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6100000004

第4章 古代天文历法知识(2)

【纪年法】历史传统纪年法是以帝王公侯即位年次和年号纪年。先秦时,各国年次不同,纪年有异,如:同是公元前770年,在周为周平王元年,在鲁则为鲁孝公二十七年,在齐则为齐庄公二十五年,在秦则为秦襄公八年等。用年号纪年始于汉武帝,皇帝更迭要换年号,同一个皇帝也可以有几个年号,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如:“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并序)》)(元和,唐宪宗年号。元和十年,即公元815年。)“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元丰,宋神宗年号。元丰七年,即公元1084年。)用干支纪年,约始于东汉,即用六十甲子周而复始。近代历史事件用干支纪年表示的很多,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

【纪时法】古人纪时主要依天色而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段,称为“时段”、“时分”或“时辰”。有的分为十个时段,昼分朝、禺、中、哺、夕;夜分甲夜、乙夜、丙夜、丁夜和戊夜,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和五更。也有分为十五个或更多时段的。古书内时辰名称很多,如:日出时叫旦、早、晨、朝,日入时叫夕、暮、昏、晚。例:“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又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或“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太阳偏西时叫“昃(zè)”或“日昳(dié)”。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后隅中前,称“食时”或“早食”;夕食在日昃后,日入前,称为“晡(铺)时”。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昧爽),昧旦后是平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如:“晡时,门坏”、“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外宅。”(《李愬雪夜奔蔡州》)“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史记·留侯世家》)大约在汉武帝太初改历以后,有人把时辰整理成十二段,即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然后用十二地支表示,以夜半23点至1点为子时,1至3点为丑时,3至5点为寅时,5至7点为卯时,7至9点为辰时,9至11点为巳时,11至13点为午时,13点至15点为未时,15至17点为申时,17至19点为酉时,19至21点为戌时,21至23点为亥时。近代又把每个时辰分为初、正,(如子初、子正等)这样就成了二十四个时辰,跟现在一日二十四小时一致了。

【漏刻】又叫“刻漏”、“壶漏”、“漏壶”。乃古代计时仪器。到明代以后有了钟表,才息用。历代刻漏种类很多,有一种是用四个铜壶由上而下叠置,上面三个壶底有小孔,最上一壶装满水后,水即逐一流下各壶,最下一壶内装一直立浮标,上刻时辰,水逐渐升高,浮标也随之上升,这样就能从壶上看到标记知道时辰。“时八月初三夜,漏三下矣。”(《谭嗣同》)“漏”即“漏刻”,“漏三下”指三更时。

【金柝(tuò)】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又名“刁斗”,铜制,像锅,三足一柄,日间当锅,夜里打更报时。《博物志》:“番兵谓刁斗曰金柝。”《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日晷(guǐ)】又名“日规”,是古人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也作“日影”解,指时间。如:“相持既久,日晷渐移。”(《中山狼传》)其中“日晷”即指日影渐渐移动,时间渐渐过去。

【六合】在古代有多义。指婚嫁选良辰吉日,要年、月、日干支六个字相适合,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称“六合”;另一说是月建与日辰相合,即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称为“六合”。如:“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孔雀东南飞》)“六合”的另一义指一年十二个月中,季节相应的变化。《淮南子·时则》记:“六合一,孟春与孟秋为合;仲春与仲秋为合,季春与季秋为合,孟夏与孟冬为合,仲夏与仲冬为合,季夏与季冬为合。”此外,“六合”又指天、地和东、西、南、北四方。

【人日】旧指阴历正月初七为“人日”。据传,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如:“元日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杜甫《人日》)

【元宵】阴历正月十五日叫“上元节”,这天晚上叫“元宵”,又叫“元夜”。唐以后有元宵观灯的风俗,故又名“灯节”。如:“梁中书道:‘年例城中大张灯火,庆贺元宵。’”(《水浒传》第六十六回)

【下九】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日为“上九”,初九日为“中九”,十九日为“下九”。每月“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置酒游戏,以待月明,常有忘寐而达曙者。如:“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社日】指古代农家祭社祈年的日子。古时每年春、秋两次祭祀土神:春分前后祭社叫“春社”,秋分前后祭社叫“秋社”。《荆楚岁时记》载:“社日,四邻并结综合社牲醪(láo)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xiǎng)其胙(zuò)。”再如王驾《社日诗》:“桑柘(zhè)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秋社》:“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赉(1ài)送。”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古人称之为“清明节”,有扫墓踏青的习俗。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行人路上欲断魂。”(杜牧《清明》)

【花朝】旧俗阴历二月二十二日为百花生日,称“花朝节”。一说二月十五日或二月二日。如:“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琵琶行(并序)》)

【上巳】古时以阴历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为“上巳”,又称“三巳”。旧俗以此日临水祓(fú)除不祥,叫“修禊(xì)”。《后汉书·社仪志上》载:“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chèn病),为大洁。”魏晋以后,把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后来就变成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如:“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丽人行》)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古人以九为阳数,日月都逢九,故名。相传这一天人们有登高、赏菊、饮酒的习俗。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初阳】指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这段时间。约在阴历十一月间。这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如:“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

【天帝】或称“天”,或称“帝”,就是“上帝”。古人把自然看得很神秘,以为自然万物都由天帝主宰。如:“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赤壁之战》)“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国策·楚策一》)

【羲和】古神话中驾日车的神。屈原《离骚》:“吾令羲和弭(mǐ)节兮,望崦嵫(yānzī)动而勿迫。”意思是说我命令羲和不要急着把太阳赶向西山。又,古史传说乃执掌天文的官员。

【丰隆】古神话中的雷神。屈原《离骚》:“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fú)妃之所在。”又说,“丰隆”乃云神。

【望舒】古神话中驾月车的神。屈原《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飞廉】古神话中的风神。屈原《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三光】指日、月、星。《白虎通·封公侯》记:“天有三光,日、月、星。”又指房、心、尾三星宿。《礼记·乡饮酒义》记:“立三宾以象三光。”郑玄注:“三光,三大辰也。”《尔雅·释天》:“大辰,房、心、尾也。”

【七曜(yào)】古指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曜也作“耀”。范宁《谷梁传序》说:“七曜为之盈缩。”杨士勋疏:“谓之七曜者,日月五星皆照天下,故谓之七曜。”后,因日月五星的运行如国家之政,故又称之为“七政”。又称“七纬”。如:“七纬顺度,以光天象。”(刘昼《新论·恩顺》)

【分野】此概念约创始于春秋战国之际(公元前350年前后)。当时,人们根据地上区域来划分天上星宿,把天上星宿分别配属于地上州国,使其互相对应。说某星宿是某州、国的分野或某地乃某星宿的分野。二十八宿对应州与国、十二星次对应国见下列图示表:

战国星宿分野传统概念对后世影响很大,所以古籍中写到某地区,往往连带写到与其相配的星宿。如:“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庾信《哀江南赋》)“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王勃《滕王阁序》)古人建立星宿的分野,目的是用它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这是一种迷信。

【天罡(gāng)】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抱朴子·杂应》记:“又思作七星北斗,以魁覆其头,以罡指前。”

【文曲星】旧说指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能高中做大官的人就是“文曲星”下凡。袁枚《与韩绍真书》:“盖贵直者人也,贵曲者文也,天上有文曲星。”《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白虹贯日】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这里说的“虹”实际上乃是“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古人以为人间有了不平凡的行为就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如:“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三十六天罡】道教说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水浒传》作者受此迷信说法的影响,将梁山泊中的一百零八名大小起义头领,附会为天罡星、地煞星降生。

【三元】旧时把阴历正月十五叫“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又,“三元”特指阴历正月初一日,意思是年、月、日三者之始,故也称为“三元”。

同类推荐
  •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本书试图解答以下问题:在我国当下的媒介文化具体语境下,电视娱乐是如何建构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娱乐为王”的时代,如何打造优质的娱乐产品?电视娱乐化的道德伦理底线在哪里?其合理的内核、价值和边界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对娱乐进行审美救赎?应该塑造和架构一种什么样的娱乐精神、审美精神和“快乐文化”?
  • 法学教育价值研究:兼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走向

    法学教育价值研究:兼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走向

    在社会法治化的进程中,法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为世人所瞩目。这种现象的发生源于法学教育自身的巨大价值的存在。本书以法学教育价值为研究视界,以高素质法律人的培养为线索,集中地探讨了法学教育传授、整合与创新法学知识,训练和提升法律技能,养成和改善法律思维方式,培育法律职业道德,培植法律信仰等方面的价值。
  • 法宝:宁夏“继续解放思想推进跨越式发展”研讨文集

    法宝:宁夏“继续解放思想推进跨越式发展”研讨文集

    明确提出,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思想上的不断解放,观念上的不断创新,实践上的不断开拓,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欣欣向荣的新阶段。
  •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作者对于当今广播电视艺术的审美创造、文化传播、艺术功能、产业理念及实践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本书是一本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基本理论著作,书中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进行了准确界定,研究分析广播电视艺术的构成要素、功能及其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构起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概念范畴及知识体系。
  • 行走的新闻:走进宁波教育管理名家

    行走的新闻:走进宁波教育管理名家

    本书是对宁波市20位教育管理名家进行采访,挖掘教育管理名家的办学故事、治学理念,记录宁波教育的发展,推广一批教育管理名家的办学思想。此前“行走的新闻”已连续出版多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并在宁波教育界引发关注。此次的走近宁波教育管理名家是服务型教育理念的一次生动诠释,通过采访挖掘宁波教育特色。也是宁波首次对优秀教育工作者办学、治学故事进行集中梳理,对宁波教育的科学发展有特殊的意义。
热门推荐
  • 超能特工局

    超能特工局

    近一点,靠近一点,再近一点。你以为你能了解我们。我们是…什么,你会透视?能看到衣服里面的内容?很好,加入我们。什么,你会隐身?能秘密潜入澡堂?很好,加入我们。什么,你会催眠?能催眠任何美女?很好,加入我们。你能看到我们,在这个城市的任何角落。我们不是英雄,我们是…超能特工局!
  • 月郎高中

    月郎高中

    在月朗高中,少男少女在挫折中不断成长,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万界求道

    万界求道

    长生路,多白骨,回头一望三千界,百转轮回只求真。大道重组,命运之轮再度转动,大道五十,天衍四九,就看这遁去的一是否可以于万丈红尘中,铸就长生路。
  • 元剧西游记

    元剧西游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生化之末日狂潮

    生化之末日狂潮

    特种部队成员唐龙接受了一个奇怪的任务,来到了沙漠孤城斯托克市,结果发现这里满是危险的丧尸,层出不穷的怪物,以及对唐龙欲除之而后快的完美人类“天使”!这里将注定成为末日狂潮爆发的源泉地!身在其中的唐龙那何去何从?人类的未来又会走向何方?是就此灭亡,又或者是浴火重生!
  • 天穹陨落

    天穹陨落

    天地浩劫席卷而来,大陆所有强大生灵为了守护展开了一场无法想象的大战。山河崩塌!日月无光!遍地伏尸!血染苍天!强者陨落!规则破碎!自那场大战之后世间所有生灵皆无法进阶天阶,那场大战被称为陨天之战。那段时间被称为‘无天之日’。……叶凌,自微末中崛起!改天称尊!
  • 农女倾城,仙路漫漫

    农女倾城,仙路漫漫

    她上一世处处忍让,掩藏锋芒,宁为是人唾弃的丑女,只为守护自己的家人,让家人一世安宁。本以为在这农村皆是淳朴之人,却没想到,他们竟能做出毒死一家人的事!既然如此,重活一世,她又何必再默默忍让!未修得仙体已不重要!只是,遇见他,扰了她的心,为爱终是再次放手一搏,最终又该如何收手。
  • 美女总裁的近身特卫

    美女总裁的近身特卫

    从神秘部门出来的张恒无意之中得到一块可以时光逆流的怀表。从此,炒股跌了不怕了,怀表一调,时光倒流,重新买……从此,猜谜游戏不怕输了,问出答案后可以再返回到前一分钟……从此,张恒在花都开始了一段又一段传奇。
  • 一个时代的记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十章

    一个时代的记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十章

    本书内容为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之专题研究。就一些有争议或被忽视的问题试作探索。如胡适对传统文学观念的变革与发展;鲁迅小说是否“蔽于‘疗救病苦’的信条”;“萧红体”的内涵和渊源;庐隐游走于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写作;凌叔华小说在现代视野和委婉谨慎之间的微妙平衡;曹禺话剧的民族化;沈从文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理想建构;张爱玲小说的本意在俗,其质却雅等。偏重于文学史上风格独特或有争议之名家。注重通过自叙类文献及代表性作品。
  • 埋骨记

    埋骨记

    本是太平郎,误入修罗世。火鼠燎百创,冰蚕蚀肺腑。故人皆不见,廿载双鬓斑。愿有青纱舟,载我归故乡。看小白领穿越宋元乱世,左手运筹学,右手厚黑学,求活于神州浩劫,挽天下倾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