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6100000015

第15章 古代音律知识(2)

【鼓鼙(pí)】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指大鼓与小鼓。鼙也作“鞞”,乃古代军中所击的小鼓。有时“鼓鼙”也作“鞞鼓”,借指军事。如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丝竹】是古人对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的总称。弦乐器如琴、瑟、琵琶等。竹管乐器如笛、箫等。又,“丝竹”也泛指音乐,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琴瑟】是两种拨弦乐器,属八音之中丝类。琴,也叫“七弦琴”,俗称“古琴”,周代已有。瑟,形似古琴,春秋时已流行,常与古琴合奏。《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琴心”即用琴声传达心意,用以指表达的爱慕之心。又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另,“琴瑟”并用也作“瑟琴”,比喻夫妻间感情和谐。如《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胡琴】弦乐器。唐宋时,凡来自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拨弦乐器,统称为胡琴。如唐段成式在其《乐府杂录》中也称二弦琵琶为胡琴。作为拉弦乐器的胡琴,最早记载见于宋沈括《梦溪笔谈》。元代用于宴乐。《元史·孔乐志》记:“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今有板胡、京胡、二胡等,通常胡琴指“京胡”。如岑参《白雪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琵琶(pípa)】本作“批把”。一种拨弦乐器。《释名·释乐器》记:“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又传说琵琶起源于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东汉末传入中国。琵琶在唐宋以后逐渐形成现今形状,木制,体长圆形,上有长柄,一般是四根弦。演奏方法由横抱改为竖抱,由拨子弹奏改为五手指弹奏。如《琵琶行(并序)》:“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箜篌(kōnghóu)】也作“空侯”、“坎侯”。古代拨弦乐器,属八音中之丝类。乃西域传入的乐器,分竖式、卧式。今已失传。如《孔雀东南飞》:“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筑(zhú)】古代击弦乐器。形似筝,颈细肩圆,有十三根弦,弦下设柱。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如《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筝(zhēng)】拨弦乐器。战国时流行于秦地,故又名“秦筝”。傅玄《筝赋》记:“世以为蒙恬所造。今观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拟十二月。”唐宋时教坊用的筝都是十三弦,只有清乐用十二弦,用寸余长的鹿骨爪拨奏。近代筝十六弦,按五声音阶定弦。演奏时右手指弹弦,左手指按弦。

【柷(zhù)】又名“椌(qiāng)”,是击乐器,属八音中之木类。用于雅乐开始时。《尔雅·释乐》记:“所以鼓柷谓之止。”郭璞注:“柷如漆桶,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连底挏(dòng)之,令左右击。止者,其椎名。”

【敔(yǔ)】又名“楬(qià)”,是击乐器,属八音中之木类。用于雅乐结束时。《尔雅·释乐》记:“所以鼓敋谓之籈(zhēn)。”郭璞注:“敔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铻(jǔyǔ同“龃龉”),刻以木,长尺,栎(lì)之,籈者,其名。”籈,击敔的木棒。鉏铻,齿状突起物。栎,敲击。

【拍板】又名“檀板”、“绰板”,简称为“板”。击乐器。唐宋时由六或九片木板组成,用两手合击发音。现在的拍板是由三块木板组成,分为前后两组,前组两块,后组一块,用绳连接。演奏时,用左手拿后一块,使与前两块板相碰击而发声。在民族乐器中是用来打拍子。

【笙】簧管乐器。因笙竽一类乐器用匏(páo)做座,上设簧管,所以古属八音中之匏类。笙在殷、周时已流行。由簧片、簧管、斗子三部分组成。演奏时,手按簧管下端指孔,吹吸振动簧片而发音,能奏和声。常用的有十三簧、十四簧两种,现在有二十四簧笙、三十六簧键钮笙等。如《诗经·小雅·鹿鸣》:“鼓瑟吹笙。”

【竽(yú)】古簧管乐器,属八音中之匏类。形似笙而略大。长四尺二寸,三十六簧。先秦时代乐器合奏时,常用竽定音。如《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通“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匏(páo)笙】乃古代匏类乐器名。如《新唐书·骠(piào)国传》:“有匏笙二,皆十六管,左右各八,形如凤翼……又有小匏笙二,制如大笙。”

【匏琴】是隋唐时期的一种匏类乐器名。隋炀帝时由扶南传入。唐代中国西南地区有匏琴,覆以半匏,上加铜瓯,以竹为琴,长三尺多,头曲如拱,长二寸。

【唢呐】又作“苏尔奈”。是管簧乐器。管口铜制,管身木制。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一带,“唢呐”即是波斯原名的音译。约在金元时传入中国。后经改造,有喇叭、大吹、海笛、小青等类别。现在的唢呐大小不一,常用的有六孔。唢呐的音色明亮热烈,起初用于军乐,后也用于戏曲、歌舞的伴奏。小型的唢呐又叫“叽呐”或“海笛”。

【管弦】管,即管乐器,用铜、竹等制成的管状乐器,属八音中之竹类;弦,即弦乐器,乐器上用发音的丝线、铜丝或钢丝,属八音中之丝类。管、弦并用也泛指音乐。如《琵琶行(并序)》:“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又如《阿房宫赋》:“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管龠(yuè)】是古代的两种管乐器,属八音中之竹类。像编管之形,似为“排箫”的前身。相传禹时乐舞《大夏》就用龠伴奏。如《庄暴见孟子》:“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管龠”此处指箫、笛类。又如苏轼《日喻》:“他日揣龠,以为日也。”

【箫】是竹制的管乐器,属八音中之竹类。古代的箫用好多竹编成。现代的箫单管不封底,直吹。有时“箫管”并用,也泛指乐器。如李约《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羌(qiāng笛)】笛,本是横吹乐器。古时又叫“横吹”。竹制,上面有一排供吹气、蒙笛膜和调节发音的孔,因此又叫“横笛”。羌,是我国古代西部的民族,相传笛是由西域传来,故称“羌笛”,不过“羌笛”接近现代的箫。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胡笳】是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类似笛子。汉代流行在塞北与西域一带,汉魏鼓吹乐中常用。清代形制有三孔,木制,两端弯曲。

【雅乐】古代帝王郊祭、朝贺等大典时所演奏的音乐,是跟俗乐对称。周秦时的《韶》、《武》即为雅乐。从汉时起均由太常和太常寺掌管。各代均曾因前代雅乐散失而吸收民间音乐重新制订。元、明以来,雅乐、俗乐的区别虽还存在,但这两个名称已日见少用。

【俗乐】是对古代各种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的泛称,跟雅乐相对。宫廷宴会时也用俗乐,称为“燕乐”。一般也把散乐(百戏)包括在俗乐之内。历代俗乐都很流行。唐玄宗时设教坊管理俗乐,并在梨园教练俗乐乐工。

【乐师】古代专以演奏乐器为职业的人。如《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襄】春秋时鲁国乐官。善弹琴、击磬。孔子曾跟他学过弹琴。如《师说》:“孔子师郯(tán)子、苌(cháng)弘、师襄、老聃(dān)。”

【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字子野。盲人,善弹七弦琴,辨音能力很强。晋平公铸大钟,乐工们听后都认为音律准确,唯师旷不以为然,后证实师旷的判断是正确的。

【桑林】舞乐名。相传是商汤时的乐曲。如《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意思是合于《桑林》舞乐的节拍。

【经首】传说乃尧时的乐曲名。如《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意思是又合于《经首》乐曲的节奏。

【阳春白雪】《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阳春》和《白雪》是高雅的上曲,而《下里》与《巴人》乃流行的下曲。故后来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如《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霓裳】乃《霓裳羽衣曲》的简称。唐代的名曲。是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献。初名《婆罗门曲》,经唐玄宗润色并制歌词,便改名为《霓裳羽衣曲》。全曲共十二遍,前六遍为散板,无拍,不舞;后六遍有拍而舞,曲终以曼声结束。如《琵琶行(并序)》:“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六幺(yāo)】又作“绿要”、“绿腰”、“乐世”、“录要”。唐代著名的琵琶曲名。如《琵琶行(并序)》中“初为《霓裳》后《六幺》”。

【正宫】宫调之一。曲子分许多宫调。宫调是表示声音的高低的。例见关汉卿《窦娥冤》。

【曲牌】俗称“牌子”。是元、明以来南北曲、小曲及时调等各种曲调名的泛称。每种曲牌都有专用名,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且字数、句法、平仄等也都有其基本定式,可据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多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与词牌名相同的。元曲中曲牌名有《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耍孩儿》、《一煞》、《二煞》、《煞尾》等。例见《窦娥冤》。

同类推荐
  •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作者对于当今广播电视艺术的审美创造、文化传播、艺术功能、产业理念及实践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本书是一本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基本理论著作,书中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进行了准确界定,研究分析广播电视艺术的构成要素、功能及其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构起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概念范畴及知识体系。
  • 民族过程与国家

    民族过程与国家

    本书主要研究人类民族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民族共同体产生问题和原始社会的民族过程;资本主义以前的阶级社会的民族过程;资产阶级民族的形成和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过程;现代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过程;现代发展中国家的民族过程及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过程等;
  • 语文杂记(大家小书)

    语文杂记(大家小书)

    本书收集了詹伯慧先生二十篇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小短文,文章深入浅出,内容涉及语言文字规范、普通话与方言、语言与交际、文字(简繁字和方言字、字书)等。
  •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出版以来,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同行专家与广大读者的好评,一些专业性著述甚至将它视为重要参考,征引观点与部分论述。这些都让作者颇受鼓舞,深感人性的温馨。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称:“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 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20世纪的后二三十年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转型期,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在西方国家,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经历了“高校管理革命”后,走上了市场化和商业化的道路。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大学获取公共资金额度的逐渐减少,寻求更有效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方法以促进大学的发展成为了改进大学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
热门推荐
  • 伺魔道

    伺魔道

    大学生?机械专业?灵魂穿越?回到了明朝,意外的卷入皇位之争。小小年纪却玩弄天下于指掌间,算尽了天下却算不准人心。功败垂成的他心灰意冷,仿佛冥冥中有天意,伺魔道的大手伸向了他,以身伺魔,获以力量。贪嗔痴爱恨恶欲,七大欲望缠身。绝于心,冷于血。当正邪两不立,少年何去何从······
  • 长生的古城

    长生的古城

    少年从梦中醒来才发现世界的真相,这是一个残破的世界,天骄林立,万族角逐,群雄争霸,仙魔纵横,圣人隐现,一百零八颗星辰照耀诸天。纷乱的世界,城池林立相互攻伐,小到一座百米小镇,大到万里巨城,更有禁忌古城恒古不灭。一座城池一个世界,主角长生一步一步开启了他的世界之路……
  • 神偷乞丐俏王妃修改版

    神偷乞丐俏王妃修改版

    小乞丐偷盗不成意外身亡,机灵的她偷来阎王还魂令,还魂成丞相千金。大字不识,盗窃成性的她能否成功养成大家闺秀,偷得帝王心?修改版,前面章节有重复,不喜欢的可以不看,谢谢!QQ群:34515053;
  •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这本《百家争鸣》由金开诚主编,陈长文编著: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 家家

    家家

    人力资源的队伍中,几乎全是女性,用甜美的声音和从容的态度,低调的处事,赢得了些许公司内外的心声,然而也便是这些看似几乎内外兼修,近乎完美的群体,却都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她们在告诉别人怎么做的同时,自己却茫然得不知方向。
  • 北斗无极

    北斗无极

    金色的卷轴铺满天地,降下一部部修行的典籍,这些典籍莫不是强大无比。能否得到,也成了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千年来未曾一变。是鲤鱼跃龙门,还是堕落于红尘?是上天的恩赐,亦或麻痹的毒药?两种命运,究竟能走多远……天书,拭目以待!
  • 灵异阴阳冕

    灵异阴阳冕

    万物之源,乃阴阳,人妖本为一体,但因气息不同,所以互不侵犯。早在混乱之时,人妖共处一室,但因人妖签订了契约,故妖魔鬼怪不会随意伤害人类。可现在天道已乱,阴阳颠倒,人妖气息日益相同……为了维护阴阳平衡,世间便出现了一种拥有特批力量的人群——阴阳人。利用特殊的力量,可以是道法也可以是巫术,将妖魔鬼怪回归妖魔道,不得踏入人间半步……
  • 心中有苦海

    心中有苦海

    心中有苦海,人便不得安宁,人生就像一个泥潭,越挣扎陷的越深,不挣扎最后也会消亡,前世的记忆是这一世的压力,如一个牢笼锁着朱雀悲伤的心,异界的悲伤谁人能懂,尽量的减少接触,完整自己,伤了别人伤了自己。历险让刺激充实生活,看异界风云,平静下来看自己已经变化,回首往日的精彩,幸福其实离我很近。
  • 寂寞在舞蹈

    寂寞在舞蹈

    年少的日子,我们总是有很多故事。同时,我们也有很多突发奇想。我想用文字记下,记下曾经一闪即逝的细节,回味着那股青涩的青春味道。希望我们一起在小说和散文的世界里,领略喝着下午茶阅读的雅致。
  • 支线未来

    支线未来

    末日过后,不只是毁灭,还有那为人类打开的登天道路。狂战士说“砸碎规则,成绝世强者。”一斧斩下,斩出开天之路。影刺说“天下无不可杀之人。”一匕刺出,刺出冲天之路。妖师说“身化异兽,追上古神话。”一爪划过,划出撕天之路。荣耀战士说“以吾之荣耀,科技入神道。”一炮轰出,轰出通天之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不同的节点发生不同的事情,改变着未来,引领改变未来的人,纪录在未来龙虎榜中,看主角追寻那改变未来的事件,创造出新的未来。主角话“以吾辈之身,闯新之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