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同班同宿舍的同学就给我们炫耀他的家乡有个像火焰山一样美艳的地方。名字叫火石寨。听着一刃峰、棋盘山、鹰蛇峰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再加上杨六郎当年在此地镇守抵御西夏骑兵的传说,这不由得让人增添了到此览胜的无限向往。对火石寨的这份情思整整积攒了20年,直到2008年的7月总算跟她见上了一面。
火石寨距西吉县城东北15公里,行车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火石寨。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好的饱览其胜景,同行的西吉老同学建议我们乘车翻越到云台山的东山麓(称为后山),从一个叫“情人谷”的峡谷里开始往上攀爬。一路上,丹赤色的山岩壁立千仞,横卧高空,像是一道道巨大的城墙;有的巨石,对峙而立,各自的腰间还有一道细细的裂痕,真像两座巨大的磨盘在旋转。沟谷里瑶草奇花,挨挨挤挤,芊芊莽莽,苍松翠竹蓊蓊郁郁,满目翠绿,使得灿若朝霞的山体泛出了缤纷的秀色,倍增了不少的妩媚。行走在美不胜收的景致中,道旁的几棵白桦树让人眼前一亮,这些被称为林中的“少女”,此时亭亭玉立,像是羞涩的女儿家,斯斯文文。把手抚在丝绸般感觉的桦树皮上,闻着树木的清香,心是那样的舒畅,人一下显得年轻,显得干净,显得爽快多了。
当我们攀爬到海拔2400多米的云台山(扫竹岭)之巅时,火石寨方圆几十公里的丹霞地貌尽收眼底。其山形和别处不同,山脊平缓,峰顶浑圆,相互之间少有连贯,酷似小孩捏的红胶泥哇呜,随意摆放。妙处是所有山坡皆为树木青草覆盖,在阳光下碧润如染。山顶多有巨石,兀自雄踞,有的如天外飞来,有的似地下冒出,有的如刀削剑劈。动物状态中,有的像雄狮静卧,有的似猛虎扑食,有的形同骆驼昂首漫步,有的如骏马奔腾。人形之石更有趣,或秀静如文,或挺拔况武,还有的似老农歇于田头对坐聊天,神态悠然自如。不经意在碧润如染的群山中扫视到了一座千仞壁峰的古城堡,同行的西吉同学说那就是很有名气的石城。望着清晰可辨的石城轮廓,一段已被岁月凝固的历史又复活了。据《固原州志》记载,明成化四年,元蒙后裔土达满俊率一万余众依仗这个自然形成的石城天险与11万明军对峙长达11月之久,使朝野震惊。后因部下叛变,满俊兵败被捕。如今,这座石城已成了历史岁月中挺立的一尊历史雕像,更是那位统领千军万马首领满俊不甘失败的灵魂。当我们把镜头从石城拉近到一个叫“龙门”的石崖上,这里更有奇异的事发生。听说那石崖上有一个灰崖鸽筑的巢窝,巢窝如同一个可供十多人乘坐的乌篷船。就在鸽窝的附近,居然有老鹰和隼的巢穴,它们近在咫尺,却相安无事。按常理,鸽子是老鹰和隼的猎捕对象,鸽子见了这两种凶猛的敌人,避之唯恐不及,哪里敢把巢窝堂而皇之地筑在它们的眼皮子底下,这不是自投罗网寻着送死吗?但事实上鹰和隼却没有捕食这些鸽子。鸽子的人丁兴旺、家庭庞大,进出的从容不迫,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听说鹰隼和鸽子能够和谐友好的做邻居,是因为老鹰和隼能在林子和草原上捕食到更多的猎物,天天肚子填得饱饱的,对在巢穴旁出出进进的鸽子也就不屑一顾了。就因为这一奇异的现象,可爱的导游小姐在向游客解说时,急中生智借题发挥,在当地便有了“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风趣典故。
从山顶往下走,我们是沿着一条石凿的栈道依山势蜿蜒而下,并沿途观赏了多处石窟内残存的石雕须弥座、佛龛、壁画,有幸亲密接触了四尊石雕像中最大的立佛。听看守庙宇的老人说,石窟内还有三尊铜佛像,一尊北魏所造的铜像,堪称精品。这些始建于北魏、兴盛于隋唐的石窟,可以说是古丝绸之路长期中西文化交流、友好往来的结晶,是古丝绸之路繁荣发达的标志。
走出寨门,回头望去,那涂着一层淡淡金黄色的山崖,还有依山而立半边镶入山体之中赫然矗立的庙宇,煞是壮观。这样的景致仿佛凝固了时间与历史,带着沧桑、神奇、丰富莫测的美,似有万语千言正娓娓道来,飘忽在谷道里吹上来的风中,让人心灵轻颤着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历史的悠远,以及人类智慧的伟大……
火石寨,若有可能的话,再过年,我一定还会来拜望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