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4300000037

第37章 现代读书人的胸襟与眼界(15)

然而,到了一九九七年的海南版增订重编本,关于书话与序跋的关系,钟叔河又有了新的变化,他明确地对以前的区分与选法作了反思:“还有周氏所作的序跋文,也是别一体裁的书话,当时没有编在一起,而是别为一集,就是一九八七年二月出版的《知堂序跋》,这也是我觉得不很妥当的。”基于此,钟叔河推翻了以前的做法,将序跋与岳麓版收的书话统统收成一集,统称《知堂书话》。一九九七年的海南版所收的书话文字最广泛,形式最庞杂。这里不仅收入了序跋及其大量的题跋题记,就连《〈评尝试集〉匡谬》《什么是不道德的文学》的早期论战文字,《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的理论文章,甚至连周作人和朱希祖、马裕藻、沈兼士、钱玄同等八人联名签署的关于保护图书馆古旧书籍的公开信《为清室盗卖四库全书敬告国人》也被作为书话收入其中。这实在是太宽泛了。事实上,对书话来说,“书”当然是书话文体成立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所以,并非只要与书相关的就是书话。海南版这种将书话的边界无限扩大的倾向,其实在当时非常普遍。应该看到,海南版《知堂书话》出版于一九九七年。九十年代中期前后,我国出版界出现了书话集出版的空前的热潮,也是书话文体泛化无边的时期。比如说,同时期,姜德明主编的北京出版社出版《现代书话丛书》、钱谷融主编的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近人书话系列》在书话家的选择和书话文体的认定上都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近人书话系列》包括了《林琴南书话》《胡适书话》。《现代书话丛书》在对书话文体的选择上也是相当的宽泛,就以黄乔生选编的《周作人书话》(北京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十月版)为例,不仅收入周氏的读书记、文抄体,周氏的序跋文,而且将周氏的日记、书信都有选录。

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二〇〇四年出版时,则又将序跋与书话分开,各出一集:《知堂书话》与《知堂序跋》,又恢复了岳麓版的分法和面貌了。可以看出,其选择范围就小得多了,严得多了,而且将序跋和书话重新分开来编。这个前后的变化,大致显示出人们对书话文体的认识和争议。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书话集出版热潮有所减退,更趋冷静理性,人们的读书品位鉴别力不断提升,对书话的审美要求也不断提高,人们对书话的文体认知有所变化。人们认识到,并非所有的与书相关的文字都是书话,书话首先还是美的。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书话的文体认识就有所窄化和提升。所以,我们看,二〇〇四年出版的人大版就是一例。这是书话认识和研究深入的体现。(普光按:关于书话的文体特征,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大家最为认同的是唐弢的“四个一点”说。另可参阅徐雁《书话源流与文体风范》,载《出版广角》一九九八年第一期。笔者也曾有专文探讨此问题,参拙文《论书话的概念与文体特征》,载《新华文摘》二〇〇六年第三期。)

钟叔河编岳麓版《知堂书话》和《知堂序跋》是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一九八六年、一九八七年),编辑海南版时是在十年后的一九九七年,编辑人大版时则是又过了七年的二〇〇四年。前后这种变化,实际上表明了钟叔河对书话文体的认定发生了变化。如果说岳麓版的时候钟叔河认为的书话文体范围还是比较窄的话,到了一九九七年海南版时,编者的书话认定开始变得十分宽泛,包容性极强。二○○四年又回到了岳麓版的区分法。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的头十年近三十年间,书话与序跋也经历了从分到合再到分的过程。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人们对书话的文体认识也经历了由窄而宽,再由宽而窄的变化。

版本的变化,不仅表明编者编辑理念、文体认识的变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氛围思想趋向的某些面影,特别是折射出了周作人研究史、评价史。

刚才在版本对比部分已经说了,岳麓版的《知堂序跋》卷首是一篇简短的非正式的“编者的话”,而在海南版《知堂书话》卷首第三篇序《知堂序跋原序》则是一篇比较长的序文。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海南版的《知堂序跋》原序在印刷时搞错了,海南版对此并没有任何说明。如果不是后来人大版《知堂序跋》序文后“新版附记”的交代的话,这恐怕将来会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谜。人大版“新版附记”说:“《知堂序跋》由我编成后,于一九八七年二月由岳麓书社初版,这篇序文却临时抽下来了,直到一九九七年海南出版社重印时才用上。如今编周作人的书和出周作人的书都很容易了,但在十七八年前,湖南出版的‘三种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丑陋的中国人》和‘周作人’)却成了‘大案’,总编辑还为此去了职呢。”

若细读这篇《知堂序跋原序》,我们就明显会感觉到序言中含蕴的不平之气,在平实和淡漠的叙述下,有着锐利的锋芒。比如,序文最后,就有几句与编此书似乎不相干的“题外话”:“《知堂书话》出版以后,听到一种‘反映’,即总编辑是不应该‘亲自’编书的。可是,我一不做官,二不会对上打报告对下作报告,三又缺乏‘朝游北海暮苍梧’去参加形形色色的学会、鉴定会、讨论会、座谈会、协作会等等没完没了的会的时间和兴趣,从十八岁学做编辑起,光阴荏苒,已经三十七年于兹矣,俗话说,‘四十不斢老婆,五十不斢行当’,到老改行,乌乎其可?还是且编了这本《知堂序跋》再说吧。”此序前面钟叔河谈及周氏序跋特点时曾说:“这二百二十三篇序跋,所讲的便多是‘书外边的意思’,用一句文言,也就是‘言外之意’吧。说老实话,我喜欢的也就是这一点言外之意。”其实钟叔河为《知堂序跋》《知堂书话》所作的序言,似乎都有着“这一点言外之意”,颇有些知堂神韵。其实钟叔河的书话散文,亦得“知堂法脉”。可是这点不平之气和文人议论,按理说不应该成为撤序的原因,笔者心存疑惑。

带着这份疑惑,笔者对比人大版《知堂序跋》序文与海南版《知堂书话》中的《知堂序跋原序》。发现人大版序比起《知堂序跋原序》在内容上做了一定程度上的删改,其中删掉的有这么两段话:

舒芜先生说周作人的文章“都具有文化思想上的意义”,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没有人能超过他,没有人能代替他”,是“我们不该拒绝的遗产”。最后这句话说得特别好,真可说是深得我心。

……

舒君所云“我们不该拒绝的遗产”实在有点埋没得太久了,而这二百多篇序跋正是打开尘封已久箱子的二百多枚钥匙。若无此二百二十三枚钥匙,所谓不该拒绝的遗产,恐怕亦只能如老残所感叹的“深锁嫏嬛饱蠹鱼”了罢。

另外删去的是原序中感谢郑子瑜、姜德明等人帮助的话,这些话无关大局。现在看来,当时之所以序言被抽下来,计上面这两段话“难辞其咎”。钟叔河借舒芜的话进行发挥,强调了周作人研究的意义。

至于钟叔河所谓“湖南出版的‘三种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丑陋的中国人》和‘周作人’)却成了‘大案’,总编辑还为此去了职呢”,具体情况钟叔河语焉不详,但八十年代初,周作人研究还属于禁区,坚冰未破,当时的情况可以想象的。记得笔者于二〇〇七年在北京琉璃厂的旧书店曾淘到一本蓝色封面的《周作人回忆录》(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一月版),这书属于内部参考性质。此版本现在市面上已经较少见。它是香港三育图书出版公司的《知堂回想录》在大陆的第一个版本,只不过“改名换姓”了一下而已。卷首的出版说明云:“他的这一本回忆录曾以《知堂回想录》的书名在海外发行,对于研究鲁迅的生平事迹,研究‘五四’以来文坛的情况,提供了大量重要的第一手材料。尽管作者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堕落成为汉奸,但考虑到本书的史料价值,我们仍决定将它印出内部发行,供有关研究人员参考。”这本“改名换姓”的《周作人回忆录》似可为钟叔河的“大案”的话做一注脚。

由此也可见,八十年代时,原序文还要被抽出来,到了九十年代则原文照录了,二十一世纪则终于可以在“新版附记”中将二十年来的耿耿于怀的事情一吐为快,这个变化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

行文至此,按说主要的问题都谈完了,也该结束了。但笔者似乎意犹为尽。笔者在阅读和对比过程中,发现钟叔河编《知堂书话》四个版本中也存在个别疏漏。所谓“不贤识小”,在此不揣鄙陋,和盘托出。

《读童谣大观》一文,岳麓版目录中将此文列在《自己的园地》一辑下,表明是文选自周氏自编文集《自己的园地》。而海南版在《读童谣大观》一文末尾编者注明:“收入《谈龙集》。”查周作人自编文集知,《读童谣大观》应在《谈龙集》中,而岳麓版误。

岳麓版中收有《雅片事略》,台北百川版也有此文。文题用“雅片”而非“鸦片”,但是在行文中均用“鸦片”而非“雅片”。海南版与人大版却改题为《鸦片事略》。查周氏自编文集《风雨谈》,文集中也用《鸦片事略》为题。到底此文题最初为“鸦片”还是“雅片”,不敢确定。查此文发表的《宇宙风》杂志一九三六年第十七期(一九三六年五月十六日出版),知原题则为《谈鸦片》。由此可以判断,此文最初发表时用“鸦片”而非“雅片”。而钟编岳麓版和百川版时误植为《雅片事略》,至海南版和人大版时则改正过来。另外,此文还收入钟叔河所编《周作人文类编》第二卷《千百年眼》(湖南文艺出版社)中,亦用《鸦片事略》。

收入岳麓版的《歌谣》一文,收入人大版时改题为《歌谣的书》,此文初刊一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的《晨报》,曾收入《书房一角》,题为《歌谣》。对于这个改动,人大版并没有注明。

海南版曾收入《散文一集编选感想》。此文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二月《新小说》一卷二期上,按写作时间,应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一文之前,但是海南版则将前文放在了“导言”之后。这恐怕违背了按发表(写作)时间为序排列的原则。

海南版《知堂书话》中收的《知堂序跋原序》谈道:“周作人是很看重序跋文和自己所写的序跋文的。他为俞平伯《燕支草》写的跋一开头就说……”按:此处“《燕支草》”,似误,应为《燕知草》。

上述几处疏漏,或是排版印刷中出现的瑕疵,但瑕不掩瑜,毕竟,至少在新中国成立后对周作人作品搜集整理极勤、贡献莫大的,恐怕要数钟叔河先生了。

毕竟是旧历新年,手机中的祝福短信声一个接着一个,只好将《知堂书话》丢在—边,投入地回复起短信来了。运指如飞中,不知怎的,想起了鲁迅《祝福》中的那段话:“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二〇一〇年二月《文笔》)

出版重镇——钟叔河

肖跃华

用读者之众、影响之广、贡献之大来评价当代出版界,钟叔河先生是名符其实的出版重镇。先生既是出版人又是读书人和爱书人,他和张元济、王云五、叶圣陶、邹韬奋、巴金等成就卓越的出版大家一样,都是视读书为生命的爱书人,都是学富五车的读书人,他本身就是出版和史学领域的大师级人物。

先生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出生于湖南平江,幼读诗书,曾作文言笔记。解放初任《新湖南报》社编辑,参加工作第二天所写的通讯就受到社长李锐同志的表扬。一九五七年因宣传民主政治、主张党外办报,与朱正、张志浩、俞润泉先生一道被打成湖南日报“反革命小集团”,开除公职。这年十月,报社“反右办”还出版了十万字的《继续揭发批判钟叔河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罪行》。一九七〇年,先生又因“污蔑攻击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被判刑十年,下放湖南省第三劳改队(洣江茶场)劳动改造。一九七九年九月平反出狱后,历任湖南人民出版社编审、岳麓书社总编辑。

这么一位命运多舛、历尽坎坷的新闻报人,知命之年转道出版部门,其坚忍不拔的生命张力、自由独立的学术精神、敢为人先的超常胆识、心忧社稷的士人风骨,立即释放出巨大能量。他连打三套组合拳,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令出版界同仁肃然起敬。为此,他荣获第三届韬奋出版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成为享誉出版界的出版大家。

因为主编《三老吟草》(周退密、吴小如、何满子三位老先生的手书诗作合集)的关系,专程赴长沙求救,乃识先生,经过一年多的接触,对其出版生涯有了一些了解,尤其是他的三套组合拳,觉得有必要加以介绍。

第一套组合拳,《走向世界丛书》。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先生被打成“右派”后,无需写命题作文,也无需按固定模式思想。他在拉板车、挨批斗、写检讨之余,自由思考着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斯文扫地之际还逛旧书店淘禁书,收集整理资料,于无望中执着希望,当束手时不甘缚手。他前后浏览了三百多种辛亥革命前国人亲历东西洋的游记和笔记,收藏了这方面的书籍两百多种。

同类推荐
  • 寄小读者·往事

    寄小读者·往事

    《寄小读者·往事》总共分为六辑:第一辑中为我们讲述了,我的故乡、我的童年、童年杂忆、我入了贝满中斋、我的中学时代、我的大学生生涯、在美留学的三年、在巴黎的一百天。
  • 松山大战

    松山大战

    松山,是血腥和悲壮的象征。它的故事已经变得遥远而模糊,传说它下面埋藏着无数的武器和财宝……五十年前的松山大战,是武力的拼搏,更是民族精神和毅力的较量。该书27万字,再现1944年夏秋时节中国远征军收复松山之役的血战历程,为段培东先生所著“抗战三部曲”的第二部。
  • 网络文学大事件100

    网络文学大事件100

    本书以大事件为视角切入网络文学发展史,全面清理网络文学兴起以来的各种事件,仔细甄别,归类整合,并按编年史的形式排列组合。在此基础上,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一事一评,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过程和影响、意义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以期对每个大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对其在网络文学甚至整个文学发展史上的意义和价值有一个合理的理论观照。即通过点评,把事件背后的“思想”提炼和挖掘出来。
  •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前世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前世

    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纪实文学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 珠宝的前世今生

    珠宝的前世今生

    每一枚珠宝的后面都藏着一些传奇,一些故事。那些围绕着珠宝展开的爱情与战争,无不说明珠宝的魅力不在特洛伊战争中的海伦之下。在故事的流行色彩后面,珠宝知识被轻松而愉悦地娓娓道来。时尚、知识、传奇,尽熔铸于作者精悍幽默的行文之间。
热门推荐
  • 最强女帝:废材嫣然

    最强女帝:废材嫣然

    她是二十一世纪,上官家一刀流的传人。她,上官嫣然,一朝穿越成了陈家的废材外姓弟子。卑微下跪?不!从此走上了一条逆天之路,修炼丹药,收集神器,成就一届女帝。诸天万域,万千种族,亿万生灵,莫不俯首称臣。大世天骄,万域纷争,争相竞逐无上帝座,角逐最强帝者。
  • 魔王辛苦

    魔王辛苦

    情节既不怎么爽,也不跌峦起伏。不狗血,不套路。除了有点搞笑、文笔不差到令人吐血、主要人物都不傻、配角也都有脑子、读起来不太尴尬之外,作者自己都没有找到其他什么优点。一个看似冷漠实际闷骚的学霸大魔王,为了复活一位看似逗逼实际搞笑的学神全知者,意外跳跃到人界,然后开始了漫长的征服世界之旅(其实应该或许不会太长,顶多七八年)。不知道为什么虽然有人看但是总没有人评论。难道是我的小说令人连吐槽的兴趣都没有吗哈哈哈……欢迎前来试毒,不会太监。
  • 异瞳太子的多面小狂妃

    异瞳太子的多面小狂妃

    她本是现代性格迥异的一代兵王,却因一次暗杀而穿到异世与她同名的寒茜公主身上,而这个寒茜公主居然是个刚出生的婴儿,她表示深深的肝疼。而他是异月国的太子,有着血蓝两色的瞳孔。为人冷酷无情。当异世兵王遇上冷酷太子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让大家拭目以待吧!
  • 我是小妖怪

    我是小妖怪

    普普通通的大一新生伊志奇,渴望过玫瑰色的大学生活,以不普通的高考成绩(他自认为)考上了不普通一本院校(还是自认为),却不幸遇到了3个奇葩舍友。更不幸的是,在刚开始的大学生活中就倒霉的遇上了意外不幸命赴黄泉,可惜可惜,本文终结。伊志奇:“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命好如我,死而复生,还有了超强的异能,超越了作者,一举成为了人生赢家......作者大大,我错了,我再也不装逼了,把我的头安回去成么?”其实就是一个寝室4个人类妖魔的故事。
  • 星辰万衍

    星辰万衍

    在一个实力代表一切的大陆上,因为父亲突然离开引发的一系列谜团,且看主角如何走上世界巅峰。
  • 古天

    古天

    天地有古,古天有神。神魔之乱,始于苍茫。末世浑浑,泣血而歌。
  • 重生之萌妻从天降

    重生之萌妻从天降

    自从洛伊从天而降掉入了某腹黑的怀里,轩辕王朝就彻底变了天“墨墨,我要吃天下楼的烤鸡”“来人把天下楼买下来”“我要那顶凤冠”“来人,去告诉皇上,皇位我要了”“我不要生小孩”“这可由不得你”
  • 乞丐本无祸

    乞丐本无祸

    在阴暗潮湿的地牢里,她一身破烂不堪的衣服,双手奋力地拍打着牢房,仰视着居高临下地看着她的他,颤抖的声线带着祈求:“我只是梁小草啊!一个乞丐啊!怎么可能是那什么劳资公主啊!求求你,放我出去吧......”他抬起手,用力捏住她的下颚,逼她直视自己,一字一句的告诉她:“不不不,梁小草。你就是先皇和南华女帝的女儿,唯一的公主......你身上的兰花就是最好的证明......”她终于死心了,看着右臂上清晰的兰花,跌坐在地上,目光呆滞地看着前方。竟然是兰花?她视为吉祥物的兰花?
  • 重生之天翻地覆

    重生之天翻地覆

    上一世,她的痴情换来他的冷漠与厌恶,他与她的情敌设计车祸将她带离了这个世界。那一瞬间,她在心里呐喊:如果可以重来,我绝对不会再那么傻气的爱上冷宇辰,我要让所有给我痛苦的人,十倍百倍千倍万倍地还回来!上帝同情她,让她重生了一回。这一回,看我怎么让你们下地狱!重生后的她,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遇见一个个痴情的他们,她的心还能再次悸动吗?(新手作品,写的不好请见谅。)
  • 连梦

    连梦

    本小说适合有文化素养,有探险精神,求知欲强,喜欢幻想,有足够耐心的各界人士围观。小说以科幻为主,融入了情感、冒险、知识等元素,用有限的思维,发挥无限的想象。如果想看什么出生就有绝世武功的,什么重生无敌,什么种马的,这里都没有,那样的小说浮名不想写。浮名构想的是写出一个科幻系列小说,所以这部小说完成后,以后的小说都会是这部小说的主人翁。当然,现在写系列小说的人已经不多了,因为写这一类的小说比较累,进度也相应的比较慢。但是浮名还是想挑战一下。希望喜欢的朋友多多支持。收藏是种美德!!!推荐是种鼓励!!!打赏是种肯定!!!月票是种坚持!!!浮名在这里求各路英雄豪杰、兄弟姐妹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