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1600000020

第20章 当代室内乐和小型器乐创作(1)

引子

发展轮廓“室内乐”(Chamber

music)是一种欧洲传统音乐体裁,包括各类乐器的独奏曲和小型合奏曲,具体来说,有各种键盘乐器。弦乐器。管乐器的独奏茴,有三重奏、四重奏直至八重奏、九熏奏等各类重奏曲,也有弦乐台奏,室内管弦乐等人数不多的合奏曲。顾名思义,“室内乐”一般是在室内(包括客厅、沙龙、演奏厅等)演奏的,因而它有别于群众性的,广场性的音乐演出。这决定了它独有的艺术特点和艺术风格.如精湛的技巧,细腻的处理,悠远的意境,各独立声部间密切的配合等。

室内乐创作在欧美有着数百年的传统,留下了浩如烟海的音乐文献。从文艺复兴到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等音乐大师,都留下了垂光千占的室内乐名筒。本世纪韧,法国,西班牙作曲家的小型器乐创作曾独步一时,领一代风骚。随后,巴托克、勋伯格、威伯恩,萧斯塔科维奇等著名作曲家又进一步推动了室内乐创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众多的作曲家在室内乐领域进行各种实验,创作了五光十色的现代音乐,探索了新奇古怪的音响效果,出现了千汇万状争奇竞艳的局面,室内乐体裁成为十分引人瞩目的音乐领域。

我国室内乐创作萌芽于一二十年代。现知最早的作品有赵元任的钢琴曲《和平进行曲》(1914年),萧友梅的钢琴曲《哀悼进行曲》、《弦乐四重奏》(均1916年)等。到三四十年代,一些作曲家如冼星海、贺绿汀,马思聪、江文也,谭小麟、丁善德等在这块园地上勤奋耕耘,产生了如钢琴曲《牧童短笛》(贺绿汀曲)、《花鼓》(氍维曲),小提琴曲《内蒙组曲》(马思聪曲),《小提琴和中提琴二重奏》(谭小麟曲)等为数不多的艺术珍品。可以这样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我国钢琴、小提琴及重奏乐曲处在发展的初创阶段,而其它的弦乐器,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的创作尚处在洪荒的年代。

这就是我国当代室内乐发展的历史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四十年间,我国当代的室内乐创作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由于室内乐是外来的音乐形式,采用的也都是外来乐器,因而,探索外来乐器创作的民族特色,寻求外来乐器“民族化”的道路,成为我国室内乐创作的主要倾向。

1949年至1989年的我国室内乐创作,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即1949-1965年的发展期,1966-1976年的逆转期,1976年以来的探索期。以“十年浩劫”为谷底,三个阶段构成了“u”字型的发展曲线。

国际上现代室内乐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由“室内”转向“音乐厅”。我国室内乐有着自己的特点,由于我国历来强调的是音乐的群众性原则,这与“室内乐”的“室内性”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在具体的创作和演出实践上,也已突破了“室内乐”的传统观念,而走向了大众,走出了“室内”。四十年的实践,有些可以视作对传统室内乐的发展,有些作品已很难用传统的“室内乐”概念来概括。为方便集中起见,我国当代外来乐器的小型创作一并归纳在这里论述。

§§§第一节 发展期(1949-1965)的创作

新中国的成立,为音乐创作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建国初期,作曲家们对于新生的祖国充满了自豪幸福之感。面对蓬勃发展的社会生活,他们发出了流自内心的歌唱,通过作品表达了自己对新生活的感受。“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间,钢琴曲和小提琴曲得到了比较兴盛的发展,新作品的数量较多,不少作曲家在创作中进行着较广泛的民族化、群众化的探索。

五十年代初期,一批青年演奏家迅速成长。1951年周广仁在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获奖.1955年傅聪在波兰第五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获第三名,此后,刘诗昆、李名强、顾圣婴、殷承宗等一批青年钢琴家登上世界乐坛。演奏家的有力崛起,也推动了音乐创作的发展。

1.兴盛的钢琴曲创作。

在小型器乐创作中,钢琴曲创作较为兴盛,从事钢琴音乐创作的人数相对较多,其中有老一代作曲家,也有青年作曲学生。十七年间公开出版的各类钢琴曲约有360多首。“老一辈作曲家在钢琴曲创作上表现了巨大的热情。丁善德在建国初期谱写了《第一新疆舞曲》(1950年),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1953年)和《第二新疆舞曲》(1955年),江文也创作了套曲《乡土节令诗曲>;(1950年),钢學绮想曲《渔夫舷歌》(根据筝曲《渔舟唱晚》改编,1951年),马思聪写了《三首舞曲》(1950年)、《粤曲三首》(1952-1953年)等。

丁善德的钢琴作品在当时的影响最大。他的作品以生动活泼的音乐形象和清新明朗的色调为特点,透露出当时欢欣鼓舞,生气勃勃的时代气息。由五首小曲组成的儿童组曲《快乐的节口》,成功地表现了新中国少年儿囊的幸福生活和他们天真活泼的性格。第五首标题为《节日舞》,这是全曲的高潮段,表现孩子们兴高采烈集体欢舞的形象,在奔放的节奏与旋律中,传出了儿童们的歌涛笑浪。丁善德的《第二新dc1舞曲》描绘了新緘各族人民裁歌载舞的喜庆场面。乐曲开始时,在富于新疆特色的节奏背景上,出现了热烈的歌唱性主题,它的和声背景是同主音上大小三度叠置的和弦,构成了富有动力的不协和音响,衬托了歌舞的气氛:

谱倒15

(见第133页)江文也的大型套曲《乡土节令诗曲》由十二首独立的钢琴曲组成,表现了农历一年十二月中不同的节令和乡土风情,像一幅幅色彩斑斓的风俗组画,描绘了民间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第1曲《元宵花灯》,第7曲《七夕银河》.第9曲《庆丰收》,第12曲《春节跳狮》等都是较精彩的段落。《春节跳狮》的基本曲调带有北方秧歌粗犷的音乐风格,锣鼓节奏贯穿于《春节跳狮》全曲,乐曲由一个音乐主题和五个变奏段组成。通过在不同调性、不同音区、不同节奏背景的呈示和变化,形成了五彩缤纷的景象。《乡土节令诗曲》表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这与江文也三十年代创作的钢琴作品《五首素描》、《十六首小品》(均1934年)等相比较,创作风格有了极其明显的转变。

建国初期老一辈作曲家的钢琴音乐,除了在风格上共同追求民族特点之外,在和声,复调等方面都用得比较大胆。如丁善德广泛采用了平行七和弦、九和弦,采用了同名大小调三和弦叠置的复合和弦,增加了和声的色彩。江文也则突破了功能和声体系,广泛采用四。五度叠置的和声,大量采用自由复调写法,追求纯朴、简练的民族和声语言。马思聪的《三首舞曲》的和声更为大他们所受的教育背景和创作实践有着密切关系。五十年代中期以后,小型器乐创作中的和声语言,大都挤到“功能体系“这一条路上来了。

解放前接受作曲教育的作曲家中,陈培勋、桑桐等人这时也创作了一些钢琴作品。陈培勋于五十年代初根据粤曲改编的钢琴曲《卖杂货》、《旱天雷》等,都是带着浓郁的广东风格的作品。作曲家谙熟“广东音乐”的曲趣,在旋律展开方面,在和声、复调和织体的配置方面,都能兼顾“广东音乐”的独特色彩和钢琴的丰富表现力。桑桐的钢琴曲《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1952年),《随想曲》(1959年),黎英海的《民歌小曲五十首》(1956年),在挖掘各族民歌旋律、调式的丰富的内涵方面,在追求民族和声风格方面,都作了有意义的探索。

解放后由各音乐院校培养的一批青年作曲学生·在五六十年代也对钢琴音乐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们的作品经常闪现出中西音乐交融的艺术光彩。重要的作品有;汪立三的{蓝花花》(1953年)和《小奏鸣曲》(1957年),蒋祖的《庙会》组曲(1955年),刘庄的《钢琴变奏曲》(1955年),黄虎威的钢琴组曲《巴蜀之画》(1958年),田丰的《高山族组曲》(1960年).石夫的《塔吉克鼓舞》(1964年),储望华的《翻身的日子》(1964年改编)等。

这些作品共同的艺术特点是追求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生动的音乐形象,大都具有明朗的意境和蓬勃的生气。饲如,《庙会》组曲的五首小曲表现了民间庙会的五个生动的场景,第五段标题为《社戏》,不协和和声描绘了锣鼓的音响和节奏,突出了民间社戏粗犷热烈的风格。又如,钢琴曲《蓝花花》是以同名陕北民歌为主题的自由变奏曲,乐曲发展了原民歌丰富的意蕴,成为一首钢琴演奏的民间叙事诗。在和声语言上,用了大量色彩性的民族风格和声,采用了七度、九度的不稳定和音,来衬托民族风味的旋律。乐曲通过不同的音乐形象展现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情绪变化,表达了对纯朴可爱的农村姑娘蓝花花的悲剧性遭遇的深刻同情。

五十年代中至六十年代初,我国派出了几批留学生到苏联及东欧国家学习音乐,其中学作曲的学生创作了一些钢琴作品,如杜鸣心的《练习曲》(1955年),朱践耳的《序曲二首》(1955-1956年),邹鲁的《钢琴奏鸣曲——青春之寺》(1959年)等。这批作品在技巧上比较工整,结构上比较严谨,受到了俄罗斯一苏联乐派的深刻影响,但又都带有中国的民族风格。与国内创作所不同的是,他们更多地采用无标题音乐,反映的生活面较宽。这批作曲家学成回国后,大多活跃在音乐教育战线,他们的创作和教学都对后来的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吴祖强、杜鸣心从苏联回国后,于1959年合作了舞剧《鱼美人》的音乐,井据此改编成钢琴曲《中国舞剧<;鱼美人)选曲》。

这部作品以音乐形象的生动和丰富吸引了广大听众,它在保持和发展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上,在借鉴、吸收俄罗斯苏联及西方音乐创作经验方面,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它是钢琴家们经常在国内外演奏的曲目。

当时还有许多钢琴演奏家创作了钢琴曲,如朱工一的《序曲三首》(1952-1953年),郭志鸿的《新疆舞曲》(1958年),殷承宗的《快乐的啰嗦》(1965年)等。这些作品较好地发挥了钢琴演奏技巧,具有即兴性特点,并在钢琴音乐的通俗性方面作了不同程度的探索。

综上所述,我国钢琴音乐创作比较兴盛的时期是在五十年代,当时的许多作品透露出一股清新活泼的气息,但总的来说还缺乏能充分发挥钢琴丰富表现力的、能深刻反映时代精神的力作。钢琴作品技术上显得简陋,风格上偏之柔弱,还没有能充分掌握和运用“钢琴思维”。进入六十年代以后,钢琴在理论上被认为是不能为工农兵服务的“外国资产阶级贵族乐器”,创作亦一步步走向沉寂。

2.小提琴及其他室内乐作品。

小提琴是除钢琴以外最受作曲家重视的乐器,十七年间出版的小提琴新作将近一百首。钢琴,小提琴之外的其他西洋乐器则更少受到关注。

马思聪发挥了他作为小提琴家和作曲家的特长,五十年代前半期是他小提琴创作高产的季节。他在数年间创作了小提琴独奏曲《第二回旋曲》(1950年)、《山歌》、《春天舞曲》、《跳元宵》、《跳龙灯》(均1953年)、《新疆狂想曲》(1954年)等八首乐曲。这些作品流露出一种欢快、欣喜的情绪。乐曲中引用了纯朴、悠扬的民歌音调,如《跳龙灯》采用了陕北民歌《刘志丹》的素材。

《山歌》则是他1952年在参加治理淮河劳动时收集到的安徽山歌音调,这个主题先在G弦上深沉地瞅唱,情感内在而真挚。而后,小提琴转入高音区,就像人们在山顶上放声高敢。《山歌》在对民间素材的自由引伸方面及对乐曲结构方面都有艺术创造性,是马思聪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江文也于1951年创作了三个乐章的小提琴奏鸣曲《颂春》,表现了他对新生活的感受。作品中出现了带着泥土气息的民间音调,尤其是在第三乐章中,小提琴奏出陕北风格的旋律,钢琴伴以粗犷的打击乐节奏音响,表现了民间风俗性的欢庆场面。

茅沅作曲的《新春乐》及马耀先、李中汉合作的《新疆之春》,可以说是这一时期流传最广的小提琴独奏曲,是歌颂春天的小提琴“姐妹篇”。《新春乐》(作于1952年)采用民歌音调,表现了人们欢度新春佳节时欢乐愉快的心情,第一主题活泼欢跃,原型材料是河北民歌《卖扁食》。

第二主题优美抒情。在这两个主题的对比、变奏中抒发了人们欢欣鼓舞的情绪。《新疆之春》(作于1956年)吸收了新疆民间音乐风格,刻画了天山南北人民高歌欢舞的生动景象。乐曲的中间一段,小提琴以拨弦模仿冬不拉、热瓦甫的演奏特点。乐曲通篇贯穿着活泼强烈的节奏,洋溢着热烈豪放的气势。

张靖平创作的《庆丰收》(1958年),采用特殊的北方民间调式,吸收了“吹歌”等民间器乐乐汇,表现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情绪,形象十分生动。

同类推荐
  • 小王子(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

    小王子(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政治经济学概论

    政治经济学概论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为核心和主线,系统地介绍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现象、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本书在参照国内优秀同类教材基础上,力图实现创新,体现自己的特色。在方法上,力图实现理论与实践、逻辑与历史、规范与实证的结合;在内容安排上,注重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介绍与分析,以体现理论对现实的关注和解释力。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经济学与管理学各专业,也适用子自学考试、函授等成人高等教育。
  • 林肯传(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林肯传(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由于许多世界文学名著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有限,我们便在参考和借鉴以前译本许多优点和长处的基础上,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度浓缩,保持了原著的梗概和精华,使之便于我们全面而轻松地阅读。这套课外读物还收编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广博知识,把阅读名著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课外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趣味性和基础性,是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简·爱(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简·爱(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仓储与配送

    仓储与配送

    全书共12章,着重介绍了仓讲与配送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其中第一部分包括仓库的功能和分类、仓储设施、仓储管理、信息技术在仓库管理中的应用和特殊货物仓储管理等内容;第二部分包括商品配送、配送作业、配送中心的管理,配送成本的经济指标分析、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跨国配送,配送的发展趋势等内容。每章都安排学习目标,关键概念、小结、思考题、案例分析等。既可作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物资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仓库、港口、场站、物流中心、企事业单位的物流管理部门的物流业务培训用书。
热门推荐
  • 慌乱

    慌乱

    “就该让你补补附有咱中华底蕴的东西,别吃了洋货就跟着羊跑了。”“喂,上官小枫,你是不是觉得你和我说过两次话你就可以跟我冷言冷语了,我……”“以咱爵大少的资历应该还没轮到半夜做贼的地步吧!该不会是昨晚激情四射,放坏了几组HomeTheater,射穿了天花板吧!”“这世上要是有后悔药,那么世界不就乱了套,你有梦想又能有什么错,历史的发展本身就是不可阻挡的。”······
  • 孤独的穿梭者

    孤独的穿梭者

    在废土世界中孤独徘徊,体味克苏鲁神话的扭曲恐怖。揭秘十八世纪巫术的奥秘,见证蒸汽朋克的兴盛与衰亡。第三纪元,未来世界,提里斯大陆,魔术,科学,修真,形态各异的文明。冲突,排斥,死亡,杀戮。解锁时空的运转法则,窥测维度的存在状态。孤独的穿梭者们,在一个个似曾相识的地方,忍受着来自于位面的排斥,逐渐接近多元宇宙最为终极的奥秘。
  • 三生三世之与你永恒

    三生三世之与你永恒

    杀手,本应断绝情爱,可她,却还是没有做到,最终败给了情爱。异世重生,本应再次封闭自己的心,却遇见了霸气冷酷的;放下心里的障碍,却还是和他不欢而散。再次的伤害,让她的心已冷如寒冰,可他,却又来‘招惹’她,二人重归于好。记忆突醒,却发现与他已经三生三世,但二人却发现,两人的结局......二人却坚信:“我命由我不由天!若天要亡我!我也要逆天而为!”二人的三生三世,可否再续前缘!?
  • 大武侠之大杀手

    大武侠之大杀手

    “暴力”在现代人的眼中无疑已经是野蛮和伤害的代名词,但在那个时代,暴力或许有它独有的作用和魅力。当下的时代里,“暴力”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我觉得不然。我倒是觉得,“暴力”脱去了刀枪拳脚的外衣之后,在我们的身边更深沉地潜伏了起来。或许在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中,我们可以依靠一种叫做“法律”的武器来对抗刀枪拳脚。可是抱怨、责骂、批评、嘲笑、冷落、阴谋、谗言等等仍然在使这个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中的人们互相伤害。所以我要讲一个故事,一个在过去那个时代里的故事,来告诉大家,无论在哪个时代里,对抗“暴力”最有效的武器不是别的,正是人们心中的正义与爱。
  • 仙道之始

    仙道之始

    彼时!万法林立,唯仙道独尊。......【数据越好,我写的越有激情,故事就会越精彩】因为一块残骨,他走进那里。为了不甘心,他再世为人。现在是蝼蚁,以后定要是苍龙。他抬头望这天,是不曾见过的。一步一巅峰,此时才恍然明白,他求的,不是什么长生不死,只求一颗长长久久的心。**求推荐票,因为推荐多曝光足够,书就能让更多书友看到,然后书好不好,让他们判断。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哦!**
  • 最强修真女

    最强修真女

    刚大学毕业的女主------潇苒因看了一本小说而穿越到了女二号的世界中,她发誓她一定要改变自己被杀的命运,她不求荣华富贵,那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只求平平淡淡,找个爱自己的人过完这一生,孰不知这一切都在慢慢改变。看她如何飞到成仙,问斩红尘......但是请问一下我身旁这一个腹黑的男人是谁,他不是应该在女主旁吗?怎么在我这了,苍天啊......
  • 想著你抱著她愛著誰

    想著你抱著她愛著誰

    這是一本略帶傷感的故事……讲述一段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爱情前的诱惑;爱情中的恐惧;爱情后的失落……。让读者在言情小说里,流着自己的眼泪,这才是言情小说创作的成功标准。还有人这么经典地写道:“言情小说对于未恋爱的人来说是向往;对于恋爱中的人来说是经书;对于失恋的人来说是痛苦的回忆;对于幸福的人来说是消遣;对于作者来说它只是为了赚人眼泪。
  • 若天有情

    若天有情

    人的一生中经历的事情太多太多,孰能在这繁华尘世中,守住本心,身如琉璃,内外澄澈?孩子,是世界上最干净,最不受污染,最纯净的宝石。
  • 快穿之反派的自我修养

    快穿之反派的自我修养

    自从干了攻略这个行当,苏桃的日子就没消停过。做女配,踢女主,上男主。做反派,踢女主,上男主。做炮灰,踢女主,上男主。哪一次不是呕心沥血、挖空心思地投身其中?为了做好攻略的任务,她做过女帝,反串过丧尸,用过超能力,变过吸血鬼,还穿越到宫斗文里做过某宠妃身边的贴身小婢……但凡读者需要她的,就没有她不去的。虽说带着一个高冷的系统闯荡于各种平行小说世界里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但只要酬劳给的高……哎哎哎!别跟她谈钱,谈钱俗了啊!
  • 海洋之泪

    海洋之泪

    初见时,她给他起了一个不堪入耳的称谓。“风哥哥,风哥哥的叫,我又没有疯!”“可是,你不是姓风的吗。”“那就阿风好了!呃,要不阿凌?还是小风,小凌?”“莫弃。”“那就阿莫吧!”当听到那一声阿莫,他感到自己久久冰冷的心被融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