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8000000014

第14章 乔治·克拉姆音乐的抒情性格与戏剧意识(1)

一、生平,作品,总的创作特征

赵晓生

乔治·克拉姆正处于美国当代最重要作曲家之一的地位,对当前世界音乐发展的潮流也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与沉湎于整体序列技术和电子音乐奇异音响的米尔顿·巴比特、热衷于错综复杂的速度转调、交错律动与对位节奏以及音响空间独立意义的埃利奥特·卡特、崇尚类似老庄“大音希声”哲学和《易经》变化规律的约翰·凯奇等作曲家走着不同道路,乔治·克拉姆之所以能在一代作曲家中取得显赫地位的主要原因是他找到了最适合于表达自己哲学思想与作品内容的一种抒情性格,以及伴之而来的高度发展的戏剧意识。为达此目标,他在音响结构上作出重大探索和创造,使人耳目一新,并获得为一般现代作品难以达到的极佳现场演出效果。评论家保罗·休姆(Paul Hume)在《华盛顿邮报》上称乔治·克拉姆是“以自己每一部新作扩展了自身的热爱音乐的公众精神境界的当代最重要作曲家之一。”

乔治·克拉姆(George Crumb,1929—),美国西弗吉尼亚州查尔斯顿人。曾在密执安大学从师于罗斯·李·芬尼,随后在柏林随波立士·布莱彻尔(B.Blacher)学习。其双亲都是音乐家,父亲演奏单簧管兼指挥,母亲拉大提琴,另有个哥哥吹长笛。他幼年时写过一些莫扎特风格的曲子,就是为让家人吹奏。1952年他在伊利诺伊大学获硕士学位,随后入密执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但在1955年他去了麻省坦格伍德的伯克夏音乐中心,后又去柏林学习一年。除了作曲,他还同时演奏钢琴,1959—1965年在科罗拉多大学任作曲与钢琴教授,自1965年以来,一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作曲。

被乔治·克拉姆本人承认为第一部成熟作品是带有亨德米特、巴托克和贝尔格显著痕迹的《弦乐四重奏》(1954)。从那以后,他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54年—1962年

这一阶段主要作品除上述的四重奏外,还有三乐章的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这是一首“二十世纪巴赫”式作品,以“幻想曲”、“田园主题与变奏”、“托卡他”三个段落的构成,作为全曲音响基础的纯五度、大三度以及小三和弦,略带自由的幻想性、戏剧性织体中,都可清楚地看出古典主义的痕迹。1959年创作的《乐队变奏曲》,则显露出勋伯格的影响。乔治·克拉姆从未真正认真运用过十二音序列技术写作。但他在这部乐队作品中试验运用了一个十二音主题,确实显示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风行一时的序列主义影响。在这几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在50年代作为青年作曲家崇拜偶像的安东·韦伯恩的影响,尤其是手段的经济,对声音精巧的思考与要求,空旷稀疏、虚无飘渺的织体。乔治·克拉姆经常在作品中标明“柔和、萦绕”、“从极远处传来”、“不可思议地弱”、“几乎听不见”等术语,即可看出他对声音的追求目标。1962年创作的《五首钢琴小曲》,可看作向创作第二阶段的转折,开始显露出下一阶段的风格特征。

第二阶段:1963年—1969年

这是乔治·克拉姆奠定自己与众不同、个性鲜明的创作风格的时期。完成于1963年的为女高音、钢琴和打击乐而作的《夜乐Ⅰ》是他显露自己创作个性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在这首由七小段构成的乐曲中,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六点:(1)简炼经济的警句式乐思。两段最短11小节,最长28小节。但由于多次出现短至三秒、长至十二秒的停顿或即兴演奏,整部作品并不使人感到短小。(2)拱型结构的整体设计。两段((1段与7段)运用相同音乐,使前后呼应,2与6虽包含不同乐思,却在音的时值、速度、力度上表现了“夜乐”的相互一致的总特性。3与5则分别运用了西班牙诗人加西亚·罗卡的诗《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和《可怕现实的诗章》;作为中心段落的第4段则出现了与所有其他乐章不同的活跃欢愉的节奏结构。(3)半偶然性的即兴演奏。乔治·克拉姆在这里首次使用了半偶然性的圆周环型记谱法。与纯粹偶然音乐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件乐器所奏的乐思由作曲家精确标明,但互相之间的碰撞与结合则带有偶然性。(4)反律动的节奏特征。从此曲始,乔治·克拉姆作品中的小节线和节拍号不具备节拍律动的涵义。后来一般不用节拍号。乔治·克拉姆对节奏处理的基本特征是:以最小划分单位对乐思进行节奏组合。均等律动概念在此已不复存在。另一方面,音符的绝对时值却必须精确地加以计算。从某种意义说,这是以一种非均等节奏律动观念取代原有的传统均等节律观。(5)以三音结构作为音高组织与和声设计的基础。乔治·克拉姆在这一阶段及第三阶段的大部分作品中,均采用某种三音和弦结构作为全曲控制音高组织及纵向和声关系的核心细胞,其基本设想为:一个预想的三音和弦同时包含着三个不同音程,连同其转位,即形成凝聚全曲乐思的出发点,在《夜乐Ⅰ》中,这个三音和弦由大七度与减四度(大三度)构成。这一结构贯穿全曲,对将七个互相分割的段落融合为一个统一整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6)对新音响的探求与开拓。乔治·克拉姆几乎在每一部作品中都试图开拓一些怪异声响、新奇音色。他在这方面所达到的巨大成就已获得世界的公认。在创作中,他或者运用非常规手段演奏常规乐器,或者要求人声按常规乐器方式演唱,或者引进那些极少或从未在严肃音乐中出现过的非常规声源,以达到人们意想不到的奇特音响。在《夜乐Ⅰ》中,他使用的音色尚属简单,但也运用了类似钢琴拨弦,刮弦,泛音,用锣击琴弦,击锣后浸入水桶中,吹口哨,女高音吟诵、喊叫等等特殊演奏手段以达到不寻常的音响。上述六个特点,贯穿在乔治·克拉姆以后的创作中,形成他不同于众的显著特征。

1964年,他完成《四首夜曲—夜乐Ⅱ》,1965年写了为独唱与乐器而作的《小曲集Ⅰ,Ⅱ》,1969年继续写了《小曲集Ⅲ,Ⅳ》。对于这组小曲,《纽约时报》称之为“先锋派音乐会中在音响奇异这一概念上走得最远的作品之一。”

1965年—1966年,乔治·克拉姆再次采用西班牙诗人罗卡的诗句,创作了为小提琴、中音长笛、单簧管和钢琴而作的《秋天的十一个回声》,进一步运用了敲击琴弦、对着长笛的吹孔说话等等技法。

这一阶段中乔治·克拉姆最重要的作品是《河流与时间的回声》。此曲于1967年应芝加哥大学之约而作,由芝加哥交响乐团首演。1968年获普利策音乐创作奖,1970年8月18日,《纽约时报》称之为“四个乐章的伟大杰作。”在这部作品中,乔治·克拉姆在音乐的象征主义哲理与表演方式戏剧化方面迈进了一大步。首先,作品以“无始无终的时光河流”象征人类社会的历史,不但音乐的四个段落“封冻的时间”、“时间的回忆”、“时间的崩溃”、“时间的最后回声”本身清楚地包含着这一隐喻。而且在舞台上边演奏、边行进的祭祀队伍(木管、钢管与打击乐演奏员)也具有这一超自然的心理的象征意义。其次,作品所表现的强烈戏剧意识,形成一种独创的“音乐戏剧”结构。不但随着音乐发展,舞台上出现古老的祭祈行列,而且由乐队队员们或喃喃细语、或尖声喊叫,内容有三:一是西弗吉尼亚州格言:“山人总归是自由的”,二是罗卡的诗句:“在时间忍受苦难时天穹破碎了。”三是纯粹由声音效果而“发明”的象征不祥预兆的音节“Krektudai”。这几种方式在他以后的创作中多次使用,并影响了各国的许多青年作曲家。近来,在我国一些青年作曲家的作品中也显露出他的影响。

另一首为罗卡诗歌谱写的组歌是1962年—1968年写的《死亡之正歌、吟唱与副歌》,这首乐曲表现了死的暴力,为了收得高度紧张的音响效果,乔治·克拉姆使用了色彩丰富的特殊器乐效果,吉他、钢琴和低音提琴都被电声扩大了,不但出现他常用的人吟诵、细语与喊叫的结合,而且使用鼓槌敲击吉他和低音提琴的琴弦。

同类推荐
  • 1898:百年忧患

    1898:百年忧患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898百年忧患》试图从文化思想史的角度,描述出百年中国文学的思想文化背景。《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898百年忧患》从缘起到实现,历经了七年多的时间。它的出版,将为百年中国文学的研究提供一个参照。
  • 毛泽东诗词赏析

    毛泽东诗词赏析

    在饱受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顽强的中国人民经过上百年的斗争,终于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而毛泽东诗词正是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反侵略、反压迫、争取自由平等的战斗号角,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发愤图强、走向世界前列的战歌。他的诗词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革命的一个缩影,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本《毛泽东诗词赏析》。本书收录了毛泽东所创作的62首诗词以及近30幅诗词手书,这些诗词或手书大多数是经毛泽东生前同意并正式公开发表的,少数作品虽然在他生前没有发表,但是在其逝世后由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等出版部门正式公开发表,这就使本书收入的诗词和手书不仅十分可靠,而且具有权威性。
  • 世界屋脊之书

    世界屋脊之书

    散文与个人生活的关系尤为密切,它是个人生活情感思想和行踪最真实的记录,它是最纪实的文体。《世界屋脊之书》就是作者在世界屋脊生活和旅行的片段,是作者在那高海拔群山中行走时留在记忆中的点滴之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很少想起这些群山,正如法国作家克莱齐奥所说,遥远的美人不能触摸,如夜空中的星辰或如晨曦,它到达了路的尽头,越过了有限世界的门槛,进入不可逾越的区域。
  • 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散文卷二)

    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散文卷二)

    “爱在右,同情在,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这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里的一个充满爱的句子,这个句子曾经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她的作品以歌颂自然、歌颂母爱,歌颂一切美好的东西为思想内核,她思想中深切的爱心和对人生中美的追求,使她的作品渐渐地形成了清新、细腻、隽永的风格,感人至深,净化着读者的心灵。她的一生都在为孩子们写作,为们留下了无数作品。她用女性那特有的温婉细腻去描述孩子们的童贞、两小无猜的情感、无阶级差别的友谊。本书特别整理了她儿童文学创作中的散文作品,带你品味童年的真挚的美好感受。
  • 正与邪

    正与邪

    《正与邪:金庸小说人物心理分析之〈笑傲江湖〉》为《意向对话心理学丛书》之一,什么样的人造就了什么样的事,而什么样的心又注定量什么样的人,人与心,人与事,心与事——《正与邪:金庸小说人物心理分析之〈笑傲江湖〉》用意向对话心理学方法来分析金庸小说的人物与故事,以其独特的又新鲜的视角帮你解读《笑傲江湖》中的恩恩怨怨。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凌璃

    凌璃

    璃少本不是这个地球人,他逃离了以前的世界,却因为她而重新踏上归程。且看一个男人如何寻找自己的女人。
  • 快穿之谋爱系统

    快穿之谋爱系统

    他为她禁锢一方世界,亦为她甘愿舍弃一切,却换不回她的一丝犹豫。她本无情,却被他拖入了爱恨情仇,只为她的眸中有一丝他的存在。在一次又一次的穿越中,感受着世间情仇,最后泥足深陷,是留在这方世界痴缠相守,亦或是亲手把冰冷的血刃刺入胸膛,换取自由……只是在很久之后她才明白,原来所谓的自由并不是她想象的那个样子……计言:“只要有小晴在的地方,无论是哪里,我都不离不弃。”莫晴静静的看着他的脸,看着手中的匕首,第一次感到内心强烈的颤抖,却目不转睛的看着自己的手不受控制般的刺向他的胸膛,温热的血淌到了她的手心,最后目光才落到了抓着她手腕的那只手上……“小晴,不要伤心,只是可惜下次清醒的时候又要忘掉你了……”
  • 末世大玩家

    末世大玩家

    雪人兄弟对我说,在纷飞的大雪中,如果闯过的关足够多,就能闯过心中的那道情关。玛丽医生对我说,在消除病毒的时候,如果消除的足够多,就能忘掉心中永远不想记起的回忆。魂斗罗对我说,在打枪的时候,如果打出的子弹足够多,就能将心中的那道伤痕磨平。我却想说,这坑爹的游戏什么时候是个头!(还记得在亲戚家玩过的第一款红白机游戏时的那份新奇与快乐,还记得曾经以拥有自己的小霸王游戏机为期末考试的动力,匆匆时光,匆匆长大,无意中想起那时的时光。)
  • 双面神斗

    双面神斗

    世纪后的高科技,发现了次元裂缝中的新大陆——卡格棱大陆,以南宫星逸为首的三人无意间被传送到这片魔力之都,并开始了奇特的冒险......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重生之君临商界

    重生之君临商界

    我叫木宸,我的前身是明朝皇帝朱由检,穿越到了现代,我什么也不懂,错吧电视当法宝,调戏妹子我拿手,装逼我也最厉害。我就是我,我就是木宸
  • 忘川之祀

    忘川之祀

    几千年前历代君王得不到而费尽心力所追寻的东西,他们消耗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得到它,却遗失人间。几千年后无数人秘密追寻它,引起无数事端,拖累无数人下水。到底是什么值得他们如此费心费力趋之若鹜?且听我慢慢道来……
  • 道德真经全解

    道德真经全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少年,笑一下

    少年,笑一下

    曾有人问陌小北,你后悔遇到李航泽吗?陌小北笑了笑,眼里充斥着未知的神色“我最庆幸的就是在我的记忆里有了他,如果在让我重活一次,我会后悔让唐子翊走,会后悔答应同意顾麒和他在一起,但,我绝不会后悔遇到李航泽,并像飞蛾扑火般爱上他。”也许,这就是命,命中注定了陌小北,李航泽,唐子翊,陌小楠,顾麒几个人的人生,不会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