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即《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他去世时只有23岁,但是他用他的作品为时代留下了一座纪念碑。
1912年2月15日,聂耳诞生在云南昆明一个医生的家庭里,四岁时父亲病故,全靠母亲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担,聂耳在贫寒中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家乡的花灯、滇剧、洞经等民间音乐给了他音乐的灵气。
1930年,18岁的聂耳离开云南到上海,在一家商号干杂活。繁重的劳动之余,努力自学外语和小提琴。1932年4月,聂耳结识了戏剧家田汉,这对聂耳在思想上走向成熟非常重要。田汉引导他参加了许多进步的社会活动,认识了更多的文艺界、音乐界的朋友。1933年他写出了优秀的儿童歌曲《卖报歌》。1934年是聂耳音乐创作最旺盛的一年。他为歌剧《扬子江暴风雨》谱了曲(如《码头工人歌》、《前进歌》等),为电影写了许多插曲,如《毕业歌》、《大路歌》、《开路先锋》等。这一年聂耳加入了百代唱片公司,为“百代国乐队”编写了《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民族器乐合奏曲,为发展我国民族器乐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流传最广的是《金蛇狂舞》,这是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改编而成,“金蛇”即“龙”,实际是表现民间节日舞龙庆贺的情景,全曲贯串着激越、粗犷的锣鼓节奏,刚健、雄强的民族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1935年初,聂耳在上海继续不断创作出优秀的歌曲,如《塞外村女》、《铁蹄下的歌女》和《义勇军进行曲》等。《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创作的最后一首作品,是他音乐创作的顶峰,也是中国歌曲创作史上一座顶天立地的丰碑。歌词是田汉在被捕之前匆忙写在香烟盒纸上的: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这是聂耳正准备去日本躲避国民党当局的逮捕,他抓紧时间废寝忘餐地谱曲。4月离开上海之前,已经拿出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初稿,不久就随着电影迅速传遍全国。《义勇军进行曲》表现了3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反映了时代的中心主题,表达了全国人民抗日的决心:“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在中国歌曲史上,《义勇军进行曲》被公认为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和崇高形象的一首歌。它充满着饱满的政治热情,在全国人民忍无可忍,迫切要求反帝抗日的时候,这几个简单的音节确实成了“时代的号角”。
为了避开白色恐怖的迫害,聂耳想取道日本去欧洲和苏联学习。1935年7月17日在日本游泳时不幸淹殁于海中。聂耳在短促的一生中,从事音乐创作的时间仅仅两年多,但却给我们留下了四十多首作品,它们的历史意义是十分重大的。聂耳的战斗性的、大众化的群众歌曲,为中国歌曲创作开创了一代新乐风,影响了整个救亡、抗日时期及以后的歌曲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