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2900000031

第31章 大乘佛教主要经典的若干考察(二)(6)

此后陆续出现了许多有关普贤的经书,其中之一,是南朝宋元嘉年间昙无蜜多译的《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此经在《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基础上,把观想普贤菩萨的形象作为全经的中心线索,将对释迦佛、多宝塔和菩萨的崇拜融为一体,把忏悔和传播大乘经融为一体,形成一种独特的信仰系统。

观想是“三昧”(定)的主要功能之一,任务是勾画(想象)出一个观想的对象,强化观想的对象,最终牢固地印记下来,可以时时处处在头脑中显示出来,以至于可以与观想者交往、谈论,从而痴迷地巩固自己的信仰。普贤菩萨就是通过这种三昧于修行者的心目中树立起来的:白象,莲花,金光,玉女,弦歌,身相端严如紫金山。如是昼夜不舍,最后可以导致普贤亲自来临,行住坐卧不离其身,即使梦中也能与行者交谈说法。

这里提供的“观普贤菩萨法”,是一例培训宗教经验的生动个案,记载的方法和过程,具体而细致,可操作性颇强,非常值得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在中国佛教中,这一观法由智提倡,构成天台止观的重要法门;对禅宗也有所影响,《楞伽师资记》记道信条,称此经为《普贤观经》,并引其颂文,以证实道信本人的思想符合佛说。

为什么要观想普贤菩萨?企图解决什么问题?经文说得明确:如来灭后,云何众生起菩萨心,修行大乘方等经典,正念思惟一实境界?云何不失无上菩提之心?云何复当不断烦恼、不离五欲,得净诸根,灭除诸罪?父母所生清净常眼,不断五欲而能得见诸障外事?(《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卷一,下同)一句话,观想普贤,就能够不断烦恼,不离五欲,又能六根清净,灭除罪业,不失无上菩提心,并见到世眼所不能见到的境界。为此,经文强调:遍礼十方无量诸佛,礼多宝塔及释迦牟尼……昼夜六时礼十方佛,行忏悔法,诵大乘经,读大乘经,思大乘义,念大乘事,恭敬供养持大乘者。视一切人犹如佛想,于诸众生如父母想。此中忏悔——包括向诸世尊,发露黑恶一切罪事,是感召普贤菩萨现前的关键环节。在诸多忏悔中,有“六根清净忏悔之法”,行此法者,“耳渐渐闻障外声,眼渐渐见障外事,鼻渐渐闻障外香……得是六根清净已,身心欢喜无诸恶相,心纯是法,与法相应”。所谓闻见“障外”事,指不再受感官的自然约束,产生出与观想内容相应的幻听幻视幻嗅等的幻觉、幻相。如是,则如经云:行者即见东方一切无量世界,地平如掌,无诸堆阜丘陵荊棘,琉璃为地,黄金间侧。十方世界亦复如是。见是地已,即见宝树。宝树高妙五千由旬,其树常出黄金白银七宝庄严。树下自然有宝师子座,其师子座高二十由旬,座上亦出百宝光明。如是诸树及余宝座,一一宝座,皆有自然五百白象,象上皆有普贤菩萨。尔时行者礼诸普贤,而作是言:我有何罪?但见宝地宝座及与宝树,不见诸佛。作是语已,一一座上有一世尊端严微妙,而坐宝座。见诸佛已,心大欢喜。复更诵习大乘经典。大乘力故,空中有声而赞叹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行大乘功德因缘能见诸佛。今虽得见诸佛世尊,而不能见释迦牟尼佛分身诸佛及多宝佛塔。闻空中声已,复勤诵习大乘经典。以诵大乘方等经故,即于梦中见释迦牟尼佛,与诸大众,在耆阇崛山说《法华经》。如是等等,就完全进入了幻觉的世界,用亲自经历验证了经文宣示的主旨,并成了行者此后的行为指南和戒条。

这样,观普贤只是手段,忏悔而不再犯罪才是目的。经文最后针对帝王信徒的总结就是如此:云何名刹利居士忏悔法?忏悔法者,但当正心,不谤三宝,不障出家,不为梵行人作恶留难。应当系念修六念法,亦当供给供养持大乘者。

不必礼拜,应当忆念甚深经法第一义空,思是法者,是名刹利居士修第一忏悔。第二忏悔者,孝养父母恭敬师长……第三忏悔者,正法治国不邪枉人民……第四忏悔者,于六斋日,敕诸境内力所及处令行不杀……第五忏悔者,但当深信因果,信一实道,知佛不灭。以上属《法华经》系统崇尚的普贤菩萨。至于《华严经》,则重塑了普贤的形象,改造了“普贤愿”和“普贤行”的内容,完全摆脱了《法华经》的框架。《华严经》记普贤的主要职责有三:第一,确立卢舍那佛及其华藏世界的存在;第二,确立如来性起理论;第三,建立起以“入法界”为核心的普贤行。所谓普贤行愿或愿行,则是上述理论和实践的行动法则。至于唐般若译四十卷《华严经》中的《普贤行愿品》,其实已经离开了《华严》的基本精神,而与《普贤观经》接近。

在佛“始成正觉”的法会上,簇拥于佛前有无数大菩萨,首位就是普贤,其余菩萨只是“悉得一切普贤愿海”者,“皆是卢舍那佛宿世善友”。于是,具“普贤愿”和“卢舍那宿世善友”,就成了所有与会菩萨的共同特征。继鬼神诸天颂赞如来之后,普贤向大众宣示了“佛土”与“如来身”的要点;接着就是莲花藏世界海及其十方诸佛的显现,并为普贤三昧所普照。这段长文的描述,意味着华藏世界和卢舍那光明,都是普贤所入“一切如来净藏三昧”的产物,确切些说,卢舍那佛及其华藏世界,只是进入普贤三昧中的一种境界。在这里,没有普贤菩萨,就没有卢舍那佛和华藏世界的存在;从佛教实践上说,没有普贤样的修行,就成不了佛:普贤成了佛和佛土得以成就的根源。

为什么唯独普贤能够进入这“如来净藏三昧”?《卢舍那品》之二记十方诸佛对普贤赞言:汝乃能入此三昧正受,是皆卢舍那佛“本愿力”故。又,汝于诸佛所得清净“行愿力”故。在这里,卢舍那佛的“本愿力”与普贤由诸佛处获得的“行愿力”,是卢舍那及其佛世界得以显现于世的因中之因;卢舍那的“本愿”与普贤的“行愿”,以及由此形成的力量,就成了《华严经》所讲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总源头:佛教的一切,悉来自此“愿”,为了满足此“愿”,实现此“愿”,而其所以可能,则在于此“愿”具有转变为现实的能力。因此,《华严》中的普贤“愿”有双层含义:一是体现卢舍那佛之“本愿”,一是普贤乐于发愿去实践佛本愿的“行愿”。所谓“普贤行”,即是为实现卢舍那本愿及其自身行愿的全部实践,也通称“愿行”。于是佛又是普贤行得以成立的原因。

一说是普贤三昧而令佛及其世界得以存在,一说是佛愿力令普贤得入此三昧,客体与主体,世界与意识,互为因果,看来是矛盾的,但正体现着《华严》思想的整体结构。

卷二用十种“法门”记述“普贤行”的特色,要点是“不可思议方便法门”,其中包括:所谓出生究竟净诸佛土、调伏众生法门;诣诸佛所、能起一切具足功德法门;菩萨诸地愿行法门;普门示现法界尘数身云法门;持诸佛土不可思议方便轮法门;一切众生中自在显现无量无边菩萨境界法门;于一念中知三世劫生灭法门;分别显现一切菩萨诸根境界海法门;其身自在充满无量无边法界法门;一切菩萨种种方便广分别法入一切智方便法门。据此,提倡方便,行为方便——方便的功能全在于深入世间、教化众生——此即可以作为全部“普贤行”的根基。

《卢舍那佛品》之二,记普贤的体性是:于诸佛所修善法,满足一切大愿力,出生清净妙法身,如实平等同虚空;一切诸佛国土中,普贤菩萨常依住……无量微尘诸劫数,常见普贤真佛子,无量三昧方便行,法身充满诸法界……其身周遍满虚空,广说无量诸佛法。一切功德海中生,普放光明如大云,坚固众生清净行,微妙音说佛境界。此品之三记:普贤身相,犹如虚空,依于如如,不依国土,现身无量,普应众生,随群萌类,为现化故。由此看来,普贤实等于表现出来的卢舍那佛;卢舍那佛的所有体性和功能,都体现在普贤身上。这从普贤的自我宣示中也可以知道:佛的所有智能,“皆不可思议,我当乘佛神力具足演说,欲令一切众生入佛智海”。又说:“一切菩萨得善利,能见自在最盛尊,非余境界之所知,普贤方便皆得入……一切刹土及诸佛,在我身内无所碍,我于一切毛孔中,现佛境界谛观察。”

问题是,在诸大菩萨中,为什么独有普贤能够具备如此性能?原因也还是两个:“尽卢舍那本愿底故”,“普贤菩萨具足净愿”,由之获得“无量自在”故。所谓:“普贤菩萨所愿行,无量无边悉具足,普眼境界清净身”。

《离世间品》中,特别介绍了这“普贤愿行法”的具体内容,共计十门,略谓:尽未来劫行菩萨行;恭敬供养未来一切佛;立一切众生于普贤菩萨愿行;积集一切善根;入一切波罗蜜;满足一切菩萨愿行;庄严一切世界;往生一切佛所;善巧方便求一切法;于一切十方佛刹成无上菩提。这“十愿行”当是后出的《普贤行愿品》的蓝本。

《华严》的重心之一,在于树立普贤作为菩萨模范的形象,所以有时即将卢舍那的本愿说为“普贤愿”,把发菩提心说为“发普贤心”。《离世间品》中就记有“发普贤心”的内容:所谓发大慈心,救护一切众生故;发大悲心,代一切众生受一切苦毒故;发一切施为首心,悉舍一切诸所有故;发正念一切智为首心,乐求一切佛法故;发功德庄严心,学一切菩萨诸行故;发金刚心,一切受生不忘失故;发大海心,一切白净法悉流入故;发须弥山王心,一切诽谤苦言悉堪忍故;法安隐心,施一切众生无畏故;发究竟般若波罗蜜到彼岸心,巧分别一切法无所有故。因此,“普贤行”也就成了“菩萨行”的标准和代称。

《普贤菩萨行品》所记的菩萨行,是普贤行的突出点:

第一,离瞋、无瞋是菩萨行的首要任务。依普贤的看法,瞋为万恶之首:“起一瞋恚心者,一切恶中无过此恶”;“我不见有一恶法出过菩萨一瞋心”,因为瞋恚心能障碍接受一切佛教善法,而受“百千障碍法门”。这同把菩萨心首先安于“慈悲”的主张相比,显得十分突兀。

第二,克服瞋恚心的基本方法,是“修习十种正法”,其中关键的第一条是:“不舍一切众生”;其次是“于诸菩萨生如来想”和“常不诽谤一切佛法”;继之是“修习菩萨一切诸辩,教化众生心无疲厌”。

由此等修习,就能获得一系列把握清净法、佛智慧以及说法巧便等为施行上述“正法”的种种能力,直到“与三世佛等”。于是所有闻听普贤此说的十方诸大菩萨,都具有了普贤的功德,并同名普贤;普贤遍及十方世界。

这当然是神话。意思是要用普贤的榜样,重塑一切菩萨行者的品格:戒瞋善忍,普遍联系众生而宣教不厌不倦;承认菩萨即是如来,而不诽谤此等大乘经典。

实际上,论及普贤行的重要章节,是《如来性起品》和《入法界品》。后一品在所有佛经中都很特别,需专门考察,现在先看前一品。

二、 “如来性起”论

紧接《普贤菩萨行品》的是《宝王如来性起品》(略称《性起品》)。此品作为一部独立单行的经典,竺法护译作《如来兴显经》,是讲述“如来”是为什么以及如何兴显于世俗世界的。不过照《华严》的观点,如来的兴显过程,即是众生的修习过程,如来兴显的程度和展示的形象,与众生修习的层次和期望的形象,完全一致。正如同光明之普照,只有通过形色各异的万物,才能体现出它的功能来,而形色各异的万物只有接受了光明的照耀,才能发挥其有益于他物的个性。因此,如来之兴显和众生之修为,只是一件事情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来”本性寂灭,无色无形,不在时空之内,不可思议,不可言说。所以《性起品》只有从菩萨对于如来的认识和修习一方,才能显示“如来性”之“起”。

然而,首先什么是“如来性”? 《华严》没有给以明确的定义,所以只好推论。本品还有一个概念叫“如来种姓”;按佛教的传统理解,此“种姓”相当于种族,故有“如来种姓家”之说,但亦有“自性”义,指其不变而又能作“因”;此外,“种”亦可作种子解,《维摩经》中说的“如来种”,就是如此,指如来得以产生的根本“因”。此处的“如来性”,当即是如来的自性、产生诸如来的根本因、隶属于如来的族类等含义的综合。这样一来,“如来性起”等于说“世间如来”即是“如来”这一族类,或这一根本因的生起。瓜种生瓜,豆种生豆,这很好理解;可“如来性”非瓜非豆,他自身是什么呢?

同类推荐
  •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是台湾学者郭永进先生经过真修实证以后的解经之作,通过很多幻灯片的生动演示,图文并茂地来诠释《心经》这部深奥经典的真正内涵。让很多人都能轻松读懂这部“无字天书”, 透过这些超越经典、超越文字的“心路”,直接指引大家去看到那活生生的生活,进而通过实证而渐入心灵自由的解脱之境。
  • 降伏其心(上册)

    降伏其心(上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精神是印度佛教文化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而形成的。外来佛教传入中土后,经过两汉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附、迎合与调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传统儒道的共存并进、冲突交流,隋唐时期的相互吸收、独立创新,以及入宋以后的融合渗透、三教合一,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精神特质的中国佛学理论。中国佛学一方面继承了印度佛教的出世精神、思辨精神和文化宽容精神,另一方面又融合吸收了以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精神、人文精神、自然精神等,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佛学精神。
  •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内容简介:黄檗无念禅师,法名深有,号无念,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李卓吾、袁宏道、瞿汝稷诸人之推崇。《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原收录于《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共分四卷,第一卷法语,涉及的是黄檗无念禅师参悟、觉解的“缘起性空”之论,不离法藏,融汇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精随。第二卷酬问,谓之酬问,实是解经是也。第三卷复问,乃是黄檗无念禅师针对其所生活之时,明末社会变革带来的思潮动荡,在文化观念需要重建之时,而从禅宗角度给出的仁学机缘解答。
热门推荐
  • 濯心莲:第一杀手妃

    濯心莲:第一杀手妃

    她,一个绝世杀手,睥睨天下,却不知情爱何归“以此为界,以魂为灵,你我再不相见”她心灰意冷跳崖而死,可谁知。一朝穿越,昔日废物崛起傲立天下有传言“天女现,天下归一”。在她茫然时却不知已有一人闯入了她的心……
  • 一语可以

    一语可以

    在福利院长大的可以并没因为没有亲人而怨恨,反而对世界憧憬着美好,她相信自己就像自己的名字一样是被世界所接受的!程亦宇是儿时帮助可以赶走欺负她的小朋友时所结识的好朋友,两个人从儿时的玩伴成了高中时的同班同学,但两人的友情渐渐产生一种他们自己不能确定的情愫…因为一颗洋葱认识可以的叶洺天是可以的同班同学,因为小时候的遭遇从小到大与父亲甚是恶劣,在所有人都认为叶洺天是个不学无术的邪魅小混混时只有可以敢亲近他,并且
  • 卿卿离殇,悠悠彼心

    卿卿离殇,悠悠彼心

    多年后,他乡异地,再次登录那个邮箱,再次看到那封邮件,终于鼓起勇气点开,却意外的想笑,"尉卿卿,等我回来!"
  • 夜空中凡星点点

    夜空中凡星点点

    如果有阵风吹乱了额前的发丝,可是到处飞扬的只有风的影子。还会不会想起那首喜欢的诗?会不会想起那些过往的事?凡星——赠予每一颗平凡的星星、每一个平凡的生命……
  • 弹指繁华

    弹指繁华

    他,自诩天下第一,但却败给了她;她,为了他,甘愿堕落;他,为了友情甘愿从世间消失,永不超生。他们跨越神与魔界限,只为守护她一日绽放……
  • 又把夫人弄丢了

    又把夫人弄丢了

    他们之间,是遥迢年华里的初见惊艳,再见依然。他们之间,是隔了千山万水的念念不相忘,有泪不须流。他把她名字刻于骨上,心上,只为来生还会记得许给她的诺言。
  • 极品山贼劫天下

    极品山贼劫天下

    一不小心穿越了!唉!没办法!狗血事情年年有,只是今年特别多!既来之则安之吧!可当刘梦清醒以后才发现自己竟成了败军的将军,被身边仅有的二十几个溃兵抬着向大山里跑!老天呐!你让我穿了也就算了,这又何必呢?!进山就进山吧!好歹还可以当个山大王!杀杀人!放放火!倒也逍遥!然后发展发展势力呀!要挟要谢皇帝呀!统一统一中原什么的!没办法!谁让山贼是很有前途的职业呢?
  • 剑荡长空

    剑荡长空

    江湖,朝廷中暗流涌动,蛰伏地下的黑暗势力欲进一步控制世界。各路人马,国之人才挺身而出,与暗黑势力决战到底。且看,最后鹿死谁手,谁是笑到最后的英雄。
  • 蜀山战纪之剑侠传奇

    蜀山战纪之剑侠传奇

    上官警我和丁隐为了天下太平,不惜和公孙无我同归于尽,玉儿伤心欲绝,去了天域,然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 爱你不是空欢喜

    爱你不是空欢喜

    若柒是一只漂泊了上千年的孤魂野鬼,有一天,竟莫名其妙的绑定了快穿系统,好吧,绑定了就绑定吧。从此,若柒走上了打脸女主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