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2900000059

第59章 大乘佛教主要经典的若干考察(四)(6)

一阐提能否成佛,似乎也是一个神学问题。但是它的论辩背后隐藏的问题,却很有价值。譬如,物种或人性是永恒的,还是变化的?物种之间能否互相转化?种姓制度、等级现象是永恒的,还是变化的?种姓或等级之间是否可以互相转化?由此涉及,事物是由先天决定的,还是后天决定的?是内因起决定作用,还是外因起决定作用?如此种种,《佛性论》虽然没有展开讨论,但在逻辑上取肯定态度,说明其在思维深度上已有明显突破。

(2) 破“外道执”。此处的“外道”,指“胜论师”和“数论师”。在印度,此两者是批判佛教的主要“外道”,也是大乘论师们的主要论敌。其实,“外道”是不讲佛性的,但他们的主张不利于佛性论的确立,所以《佛性论》要单列一项,让他们认识佛性;而在清理外道的主张中,也巩固了佛性论的地位。所以说,“为外道不识佛性故,彼立义应知”。

首先,该论谓:有外道说,一切诸法,皆有自性,等有不空,性各异故。若诸法悉空,无自性者,则水火、色心,生死、涅槃,并无自性。自性既无,应可转火为水,转于涅槃更作生死。何以故?等无自性故。现见火性定热,不可为水;水性定湿,不可为火;涅槃生死,亦复如是,不可互相转作。如此二法,并有自性故;若互可转,则修道无用。故知诸法各有自性,是故不空。论中所指持此说的“外道”是胜论师,本论作“鞞世师”。此师先以“六句义”概括他们的学说,将“实、德、业、同、异、和合”作为决定一切法之实体、性质和变化的元素;其后,此派又在六句义基础上增加“有能、无能、俱分、无说”四句,成“十句义”,以解释世界现象和说明解脱之道。总括这些说法,核心是主张“自性”实有的。《佛性论》即抓住这一核心,将他们的思想体系如上地介绍出来,以便破除。具体论辩颇繁,简单讲来就是一句话:汝说诸法各有自性不空、性定异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自性决定不可得故。大乘讲“诸法性空”,主要理由是“法无自性”;“无自性”的主要理由是“性不决定”。“性不决定”是中观学派“诸法性空”的主要证明。论辩的最后,引《中论》中偈言:一切处诸法,从自不得生,从他二亦尔,从无因亦然。这个译文不如鸠摩罗什所译《中论》的文字流畅。意思是说:任何事物都不是由“自性”产生,也不是“他性”所生,更不是“自他二性”共生,但也不是“无因生”。此四句偈很有名,由此说明般若的缘起“无生义”,被佛教各派广泛采用。据此,论文批驳了胜论师有关“自性”论的众多观点,在此处就是用于维护“如来藏”的“人法二空”一面。

胜论师的著作有汉译介绍,即唐玄奘翻译的慧月造《胜宗十句义论》一卷,为历代《大藏经》所收;关于此派的思想,在《佛性论》的批判中也保存不少。

论文接着考察数论师。此师亦作“僧佉”,真谛所译的《金七十论》二卷,是其代表作之一,此论亦作《僧佉论》,是大藏经收入的两种“外论”之一。而《佛性论》对此派的批判尤其细微,也是研究它的重要资料。

按佛教观点,此师属于“因中有果”论者,认为一切世界事物都隐含在最初因中,是最初因自我开展转变的结果,此因即是“自性”。“自性”是一种未显现的隐在物质,它与它的转变物由“三德”构成,所谓“萨捶”(喜与照明)、“罗伽”(忧与冲动)、“多磨”(迷暗与抑制);“自性”首先转变为“觉”,继之而成“我慢”,开展为“十一根”(眼耳手足心等器官)和“五唯”(色香味等五境)、“五大”(地水等四大与空),总称“二十五谛”,由之形成差别万千的世界。此外,还另有一个独自存在的“神我”(无上我),是“神我”与“自性”结合引起“自性”的变化;在与“自性”物质结合中的“神我”是不自由的,只要“神我”摆脱了自性物质,那就是解脱。因此,数论师就成了“自性论”者的另一种典型。

《佛性论》对数论师的破解,是从一个具体事例开始的——一切事物都有自性,这是个全称判断;论文举出,“声”也是一类事物,是否也有“自性”?于是“内学”(佛学)者问:汝义云“声有自性,与自性不异故”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声有自性,则声应为耳本故;若说声是耳、耳即是声,可说自性即声、声即自性,若不许耳即是声者,亦不许汝声即自性。若汝说声是所闻,耳不尔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汝声与耳为一为异?若汝说声是所闻与耳异者,已所闻故,与自性亦异;若说声与耳不异者,何故不说声能闻耳!若汝说德如耳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声灭时,耳应俱灭,声耳是一故。如耳声一物不成例,余成不成亦尔。故知诸法决无自性,悉皆是空。就“声”之“无自性”一例,足以破你一切诸法皆有自性的全称判断。但是,这一破法如能成立,应该有个前提,那就是只从“声”与能闻的“耳”之关系上,限定在声与耳的关系范围对声进行考察:没有耳,即听不到声,所以声即以耳为“本”,此“本”即是“自性”,于是声的自性即是耳,结论当然是荒唐的。这一结论的得出,不在于推理本身,而在于那个没有说出来的前提——可这个前提,即眼耳等与色声等是对应的概念,“能”识与“所”识不可相离,这是佛教也是古印度哲学普遍承认的一种思想,因此“内学”者可以这样驳难数论师,而没有对“声”本身的物理性质作探讨。

然而,即使如此也不能反证“法无自性,悉皆是空”是正确的。在这里,需要逻辑。数论师是古印度哲学中很重视逻辑的学派,他们在立“自性”有时,就运用了逻辑,名之为“量”。由于他们的逻辑与认识论紧密关连,所以“量”分三类,即“证量”(现量)、“比量”和“圣教量”。《佛性论》也因此采取了“量”的论辩方式,我们只看它所作的“证量”:今我立证量,显了二空:诸法空故,自性不可得,如见幻事。幻物者,证量所见,不如实有。诸法亦尔,不如所见而有所见。由体不实故不有,由证量故不无。由体无故,空义得成,以证量故,假有不失。所谓“证量”,指的是感官直觉到的认识,是绝对不经理性思维而对对象的直接感受。例如眼见色,如果中间不经思维分别,唯有眼根与色相的直接相触,由此得出的眼识就是证量所得。《佛性论》开出的证量,是“幻事”,幻觉中感知的事物,例如快速转动手中火炬能够见到一个火圈,夏日可以于田间见到的“野马”之类。这火圈和野马都是“幻化物”,它们是“不如所见而有所见”的现象——就其为证量直观所见而言“不无”,以区别于兔角、石女儿等之纯无;就其“体不实”而言“不有”。据此证明了“性空假有”般若空观的基本论点,驳斥了数论师的“自性”说。

继之,论辩进一步涉及了“量”自身的性质问题。数论师认为,由于“量”由“能量、所量二法成就,所以诸法各有自性故不空”。论文驳道:是义不然。何以故?量从自生故不缘所量境而能量智自成者,无有是处。既无所量,能量之名,对何而立,则量何所量耶?若汝说由观所量故得成能量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前境未有即量何所缘?所量者是所缘境,能量者是能缘智。若所量已成,能量何用?“所”本由“能”故得“所”名,若能量未有,已成所量,则能量无用;若所量不关能量自得成者,有何能所?此处关系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所谓思维对存在的统一性问题:能量与所量,能知与所知,略称“能”、“所”,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还是互相分离,而联系只是有条件的?这对整个唯识家来说都是个要害问题。《佛性论》主张,“能”、“所”是相互依存的,因为它这里讲的是认识论范围内的主客关系,离开任何一方,认识活动都不可能正常进行。因此,数论师说“量从自(性)生”,等于说认识从认识的自性生,是荒谬的;说“不缘所量境而能量智自成”,等于说无需客观对象就会产生关于这一对象的认识,同样是荒谬的。但是,如果超出认识论范围,讨论认识是从哪里来的,即思维对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时,性质就变了:认为“‘所’由‘能’得名”,就不是正确的;所谓“所量已成,能量何用”的提问也就没有意义。唯识家的错误不在于承认认识论范围内“能”、“所”的不可分离性,即思维对存在的统一性,而是超出了这个范围,把这一原理运用到解答思维与存在孰是第一性的问题上,这成了他们形成唯识世界观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于“量”以及“能量”和“所量”是否具有“自性”的问题,《佛性论》记载的论辩还有很多,此处不拟细谈。针对数论师运用“比量”对“自性有”的证明,《佛性论》也作了具体驳难,由于牵涉数论师自身的观点很多,也不适宜于此处详说。总而言之两句话:由证量故有比量……证既不成,比譬、圣言等量皆失。故知一切法如实无自性,唯真实空是其自性。(3) “破大乘见”。这里的“大乘”,明显是指大乘的中观学派;其所谓“见”,是指此派“学有所执”部分,即“二谛”说。论文首先以答问方式陈述论敌一方的基本观点:若汝说一切有,皆由俗谛;一切无,皆由真谛。应作此问:善友,何者是真实?何者是俗谛?答曰:一切诸法无有自性,是为真实;于无自性法中说有自性,是名俗谛,以于无中假说有故。关于“二谛”的这一解说,可参见鸠摩罗什译的《中论》中的“三是偈”。问难由此开始:问曰:是执无有自性,为当依世俗言故有,为当唯是语言(故有)?若依世俗言有此执者,此执则不可说。何以故?执是无故——若此执唯是语言则无所诠,世俗语言不成就故;若不成就是世俗者,是义不然。又,若汝谓于无自性中执有自性,是名为俗——若执有者,云何是无?答曰:为颠倒品类故,故无中说有,乃至于无常乐我等诸法,说言皆有;常等诸德,其体实无,但假说有。如此执者,为四倒摄,是故虽执是有,而得是无。《佛性论》认为,说“一切诸法无有自性”,并非真实,而是一种偏执;“于无自性中说有自性”,则不能成立。因为所谓世俗有,指的是什么?按《中论》的解说,即是“假名有”。那么此“有”是指某物依赖语言而有,还是语言自身即是有呢?若是前者,则某物无自性亦即是无,因而是不可说,何来世俗有?若是后者,语言没有了诠释的对象,那就什么用处都没有;没有用处就成不得世俗。

这些论辩太嫌抽象,一旦用以解释“常乐我净”涅槃四德,就变得非常具体——依中观派说:“常等诸德,其体实无,但假说有”;认为它们实有,即是“颠倒”,“虽执是有而得是无”。《佛性论》由此总结说:若无性中执有自性为俗谛者,是义不然。何以故?二谛不可说有,不可说无,非有非无故。真谛不可说有不可说无者,无人法故不可说有;显二空故,不可说无。俗谛亦尔:分别性故不可说有,依他性故不可说无。这里提出的见解,是标准的瑜伽行派的“三自性”说。它用“三自性”批判“二谛”说,重新解释“二谛”说,反映了此派与中观派的主要分歧之一:依“二谛”论“无”说“有”,自身就是一个错误。因为不论真谛或俗谛,都不可以用“有”或“无”来界定,两者的本质都是“非有非无”,亦可说既“有”既“无”。瑜伽行派称“真实”为“圆成实”,它的含义是“无人法”——对人我、法我二执的否定,故“不可说有”,亦即是“无”;它的另一个含义是“二空”,乃“无我”所显,“不可说无”,亦即是“有”。“俗谛”也包含这两层含义:“分别”世俗现象执以为实,属“遍计所执”,其性本无,故“不可说有”,但其所执之现象,由因缘所生,属“依他起”,故“不可说无”,亦即“假有”。

《佛性论》诠释瑜伽行派的“三自性”学说比较简洁明确,不是这里考察的范围,只是说明,其在“破大乘见”中,是从“三自性”出发反对中观派的“无自性”,从而捍卫“有自性”,尤其是“大般涅槃常乐我净”这一重要理念的。

以上三破,破有破无,核心是在确立“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不存在无佛性的“一阐提”这种例外。这样一来,它也为“如来藏”的“清净”内涵增加了更丰富的规定。

二、 “如来藏”:“智与境”的统一

何谓“如来藏”?论文指出三义:“一所摄藏,二隐覆藏,三能摄藏。”以下分述之。

(1) “所摄藏”,意即“所摄名藏”。论云:佛说约住自性如如,一切众生是“如来”藏。

同类推荐
  • 《旧约》中的民俗

    《旧约》中的民俗

    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旧约〉中的民俗》是弗雷泽的另一部名著,是他在写作《金枝》过程中将有关《圣经》旧约故事的民俗材料汇集起来,并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有关事例作比较,专门创作的一部著作。这部书已成为人类学和《圣经》研究者的必备读物,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称它是“一部人类学传奇”。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独尊于西汉武帝之时。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学成为了我国的显学,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对中华文化的熔铸、对中国人性格的形成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了传承和弘扬我国儒学,本书编者编著了《儒学基本常识》以供广大读者朋友阅读或参考。
  • 听禅闻道静思语:佛学中的人生感悟

    听禅闻道静思语:佛学中的人生感悟

    禅,正是这样一把打通现实与理想的钥匙,以超然物外的智慧、妙趣文雅的吐属,渡人于稚拙之中,醒人于妄执之间。它是世间一道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带我们进入恬静平和的生活。
  •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3)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3)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热门推荐
  • 孤城之丧尸围城

    孤城之丧尸围城

    我不知道我还能支撑多久。它们的攻势越来越猛烈。那群怪物,它们根本不惧怕死亡,鲜血只会让它们越来越疯狂。我开始怀疑我的眼睛,从第一天开始,它们的数量似乎并没有减少。到底它们有多少,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如果救援还不来,恐怕我们都会死。枪支弹药都已经用尽,粮食的储备也已经支撑不了几天了,基地里到处都是恐慌,大家都疯了,都想要临死之前来一次最后的狂欢。没有人相信救援会真的到来了,我也开始感到绝望。曹队长死了,大家都死了,还剩下我,我该怎么做?眼看着夜晚又要来临,可能这是我活着看到月亮的最后机会了。我留了一颗子弹,我不想变成怪物。学章,对不起,我尽力了,我可能等不到你回来了。小雪,我答应你的事看来永远也做不到了,对不起。
  • 情志蓝天

    情志蓝天

    本书较系统地阐述了李天院士的成长过程。李天院士是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首席专家。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多年来从事飞机空气动力设计研究工作。他谦逊谨慎,执著求索。严谨求实,艰苦创新,为航空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于200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为实现航空报国的远大理想,他一心扑在新机设计、试验、计算和研制工作上。在飞机气动力基础研究、风洞试验、国际合作,以及在先进气动布局、隐身技术、主动控制特别是在飞机总体综合设计等国家重点课题预研上做出了天创性的突出贡献。
  • 问鼎诸天道

    问鼎诸天道

    万道神界.强者争雄.道统林立.万道荟萃.十大道统震天彻地,演绎着一个万道盛事。但却因一纨绔子弟南宫墨睿打破,与万道争锋,踏万道而为帝,征战诸天万道
  • 逆转之独孤龙凤

    逆转之独孤龙凤

    皇宫中九五之尊唯一所爱之人静贵妃沐子妧生下一儿一女,怕自己的儿女受到皇后的迫害而送出宫,拜托自己的表姑照看,两兄妹在10年后因得知自己的生母是皇妃而踏上寻母之路,然而在半路有听闻母妃因得宠,树大招风,在皇帝不在宫中时不小心犯了小错而被皇后陷害,活生生的打死了,又踏上复仇之路,被东国皇帝收留,亲自传授武功,他们的身份却不知是人类。龙凤胎兄妹的传奇人生精彩不断,他们各自的爱恨情仇是会以童话般结束,还是会成为众矢之的?
  • 无尽神域

    无尽神域

    星辰铺就剑海,日月起于指掌。跨越生死的界限,追求永恒的岁月。一位宗门低级弟子,在绝境中偶得一方天外雷印飞入识海,从此开启了神魔修道之门……仙妖战场,生死一线!浩瀚外界,无尽神域!
  • 青春如歌

    青春如歌

    上学六年级的时候,我喜欢揪前面女生的小带子,揪着揪着就有感情了,初中的时候,我给她送情书,结果她只回了我两个字,“孬种”!一天被打三遍,我仍然不屈不饶,这是属于我的故事,青春如歌,我叫陈歌,一路高歌的歌!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穿越三界的爱——灵异祖(参赛)

    穿越三界的爱——灵异祖(参赛)

    送给每个人梦想成为公主、有纯纯爱恋的女孩子。一个住在天界小镇的单纯少女灵儿,最终抛弃情感杂念,终于成为保护天界的天神“灵异祖”的经历。在千年的守护中,我知道,我并不孤独……天际中,深海里,他们永远的无时不刻的与我同在…… (上部)在感情上经历了无数的波折后,我终于明白了爱的真谛!可是,却是为时已晚。为了重修自己的宿命,也为了所有爱着我和我爱的人,我辗转在冥界与人界之间,饱受着轮回之苦。痛着、苦着……可是心里却是坚定着!(下部)
  • 黄帝太乙八门入式诀

    黄帝太乙八门入式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