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1100000012

第12章 群众文化工作(4)

张寒晖对党的工作总是考虑得十分细密周到。党内每次开会,白天一般都在村外田野里找个适当的地方,遇到情况,便于隐蔽。有时就在浇地的井台旁的树下,装着过路人中途休息的样子,商量完工作就分头走散。晚上开会一般是在室内。张寒晖对会场总要前后左右仔细侦察,检查是否便于疏散。

定县北门里皮昌庙街二号小院,那是张寒晖和其他党员经常开会的地点。这里街道偏僻,不易被人发觉。二号小院内的三间小北房,是陈质斋赁居的住地。房东是位剃头匠,也比较可靠。当张寒晖他们在屋内开党的会议时,陈质斋的爱人,弟弟就在外面放哨。会议结束后,便从不同的方向相继离开这里。

由于张寒晖谨慎细密的工作作风和丰富的地下斗争经验,他在参加领导定县县委工作的两年间,党的组织没有受到意外的损失,整顿、恢复地下党的工作已初见成效。在这一期间,一批进步青年由张寒晖介绍加入了党的队伍,后来都为革命作出了不同的贡献。例如,陈质斋就是在一九三六年由张寒晖介绍入党的。张寒晖父亲的好友,年已五十六岁的康清波,也是这一年在张寒晖的介绍下秘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东街康清波的家里,成了地下党存放书籍、文件和武器的地方。

叶德光同志回忆说:“张寒晖同志,不仅是一位艺术上有成就,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而且是一位忠诚于党的事业,对革命有贡献的党的活动家……在革命处于艰难阶段,他对革命忠诚,艰苦奋斗,呕心沥血,重新点燃了他的家乡——冀中定县的革命烈火。”这是对张寒晖在恢复定县党组织工作方面的准确的评价。

22音乐创作的萌芽

在张寒晖参加编写《平民识字课本》的同时,平教会的“农民戏剧,活动也正在实践和试验之中。张寒晖的老师熊佛西、陈治策等人,自一九三二年元旦开始都搬到定县来了,他们在平教会的名义下,开展着农民戏剧的实验工作。

身在文学部工作的张寒晖,也经常关心着他们的活动。前清定县科举的考棚,现在成了平教会戏剧研究委员会的剧场,在这里经常上演适应农民群众需要的戏剧,如《屠户》、《过渡》、《四个乞丐》、《三头牛》、《月亮上升》、《锄头健儿》、《狐仙庙》等。他们尽量深入到民间去,观察体验农民的生活,编写出使农民感到亲切和能够欣赏的剧本。

通过反复的演出实践,他们也在戏剧的表演形式上找到一些便于群众接受的方式。例如,他们在演出《三头牛》和《月亮上升》时,就采用了民歌曲调和民间音乐来作插曲,在演出《过渡》时,还根据民间打夯号子创作了《造桥歌》、这些剧本在各村演出之后,“大流河上造座桥哟,用力砸呀……”(《造桥歌》)和“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丧权失地数也数不完……”(《月亮上升》插曲)的歌声,就在农民中间传唱开了。陈治策编写的大型话剧《鸟国》上演时也配了插曲,但那时用的是外国的调子,农民们不容易接受。《鸟国》的演出采用了露天剧场的“打破幕线法”,使演员和观众交融在一起,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些戏剧大众化的实践,都使张寒晖受到启发。

张寒晖利用平教会收集秧歌、民谣的机会,经常到偏僻的乡村去,借此了解贫苦农民的生活状况,倾听他们诉说生括的艰难。那个时候,要做到这一点还是很不容易的。从城里下来的平教会的先生们都很难解除农民的疑虑。贫苦农民饱经忧惠,久受贪官污吏,苛捐杂税,兵匪劫掠等种种危害,他们天天在惶恐中度日。对于城里来的陌生人要想调查一村里、家里的事情,往往不肯告诉真实的情况。但张寒晖有一套接近农民的办法,他那亲近的乡音,朴实的穿着,平易的作风,能很快赢得农民的信任。他也能热心帮助穷苦农民解决一些具体困难,贫苦的农民说:“张先生是好人,一点一滴的事都为俺们打算,世界上再没有这样好的人了……”

张寒晖的瘦弱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定县的各个穷困的村庄。

在定县南部的小召村,张寒晖看到:去年冬天仅饿死,冻死的,就有十四人,这个苦碱滩里仅十余户的小村子,家家屋里都供着新写的牌位。

在城南的寨西店,张寒晖了解到:被生活逼得离乡背井的,去年就有二十多户,这在定县来讲还不能算是最多的。

而全县被迫出外讨饭的人数,在华北各县中也是居首位的。就连张寒晖所尊敬的他们村的田大叔,去年冬天也带着他的孩子逃荒谋生去了。农民纷纷离开“中原宝地”而到别的地方去求生,这个残酷的现实,是对反动政府“建国方针”的有力讽刺,也足以证明“新定县主义”实际上的失败!

这些调查,使张寒晖对于中国社会和农民生活状况的了解都加深了一步,他因此更加强了自己的信念:农民必须翻身,要翻身必须起来斗争,否则没有别的活路。

过了九月九,便是十月朔。送走夏日的骄阳,迎来了萧瑟的秋风。已经到“送寒衣”的时节了。按照定县百姓的传统习惯,每到农历十月初一,妇女们都要剪纸作衣,到坟前焚烧,聊表对故去的亲人的怀念,给阴间仍在受苦挨冻的亲人送几件衣服去御寒,这就叫“送寒衣”。

这天,张寒晖正在城南刘家庄组织青年农民开会。太阳西斜了,他起程赶路回城。一路上,只见妇女们络绎不绝地在荒郊坟地上烧纸,凄惨的哭声盈野,使乍起的西北风更带着一股刺骨的寒意。定县妇女哭坟是很有特点的,他们拉长着声调,满怀着悲痛,连嚎带说,往往把在生活中长年遭受的委屈和不幸,毫无保留地倾诉给已死去的亲人。人间的灾难太深了,生活中的痛苦太多了,连诉说的地方都没有!到这荒郊野地里来痛快地哭一哭,诉一诉,也是一种发泄。否则,她们真要憋屈死了。在这凄绝的哭声中,又数孤苦零丁的老大娘哭儿子最为催人泪下了。

走了一路,哭声一路。临近南关时,太阳西沉了,天黑下来了。就在路西不远的新坟旁,跪坐着一个年轻妇女,那是个寡妇,在哭她死去不久的丈夫。烧过的纸灰早已让风刮走,她在这里哭了不知多长时间了,还在忘情地哭诉着。不知为什么,她那悲痛欲绝的哭声,也包括这一路上不绝于耳的哭声,就象在张寒晖的心上刻了一刀,留下了难忘的印记。

张寒晖在平教会工作了前后近两年时间,这两年间,他深入学习民间的秧歌、民谣,收集了为数众多的定县民歌。

著名的民歌《小白菜》、《摘黄瓜》、《寡妇上坟》、《扁豆角儿》、《井里的花》、《浇花歌》、《星星》等都深深印在张寒晖的脑子里。张寒晖在生活中不断开掘着丰富的民间艺术宝库。这些民间艺术,后来成为他艺术创造的重要鉴借,成为他表现生活的艺术积累。

张寒晖学习定县民歌的体会,后来集中在他写的长篇论文《歌谣概观》中了。在这篇文章中,他对定县的二百余首民间歌谣进行了分类分析,从而指出:“惟有歌谣,在人生中,在教育上,在一切文艺教育(从口头文艺教育到纸头文艺教育)之演变史上,具有口头文艺的最高价值。”他认为,“歌谣是一地方人民或一民族之共同的心音,集合生活中最强烈的群众性的感情的表现。”他在论文中还指出,“倘若我们肯下番整理和修正的功夫,再使它反回民间,或用在教育儿童上,我相信从民众的口头上或笔下,很有产生新歌谣与民间新诗歌的可能,这诗歌一定会给予如今文坛上的新诗一个新生命,奠定了新诗的基础。”

在三十年代初期,象张寒晖这样对一个地区的民间音乐作了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的,从全国音乐界来说还是不多的。他从民间音乐中吸收了营养,这些营养孕育着他此后音乐创作的独特风格。他并不是为了音乐创作而去学习民歌的,而是在学习民歌的过程中,无意间为自己建立了一个丰富的民间音乐的仓库,为他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基础。

九层之台,起子垒土。对于一个音乐工作者来说,民间音乐的积累无疑于盖房之前打地基的工作。

具备了广泛的民间文学的素养,储备了丰富的民间音乐的库藏,张寒晖的音乐创作开始萌芽了。

一九三五年春节期间,张寒晖照例到陈质斋家来串门,正逢陈质斋的五、六岁的小侄子也在这里。他见孩子穿着新衣,活泼地蹦跳着,引起了他的兴致。张寒晖历来和儿童有着不解之缘,他平时喜欢逗孩子们玩,孩子们也都喜爱听他讲故事,跟他学歌谣。这一回,张寒晖现编现教,唱出了一首《新年歌》。他做着欢快的表演动作教孩子唱,不一会儿,不但小侄子学会了,连陈质斋一家也都随着唱起来了:

一九三六年,陈质斋正在定县女师当会计,张寒晖每星期从东朱谷村进城时,就借住在女师陈质斋的会计室里。这年春天某个星期一的上午,张寒晖正打算离开女师返回东朱谷村,忽然校园里响起了女学生们整齐、优美的歌声,原来学生们已经开始上音乐课了。在悠扬的歌声中,张寒晖停下了脚步,陷入了沉思。他重新坐到桌前,望着窗外校园内开得正盛的桃花,进入了音乐的意境。他哼着,唱着,随便拿来一张纸,边唱边写着:

下面还写下了几行谱子,但是还没有填进歌词。时间不早了,张寒晖放下未写完的歌谱返回东朱谷村去了。

上面这些即兴所致、信笔写来的曲谱,还不能算是完整的音乐作品,但它们说明,张寒晖的音乐创作已经萌芽了。

既然已经萌芽,就有可能抽枝,长叶,就有可能长成大树,开出鲜花。

张寒晖心中响往着陕北。一九三六年初夏,红军东渡黄河走上抗日前线的消息传来时,定县有好多同志去了延安。

张寒晖也向组织上提出了想从西安转去陕北的要求。李德仲通过组织批准了他的请求,并给他转了去陕西的关系。这年盛夏时节,张寒晖再次离开定县去西北。他告别了养育他的故乡,告别了并肩战斗的战友们,去追求新的革命理想。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确,此后一直到他在延安去世,他再也没回来过。

同类推荐
  • 史玉柱的坎

    史玉柱的坎

    坎坷、困境,可能每个人都会遇到。不过,史玉柱所经历的坎坷之多、困境之险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他以4000元的投资,在短短4个月就赚回100万,又因巨人大厦资金匮乏而在一夜之间从中国首富沦落为负债2亿多的中国“首负”。即便这样,史玉柱并未气馁,而是举债进攻保健品市场,黄金搭档一炮而红,而他马不停蹄地进军网游领域的举动更是将他推向了风口浪尖。史玉柱,他曾被无数创业者誉为创业天才,是许多企业家眼里引以为戒的失败者,更是众人眼里的“逆袭英雄”。他抛开“负翁”的阴影,再次创业,抢占保健业市场、进军网游领域,成为身价百亿的商业奇才。他这一路走来,到底经历了哪些辛酸、坎坷,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1)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景电之父:李培福

    景电之父:李培福

    以生动的故事、感人的细节再现了“李培福”这一历史人物,以传神的描写,塑造了“李老汉”这一文学典型。
  • 金丝小巷忘年交

    金丝小巷忘年交

    范玮丽作为杨宪益最后三年生活的亲历者,记录下了与杨宪益在金丝小巷的相处经历,金丝小巷忘年交主要介绍了杨宪益的生活情况及杨宪益对往事的回忆,用细节展现杨宪益的真实性格与为人品格,并融入了范玮丽与杨宪益作为忘年交的深厚情谊。
  • 幻由人生:蒲松龄传

    幻由人生:蒲松龄传

    《蒲松龄传:幻由人生》是一本翔实的、带有学术意味的人物传记。作者是研究蒲松龄的大家,又有文学写作的经验,故下笔纵横捭阖,情思缕缕,除了人物鲜活外,历史的语境也被一一点缀出来。一个在科举路上不得志的文人形象被勾勒得栩栩如生,诸多历史话题浮现其间,乃文学画廊的奇景,有身临其境的美感。
热门推荐
  • 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本书将百部外国艺术名著精华汇聚一册。外国艺术博大精深,时间跨度长,风格流派多,名家名作更是不胜枚举。怎样让广大读者朋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能以最少的时间,去了解和欣赏外国艺术这一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呢?本书精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外国艺术名作百余件,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对它们进行较全面的介绍,使读者朋友能够在轻松的阅读和欣赏中含英咀华,增知益智,并以此为阶梯,步入神圣的艺术殿堂。
  • 昏晓

    昏晓

    前世红尘,今生伊人,追忆岁月沧桑。是将焚花断玉,涅槃不灭,还是执着爱意缠绵?难,难!
  • 我爱的,时光和你

    我爱的,时光和你

    叶筱从小失去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以优异成绩考入津阳市凤凰一中,开始在这里度过自己的三年珍贵的高中生活,并与男主柯铭留下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 能受委屈,才是大才

    能受委屈,才是大才

    本书运用富有人生哲理的论述以及大量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鲜活的事例,围绕如何战胜挫折与困苦以及受得了委屈是获取成功的重要因素展开详细的论述,向读者深刻地揭示了“能受委屈,才是人才”的主旨,从而使读者用平和的心态以及顽强的精神战胜人生中的一切困苦,成为真正的“人才”。
  • 易少霸道试约猫丫头

    易少霸道试约猫丫头

    如果不是你,我可能不知道,原来一个人爱上一个人的味道。---单夕我像一只猫,只想依偎在你怀里。---单夕
  • 绝色花魁戏阎罗:柔情似雪
  • 从圆走到圈

    从圆走到圈

    兜兜转转,以为走到了终点,却发现不过站在当初的起点——一个圆的完美,一个圈的空洞,兜住了此生所有的叹息、遗憾,还有思念。流年辗转,岁月颠簸,碾压了过去,颠掉了将来。最后的最后,若是重逢,也不过叹一声:花自飘零,水自流。你孤守沧海,我独伴桑田,各自天涯,总容得下彼此安好。
  • 快穿之塑造女神系统

    快穿之塑造女神系统

    夜浅璃,夜国唯一的郡主,却也是千年难得一闻的惊世才女。性格纯善,端庄。可就是这样的她,引人妒忌,终究落得了一个国破家亡的下场。一夜间,性格变得腹黑淡漠却也不失原本的纯善,护短。她终究,未能逃离奸佞小人之手。可就在此时,系统0073出现了。以夜浅璃的智商,很快的接受了这一切,这似乎是她唯一的救赎,唯一的出路,唯一能够报仇的方式。所以她选择了听从了这个所谓是系统的家伙。她在一次次的任务当中脱离,心中并无悸动,有着的是愧疚。可当他遇见了她,或许是天意,那颗心再次有了悸动,而冷情的他竟也无可救药的爱上了她。她离开了那个世界,可他竟随她而来。他的身份究竟是什么,她的大仇最后得以报复吗?敬请期待……
  • 权少的失忆爱妻

    权少的失忆爱妻

    他,萧氏总裁,权势涛天,无人能及,如帝王一般主宰着一切,却维独不能主宰她——苏染。苏染,一个不知身世,不知姓名的失忆女孩,却被韩家人收为养女。但却是韩家名义上三小姐,一直都生存于黑暗中。明明这两人的差距是十万八千里,可是命运就是让他们逃不开,让这两人相爱相伤。当他遇见她,当他逼她上了他的床……也年就是从那时起一条叫命运的长绳将他们给绑在了一起……“权少,你为什么会喜欢我?”苏染问。“没有为什么,我喜欢你,你只能是我一个人的。”霸道的语气说出专权的话…………
  • 火影之万界至尊

    火影之万界至尊

    一届地球平民,偶然穿越火影忍者世界。凭借着万界穿越系统,穿梭万千面位,成为万界至尊。东京吃货——斩!赤红之瞳——(读者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