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人属火,忽闪忽灭。这大概就是常说的性格吧!小时候,祖母说我不是供桌上的蜡烛,是天空的爆竹。记性有时特强特快,但忘性更大。几秒钟之前闪现在心灵的有声有色的幻梦或真真切切的图像,转眼间便遁隐得无影无踪,仿佛有谁把我心灵的门一下子关死了。但这个神奇的门,又常常神不知、鬼不觉地突然地会敞开。是如何开启、如何关死,我说不明白。因此,逼得我总在口袋里装个本本(在干校劳动时也带着),有时忘了带笔,用指甲或泥巴在本子里作个记号。我的手记,除我之外,是谁也看不懂的。从心灵里一旦爆发出个鲜亮的图像,立马就记了下来。“立马”这个词,我异常欣赏,念起来响亮,且有动感。我以为这个词多半是远古游牧民族创造的。我是个有着游牧习惯的人,但我知道,这并不完全由于我的血液里有蒙古人的遗传基因的缘故。不论生活,还是创作,我都如此:逐水草而远牧,无定居的意向。最近读到杨炼的一篇文章,他说在创作上他有游牧的习惯。游牧,是不断地超越贫乏的自己,往远方拓荒,追求丰美境界的创造精神。这是一种艺术审美的性格吧,我此刻还说不清楚。我在本本中记下的文字或记号,一百个之中通常只有两三个后来形成为诗。那些未成为诗的,也并未消亡,它们仍在我的本本里,同时也在我的心灵里,搏动着,呼吼着,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也许一生,都让我不得安宁。它们跟我一个脾气,十分固执,又十分痛苦。
同类推荐
一世珍藏的微型小说130篇
作品让人感动和觉得温暖的是其中的亲情和信义。在当今一切都可以商品化而且大多已经商品化的社会中,这种亲情和信义代表着生活的另一面,代表着人类的本真理想,或许它正是作者有意凸显出来要让读者领会的抵御商品化潮流侵蚀所不可或缺的精神信仰之所在。选在这个集子里的作品,都是按照形式精致和内容丰富的标准精选出来的,或主题新颖,或意蕴动人,或构思精巧,或文字颇有余味。不少作品集众多优点于一身,至少是在一些方面有独到之处的。走在阳光下
很久以后—— 我们知道伦敦格里莫广场12号那幽暗的布莱克家宅。 我们知道那些被施了魔法、永远拉不开的窗帘。 我们知道那些长长的、烛光摇曳的走廊。 我们知道阿兹卡班的监狱。 我们知道摄魂怪带来的黑暗。 我们知道那些重重深锁、没有窗户的牢房。 我们知道贴遍大街小巷的疯狂杀人犯的通缉令。 我们知道狼群游荡的夜晚。 我们知道霍格莫德村外阴暗潮湿的洞穴。 我们知道属于凤凰社的那个色彩黯淡的漫长夏天,他坐在厨房的壁炉边,孑然一身,望着跳跃的火焰。 我们知道那个深陷地下、不见天日的房间,我们知道那道微微飘荡的帏幕。 他走的时候,只有魔杖发出的光亮照亮他的脸。 所以,很久以后,我们知道,他没有撒谎。
热门推荐
微微一笑很倾城:你最想要的迷人气质修习课
女人的容貌是天生的,但是气质却是可以修炼的。本书结合诸多气质女人的修为,系统地阐述了培养女人气质的方法,既包含优雅举止、良好社交形象等外在气质的培养,又包括自信、律己、理性、独立等内在气质的修炼,帮助女性朋友打造出最迷人的气质。中国儒学之精神
郭齐勇教授作为中国新一代的儒者,数十年来沉浸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研究,《中国儒学之精神》即汇聚了作者二十多年来在大学与民间演讲儒学的成果。全书深入浅出、全面而又有重点地论述了儒学的源流、一代宗师、发展轨迹、经典著作;儒家的礼乐文化、社会理想、治国方略、管理智慧、人性学说、核心价值、人生意境;儒家人文精神的特色、当今的意义与价值,经济全球化下的创造转化与应对之道。对学术前沿的课题,如儒家与自由主义的对话、公与私、公德与私德、亲亲互隐与人权、儒学的宗教性及宗教对话等论域,亦提出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有拨乱反正之功。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态的重要构成因素,它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儒家文化的许多价值理想一直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中华文化可大可久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