遥道烟雨,一蓑烟雨任平生为儒圣。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为将神。无论是何身份,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造福万民便为仙,便为长生之道永存世间。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仙界强兵

    仙界强兵

    一张自己并不了解的婚约,一直在左右着他的命运。幼年时,被送进了私塾。婚约将近时,却突然被送进了军队,出征塞外。塞外风云难测,他想要活命,就必须变得比别人想象的还要强!
  • 弑神之怒

    弑神之怒

    少年龙川,自小孤苦无依。在修真门派林立,人人只为证道以求长生的世界,到处充满着杀戮与血腥。他不信命为天定,只信吾命由己不由天,凭着一份执念一路披荆斩棘,正所谓“天欲亡我,我必灭天;神挡杀神,佛挡亦杀佛!”
  • 独爱冷夫君

    独爱冷夫君

    穿越?而且还是这么恐怖的直接空中飞人?天!不会摔死吧?冷无幽,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杀手,只是杀的都是些无人敢惹的强人,呃外加喜欢玩灭门,其他的没什么的。不过这天却杀着杀着,杀出了一个从天而降的牛皮糖。“喂?你在做什么?”虞素冰睁着天真的眼睛,无视那满地的鲜血,抓着冷无幽的衣袖。“杀人。”冷冷的回答,冷冷的眼神,却没有挣开那白净的小手。“杀人?哇!好厉害!”崇拜的眼神,天真的话语,冲淡了那血腥的气息。一场穿越,两个被世人恐惧的人相遇,相识相知。
  • 偷得浮绯半生闲

    偷得浮绯半生闲

    自从苏公子的身体慢慢恢复,府里便开始有意识地放权于他,即便他确有这份能力,面对苏家偌大的产业刚开始也忙的脚不沾地。这天,苏公子不干了,甩下也没剩多少的账本,抱着自家亲亲娘子仰躺在摇椅上晒太阳,舒服的眯了眯眼:“娘子,你是神医,告诉他们我身子还虚不宜过度操劳,之前是如何以后便还是如何吧。”周围一众奴仆:“......”喂喂喂,我们听见了啊。某‘神医’挑挑眉:“我倒不知道原来你也会偷懒耍滑。”苏公子温顺的垂眸:“以前病着,阿浮陪着的时间还多些,现在好了,反而没时间了。这般本末倒置,那我倒宁愿病着。”某‘神医’忍不住心软,抚摸着她最抗拒不了的温顺大狗:“这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觉不也很好么?”苏公子微微一笑,温声道:“不,我更想要的是偷得浮绯半生闲。”被吃得死死的某‘神医’心里甜的不行,忍不住送上香吻一枚。至于最后么,你见过苏公子想办而办不成的事么?第二日,管家含泪接回账簿,算了,为了尽快有一个小主人,他就再多操劳十几年吧。
  • 那片云是否早已料到

    那片云是否早已料到

    那片云是否早已料到我对你的爱意隐匿心底你许诺过给我一个未来如果你是我想要的未来我愿与你一起颠沛流离辰年佳酿忆青春我还在仰望着那片云等待着你的出现
  • 原是陌上花

    原是陌上花

    过期的爱情就如同过期的食物般,若是执意服用。轻者,呕吐,腹泻,头晕,四肢无力;甚至死亡。原来我们的爱情早已过期。——苏紫陌从今以后,你是我的。——诗逸好久不见……你还好吗?——原简要么不择手段将他抢过来,要么在心里将他杀死,再顺着你为他祭奠的眼泪一流,永远忘记他。——尚夏我与他真真实实爱过。——花令你别忘了,这么些年陪在他身边的人是我。即便只是作为你的影子。——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