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1600000029

第29章 当代歌剧发展轨迹(2)

与《洪湖赤卫队》齐名的是七场歌剧《江姐》。它们可以说是当代歌剧高潮期中的双壁。《江姐》的剧本是据小说《红岩》中关于女英雄江竹筠的故事改编而成的,她参加了川北华蓥山的武装斗争,由于叛徒出卖而被捕入狱。江竹筠在狱中大义凛然地与敌人作不屈的斗争,最后壮烈牺牲。《江姐》的音乐成就也是将戏曲音乐的特长运用到歌剧中来,有效地采用了戏曲板式变化的手法,创作了适于剧情发展和表达人物内心感情的富有戏剧性的歌剧唱腔。同时还借豁川剧高腔的“帮腔”形式,采用了大量的“伴唱”手法,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推动剧情的发展。这在中国歌剧音乐中是一种创新。女主角江蛆的音乐是建立在综合性的戏曲音乐(如川剧、越剧、京剧等)素材之上的,通过许多段重要的唱腔,塑造了这位真实可信的英雄形象。歌剧的主题歌《红梅赞》借梅花不畏严寒、傲雪怒放的坚强品格,来比喻英雄坚强不屈的崇高精神。《红梅赞》的音调主要是吸取四川民间音乐的风格和韵味,以朴素流畅的歌谣体写成。这个曲调本身就是江姐的音乐主题,歌剧中江姐的旋律,大都是以它为基础并吸收其他戏曲和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

《洪湖赤卫队》和《江姐》,成为当代歌剧艺术的两座高峰,是五六十年代歌剧创作的优秀代表。两位主角——韩英和江姐——也已成为广大人民心目中的女英雄。这两部作品在内容上符合了当时宣传革命传统的需要,也符合了当时群众高度崇尚革命英雄的普遍心理,因而引起的社会反响是巨大的,而对剧本唱词中的一些政治口号和过多的豪言壮语(这尤其表现在《江姐》一剧中),群众都采取了认同和赞许的态度。《洪湖》和《江姐》都是“毛泽东时代”的产物,是革命理想主义的代表作。

《洪湖》和《江姐》音乐的突出成就是在塑造女主角的音乐形象方面,采用的手法主要是学习,借鉴戏曲音乐的经验,运用戏曲板式变化的方式来组织大段咏叹调,在这方面,《洪湖》和《江姐》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们完全不是“戏曲改革”,而是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咏叹调。但女主角以外的其他人物的音乐一般都显得缺少份量。乐队音乐一般还处于前奏、间奏或伴奏的地位,还说不上是真正的歌剧乐队音乐。剧情常停留在长篇的对白之上,“话剧加唱”的痕迹仍较明显。

歌舞剧创作在这一时期产生了几部作品,如四场歌舞剧《哑姑泉》(张万一,张沛编剧,张沛、张文秀等作曲,1959年)、七场歌舞剧《刘三姐》(柳州《刘三姐》创作小组编剧,宋德样等音乐设计,1960年)等。其中《刘三姐》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给我国歌剧舞台带来了一股清新活泼的生气。《刘三姐》是根据壮旗民间关于“歌仙刘三姐”的传说改编而成的,它塑造了一位聪敏,勤劳、美丽、勇敢的民歌手——刘三姐的光彩形象。剧本的唱词具有犀利绝妙的民间文学语言,例如,在揭露财主莫海仁的狠毒时有这样的唱词:

塘边洗手鱼也死,

路过青山树也枯。

这真是入木三分的形象描绘!

第四场《拒婚》中媒婆有四句唱:

三寸舌头一嘴油,

男婚女嫁把我求;

哄得狐狸团团转,

哄得孔雀配斑鸠。

一个巧言利舌的媒婆形象就活灵活现地站在你面前了。鲜活、生动的民歌语言,是《刘三姐》的主要艺术特色之一。演出时,舞台上贯穿着充满民族风情和生活气息的舞蹈,这在当代歌剧舞台上也是别具一格的。《刘三姐》的音乐是带着壮族风格色彩的歌谣体旋律,朴素、优美,与歌词结合得天衣无缝。虽然简单,但这简单也是《刘三姐》的特色和长处。

《刘三姐》将我国“歌舞剧”艺术推向了高峰。可惜的是产生了这第一座高峰以后,缺乏后继的优秀作品,《刘三姐》至今还是歌舞剧艺术的孤峰。

1966年元旦,中央歌剧舞剧院歌剧团上演了歌剧《阿依古丽》。它的形式特点及音乐结构都与《洪潮》、《江姐》、《刘三姐》不同,《阿依古丽》的特点是它的鲜明的哈萨克音乐风格,音乐结构方面更接近于西方“正歌剧”形式。《阿依古丽》的音乐除了吸收哈萨克民歌素材之外,也择取丁柯尔克孜族和维吾尔族的民间音调。作曲家较好地解决了汉语与哈萨克音乐有机结合这一重要的课题,为女主角阿依古丽和她的丈夫阿斯哈尔谱写了富于戏剧性的唱段。阿依古丽的音乐主题是在两首哈萨克民歌——《阿吾力》和《色无来姆》——的音调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第一场中阿依古丽的咏叹调《辽阔的草原》就是综合了这两个素材创作而成的。这段咏叹调具有哈萨克“牧歌”的特点,带着热情、豪迈的气质和开阔的意境。阿依古丽的另一些咏叹调如《东方升起了红太阳》(第三场)、《赛里术湖起了风浪》(第四场)等,都是根据这一主题创作、发展而来的。阿斯哈尔的一些重要唱段如《难道我忘记了根本》(第五场)、《暴风雪》(第六场)也是在“阿依古丽主题”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只是音乐的性格变得更为豪放和粗犷。《阿依古丽》中的许多合唱写得较为成功,如第一场中以女声合唱形式表现姑娘们摘花参加选举的舞蹈场面,第三场男声合唱《打草歌》及牧民休息时唱的混声合唱《马奶酒歌》等,在剧中都发挥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全剧的器乐部分,尤其是一些独立的器乐段落(如序曲、场面音乐、间奏曲、冬不拉乐曲等),也发挥了器乐特有的表情作用,有效地配合了戏剧内容的展开。

《阿依古丽》产生于“文革”的前夕。剧情内容方面具有明显的、难以补救的缺点,这就是受当时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影响,将阶级斗争绝对化、概念化,使这部歌剧的艺术生命力受到了严重损伤。但应该历史地肯定:《阿侬古丽》在歌剧音乐艺术水平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尤其是在歌剧的合唱及器乐方面,《阿依古丽》体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阿依古丽》为十七年的歌剧发展画下了一个句号。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歌剧可以称之为“英雄歌剧”的时代。歌剧舞台上挺立着一系列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高大形象——刘胡兰、红霞、潘亚雄(歌剧《春雷》女主角)、李华(歌剧《两代人》女主角)、珊妹(《红珊瑚》女主角)等等。高耸在这些英雄峰巅的,则是韩英和江姐。除了无产阶级英雄之外,还有反封建的英雄如窦娥、刘三姐等。不论是近现代英雄或古代英雄,几乎是清一色的巾帽英雄。中国歌剧舞台是女主角的一统天下,男角都处在靠边站的地位。这种“阴盛阳衰”的歌剧舞台局面,从《白毛女》到《阿依古丽》,二十年间一仍贯旧。

中国歌剧是在成长中的年轻艺术品种,几乎每一部成功的新作品都在探索着歌剧音乐民族化、戏剧化的新经验,进行着内容与形式上的种种尝试。但当时歌剧作家、作曲家的视野较窄,学习、借鉴外国优秀歌剧的机会太步。作曲家在创作歌剧音乐这样高度综合性的音乐体裁时往往力有不逮,技巧上的准备还不够充分。大部分歌剧作品都是旋律和配器分开创作的,乐队部分的音乐很少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没有一部歌剧的“序曲”可以在管弦乐舞台上站住脚。另外,“《白毛女》传统”在五六十年代被强调到“道路”、“方向”等不适当的高度,影响了歌剧艺术发展的宽广的路子。当时的许多歌剧作品还没有摆脱话剧的格式,情节繁杂,叙述过多,在交代故事和人物关系上花去了大量笔墨。这是由于没有把握住歌剧艺术的特点和规律所造成的。急功近利的配合政治宣传的要求,造成当时许多歌剧缺乏久远的艺术生命力。

§§§第三节十年空寂

“文化大革命”对于音乐艺术领域的摧残和打击,再也没有比歌剧领域更严重的了。其他音乐体裁在十年中多少还有些“样板”作品或星星点点的新创作。歌剧则是一片废墟,满目疮痍,十年空寂,真正的不毛之地。

歌剧遭受排斥,其根源是江青的蛮横砍杀。她提出了一个十分错误的观点:“京剧就是歌剧。”她说:“新歌剧的音乐,也可以在京剧、河北梆子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她的观点混淆了歌剧与戏曲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混淆了歌剧音乐创作与戏曲音乐改革这两种不同的创作方法。当她的“理论”遭到歌剧创作人员的抵制时,江青抛出了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的手段,她说:“我叫歌剧向京剧靠,他们不靠,不要了!”于是歌剧领地上出现了十年荒芜。

新的歌剧作品不能产生,已有的优秀歌剧作品全数遭到了批判。江青带头批判歌剧《江姐》“庸俗”,说江姐“哭哭啼啼的,算什么英雄!?”“音乐是软绵绵的,靡靡之音”,“是鸳鸯蝴蝶派”。

江青一伙还把《洪湖赤卫队》说成是“为大野心家贺龙树碑立传的作品”,将《阿依古丽》批判为鼓吹“写中间人物论”的,并指控它“制造假新气象以对抗毛主席的批示”。甚至连一向认为是新歌剧之方向的《白毛女》也不准上演,因为自杀而死的老贫农杨白劳“缺少反抗精神”,“调和阶级矛盾”。江青之流对歌剧艺术实行的是“三光”政策。歌剧在“四人帮”的法西斯淫威之下几近绝迹。只有一个例外,1975年在新疆产生了“维吾尔歌剧”《红灯记》,由于它是移植于“革命样板戏”,因而被允许演出和出版。它在音乐的整体安排甚至段落、结构上完全受束缚于京剧《红灯记》的音乐,但它在“文革”中采用维族传统音乐“十二木卡姆”的素材来加以发展,仅这一点也算很不容易了。

江青等“四人帮”严酷摧残歌剧艺术的罪行,造成了中、外歌剧史上最黑暗、最惨淡的一页。

§§§第四节在低谷中挣扎

粉碎“四人帮”以来的十余年间,歌剧一直未能从“文革”的极度损伤中缓过劲来。与其他音乐体裁的蓬勃兴盛的状态相反,歌剧始终处于很不景气的被动局面,在低谷中艰难地挣扎。

十余年来的歌剧事业有如下几个特点:新作品数量多,获奖作品多,但具有创新意义的作品少,歌剧观众少。这“二多二少”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歌剧的数量之多丝毫无补于歌剧的质量之差。

歌剧新作品数量之多是空前的。据中国音协资料室《中国歌剧、舞剧剧目》(1985年)中的统计,1978—1985年七年间全国仅上演过的歌剧新剧目就有七十一部,而1949—1966年的歌剧高潮期全国上演过的重要歌剧只有三十六部。后七年的新作品几乎是前十七年的两倍。这个统计肯定是不完全的。有人统计仅1982—1984年间的歌剧新作就有130部之多。创作数量之多与成活率之低正好成反比。

获奖的歌剧作品数量也不少,如1979年“国庆三十周年献扎演出”的评奖中,就有《启明星》(王韦民编剧,李井然作曲)、《壮丽的婚礼》(任萍、向阳编剧,吕远作曲),《星光啊星光》(张思凯等编剧,博庚辰、扈邑作曲)、《忆娘》(阎肃、剑兵编剧,羊鸣、来正本作曲)等十二部歌剧新作获奖。文化部、中国剧协举办的“1980—1981年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奖”获奖作品中,又有《曼苏尔》(张宗灿编剧.王华元作曲)、《艾里甫·赛乃姆》(艾利艾则孜编剧,则克力、黑牙司丁作曲)等五部歌剧获奖。其它全国性,地区性的获奖歌剧还可以罗列一大堆。但获奖作品的艺术质量也普遍不高。

从粉碎“四人帮”的1976年到七十年代末,这三年间是恢复上演“文革”前的歌剧作品和恢复歌剧创作的阶段。“文革”中遭受“批判”的优秀歌剧作品,如《洪湖赤卫队》、《江姐》、《刘三姐》,《阿依古丽》以及《白毛女》等,都重新登上了歌剧舞台,并能产生轰动的剧场效果。1979年产生了一批新的歌剧剧目,开始恢复歌剧的创作,但这一批作品似乎还来从歌剧大萧条的恶梦中彻底苏醒,创作的框框还未突破。

同类推荐
  • 悲惨世界(名师1+1导读方案)

    悲惨世界(名师1+1导读方案)

    《名师1+1导读方案:悲惨世界》以著名作家肖复兴为代表的作家编委会+以中语会理事长陈金明为代表的语文教育专家编委会组成强大的名师1+1团队,紧扣新课标精神,精心制定名著阅读方案,教你轻松阅读名著,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 品牌资产提升策略:品牌代言人视角下的理论与案例

    品牌资产提升策略:品牌代言人视角下的理论与案例

    本书主要研究了品牌代言人对品牌资产的影响机制问题,通过基于消费者心智的品牌资产和基于消费者-品牌关系的品牌资产两个视角,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并着重在品牌关系视角下,探讨了品牌代言人可信度特质对品牌资产的作用机制。
  • 数学教学的趣味运用设计

    数学教学的趣味运用设计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且非常抽象的学科,要让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感受学习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与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愉快轻松地接受数学知识,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成语接龙

    成语接龙

    本书精选了近五百个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并且以接龙的方式进行串联,在成语接龙之后配用精炼的文字、精准的诠释、精彩的论点,之后再对重点成语进行详细论述,配备历史典故等。
  •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高等院校影视传媒书系)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高等院校影视传媒书系)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郝朴宁教授领衔的“现代影视艺术研究团队”学术研究的成果之一。教材借鉴了众多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采写经验,众多广播电视媒体组织和部门的新闻工作者,以其辛勤的工作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写作的素材和研究的案例。写作的过程中也从各种版本的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著作和教材中汲取了宝贵的营养,并听取了兄弟院校教授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课程同仁们的中肯建议。
热门推荐
  • 悬疑大师讲故事:世界上最引人入胜的N个悬疑故事

    悬疑大师讲故事:世界上最引人入胜的N个悬疑故事

    《悬疑大师讲故事》:世界上最引人入胜的N个悬疑故事,悬疑大师带给你的诡异吸引力,将你难以抗拒。希区柯克、埃德加·艾伦·坡、阿加莎·克里斯蒂等十余位世界著名悬疑大师悉数登场。《夜莺山庄》、《午夜追踪》、《十五个杀人的医生》等几十篇跌宕起伏的悬疑作品跃然纸上。赶快打开这本书,考验一下自己的想象力,与大师们展开一次真正的智慧大比拼。
  • 盛世暖婚:傲妻乖乖入怀

    盛世暖婚:傲妻乖乖入怀

    “老婆,听说有男病人给你送花,我吃醋!求安慰。”“老婆,今天刚签了九千万的合同,养家太累,求喂饱。”“老婆,我都十个小时没见到你了,太心酸,求补偿。”面对他无休止的要求,她顶着一双熊猫眼,将一张纸拍在他胸膛上,白纸黑字,“我怀孕了,自己看着办..。”
  • 闲人新生

    闲人新生

    作为超级宅女的我可以连续几个月不迈出家门一步,可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一迈出家门居然会丢掉小命。更没想到的是我竟然重生了,这种大起大落真的是考验心脏。既然上天给我机会,我誓要活出不一样的人生。上辈子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我再也不要体会。三流大学的学历从此离我远去,清华北大等着我来考你。还有我最亲爱的老妈,我要活成一道靓丽的风景,成为让你骄傲的贴心小棉袄。美好的新生,我来了!书友群:583272518欢迎加群
  • 初夏,勿忘我遗落的角落

    初夏,勿忘我遗落的角落

    梦想新作,你会爱上这个故事的,也会爱上主角的。
  • 小猪猪的私密日志

    小猪猪的私密日志

    这是伴着小猪猪成长的内心独白,从幼年到初入成人世界的跌跌撞撞。
  • 溺宠萌妻:总裁大人沦陷了

    溺宠萌妻:总裁大人沦陷了

    她,是一枚吃货,为了吃不知不觉买了一生。他,腹黑冷漠,唯对她极点溺宠。“过来,你愿意跟我回家吗?”小男孩看着她笑了笑,“为什么要跟你回家?”小女孩看着他,一脸迷茫。“因为我这里有好吃的。”小男孩像变魔术的手里出现一根棒棒糖,“可以给我吗?”小女孩看着男孩手中的糖,糯糯地问,“可以,只要你跟我回家。”小男孩挥了挥手中的糖。“嗯嗯”女孩点点头
  • 血颠乾坤

    血颠乾坤

    人类和魔族的后裔,万年前被封印,万年后破印重生,吸收万魂王,两者双双化为历史,主角也忘却了往事,一切重头再来。唯有血族镇族功法传承下来,万年后的蜕变!白血:“魔主,死亡才是享受!”魔主:“我只是个奴隶...”天道:“棋盘上的蝼蚁....”...
  • 灵铃的妖魔鬼怪

    灵铃的妖魔鬼怪

    我叫灵铃,是天山派地二百八十八代掌门,我不知天山是否存在,只是从我与师傅相遇的那一刻起,我的世界就被改变了。
  • 重回拼爹时代

    重回拼爹时代

    这真是一个拼爹的时代啊!周武,一个农n代,咬牙努力考上大学,毕业后工资还不如农民工。一次意外,让周武回到1997年,“我不要再矮矬穷!”于是他走上了拼爹的道路。
  • 梁启超传记五种

    梁启超传记五种

    本书收录了《管子传》、《王荆公传》、《袁崇焕传》、《南海康先生传》、《殉难六烈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