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4200000045

第45章 朱正先生

作为一个史家,思路是非常清晰的,通过他的思想的观照,在他饱含感情的笔端,历史交响着,现实奏鸣着。

好久以前就写过他,那是1985年,我是《湖南日报》的记者,他是全国人大代表,看看我如何写他的:

“再不要写我过去那段经历了。那段经历是有点代表性。不过,已经写过几回了。你未必不觉得,再写,我就成了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了,动不动就:我家阿毛被狼吃了……”

他飞快地泡上茶,扶了扶眼镜,正正地坐到了我对面,一字一句地解释着。看那平头,看那身架(高约一米七),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想象他已经五十四岁了。而那最能表现人的眼睛又在眼镜片后并被镜架遮了一半。好吧,恭敬不如从命,只好转了一个话题:“那就谈谈你的今天吧!”

“这还用说?明摆着的。我空前地满足。不,更准确地说,是万万想不到,想不到还能当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还能参加省人大会议。你要晓得,全国人大代表中,普通编辑就我一个。这不是自吹自擂,这是人民给我的最大政治荣誉呀。我应该牢牢地记住这点。当时,我爱人听说收音机里广播了我的名字,还不相信,还写信给我说:‘大概是另外一个朱正吧。’”

“那时,我不在湖南人民出版社,正借调北京编《鲁迅全集》第六卷和《译文序跋集》。编完后,又做了《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一卷的责任编辑。书已经在六月十八日,也就是瞿秋白就义五十周年之际,由各地新华书店发行。六月十七日,新华社还专门发了消息。”

这一下,我可是抓住了话题:“谈谈《瞿秋白文集》的编辑情况也行。”他顿时也来了劲。

“这是个过细的工作。”

“如何过细?我作为责任编辑,常常不得不对文集编辑组交来的书稿做一次修改。比如《鞘声》里有一节提到‘洛桑会议上苏俄代表复洛夫斯基之被刺’,原注‘洛桑会议一九二三年七月二十四日在瑞士洛桑召开,由协约七国:英、法、意、日、希、罗、南与土耳其签订和约’,一过细,一九二三年七月二十四日不是洛桑会议召开的日子,而是闭幕的日子。还有,从原文可以看出,苏俄也是洛桑会议参加国,代表都被刺了嘛。但原注仅刊举协约七国与土耳其议和。注文显然和正文矛盾……”

他,一条一条地数来,如何校勘,如何改正,津津有味,简直一发而不可收。那双被那眼镜框架足足遮住一半的眼睛,闪烁着一种异样的光。

我不得不打断他的话。

“拣主要的算,这样的情况,五六十条是有的。”

他十分有把握。

“你没考虑这样做,可能会得罪一些同志?”

他,无可奈何地笑了一笑:“首先要对读者负责。”

他是很讲究责任感的。看过他的《鲁迅传略》修订本后记的就知道,一九五七年,他被划成“右派”之后,《鲁迅传略》不再重印。这是不幸。可是,后来他发现这书中有许多错误和缺点,又暗自庆幸它的停印了。他想,倘若这本书,今后还有重印之日,得把它好好改一改。既然自己有时候也不免要议论一下别人著作的短长,自己书中的缺点错误怎么能够不改呢?一九七九年之后,他终于获得了实现这个意愿的机会。二十五岁时写的书,总算在五十岁时修订了。修订本受到了学术界的极大重视。

只是对不起的是,我在这里又涉及了朱正不愿提及的过去。恭敬还是没有从命,只好有请恕谅了。

就是这样一篇专访,当时审稿的副总编辑竟然拗着不予签发。无奈,只好另寻出路,找到另一位负责同志,签到三版发了个头条(当时的报纸每天四版),并且取了个醒目的标题——《人代会上访朱正》。那位副总编辑看了(他负责签发二版的稿子),心里当然不高兴,但也拿我没办法。好多年后,我才知道他与朱正是熟识的,而且一同参加工作,在新闻干部班里培训,差别只是他们后来,一个不幸成了右派,一个升为副总编辑。由此看来,有时相识,反倒不是一件好事,甚至可能是个麻烦。

第二次与朱正打交道,我已经从报社调到了湖南文艺出版社,已经编了三年《芙蓉》,是编辑部的副主任,那是1988年。那天,我接到他的电话,说他有个好稿子,就看我敢发不敢发。我说你给我看一看,有什么不敢发的呢?于是,我就跑到他家。那是我第一次到他家。他那时候已经从河东的美术出版社搬到了位于河西望月湖的人民社的宿舍里。他一打开门,吓了我一跳,好大好大的一个客厅(现在去看肯定不大而且还会嫌它太小)。我不由得感叹道: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住上这样的房子!他说:这算什么呢!等你挨到我的年纪,也就有这样的房子了(事情果然如他所说,现在的我已到了他当年的年纪了,也确实有大房子了)!我问他:东西呢?他神秘地笑了笑,转身走进一间里屋,拿出厚厚一垛稿子,上面改得密密麻麻。我一看稿名,一看作者名,心就怦怦地跳起来。稿名是《庐山会议实录》,作者名是李锐①二字。我说你给我一个晚上,让我拿回去看一看。他说好,要保密。我说好,你放心。第二天,我就告诉他,《芙蓉》杂志决定用,而且马上就发排,一次发一半,分两期登完。不料稿子刚下厂,就接到了一封信。信是当时的出版局局长李冰封②先生写来的。意思是从大局考虑,不要发表这部稿子。原因是《芙蓉》若先发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影响书的正常出版。事情既然是这样,冰封先生又是上级,我的心里再不愿意,也只能够听他的了。此事至今想起来,还是觉得很遗憾。《芙蓉》当时很不错,每期发行六万份,若是发了这稿子,影响一定会更大。此书第一版,即是那一年,由北京的春秋出版社和湖南的教育出版社联合署名推出的,不过却是内部发行,影响自然也就有限。1994年,重新增订后,李锐先生交给了河南人民出版社,这次是公开发行的,反响自然非常大。后来,听说又增订了,依旧是由河南出版的。

① 李锐(1917-),湖南平江人,原中组部副部长,有著作《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等。

② 李冰封(1928-),原名李继槐,笔名严冬,编审,曾任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党组书记等职,著有《李冰封散文随笔初集》、续集及《华胥梦醒集》等。

从1985年认识他到1995年创办《书屋》,一眨眼十年过去了。当时的我,三十出头,转瞬,四十出头了。当时的他,五十多岁,呜呼,六十多岁了。《书屋》问世的第一期就有他的大作支持。我编《书屋》的七个年头共发了他十多万字。而我此刻最想说的,是我主编的最后一期——也就是2001年的第6期的《书屋》上面所采用的他的文章。那是一篇大文章,我记得有五万多字,文章除了主题之外,另外还有一个副题。我查了查那主题是:《从新闻记者到“旧闻记者”》,副题则是五个字:《浦熙修小传》。如果说他的《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是写了当今的一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生活和命运,那么,他的这篇文章,这篇五万多字的小传则是通过浦熙修这样一个报人的思想、生活以及她的曲折的命运,来看一代知识分子是如何的满怀理想走向他们苦难的人生。朱正作为一个史家,思路是非常清晰的,通过他的思想的观照,在他饱含感情的笔端,历史交响着,现实奏鸣着。他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也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是得心应手的。还承蒙他看得起,在此小传出书时,嘱我为之作篇序。我也有心试一试,最后还是放弃了。为什么?力不逮。作者写得已很透彻,再说什么都是多余。不过,由于那一试,却试出了另篇文字,这里我也转录一下,再表我对他的谢意:

不知道是为什么,事情真是怪得很,只要我一想朱正就会想起钟叔河,只要一想钟叔河又很自然地想朱正。

两个都是湖南人,两个都曾当“右派”,两个都曾坐过牢,两个都会写文章,两个都会搞出版。

人是不好互比的。这点,当然很明白。

文章也不好互比。这点,当然也明白。

可是,不知为什么,总忍不住在心里,将他们这两个人,比过来又比过去。

比如写文章。

两个人的两支笔真的就像两把剑。

朱正总是铿锵一声,唰地出鞘,招招见血,剑不见血,决不入鞘。

钟叔河呢,则不同。那剑总是寸寸而出,剑气一旦逼住对方,也就悄然入鞘了。

当然,这是我的感觉。别人的如何,就不好说了。

比喻也难说是贴切,所喻也无高下之分。

还是不比的为好。

这里,我先说朱正。

人是改造不了的。我是这样看朱正的。

一九五七年打成“右派”后,生活经历了多少磨难,精神遭受了多少创伤,他可多少改了一点?除了头发变白了,皱纹增多了,那根脊梁的骨子缝里,真是一点也未变的。不然,他就不会写《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以及这一类的书了。

变的,也许只有笔,比以前是更犀利,甚至寒光四射了。

笔的寒光所针对的,主要是那历史迷雾,主要是那思想迷雾,其余,哪怕一点点,也无时间顾及的。

说到写东西,朱正对我说:“要写前人没写的,要写后人要看的。”

我想出书也一样。

我喜欢朱正,喜欢他虽古稀之年,精神还是如此年轻。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我敬重朱正。每次阅读他的文章,都能从那字里行间,看到他的良知闪光,听到他的心灵召唤。

能够听从心灵召唤,才有可能无愧时代,才有可能不虚此生。

再说钟叔河。

说起钟叔河,我们就会说——他的《走向世界丛书》,他的周作人,以及他所主编的《凤凰丛书》等许多好书。还有最近新出的,他的著作《念楼学短》,那真是很别致的。还有那句广告词:“用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书”,至今想来,依旧温馨。

不知他人如何看,叔河先生在我心里,确是一个智慧之人,更是一个大勇之人。

一出牢门便“走向世界”,胆识缺一,怎么可能?没有准备,也不可能。

他是时刻准备着的。

准备着什么?准备了思想。

有思想的整理国故和无思想的整理国故,路子自然大不相同,景象也是决然不同。

“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这几希就是思想吧。”这是他曾对我说的。

“要紧的是自己的眼睛。”这也是他对我说的。

他还说:“易卜生说,全或无,或以为太理想主义了,办不成事。其实,委曲求全是断不能成全的。鱼死网破亦不失为一法也。”

他还说:“伊文思说,世上没有比谬误更强有力的东西。我搞出版十年,深服此言。质之周实君以为如何也。”

叔河先生很多话都曾引起我深思。只可惜我记性差,平时又忙于俗务,听了,想了,事一多,也就丢在脑后了,不曾及时记下来。现在再回想,虽然有感觉,若是想复述,就不可能了。

有些话,他写给我,我想应该收好的。可是,就是这一收,就不知收到哪里去了。

事情总是这样的,总是这样无可奈何。

叔河先生能理解的。

叔河先生能理解,朱正当然也理解,否则,我就不敢写这篇《朱正先生》了。

先生简介

朱正,一九三一年生,湖南长沙人。一九四九年肄业于长沙长郡中学。历任《新湖南报》编辑,湖南人民出版社编辑、编审,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一九五六年开始发表作品。一九五七年被划为右派分子,一九七九年改正,即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工作直到退休。已出版的著作有:《鲁迅传略》、《鲁迅回忆录正误》、《鲁迅手稿管窥》、《人和书》、《留一点谜语给你猜》、《周氏三兄弟》、《重读鲁迅》、《反右派斗争始末》(即《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的增补本)、《序和跋》、《报人浦熙修》、《辫子、小脚及其他》、《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1936》等。另编注有《鲁迅全集》第六卷、《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一卷、聂绀弩著《散宜生诗》等,编辑有“骆驼丛书”二十余种。

同类推荐
  •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立场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立场

    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领衔”“立场”“虚构”“叙事”“重建”“前世”栏目中刊发的短篇小说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
  • 天下三国

    天下三国

    本书由著名作家李国文话说三国157题,据史实,讲故事,说权谋,道忠奸,探寻世界分合之道,分析博弈消长之谜,梳理人生成败之路,内容丰富,文字精炼。
  • 到世界去

    到世界去

    一个花甲之年的学者在世界各地的游走笔记,在路上,他经历了可能遇到的各种惊奇、刺激和彪剽悍的事,见到了许多有趣的人物,自然景观固然美不胜收,人文遗迹固然别具魅力,但这个世界到底是由“人”组成的,而这些人国籍不同,生活阅历、背景、见识想法各异,很容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 我最初的日子

    我最初的日子

    《我最初的日子》是青年诗人杨子婴的诗集,收录了90余首中文诗歌和4首英文诗歌,这些诗歌有的曾发表于《星星诗刊》,有的在美国文学刊物上发表过。这本诗集带给人不小的惊喜,作者的语言干净剔透,既有少女情怀的书写,在诗歌和语言技巧上也有有意识的训练和实验。作者的优点非常明显,语感轻松如鹿,意象选择有少女的清浅,如发表于《星星》诗刊的《白鹤语录》一诗,“雨后的棚屋杏花泥土浅浪”“蚕豆粒只等七分饱才摘来吃/黄瓜南瓜刚摘来尝时新”,用词和语感清新仿佛带有清香。字条系列的几首诗散落在诗集中而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也体现了作者的用心和匠意。《海岛数日》充满童话色彩,颇富想象力。
  • 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

    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

    本书作者在世界文学视野下,多层面地阐释中国现代文学的演变及其创造性成就,提出了包括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中国文学中的忏悔意识、现实战斗精神、现代战斗意识、现代生存意识、先锋与常态、恶魔性因素等命题,在价值论与方法论两个层面为中国比较文学和国别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启示。
热门推荐
  • 绝世魔魂

    绝世魔魂

    一代武皇徐子玄,偶的无上功法,意外陨落天砀山,重生少年落魄时!重活一世,他要弥补前生的遗憾,将敌人踩在脚下;突破武道巅峰,踏破寰宇;铸造自己的不朽皇朝!
  • 豪门老大

    豪门老大

    坠崖少年,颠倒轮回!化茧成蝶,转世豪门!罗家大少神秘回归,不为重生追美记,只为混出一片天!PS:此书到处都是坑,请大家小心注意……
  • 回味往事的英雄少年

    回味往事的英雄少年

    喜欢的可以看看。随性之作。能看懂的都是朋友。
  • 刺秦萧寉著

    刺秦萧寉著

    六王毕,四海一。铁马金戈之势,怎抵暗流涌动?有人仗剑行天下,有人玉龙报君恩。热血快意?无愧于心?张弓,拔刀。为天下?为自己?一条决绝路,从此不复回。哪管王侯将相,爱恨情仇。秦王,我必诛之!
  • 仙帝之巅

    仙帝之巅

    少年扬天,天生道韵。获上古青莲淬体,入冷艳仙子门下。行七界,足踏青龙白虎!诛天下,登仙帝之巅峰!另:新书《诛天萌歪传》正式发布,希望各位萌友喜欢!萌萌哒群:391541825
  • 花妖不妖

    花妖不妖

    君可知,妖孽成神三千年。暗夜修罗子不语,一念成神却是妖,睥睨天下蝼蚁,“尔等可知吾?”一双妖瞳看透红尘俗世,“幕夏,是我太爱你了吗?”君可知,妖孽成神三千年。幕夏,“殇琦,我娶你可好?”殇琦,“幕夏,那人你忘了吗?”殇琦,“我只会有你一个妻子。”幕夏,你真是可悲,娶一个你不爱的女人,要让你爱的女人当情妇吗?或者说,你们准备好棺材了吗?我可听说木材涨价了。怎么可好?
  • 让你睡得更香甜

    让你睡得更香甜

    本书汇集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睡眠研究的新成果,系统介绍了睡眠的实质、失眠的影响因素、治疗失眠的常用手段,以及提高睡眠质量的有效措施,同时介绍了如何进行失眠测试和如何记录失眠日志等失眠者的多种自我调节方法。内容新颖,语言生动,形式活泼,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均较强。可供城乡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经常遭受失眠困扰的人员和失眠症患者参阅。
  • 善恶浮尘真假界:孽缘未了

    善恶浮尘真假界:孽缘未了

    废柴?那让你们见识废柴的真正实力。我墨言雪从来就不是权利下的牺牲品!却不料遇见妖孽美男,一起撕破虚空,拯救空间。
  • 锦沫

    锦沫

    在九州国巴渝之地,现在已经比较发达,夏沫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女孩,她是父母的第二个孩子,她的姐姐大她很多,夏沫为了梦想努力奋斗,一次偶然的机会进入了国际一流名牌公司,成为首席设计师的徒弟,并遇见了男主卡兰,男主对这个女孩产生了好奇,开始有意无意的接近夏沫。这对于夏沫来说不知是好是坏。
  • 狼背上的女王

    狼背上的女王

    这里是一片女权至上母系氏族的狂野大陆。故事的女主在交通事故中带着她的比特斗犬魂穿到了猛禽野兽密布的云台高地。权谋、战争、魔兽、及爱情,都将在传奇的长河里缓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