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4200000045

第45章 朱正先生

作为一个史家,思路是非常清晰的,通过他的思想的观照,在他饱含感情的笔端,历史交响着,现实奏鸣着。

好久以前就写过他,那是1985年,我是《湖南日报》的记者,他是全国人大代表,看看我如何写他的:

“再不要写我过去那段经历了。那段经历是有点代表性。不过,已经写过几回了。你未必不觉得,再写,我就成了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了,动不动就:我家阿毛被狼吃了……”

他飞快地泡上茶,扶了扶眼镜,正正地坐到了我对面,一字一句地解释着。看那平头,看那身架(高约一米七),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想象他已经五十四岁了。而那最能表现人的眼睛又在眼镜片后并被镜架遮了一半。好吧,恭敬不如从命,只好转了一个话题:“那就谈谈你的今天吧!”

“这还用说?明摆着的。我空前地满足。不,更准确地说,是万万想不到,想不到还能当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还能参加省人大会议。你要晓得,全国人大代表中,普通编辑就我一个。这不是自吹自擂,这是人民给我的最大政治荣誉呀。我应该牢牢地记住这点。当时,我爱人听说收音机里广播了我的名字,还不相信,还写信给我说:‘大概是另外一个朱正吧。’”

“那时,我不在湖南人民出版社,正借调北京编《鲁迅全集》第六卷和《译文序跋集》。编完后,又做了《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一卷的责任编辑。书已经在六月十八日,也就是瞿秋白就义五十周年之际,由各地新华书店发行。六月十七日,新华社还专门发了消息。”

这一下,我可是抓住了话题:“谈谈《瞿秋白文集》的编辑情况也行。”他顿时也来了劲。

“这是个过细的工作。”

“如何过细?我作为责任编辑,常常不得不对文集编辑组交来的书稿做一次修改。比如《鞘声》里有一节提到‘洛桑会议上苏俄代表复洛夫斯基之被刺’,原注‘洛桑会议一九二三年七月二十四日在瑞士洛桑召开,由协约七国:英、法、意、日、希、罗、南与土耳其签订和约’,一过细,一九二三年七月二十四日不是洛桑会议召开的日子,而是闭幕的日子。还有,从原文可以看出,苏俄也是洛桑会议参加国,代表都被刺了嘛。但原注仅刊举协约七国与土耳其议和。注文显然和正文矛盾……”

他,一条一条地数来,如何校勘,如何改正,津津有味,简直一发而不可收。那双被那眼镜框架足足遮住一半的眼睛,闪烁着一种异样的光。

我不得不打断他的话。

“拣主要的算,这样的情况,五六十条是有的。”

他十分有把握。

“你没考虑这样做,可能会得罪一些同志?”

他,无可奈何地笑了一笑:“首先要对读者负责。”

他是很讲究责任感的。看过他的《鲁迅传略》修订本后记的就知道,一九五七年,他被划成“右派”之后,《鲁迅传略》不再重印。这是不幸。可是,后来他发现这书中有许多错误和缺点,又暗自庆幸它的停印了。他想,倘若这本书,今后还有重印之日,得把它好好改一改。既然自己有时候也不免要议论一下别人著作的短长,自己书中的缺点错误怎么能够不改呢?一九七九年之后,他终于获得了实现这个意愿的机会。二十五岁时写的书,总算在五十岁时修订了。修订本受到了学术界的极大重视。

只是对不起的是,我在这里又涉及了朱正不愿提及的过去。恭敬还是没有从命,只好有请恕谅了。

就是这样一篇专访,当时审稿的副总编辑竟然拗着不予签发。无奈,只好另寻出路,找到另一位负责同志,签到三版发了个头条(当时的报纸每天四版),并且取了个醒目的标题——《人代会上访朱正》。那位副总编辑看了(他负责签发二版的稿子),心里当然不高兴,但也拿我没办法。好多年后,我才知道他与朱正是熟识的,而且一同参加工作,在新闻干部班里培训,差别只是他们后来,一个不幸成了右派,一个升为副总编辑。由此看来,有时相识,反倒不是一件好事,甚至可能是个麻烦。

第二次与朱正打交道,我已经从报社调到了湖南文艺出版社,已经编了三年《芙蓉》,是编辑部的副主任,那是1988年。那天,我接到他的电话,说他有个好稿子,就看我敢发不敢发。我说你给我看一看,有什么不敢发的呢?于是,我就跑到他家。那是我第一次到他家。他那时候已经从河东的美术出版社搬到了位于河西望月湖的人民社的宿舍里。他一打开门,吓了我一跳,好大好大的一个客厅(现在去看肯定不大而且还会嫌它太小)。我不由得感叹道: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住上这样的房子!他说:这算什么呢!等你挨到我的年纪,也就有这样的房子了(事情果然如他所说,现在的我已到了他当年的年纪了,也确实有大房子了)!我问他:东西呢?他神秘地笑了笑,转身走进一间里屋,拿出厚厚一垛稿子,上面改得密密麻麻。我一看稿名,一看作者名,心就怦怦地跳起来。稿名是《庐山会议实录》,作者名是李锐①二字。我说你给我一个晚上,让我拿回去看一看。他说好,要保密。我说好,你放心。第二天,我就告诉他,《芙蓉》杂志决定用,而且马上就发排,一次发一半,分两期登完。不料稿子刚下厂,就接到了一封信。信是当时的出版局局长李冰封②先生写来的。意思是从大局考虑,不要发表这部稿子。原因是《芙蓉》若先发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影响书的正常出版。事情既然是这样,冰封先生又是上级,我的心里再不愿意,也只能够听他的了。此事至今想起来,还是觉得很遗憾。《芙蓉》当时很不错,每期发行六万份,若是发了这稿子,影响一定会更大。此书第一版,即是那一年,由北京的春秋出版社和湖南的教育出版社联合署名推出的,不过却是内部发行,影响自然也就有限。1994年,重新增订后,李锐先生交给了河南人民出版社,这次是公开发行的,反响自然非常大。后来,听说又增订了,依旧是由河南出版的。

① 李锐(1917-),湖南平江人,原中组部副部长,有著作《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等。

② 李冰封(1928-),原名李继槐,笔名严冬,编审,曾任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党组书记等职,著有《李冰封散文随笔初集》、续集及《华胥梦醒集》等。

从1985年认识他到1995年创办《书屋》,一眨眼十年过去了。当时的我,三十出头,转瞬,四十出头了。当时的他,五十多岁,呜呼,六十多岁了。《书屋》问世的第一期就有他的大作支持。我编《书屋》的七个年头共发了他十多万字。而我此刻最想说的,是我主编的最后一期——也就是2001年的第6期的《书屋》上面所采用的他的文章。那是一篇大文章,我记得有五万多字,文章除了主题之外,另外还有一个副题。我查了查那主题是:《从新闻记者到“旧闻记者”》,副题则是五个字:《浦熙修小传》。如果说他的《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是写了当今的一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生活和命运,那么,他的这篇文章,这篇五万多字的小传则是通过浦熙修这样一个报人的思想、生活以及她的曲折的命运,来看一代知识分子是如何的满怀理想走向他们苦难的人生。朱正作为一个史家,思路是非常清晰的,通过他的思想的观照,在他饱含感情的笔端,历史交响着,现实奏鸣着。他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也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是得心应手的。还承蒙他看得起,在此小传出书时,嘱我为之作篇序。我也有心试一试,最后还是放弃了。为什么?力不逮。作者写得已很透彻,再说什么都是多余。不过,由于那一试,却试出了另篇文字,这里我也转录一下,再表我对他的谢意:

不知道是为什么,事情真是怪得很,只要我一想朱正就会想起钟叔河,只要一想钟叔河又很自然地想朱正。

两个都是湖南人,两个都曾当“右派”,两个都曾坐过牢,两个都会写文章,两个都会搞出版。

人是不好互比的。这点,当然很明白。

文章也不好互比。这点,当然也明白。

可是,不知为什么,总忍不住在心里,将他们这两个人,比过来又比过去。

比如写文章。

两个人的两支笔真的就像两把剑。

朱正总是铿锵一声,唰地出鞘,招招见血,剑不见血,决不入鞘。

钟叔河呢,则不同。那剑总是寸寸而出,剑气一旦逼住对方,也就悄然入鞘了。

当然,这是我的感觉。别人的如何,就不好说了。

比喻也难说是贴切,所喻也无高下之分。

还是不比的为好。

这里,我先说朱正。

人是改造不了的。我是这样看朱正的。

一九五七年打成“右派”后,生活经历了多少磨难,精神遭受了多少创伤,他可多少改了一点?除了头发变白了,皱纹增多了,那根脊梁的骨子缝里,真是一点也未变的。不然,他就不会写《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以及这一类的书了。

变的,也许只有笔,比以前是更犀利,甚至寒光四射了。

笔的寒光所针对的,主要是那历史迷雾,主要是那思想迷雾,其余,哪怕一点点,也无时间顾及的。

说到写东西,朱正对我说:“要写前人没写的,要写后人要看的。”

我想出书也一样。

我喜欢朱正,喜欢他虽古稀之年,精神还是如此年轻。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我敬重朱正。每次阅读他的文章,都能从那字里行间,看到他的良知闪光,听到他的心灵召唤。

能够听从心灵召唤,才有可能无愧时代,才有可能不虚此生。

再说钟叔河。

说起钟叔河,我们就会说——他的《走向世界丛书》,他的周作人,以及他所主编的《凤凰丛书》等许多好书。还有最近新出的,他的著作《念楼学短》,那真是很别致的。还有那句广告词:“用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书”,至今想来,依旧温馨。

不知他人如何看,叔河先生在我心里,确是一个智慧之人,更是一个大勇之人。

一出牢门便“走向世界”,胆识缺一,怎么可能?没有准备,也不可能。

他是时刻准备着的。

准备着什么?准备了思想。

有思想的整理国故和无思想的整理国故,路子自然大不相同,景象也是决然不同。

“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这几希就是思想吧。”这是他曾对我说的。

“要紧的是自己的眼睛。”这也是他对我说的。

他还说:“易卜生说,全或无,或以为太理想主义了,办不成事。其实,委曲求全是断不能成全的。鱼死网破亦不失为一法也。”

他还说:“伊文思说,世上没有比谬误更强有力的东西。我搞出版十年,深服此言。质之周实君以为如何也。”

叔河先生很多话都曾引起我深思。只可惜我记性差,平时又忙于俗务,听了,想了,事一多,也就丢在脑后了,不曾及时记下来。现在再回想,虽然有感觉,若是想复述,就不可能了。

有些话,他写给我,我想应该收好的。可是,就是这一收,就不知收到哪里去了。

事情总是这样的,总是这样无可奈何。

叔河先生能理解的。

叔河先生能理解,朱正当然也理解,否则,我就不敢写这篇《朱正先生》了。

先生简介

朱正,一九三一年生,湖南长沙人。一九四九年肄业于长沙长郡中学。历任《新湖南报》编辑,湖南人民出版社编辑、编审,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一九五六年开始发表作品。一九五七年被划为右派分子,一九七九年改正,即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工作直到退休。已出版的著作有:《鲁迅传略》、《鲁迅回忆录正误》、《鲁迅手稿管窥》、《人和书》、《留一点谜语给你猜》、《周氏三兄弟》、《重读鲁迅》、《反右派斗争始末》(即《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的增补本)、《序和跋》、《报人浦熙修》、《辫子、小脚及其他》、《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1936》等。另编注有《鲁迅全集》第六卷、《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一卷、聂绀弩著《散宜生诗》等,编辑有“骆驼丛书”二十余种。

同类推荐
  • 时光随想

    时光随想

    《时光随想》本书主要分为五章”从业絮语“”人生感悟“”读书有得“”春秋记忆“”韵满情怀“。
  • 哲人的灵感(上册)

    哲人的灵感(上册)

    当今之人骨子里是有那么一点永远也挤不出去的奴隶的血,在心理和性格中占上风的是一种乐道人善的庸俗气质,是一种公允执中的老好心境,是一种习惯于“服从”的奴性人格,明哲保身和妥协折中成为一种不少人遵行的人生哲学,在领导面前逢迎拍马,遏抑言说冲动,克制真率表达,成为他们最基本的人生规训,并且在当今生活中具有主宰的意义。
  • 变奏

    变奏

    语言在生活中就像是寻求光的一种形式,使暗处闪亮或者使刺目的光变成柔光。诗在我这里,它对生活是一种矫正、一种修补、一种抚慰;同时,生活对诗歌,不仅是装着诗歌原材料的一种器物、一些媒质,也是一种引导、一种启示。我所说的生活既是生活的,又是诗歌的;而诗歌,既是诗歌的,又是生活的。我把这视作生活本身。形式上似乎是一种生活启发另一种生活,一种生活安慰另一种生活,实际上是两种生活融为一种生活。这就是我说的诗生活。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6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6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唯一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
  • 静静的箬竹江

    静静的箬竹江

    《静静的箬竹江》一书主要讲的是普通人在和平环境中的普通生活。
热门推荐
  • 天涯海角,拉勾勾

    天涯海角,拉勾勾

    【锦书轩】让你爱上文字的香气。★☆★☆★☆★☆★☆★☆★☆★☆★☆★☆★☆★☆★☆★☆★☆天涯海角,他们的距离其实很远。一个远在天尽头,一个远在海之角;又或着,它们很近,不用到天边不用到海角,只是一个转头的回望,就能发现天涯海角。大学时代的故事青春且暧昧。如果来得及说爱有期限,短短的八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从相识到别离,从别离到重逢,八年,只不过是一个分水岭。一个让人变的成熟与睿智的“黄金分割线”。八年前,你从天涯来,我来自海角,嘻嘻闹闹的美好时光,只是一张让爱情萌发的温床。滋生的爱情单纯却敏感,来不及开口说爱你,天涯海角分隔了你我最初暧昧的距离。八年过去,当夏海角重新回来,尚天涯的心里是否八年如一日的始终被她占据?而八年的时间,她的心是否如他一样坚如磐石?哪怕八年前,两个人未曾开口说爱,如今的坚持只为了那个曾经的心动相守至今?天涯海角,拉勾勾。说好爱,时间和距离永远都不是借口……
  • 不朽真圣

    不朽真圣

    人若渺小今生无成,人若无心怎可谈情。命已如此怎能易改,励志无穷智定天运。梦亦是实,实亦是梦。致爱深骨,恋情入髓。笑看花落,落叶纷飞。相濡以沫,事违人愿。沧海桑田,梦游人间。破梦归根,戏谑世间。问天道,落九尘。看破世间百态却从未破情逍遥……
  • 淼淼良人归不归

    淼淼良人归不归

    你尝试过用22年的时间思念一个人吗?她陪伴他11年,他离开她11年。淼淼说,爱一个人要有始有终。单瑾瑜说,所以我回来了。
  • 魔王的王妃

    魔王的王妃

    十八岁生日那天,家人的失踪,神秘人送了一条精致的项链给她,说是可以让她找回家人,神奇的力量让她来到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国度,在那里她到底有什么怎样的遭遇呢?
  • 少年奇异录

    少年奇异录

    两个顽皮少年在山村中成长,经历了不少灵异惊悚的事件,在经历的过程中渐渐懂得了世界中存在着很多各种各样的精灵与不知名生物。
  • 嘴角的泪水

    嘴角的泪水

    初夏到来,雨中翻动这雨珠。天空中,你是最亮的星星?,你的眼睛中闪烁着星星?。
  • 传奇之夜倾寒

    传奇之夜倾寒

    冥晨大陆,硝烟四起。踏着无数人的鲜血,成为大陆上人们最崇拜敬佩的人,却发现还有更大的秘密等着自己。
  • 花千骨之落雪芬香

    花千骨之落雪芬香

    这时一部花千骨的电视剧续写,描述了两人之间的故事。先是花千骨被人害,然后幽诺被抓,糖宝被人当人质。
  • 半山苏门

    半山苏门

    苏门有妖孽苏小缺以及其十三个门徒,遇到书生侠客阎小白是个错误,因为被管的死去活来。苏门十三门徒个个是块宝,是块活宝,他们一直居住半山腰,本来也就逗逗师弟师妹,泡泡师姐师兄偶尔去调戏一下自家的妖孽师傅,多么和乐满满的生活,结果却被人看中了十三钗们,半山腰还能呆着?赶紧跑路。至此江湖烽烟起,苏门出江湖了!!
  • 叔文的世界

    叔文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惆怅,转身到另一个世界享受阳光。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穿梭在不同的世界中,学会享受在不同世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