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与敌战,必先遣使约和。敌虽许诺,言语不一。因其懈怠,选锐卒以击之,其军可破。法曰: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今译”
凡是对故作战,必须首先派遣使者议和。敌人虽然已口头答应,但是语言矛盾,可以乘他懈怠的时候,选派精锐兵卒攻击,敌军可以击破。兵法说:不缔约而请求和议的,其中必有阴谋。
“战例”
秦末天下兵起,沛公西入武关,欲以两万人击峣关。张良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视。闻其将多屠贾子,利以动之则易。愿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使益张旗帜为疑兵,而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啗以利。”秦将果欲连和。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恐士卒不从,当因其懈怠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战例今译”
秦朝末年,各地义兵兴起,沛公刘邦向西进入武关,想以二万军队进攻峣关。张良说:“秦军还很强大,不能轻视他们。听说其将领不少是屠夫的后代,用利益打动他们是比较容易的。我建议您暂时留下坚守壁垒。可以派人先走,预备5万人的粮食。派人广张旗帜作为疑兵,继而派遣郦生作说客,去向秦将领讲说利害。”秦军将领果然想连和。刘邦于是想同意议和,张良说:“这只是秦军将领单独反叛求和,士兵恐怕不会听从的。应该乘他懈怠的时候发动攻击。”刘邦即领兵进攻,大败了秦军。