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6100000003

第3章 古代天文历法知识(1)

【古代历法】历法是以年月日等计时单位,依一定的法则组合起来计算较长时间的系统。最初,古人观察天象,依据太阳的出没、月亮的盈亏和寒暑的变化情况,以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以月相的变化周期为一“月”,以寒暑往来的周期为一“年”。相传,伏羲氏时就形成了类似的简单历法,夏朝时历法已相当完备,现今我们使用的农历,又称夏历,就是源于夏朝的历法——《夏小正》。有文字记载的较完整的最早历法,是商朝的殷历。以后,据记载,各朝代颁行的历法共有99种之多,其中以春秋的《四分历》、秦的《颛顼历》、东汉的《三统历》、南北朝的《大明历》、唐朝的《大衍历》、元朝的《授时历》和清朝的《皇历》等最为著名。

【阳历】全称“太阳历”,是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一年中分为若干个月是由人意规定。现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阳历称“儒略历”,是由罗马一位叫儒略·恺撒的人在公元前46年始创。后经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命人修订,才成目前所用的“公历”。公历纪元(公元)是以相传耶稣基督诞生年为元年。我国纪时为西汉平帝元始元年(即公元1年)。公历纪元现今已被世界多数国家采用,故称“公元”。

【阴阳历】又称“阴阳合历”。我国在辛亥革命前,除太平天国颁行的天历以外,其余历法都属阴阳历,俗称“阴历”,又叫“夏历”或“农历”。其特点是:既重视月相盈亏变化,又照顾寒暑节气,年、月长度都依据天象。全年的天数与回归年天数的差,就设置为闰月,使其与自然季节相吻合。

【闰月】我国古代历法是阴阳历。阴阳历平年十二个月,六个大月各三十天,叫“大尽”,六个小月各二十九天,叫“小尽”,全年354.355天。而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天,全年天数与太阳年365.2422天相差约十天二十一时,所以须设置闰,即每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两个月,春秋中叶后规定十九年闰七个月。每逢闰年加的一个月叫“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叫“闰某月”。《尚书·尧典》有“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之记载,说明古人很重视置闰。从现有文献看,殷周时代已经置闰,闰月一般置于年终,称为“十三月”。当时置闰尚无定制,有时一年会闰两个月,故又有“十四月”之称,但到春秋时就没有这种情况了。秦至汉初在九月之后置闰,称为“后九月”,《史记·吕太后本纪》:“后九月晦日己酉,至长安,舍代邸。”“后九月”即“闰九月”。这是因为秦至汉初以十月为岁首,以九月为岁末,故将闰月置于年末岁终。上古也有中置闰,如闰三月、闰六月之类。当闰而不闰称为“失闰”。

【四时】指一年之中的春、夏、秋、冬,故又称“四季”。后又按夏历把十二个月分为: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分别为孟春、仲春、季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分别为孟夏、仲夏、季夏;以此类推,七月为孟秋,八月为仲秋,九月为季秋;十月为孟冬,十一月为仲冬,十二月为季冬。依此,古人常用“孟冬”、“仲冬”、“季冬”来作为相应月份的代称。如《楚辞·九章·哀郢》:“民离散而相失合,方仲春而东迁。”《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另外,古代还有四孟、四季的说法。“四孟”指:孟春正月、孟夏四月、孟秋七月、孟冬十月。“四季”指:季春三月、季夏六月、季秋九月、季冬十二月。如:“日月薄蚀,山陵沦亡,辰星出于四孟。”(《汉书·刘向传》)“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素问·刺要论》)但在商代和西周前期,把一年只分为春秋二季,所以称春秋就意味着一年。如:“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意即蟪蛄生命短促,活不到一年。后来历法由春秋又分出冬夏,故有些古书排列四时的顺序就是“春秋冬夏”。如:“天有四时,春秋冬夏。”(《礼记·孔子闲居》)“制为四时,春秋冬夏。”(《墨子·天志中》)

【二十四节气】划分二十四个节气,源于黄河流域。早在春秋时期即有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大节气,只不过起初是把春分、秋分称为“日中”、“宵中”,后又统称为“日夜分”,因为这两天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冬至起初叫“日永”、“日短”,后来又叫“日长至”和“日短至”,因为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后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节气逐渐充实,如《左传·僖公五年》载:“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其分即指春分、秋分,至即指夏至、冬至,启即指立春、立夏,闭则指立秋、立冬。《吕氏春秋》一书中则已明确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节气立名。到秦汉间,二十四个节气就完全确立,《淮南子·天文训》中已有和后世完全相同的二十四节气名称。只是“惊蛰”原名“启蛰”,汉时因避景帝(刘启)讳而更名“惊蛰”。我国古代历法实际乃阳阴合历,二十四节气名称和顺序是:

二月:立春、雨水;三月:惊蛰、春分;

四月:清明、谷雨;五月:立夏、小满;

六月:芒种、夏至;七月:小暑、大暑;

八月:立秋、处暑;九月:白露、秋分;

十月:寒露、霜降;十一月:立冬、小雪;

十二月:大雪、冬至;一月:小寒、大寒。

后来,有人又编出了阳历节气歌谣帮助记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在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两天。

记住二六立春日,推算节气不费难。

【干支】乃天干与地支的合称。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rén)、癸(guǐ)。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和支相配合如树干和树枝相配合,十干和十二支循环相配,最小公倍数是六十,所以能组成六十组。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

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

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

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

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

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

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这六十种组合,为甲子一周,叫“六十花甲子”。就这样,周而复始,循环使用,用来纪日和纪年。现在农历纪年还在使用干支法,也还有“年已花甲”、“年近花甲”、“年逾花甲”的说法。花甲,指六十岁。

【纪日法】远在甲骨文时代就已使用干支纪日。而干支在开始时也只用以纪日,殷代至战国晚期都是这样。如:“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左传·隐公元年》)《离骚》中说:“摄提贞于孟陬(zōu)兮,惟庚寅吾以降。”(意即太岁在寅那年,孟春那月,庚寅那天,屈原降生了)再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可见,干支纪日就是用干支相配的六十个单位每个单位表示一天。假定某日为甲子日,那么以后日子则按乙丑、丙寅、丁卯……顺推。古人纪日有时只记天干,不记地支。如“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楚辞·九章·哀郢》)有时也只用地支纪日,大多限于特定的日子。如:“子卯不乐。”(《礼记·檀弓下》)意即在子日卯日不奏乐。从一个月来说,在古代有些日子有特称:每月初一称“朔”,最末一天称“晦”,初三称“朏(fěi)”,大月十六、小月十五称“望”。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其中“望”即三月十五日。“望”后的第二天称“既望”。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前赤壁赋》)此外,“朔”、“晦”两日有时在古文中既称干支又称“朔”、“晦”,如:“冬十一月己巳朔。”(《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十月……丙寅晦,齐师夜遁。”(《左传·襄公十八年》)由此,一旦你知道了朔晦的干支,就可以推算其他只记干支的日子是这个月的第几天了。

【纪月法】古代纪月通常不用干支,是用序数为记,如:一月、二月、三月……岁首一月又称“正月”,秦代因避秦始皇(嬴政)讳,曾改称“端月”。先秦时代,月份有特定的称谓,如:正月为“孟陬”(《楚辞》),四月为“除”(《诗经》),九月为“玄”(《国语》),十月为“阳”(《诗经》)等。此外,古代还有“月建”,是用地支和十二个月相配,以冬至所在的夏历十一月配子,称为“建子之月”,十二月为“建丑之月”,一直顺推到来年十月为“建亥之月”,或称子月、丑月、寅月、卯月……亥月。例:“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哀江南赋序》)至于用天干配地支来纪月,乃是后起的事。

同类推荐
  • 中国·电视观众节纪实

    中国·电视观众节纪实

    在这本书里,讲述的是一个电视节庆活动,展示的是一群电视人组织创办的大众娱乐活动。我们汇编它,是因为这里记录了浙江广电集团举办中国电视观众节的生动历程和精彩瞬间以及他们对于推动和创新大众文化的全新认知和不懈追求。我们的电视,自诞生之日起就是被仰视的。它集国家政治、现代技术和精英文化于一体,登高远播,凌空独步,传入千家万户,引来万人空巷。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它的影响面、渗透力和关注度是以往任何媒体所无法企及的。在相当一个时期,我们置身于这种居高临下的精英文化之中,执着辛劳且乐此不疲,沉醉其间而陶然自得。
  • 办公室标准文书写作1001例

    办公室标准文书写作1001例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办公室文书的写作应用越来越广泛。办公室文书写作是办公室人员必备技能之一,《办公室标准文书写作1001例》为您提供了数十种文书写作,是广大办公室人员必备的写作和管理的工具书。您可以随时从中提取所需要的样本作参考。
  • 怎么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

    怎么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

    《怎么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 电视采访

    电视采访

    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引发了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关注。本书紧贴国内外形势,围绕气候变化涉及的自然科学、国际政治和国内政策选择等领域,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的重大影响,阐述了低碳经济和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主要国家温室气体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政策,着眼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碳排放格局,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对策建议。
  • 语言理论与实践

    语言理论与实践

    这个集子收录的是个人零散的思维碎片,如果其中存在一种教学思想的话,这种思想可以说属于“工具论”。这种“工具论”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与现在绝大多数国家认识高度统一后推行的语文教学思想与方式(形式训练)高度一致。
热门推荐
  • 黑道(下部)

    黑道(下部)

    有阳光的原始资本积累,也有充满罪恶的原始资本积累。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先富起来的大部分人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与智慧而获取财富的,但也有极少数人是打着政策的擦边球、干着犯罪的勾当赚取第一桶金并进而暴富的。为攫取财富,他们心狠手毒,巧取豪夺,钻山打洞寻求保护伞……他们虽然能得逞于一时,却不能得逞于永远……
  • 英雄联盟之冷门英雄王

    英雄联盟之冷门英雄王

    当英雄联盟成为一个万众瞩目的游戏,在辉煌的电竞大时代。他说,所有的英雄都应该被尊重,每个英雄都有他存在的道理。你若不信,那我就用他来打败你。当所有人对他不屑一顾的时候,看天才少年,如何从黑马,变成豪强。
  • 楚汉武装

    楚汉武装

    身为天朝枪械专家的唐安,携带一张神秘藏宝图,穿越至两千多年前那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时代。目生双瞳、力能扛鼎的楚霸王如何,斩蛇起义、鸿门宴后的汉沛公如何,战必胜攻必取、号称国士无双的韩信又如何?帝王师张良、治世相萧何、亚父尊范增、离间计陈平、三分策蒯通……又能如何?坐拥江山?怀惜美人?罢了!
  • 二十一世纪墨者群雄录

    二十一世纪墨者群雄录

    两千年多前的中国,正逢春秋乱世,诸侯间争霸不止兵戈不息。战火所至人民受尽磨难,或被抓去为奴或失去性命。此时,墨翟出现了。他高举着和平的大旗,以兼爱非攻的主张、超越时代的技艺、军队铁血的纪律,组织起一个学派,世人名之曰墨家。但是墨翟死后仅仅数十年,墨家便于这世上销声匿迹。此后漫漫两千余年,偶有几位武士以墨之名行事外,青史再无记载。然而,墨者从未消失。在天地之间,他们一直陪伴我们共渡劫波。只不过,唯有有缘人,才会偶然察觉他们的身份,然后加入其中,匡扶正义除暴安良。下面的文字记述的就是这些有缘人的故事。
  • 绝世爱恋:娇宠废柴大小姐

    绝世爱恋:娇宠废柴大小姐

    前世不顾生死保护那所谓的家人却亲眼看见他们逼死了自己的母亲重活一世势必擦干眼睛脚踩渣男掌轮渣女保护那些爱自己的人。她明明天赋极佳,却被世人嘲讽是个废物,也想光明正大的告诉世人,她不是废物,却因为责任和使命不得已忍受世人的冷嘲热讽,等卸下一切枷锁,又是谁低估了谁?他是杀伐决断、冷酷无情,世人都说,他极度厌恶女人,且有断袖之癖,殊不知,他的眼里心里满满的都只有一个人。勾搭群:370217675来呀快活呀
  • 爱在繁华处

    爱在繁华处

    爱在繁华,梦如镜花,爱了他13年,却恨了自己。允曦(天秤座),是深居闺中的名门闺秀,孤独又善良。一段痛苦的婚姻把她推入社会底层,活在现实中,她在痛苦中坚强,在拼搏中成长,靠着才智与机遇爬上白领高层。暗波汹涌的商场上,当爱恨纠缠,恩怨难分时,她会如何选择她未来的路?夏哲俊(双子座):性格复杂多变,洒脱自恋,放荡不羁的表面下隐藏着对爱情至高的信仰。沈逸宸(水瓶座):允曦的初恋,前夫,商场对手,高贵清冷,冷酷多疑,睿智深沉,野心勃勃。
  • 情陷外星球

    情陷外星球

    40世纪?土星?被发现是外星人还会被处决?无论如何,在被发现之前,她一定要带着自己的小宝贝回到地球!那个冷酷的执掌官几次三番挑刺,为了回家!她忍!卷毛男!你再纠缠不清……她……为了回家!她忍!你是狗?披着人类的外衣?不不……我不是在骂你!他温和的笑容让她如沐春风:“我懂你的意思。”他让她想起隔着时空星球的老公……历尽千辛万苦,她回到地球上的那个家,然而,物似人非,好不容易冲破隔阂准备重新再来,她那不肯叫爸爸的宝贝儿子却兴奋的冲外星来客大喊“爹的!”这叫她情何以堪?
  • 回明书记

    回明书记

    纵观历史,官道乃是正道、大道,唯有心正之人方能兴国安邦,造福天下。
  • The Crossing

    The Crossin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博弈人生:中国历史人物的博弈论解读

    博弈人生:中国历史人物的博弈论解读

    弈论是数学与经济学中的重要课题,实际上,博弈论也是人生与社会中的重要命题。如果离开了人生与社会,博弈论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博弈,博弈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博弈论的精髓,就是“策略思维”,策略的选择决定着人生的成败,社会的沉浮,历史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