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作曲家瓦格纳(1813—1883)一生的艺术理想就是创造他心目中的“乐剧”——一种戏剧、诗歌、音乐高度结合的歌剧。瓦格纳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所谓“乐剧”。包括早期的《黎恩济》(1842)、《漂泊的荷兰人》(1843)、《唐豪塞》(1845)、《罗恩格林》(1847),更具有代表性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1859)、《尼伯龙根的指环》(1852—1872)等。瓦格纳认为,他的“乐剧”是最高的“综合艺术品”,在这种艺术中,音乐只是手段,戏剧才是目的。为此,他进行了歌剧改革。瓦格纳歌剧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不再像传统歌剧那样,将戏剧割裂为分曲段落,即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和合唱,而将其变为一个连续不断的整体。因此,瓦格纳“乐剧”中的音乐语言显得十分新颖。这就是,自始至终处于紧张状态的“无穷尽”旋律,并大量运用了高度半音化的和声及频繁的调性转换。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利用众多的“主导动机”来暗示剧中的人物和剧情发展。
同类推荐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本书结合西方现代美学和中国古典美学,在辩证吸收苏联蒙太奇理论、巴赞长镜头理论和电影符号学基础上,从电影审美时空角度切入,对电影的生命内核、审美境界的构建、审美体验机制、审美品质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阐释,创造性地建构电影美学新理论。上篇围绕审美时空对中国古典美学、中国禅宗美学、欧洲生命美学、马利坦神学美学、海德格尔美进行细致解读提炼,提出审美四维空间的概念。下篇在批评传统电影美学的基础上,围绕电影审美时空建立电影审美四维时空的概念,对电影审美四维空间的形成、结构、存在机制、品质、各类等进行系统阐述。在中西视界融合中开创电影美学新境。历史光谱与文化地形:跨国语境中的好莱坞和华语电影
2006年6月,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联合举办了“历史与前瞻:连接中国与好莱坞的影像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本书即以此次研讨会上提交的发言论文为主体,同时汇集了近来相关研究成果,是“华语电影研究系列”又一部重要结集。全书共分七辑:跨境交往中的理论建构,“西洋景”中的影响焦虑和主体建构,镜像纠结:扭曲与认同之间,在意识形态疏离背后,和而不同:寻求新的竞合关系,多重指涉:好莱坞与港台电影,泛亚语境,对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之间的渊源、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和意义等进行了缜密追溯与深刻探讨,视角独到,资料全面,为中国电影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热门推荐
山里汉宠妻:丑媳当家
白晓只是摔了一跤,醒来就到了一个穷乡僻壤,还成了一个丑丫头。奶奶蛮横,爷爷偏心,大房吃钱是个无底洞,二房仗着男丁不做工,爹亲瘸腿娘重病,天啊噜,这日子黄土背朝天,太惨了吧。还好,姐姐拿得起手术刀,打得了精算盘,且看我如何扭转乾坤,发家致富。极品亲戚得了眼红病,滚粗,财政握在手,半根毛没有。村头的猎户孤儿三天两头跟在左右,来来来,咱们一起商量一下如何让劳动力发挥无限的价值。凤舞九天:逆天废材五小姐
她,人人闻之畏惧的生命掠夺者,却在一次任务中被组织背叛,自爆身亡。再次醒来,成为了人人唾弃的废材五小姐,可是,她,真的是废材吗?他,人人畏惧尊敬的御王殿下,挥挥手就能毁灭天下,却爱上了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废材小姐。于是,一段美妙的情缘便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