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4300000048

第48章 青灯有味忆当年(9)

两本“学短”书好得很。暑天捧读,尤其清静。我这天就在阳台上搬一把凉椅,倒上清茶,摇一把纸扇,正对着满眼浓浓绿意,看这书,酷热也不怕它了。倒想起钟叔河先生最倾力研究的知堂,有名句:“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我读“学短”二书,此时此刻,也是这样,“可抵十年的尘梦”啊。“学短”之“短”有三:短小的古文,慧眼独具地从各类古籍中选出;简短地译成白话,很多古为今用的幽默的译法,是为“念楼读”,已很有趣;再有点睛几笔的小评论,是更精彩的在后面,这叫作“念楼曰”。有本有读有曰,这三步曲,环环相扣,层层叠进,让这书除了内容之精当,还多了广泛的通用性,当古文学习也可,看成讽喻世象小杂文也行,或者自己就着小古文,也来点小点评,也说上几句,要么就当是很解颐的有趣文章,都行。钟叔河先生最初却是写给外孙女儿们看的,对她们培养起读文言文的兴趣,不仅从语言上解文,而且读通它,确是有效的;而先生自己最看重的,想来还是最后的“念楼曰”,先生之意在这里,那不是简单的古文今译了。短文中很多是从古代笔记中选取的,都是小事、微言,但是很见大义,也观照史实世情。让我想到古代文人笔记、诗词诸种,蔚为大观,除了文学的功用外,它还是起到将史迹轶事记录,而使之传诸后世的。有些记录的内容对当时政治而言,颇为厉害,譬如杜甫之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还是传下来了,未见有阻断者;直到今日,也并未灭绝。古人重后世名声,多有风雅事,愿为德行,很多时候做事亦顾忌死后声名,更顾忌文章所纪所论而传之于后,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都知道文章是要千古的。如果有雅事记载,当然流芳,鼓励多做雅事的同时,也会有文人为此而“作秀”的;如果有不怎么好的事,也怕身后骂名,行事就有收敛,是为“有所畏”。吴梅村写了长诗《圆圆曲》,一句“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为美人而卖国的声名就此身后定论了,传说吴三桂曾向诗人高价求购此诗,以掩后人耳目,也没有成,这两句还是妇孺皆知了,可见文章还是有它的独立性的,哪怕在古时。文章通过口耳、笔墨的相传,对时人时政来说,已相当于今人所谓的公众监督。

还是说钟叔河先生的“学短”。我拣出两篇喜欢的,将有关的小文录在下面:

一篇《为旧君反服》,文本选自《檀弓·穆公问于子思》。

鲁穆公问子思:“离开本国而去效忠别国的臣子,还为故国死去的旧君服丧,这是古时的规矩吗?”子思答:“古时读书做官的人,为君主服务时,一切都依规矩;不得已离开君主时,也一切都依规矩,所以依规矩为旧君服丧。如今读书做官的人,想巴结君主时,可以将身体给他作坐垫;改换门庭后,又可以反戈一击恨不得将他推跌万丈深渊。只要他不带兵杀过来就不错了,还有什么为旧君服丧的规矩可讲?”虽已“反”而仍循“礼”,内心因而有慎,社会因而有序,这恐怕不是制度约束所能解决的问题吧。

再一篇《争闲气》,选自苏轼《调谑篇》,差不多可以就此故事画一幅四格漫画。有户人家,门板上贴着门神,门楣上挂着艾人,门槛下钉着桃符,都是用来避邪的。忽然那桃符抬起头来,骂艾人道:“你是什么东西,一把草叶子,居然爬到我的头上来!”艾人低头看桃符一眼,也骂道:“半截身子都埋到土里去了,还敢同我争高下!”互相吵得不可开交。门神实在看不下去了,半劝半骂道:“我们是谁?都是跟人家看门的啊,还有工夫争闲气么!”

呵呵。

(二〇〇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深圳晚报》)

《念楼学短》合集序

杨绛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钱钟书曾主动为钟叔河先生的《走向世界》一书写过一篇序文。那时的钱钟书才七十五岁,精力充沛。《走向世界》一书是促使国人向前看。

时光如水,不舍昼夜地流逝。二十年过去了,世事也随着变易。叔河先生这回出《念楼学短》合集,要求书价便宜,让学生买得起。他现在是向钱看了。他要我为这部集子也写一篇序。可是一转瞬间,我已变成年近百岁的老人。老人腕弱,要提笔写序,一支笔足有千斤重啊!可是“双序珠玉交辉”之说,颇有诱惑力。反正我实事求是,只为这部合集说几句恰如其分的话。《念楼学短》合集,选题好,翻译的白话好,注释好,批语好,读了能增广学识,读来又趣味无穷。不信,只要试读一篇两篇,就知此言不虚。多言无益,我这几句话,句句有千钧之重呢!

二〇〇九年六月十二日。

(二〇一〇年《念楼学短·合集》初版)

念楼文短情却长

艾苏

一年前,钟叔河一套五卷本的《念楼学短》合集出版,包括《逝者如斯》《桃李不言》《月下》《之乎者也》和《毋相忘》五册。《逝者如斯》所收为经史子集的选篇,《桃李不言》收议论文、应用文之类,均是历来传诵的名篇,带有较多的实用性。《月下》收抒情文、记叙文,带有较多的文学性。《之乎者也》全选笔记文,是从宋、元、明、清人的13种笔记中选录的。《毋相忘》所收的全是古人的短信,最短的只有六个字,不仅富于浏览的趣味,足供写作时借鉴,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人的生活、感情和思想。

钟叔河自言:“学其短,是学把文章写得短。写得短当然不等于写得好,但即使写不好,也可以短一些,彼此省时省力,功德无量。

“汉字很难写,尤其是刀刻甲骨,漆书竹简,不可能像今天用电脑写作,几分钟几十分钟就是一大版。故古文最简约,少废话,这是老祖宗的一项特长,不应该轻易丢掉。”

据钟叔河自序介绍,其抄录短文并加以介绍,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已经开始,一是为了课孙,再是有点“学周树人当年在绍兴县馆抄古碑的意思”。时光如水,日积月累的小文今已有五百三十篇之多。选文长不过百字,最短的不出十字,且必须是独立成篇的。抛去古文的外饰衣帷,单刀直入,可称简切,也较易激起读者心思。而高明处则在于不舍正大而就琐小,即便如《论语》《孟子》《左传》等“大书”,但凡文义清明文字可观,皆有抄入。

诚如百岁老人杨绛先生在序中所言,“《念楼学短》合集,选题好,翻译的白话好,注释好,批语好,读了能增广学识,读来又趣味无穷。不信,只要试读一篇两篇,就知此言不虚”。杨绛说她的这几句恰如其分的话,句句都有千钧之重,可见其对钟叔河的这套书有多么认可。

对于我国浩浩荡荡、洋洋大观的古文,我们似乎是越来越陌生,越来越疏远了,因为总觉得深奥难懂,或者太不切合现实。要读,或者就是那种“截获式”短文——将最精华的一一呈现,而不用自己去浪里淘沙,这样虽然少了淘之乐,却不能不说是迎合了现代人的求快又看似求好的口味的。

现在的学生不爱读古文,多半也确实是选文的问题,有些选文还偏爱取高华典册,什么沿循尊经传统,文章确实是好文章,却大多不是好读的文章,很容易让人望而却步,更别提登堂入室。此外,所谓的经典选文还常常脸色肃穆,寡情乏趣,学生既体会不到文学的美感,更不知古人的温情与有趣。两相叠加,由不喜古文而不喜古人,由不知古人而不知古文,产生疏离排斥的态度当属自然。

《念楼学短》的这些文章,起初只不过是为了课孙,抄抄古书,翻译成白话,讲讲故事,敷衍一点街头巷尾电视报纸上看到的新闻。“念楼曰”这样发议论的也非首创,前有太史公和蒲松龄等,但读了却明显让人感到一种叫“念楼”的文体:篇幅短小,解释典雅,议论泼辣干脆——别忘了那点草根小民日常生活的牢骚。杨绛说:“叔河先生这回出《念楼学短》合集,要求书价便宜,让学生买得起。他现在是向钱看了。”自然,这“向钱看”是有其良苦用心的。

钟叔河为读者所知,用他的话说,是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岳麓书社的“三种人”——周作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和《丑陋的中国人》。但他作为了不起的出版人,还在于主编《走向世界丛书》三十六种,这套一百多年前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记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又让国人睁眼,到二〇〇八年重版时依旧引起读书界的关注,这套书不过时,恰恰说明了编者超前的思想与眼光。钟叔河为《走向世界丛书》写的二十五篇叙论,辑为《从东方到西方》一书,当时就博得了钱钟书的欣赏,并由李一氓作序,一九八九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而钱钟书则为中华书局版的《走向世界》写了序文。

除了《走向世界丛书》重版,二〇〇九年还有钟叔河编辑的《周作人散文全编》出版。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钟叔河的身份除了优秀的编辑家,恐怕还有随笔家,他在为他人作嫁衣裳之外,在学术文章之外,也写随笔小品,并且量大质优,这从《念楼学短》(二〇〇二年)、《念楼集》(二〇〇三年)、《学其短》(二〇〇四年)、《青灯集》(二〇〇八年)等书都可以看出来。散文大国“大散文”的“传统”之下,文章能写得短已经不容易,媒体发达催生的时评文章,又往往不免动辄肉搏,念楼文章恰恰在散文与杂文之间恬然自处,在经典重读的同时,还保存着一息凌厉之气,尤为难得。把这样的文字称为体——念楼体,也许是因为写的人太少了。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八日《金华日报》)

“我的杯很小……”

萧金鉴

《念楼集》,二〇〇三年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关于这部书的书名,钟叔河在自序中说得甚明白:“因为这本集子里的文章,大半都是搬上廿楼以后写的,所以把它叫作《念楼集》”。而“念便是廿,念楼便是我住的二十楼”。那么,何不径写廿楼或二十楼,岂不更为简明?钟先生又说了,“自己心中原也以为‘念’字比‘廿’更为可取,更有意思一些吧”。

《念楼集》共收文百零四篇,分为五个部分,编次均依发表时间。各部分以其中一篇作为总标题,依次是《念楼的竹额》《辞年》《刀俎之间》《上供和还愿》《改文字》。钟叔河先生的文章,精短耐读,脍炙人口,且幽默风趣,读后常令人会心一笑,得到某种感悟。其中关于长沙风物的几篇、关于书的那些篇什,有的我已从报刊上读过,觉得特别有味。先生诚大手笔也。

钟先生于“癸未秋八月”赠我此书,新历为九月间,其时钟先生从国外归来才数月,一次我上念楼为钟先生送去新出的一期《书人》(该期有钟老专辑),他将该书题签后送我。书名页上的题词是:

“我的杯很小,但我用我的杯喝水。”

录缪塞句赠萧金鉴先生

钟叔河,癸未秋八月。

说到缪塞,想起初中毕业前夕,有个同学在我的笔记本题写了“擂一擂你的心吧,天才就在这儿”两句,说是缪塞的诗,我遂记住了这个名字。钟先生题赠我的当是缪塞的另一名句。为什么钟老对这两句诗情有独钟呢?我想起,他的另一本著作《走向世界》后记里的一段话,就说得很清楚。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钟先生历经二十余年坎坷后,随着落实政策,进入出版部门,很短时间就推出著名的《走向世界丛书》,并产生很大影响。一九八四年,他将为丛书中每种书所写叙论收集起来,加以补充修改,编成《走向世界》一书,其副标题是“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由中华书局出版。在后记中,钟先生说:“‘我的杯很小,但我用我的杯喝水’,这是法国诗人缪塞的名句,也是我很喜欢的一种态度。真正能够不用别人的杯喝水吗?其实也未必尽然。不过有这么一点儿洁癖,就不那么容易随着大流去吃大户罢了。”他还写道:“(《走向世界》)这便是我的杯和水了。杯确实很小,水也只有半杯。它们保存在我心里,却已经整整二十七年。现在这一小杯水呈献在大家面前了,杯子是不是合乎规格?杯中之水是甘还是苦呢?”意在言外,令人把卷深思……

钟叔河先生是著名学者、出版家,学识渊博,厚积薄发,为人所敬重,他称自己“杯确实很小,水也只有半杯”,当然是他的自谦之语,但却反映出他的“很喜欢的一种态度”,即不因陈旧习、独立思考、独辟蹊径的可贵治学精神,而这种精神又是同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和钟先生比较起来,我辈说不上有一只哪怕很小很小的杯,更说不上杯里存有多少水了。钟先生的题词当是给我的一种鞭策。

(二〇一二年一月五日《长沙晚报》)

小楼风雨说文解气

绿茶

文化老人钟叔河近年来笔耕不辍,连续出版了《念楼学短》和《学其短》等几本读书小品,这种读书小品每文均由古文原文、“念楼读”、“念楼曰”三部分组成,借古喻今。“读”是他的语译,“曰”则是他的评说,这是钟叔河先生长期研读精美古文的体验结晶。

同类推荐
  • 2008年中国杂文精选

    2008年中国杂文精选

    《2008年中国杂文精选》主要内容:世相、混子、有尊严地告别人生、我们喜欢“彩排”、怎还拾荒养母、一位乡镇中心校长的记账单、“多次批示”说明什么?、评职称为何不让抓阄、“领导别墅”何以层出不穷、登报有奖: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现在的教授都在研究些什么、我看“八十年代”、像吴冠中先生那样解放思想、不理解的崇拜、浪漫主义的“新闻眼、“暴发户”心态、三任书记一任不如一任、周正龙,一个小人物的悲剧、瞧瞧陈冠希是怎么做思想工作的、“愚人节”有什么好过的、话说官员带“陪读”、阎崇年被人掌掴的冷思考、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可怜丰都鬼难隐等等。
  • 秦嘉、徐淑诗文论稿

    秦嘉、徐淑诗文论稿

    一对少小相伴、相知相爱的男女,一对缠绵悱恻、恩爱至极的伴侣,一对灵魂高度契合的文友,一对生离死别的诗人,一对相思而亡的短寿夫妻……他们留下了《赠妇诗三首》《答夫诗》《述婚诗二首》《赠妇诗》《与妻书》《答夫书》《重报妻书》《誓与兄弟书》等一系列诗文。
  • 女人心经

    女人心经

    《女人心经》是著名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殷谦所创作的关于女人心灵感悟的随笔集。它是《人经》三部曲的子集,以充满激情的语言阐述人性、情感以及赞颂生命,思索生命的本质。表达了作者对理想追求的乐观和坚定的信念,让我们在优美的文字中体味生命的真实感动。
  • 床尾的兰花

    床尾的兰花

    诗无定法,是写诗写到一定时候,忽然的了脱。了脱形式,如山巅的树,不在乎山风的方向,了脱内容,如大海的潮汐,不在乎岸边浊水。我崇尚自然、自由、自主的快乐写作,用诗的锹镐一天天一点点地挖掘内心的诗意。感而后思,动而后发,以真作我,以情动人。
  • 笨生活,快乐活

    笨生活,快乐活

    面对笨生活,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有拨开迷雾终见阳光的时刻。笨生活,快乐活,活的不仅仅是草根的平常人生,更是一种乐观向上、无畏前行的姿态。相信,老天也会爱笨小孩,生活里所有不合时宜的笨拙,最终都会升华为最真实的快乐。
热门推荐
  • 狂霸丹神

    狂霸丹神

    问哥有多牛?咱上嘴皮顶天,下嘴皮挨地,吹尽中间一切空气。问哥有多拽?下油锅,炼毒人,千年老魔倾家荡产哭着跪着要把本领送给咱。问哥有多帅?三大美女圣地,万千美女天涯海角要追咱。“魔头,纳命来!”好吧,自古刻骨铭心的爱情不都是由恨生爱吗?因为特殊身份,面对全大陆满满的恶意,林昊轻轻一笑:别笑男儿多壮志,天若不许,哥自取!一本爷们的书,读了你不会砸鼠标,读了你不会摔电脑,还在犹豫什么?赶紧动起你的小手吧。
  • 似水流年壹

    似水流年壹

    我从不期望自己能成为众人眼里的个好人,却也不认为会成为一个坏人。然而……现实,当双手已经被污浊浸染的没有一丝血色,心里的最后那点良知也消失殆尽的时候,不知道……究竟还能不能算是一个人?从一个人堕落成一只禽兽需要多久?答案是……一瞬间。天真的以为披上了人皮,就能够真的像个人一样走在日光下,其实……也不过是一种不切合实际的奢望罢了。人性……一旦丢了就永远丢了…………找回来的可能?也许有,但……我不信。兽永远都是兽,再伪善也不过是装出了一副人类的嘴脸。——————————————【其实,这是第四部,暂且当成第一部来写,跟《从现在到永远》还是有些联系的。只是,人长大了,烦恼总会不尽相同的……还是希望有人能喜欢现在这个已经一团糟的“李明雨”】
  • 穿越当道:阴险王爷彪悍妻(完结)

    穿越当道:阴险王爷彪悍妻(完结)

    现代女霸王传到古代变成任人欺负的小虾米为何般?猜不断理还乱,直到某夜,女霸王一时看不开以霸王硬上弓睥睨之姿欲“教训”某人,结果被某阴险的主“教训回来”——吞进肚子吃干抹净并挑剔:难吃!霸王恼了!!握拳,势要重振雌风!于是,一场征服与被征服的战争火爆展开!
  • 快士传

    快士传

    《快士传》是将才子佳人、神仙鬼怪及其他各种内容杂揉融合,并且同作品的“快”的风格互为表里,它不是一味地进行道学的说教,而是将其与曲折离奇的情节结合起来,以吸引读者的兴趣,充分体现了平话的特色。
  • 给人生加点忍耐

    给人生加点忍耐

    忍耐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人生艺术和取胜之道,不忍则难成大谋;忍耐是一种审时度势,而非甘于平庸;忍耐是一种能屈能伸的宽容和冷静;是一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蓄势待发;是一种耐得住寂寞,抵得住繁华的淡泊释然;是一种直面挫折永不言弃的坚忍不拔;是一种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果敢……阿拉伯有句谚语:“为了玫瑰,也要给刺浇水。”可见,如果你想要让自己的人生开出美丽的花,就不得不去忍受那些扎在心头的芒刺,并在忍受中将其化为刺激自己前进的动力,如此,方能为自己博得幸福,博得成功。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望穿星宇

    望穿星宇

    在地球数千年后的世界中,地球上的人类因为种种原因,已远离了地球的生活。人类成为宇宙各族类的一员。而两位自地球华夏文明流落至今的孤儿,独孤圣羽以及夏,将面对这未来的世界,展现古老血脉的力量,并结合新世纪的科技与宇宙文明,追溯远古的秘密,开拓宇宙文明新的篇章。独孤圣羽携夏一起,强大自身的实力,到运用宇宙中的某种原始的力量,探索一个个离奇诡异的星域,并一步步成为可以带领族群,走向宇宙巅峰的强者。
  • 萌夫和尚农家妻

    萌夫和尚农家妻

    天苍苍,野茫茫,董家小丫没爹娘,嫂不疼,哥不爱,董家小丫是乞丐。好了好了,别在我耳边吵吵了,我现在已经不是那个可怜到吃口施舍的野菜团子就噎死的倒霉董小丫。我是拥有现代思想的董晓雅。什么?只是字变了,其余没变?姐姐让你看看真正的脱变。
  • 名柯之楠竹会开花

    名柯之楠竹会开花

    我曾在年少的时代迷茫过,不知自己应身归何处,不懂自己的降生有何意义。但幸好我遇到了他,而有了属于自己的信念。啊,他是谁?宝贝,他是你伟大的父亲——黑羽先生。
  • 樱雨香缘

    樱雨香缘

    她是某女口中的妓女,她是香水界里的魔术师,她还是欧洲最畅销红酒庄园的主人。她面对工作时沉着冷静但面对爱情她就像个胆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